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0例小儿手术应用氯胺酮复合全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安全应用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1月~12月140例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的术前术中术后管理资料,总结和探讨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的安全使用方法.结果 本组1例发生呼吸抑制,1例发生呕吐窒息,经及时抢救处理后均转危为安,138例患儿在氯胺酮复合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异常发生.结论 小儿手术使用氯胺酮复合麻醉,只要加强术前访视,严格术中术后监管,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及单纯氯胺酮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及其苏醒时间.方法 选择1-6岁100例手术惠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B组(实验组)为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术中均予面罩给氧2L/min,均在手术结束前20-30分钟停药.结果 A组出现喉痉挛2例,未出现呼吸抑制病例,术后完全清醒时间(12.45±2.50)h;B组未出现喉痉孪病例,但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术后完全清醒时间(4.05±2.07)h.结论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轻微,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童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后脑电图的动态变化,探讨脑电图对判断儿童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无锡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患儿25例,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脑电图进行动态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儿治疗前脑电图均有大量双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B组).记录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降低(P<0.05),术后苏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清醒迅速.  相似文献   

5.
李九妹 《医学信息》2007,20(8):724-725
目的通过对688例氯胺酮复合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小儿唇裂修复术的麻醉总结,探讨术中如何正确处理来提高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88例患儿在该麻醉方法下实施唇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情况。结果除2例改为气管内插管外,其余麻醉平稳,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结论对于手术难度不大、时间短的小儿单纯唇裂手术,可选用该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时间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优特点。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Ⅱ级,择期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各25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用药后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血氧饱合度SPO2小于95%、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 POV)以及燥动的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 A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00.7±3.285)s,明显低于B组的(188.6±2.048)s(P<0.05);A组患儿清醒时间(404.3±12.66)s,明显低于B组的(1081±20.58)s(P<0.05),且术中SPO2短暂小于95%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七氟醚吸入麻醉组术后躁动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氯胺酮麻醉组(P<0.05),两组的术后呕吐POV的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日间手术,起效快,手术医生满意率高,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但术后小儿烦躁情况稍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不同方式的复合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64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每组32例.G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D组采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比较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 和呼吸频率(RR)变化及手术中氯胺酮用量、手术后初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G组中的HR高于D组(P < 0.05).术后G组和D组的氯胺酮用量和初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G组术后镇痛效果好且麻醉并发症少( P < 0.01).结论 氯胺酮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减少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术后镇痛时间,可广泛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对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级~Ⅱ级、年龄1~4岁、拟行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诱导并复合双氯酚酸钠栓1/2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12例(20%)、对照组有28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酚酸钠预处理能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药物治疗疗效临床分析,为失眠症患者有效、安全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符合ICSD—3诊断标准,且连续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128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慢性失眠症患者服药种类进行分组,利用 自制调查表和PSQI量表评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23例完成研究(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70人,服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53人).慢性失眠症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1年后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68);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组1年后睡眠质量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2,P<0.001).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无相关性,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失眠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间越长其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七氟烷+小儿布洛芬肛栓在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非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UFCL)治疗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8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纳入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丙泊酚组[共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44.33±14.87)个月]和复合麻醉镇痛组(艾司氯胺酮+七氟烷+小儿布洛芬肛栓)[共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4.47±14.65)个月];在麻醉前和术中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警觉/镇静(OAA/S)量表评分;在麻醉清醒时(T0)、麻醉清醒后1 h(T1)、麻醉清醒后2 h(T2)应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进行评分。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1)麻醉前氯胺酮+丙泊酚组血流动力学及OAA/S量表评分[平均动脉压(63.71±3.40)mmHg、心率(107.21±9.45)次/min、呼吸(25.29±2.34)次/min、血氧饱和度(99.00±0.80)%、OAA/S量表评分(4.64±0.49)分]与复合麻醉镇痛组[平均动脉压(63.87±3.57)mmHg、心率(109.34±12.21)次/min、呼吸(26.473.53)次/min、血氧饱和度(98.77±0.91)%、OAA/S量表评分(4.57±0.5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3、0.490、-1.840、1.280、0.204,P>0.05);麻醉后手术中氯胺酮+丙泊酚组[平均动脉压(56.29±2.43)mmHg、心率(94.48±7.01)次/min、呼吸(21.07±3.03)次/min、血氧饱和度(96.12±1.64)%、OAA/S量表评分(2.07±0.71)分]与复合麻醉镇痛组[平均动脉压(62.87±3.56)mmHg、心率(108.791±1.93)次/min、呼吸(26.52±3.48)次/min、血氧饱和度(99.23±0.67)%、OAA/S量表评分(1.45±0.5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68、-6.794、-7.824、-11.960、4.820,P<0.05)。(2)氯胺酮+丙泊酚组患儿麻醉清醒时[T0:(4.40±1.17)分]麻醉清醒后1 h[T1:(2.05±0.88)分]、麻醉清醒后2 h[T2:(0.43±0.63)分]FLACC评分比复合麻醉镇痛组[(1.32±0.96)、(0.43±0.62)、(0.13±0.34)分]评分高,说明患儿疼痛度高,且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39、13.669、2.794,P<0.05)。(3)术前及术后6个月瘢痕评分:氯胺酮+丙泊酚组[(9.33±1.60)、(4.48±1.11)分]与复合麻醉镇痛组[(8.43±2.04)、(4.26±1.04)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320、0.940, P>0.05)。 结论复合麻醉镇痛措施在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非插管全身麻醉患者(UFCL)治疗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使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镇静良好,术后疼痛度较低,对于激光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门诊失眠症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02年1月~6月及2007年1月~6月在门诊首次治疗的失眠症患者用药及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2002年共有46例,其中单用精神药物22例(47.83%),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首;联用精神药物24例(52.17%),以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抗抑郁剂为首;药物使用频度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首,并有2例(4.35%)合用抗精神病药物。2007年共有61例,其中单用精神药物19例(31.15%),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首;联用精神药物42例(68.85%),以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抗抑郁剂为首,其中联用米氮平或佐匹克隆显著增多;药物使用频度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首,亦有2例(3.28%)合用抗精神病药物。结论目前门诊失眠症患者临床用药变化较大,米氮平或佐匹克隆显著增多,避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220例、单纯行扁桃体摘除术29例、单纯腺样体刮除术44例.结果有7例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后局部水肿,气管导管拔出后呼吸道不通畅,经置入口咽通气道,静注地塞米松及吸氧后好转.3例轻度喉痉挛,经吸氧和注入地塞米松后好转.2例因术后术野出血重新麻醉后止血,其余均经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OSAS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术后苏醒早,麻醉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220例、单纯行扁桃体摘除术29例、单纯腺样体刮除术44例.结果有7例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后局部水肿,气管导管拔出后呼吸道不通畅,经置入口咽通气道,静注地塞米松及吸氧后好转.3例轻度喉痉挛,经吸氧和注入地塞米松后好转.2例因术后术野出血重新麻醉后止血,其余均经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OSAS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术后苏醒早,麻醉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14.
马宏恩 《医学信息》2009,22(6):565-565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在小儿舌系带延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40例,年龄4~16月,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舌系带延长手术。观察手术的顺利情况和术中患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以及苏醒程度。结果40例患儿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苏醒迅速。结论小儿舌系带延长手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可有效地保障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同时患儿手术结束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5.
王玲英  王畅  曹红 《医学信息》2010,23(6):1702-1702
目的 观察小儿单纯唇裂修复术行气管内插管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择105例小儿单纯唇裂修复手术,年龄3个月-10岁,其中3 个月-1岁者25例,1-2岁65例,2-4岁5例,4-6岁5例,6-10岁5例,均行带套囊的气管内插管全麻.对麻醉前、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术后拔管10min后生命体征的进行分析, 观察术中、术后呕吐误吸情况. 结果 105例患儿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术后拔管10min后生命体征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喉痉挛和呕吐误吸.结论 施行小儿单纯唇裂手术须在带套囊的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进行,可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血液返流,防止喉痉挛、误吸甚至窒息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云凤  雷小平 《医学信息》2009,22(12):2918-2918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术中护理效果.方法总结分析98例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术中顺利,无1例死亡.结论氟胺酮静脉麻醉是安全的,但术前准备很重要,术中要密切观察小儿气道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使患儿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暴桂萍  张艳花 《医学信息》2007,20(2):134-135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入手术室后分别静注负荷剂量氯胺酮0.3mg.kg-1、瑞芬太尼0.1μg.kg-1、咪达唑仑0.05mg.kg-1。然后根据镇静深度调节以上三种药物注药速度。不行气管内插管,面罩吸氧2L.min-1。术中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镇静评分(SS)和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记录术中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后24h精神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结果患儿术中安静入睡,镇痛完善(镇静评分在5分以上)。术中分泌物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咽喉反射存在,无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术毕苏醒时间缩短。结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安全性、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了我院29例喉乳头状瘤患儿的诊断、手术及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将3种术式比较.结果 3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患儿均治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儿喉乳头状瘤病变发展快,复发率高,病变范围广,术式多.应注意完善术前准备、麻醉和手术方法.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吕杰陈宗建  沈永峰 《医学信息》2007,20(8):704-704,714
目的总结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6年12月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患儿麻醉手术顺利,部分患儿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和意外。结论1.应进行充分正确的术前准备;2.采用诱导平稳、清醒快的麻醉药物,更便于术后管理;3.气管插管的深度及导管的固定十分重要;4.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是保证患儿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海中 《医学信息》2006,19(12):2173-2174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静注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斜疝修补术或睾丸固定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0.25%左旋布比卡因0.7ml/kg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2~4mg/kg.h静脉麻醉。B组以0.1%氯胺酮复合异丙酚2~4mg/kg.h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前、术中探查时、MAP、HR、的变化,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烦躁哭闹的发生率和术毕苏醒时间。结果B组在术中探查时的MAP、HR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烦躁哭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术毕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