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报道麻疹和MMR疫苗可能与节段性回肠炎(CD)和孤独症相关,从而对这些疫苗的临床安全性产生疑问.本文复习了几项实验室研究的结果.一组研究人员报道炎性肠病(IBD)组织中存在麻疹病毒和基因组RNA,但是,其他组研究人员应用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技术未能证实这个结论.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断,麻疹疫苗与CD发生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具有一定特征。该文报道了SANT男、女患者各1例,均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脾脏孤立性肿块,其中男性患者2年间肿块由3 cm×2.5 cm增大至5 cm×4.5cm。镜下为特征性的血管瘤样多结节生长模式,间质硬化,结节内含3种不同类型血管:毛细血管(CD34+/CD8-/CD31+)、窦状隙(CD34-/CD8+/CD31+)、小静脉(CD34-/CD8-/CD31+)。1例CD8阳性的窦状隙表达较少,1例CD8阴性表达。2例均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后分别随访5、8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未见复发。作者通过报道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希望能提高临床病理医生对该疾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对6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和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GIST中恶性4例,交界性2例,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形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标记CD117 6例全部阳性,CD34 4例阳性.结论 GIST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最近报道麻疹和MMR疫苗可能与节段性回肠炎(CD)和孤独症相关,从而对这些疫苗的临床安全性产生疑问。归根到底主复习了几项实验室研究的结果。一组研究人员报道炎性肠病(IBD)组织中存在麻疹病毒和基因组RNA,但是,其他组研究人员应用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技术未能证实这个结论。根据现有的判断推断,麻疹疫苗与CD发生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58例胃肠道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58例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6.2%,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95例正常健康体检妇女(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情况,观察两组及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中上述细胞数量情况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情况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3+CD4+及CD16++CD56+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免疫功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肽对口腔粘膜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7例口腔粘膜病患者,均口服甘露聚糖肽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水平.结果 57例患者,痊愈31例,显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23%;且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治疗前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参考值,CD8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均趋于正常;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甘露聚糖肽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口腔粘膜病的目的,该药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病理学特征分析。方法对1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4岁。CT和MRI示左顶叶不规则占位,有明显增强效应,瘤周脑组织显著水肿。组织学上,瘤组织主要由中等大小的透明细胞构成,部分细胞核呈马蹄形或肾形,异型性明显。瘤细胞弥漫排列,局部向血管壁聚集形成结节状或袖套状结构。未见明显坏死及出血。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为LCA、CD43、CD3、CD5、CD30、ALK-1、Gram-B、Ti A-1弥漫(+),EMA灶性(+),瘤细胞不表达CD20、Pax-5、CD2、CD7、CD68、CKpan、GFAP和PLAP,Ki-67阳性率约40%,EBER原位杂交未见阳性信号。结论颅内原发性ALCL罕见,临床上具有进展迅速、侵袭性强以及预后不良的特点,组织学上以标志性细胞以及明显的血管侵袭性生长为特征,免疫组化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凶险性前置胎盘是产科中较为多见的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该病病情危及,极易导致胎儿与孕妇生命受到威胁,在该病的临床处理中具有较高的难度.近几年来,关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为临床处理提供充分的依据,故本研究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不成熟血管构成,主要含有kaposi肉瘤样束状梭形细胞结构,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1、CD34、第Ⅷ因子、a-SMA和VIM阳性,CD163和CD68散在阳性,CD1a、CD35、CD21和S-100阴性。结论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较罕见,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临床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甲状腺激素水平、机体免疫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的78.57%明显上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T3、FT4、TSH、TPOAb、TGAb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NK细胞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具有良好效果,积极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促进恢复正常,减少抗体,增加外周T细胞,增强免疫,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纵膈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后纵膈胃肠道外间质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以梭形细胞为主,无异型性,核分裂相(1~2个/50HPF)。免疫组化:梭形细胞CD117(+)、CD34(+)、vimentin(+)、CD68(-)、S-100(-)、desmin(-)、SMA(-)。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罕见于纵膈,其生物学行为高于胃肠道间质瘤,预后比胃肠道间质瘤差。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未见报道过,其应注意与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柴黄颗粒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分散,缺少系统的汇总性报道.本文对柴黄颗粒单一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柴黄颗粒临床疗效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报道,旨在为柴黄颗粒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供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组织中C4d、CD3、CD4、CD8、CD138的表达。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学确认为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穿刺标本136例,依据Banff 2007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测定各组C4d、CD3、CD4、CD8、CD138阳性表达情况并计算CD4/CD8值。结果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组C4d染色均为阳性,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组C4d染色均为阴性;CD3、CD4、CD8阳性细胞数及CD4+/CD8+值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组高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T细胞性排斥Ⅰ、Ⅱ级组高于疑为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T细胞性排斥Ⅱ级组高于急性T细胞性排斥Ⅰ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Ⅰ级组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8阳性细胞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组大于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Ⅱ级组高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Ⅰ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4d的表达和CD3、CD4、CD8、CD138阳性细胞数以及CD4+/CD8+值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反应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4d、CD3、CD4、CD8、CD138在移植肾急性排斥组织中表达情况,对于探讨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发生腰椎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进行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GFAP、EMA、CD117、S-100、Ki67染色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转移瘤标本肉眼所见为不规则的碎骨及软组织,大小2 am×2 cm×3 cm,表面欠光滑,切面暗灰色、实性、鱼肉样.镜下检查: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和稀疏细胞区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漩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周围.细胞间细条索状、粗绳索样或瘢痕样胶原纤维不规则性或石棉样的胶原物质沉积.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均为阳性,CKpan、GFAP、EMA、CD117、S-100蛋白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易复发和转移.需要与其他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其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帮助鉴别.其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必须进行长期随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pathological features,immunohistoehemie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of the meningeal.Methods A case suffering from SFT of the meningeal was examin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including 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GFAP,EMA,CD117,S-100 and Ki67,and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Resuits The patient was a 32-year-old man,who was found neoplasm in IA vertebrae after removing the 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right temporal meningeal.Grossly,the tumor was composed of irregular bone fragments and soft tissue with dimension 2 cm×2 cm x 3 cm and dark gray.solid,fish-like on cut surface.Microscopically,the tumor was composed of bland spindle shaped cells and dense collagenous bands,with fascicular,storiform or haphazard arrangements.Focal areas showed a haemangiopericytoma like structure.Immunohistochemically,the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D34.Bcl-2,CD99 and Vimentin,but negative for CKpan,GFAP,EMA,CD117,S-100,Ki-67 index was less than 5%.Condusious SFI"is a very rare tumor in meningeal.which often manifests local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I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a variety of spindle cell tumors.Diagnosis is based on hisitologieal features supplemen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findings.It's very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biological behavior,which requires a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单磷酸阿糖胞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开喉剑喷雾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CD4+、CD8+、CD4+/CD8+、白介素-10(IL-10)、g-干扰素(IFN-g)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1);观察组患儿的咽痛、疱疹、溃疡和发烧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IFN-g、CD8+水平均明显短或低于对照组(P<0.01),而IL-10、CD4+、CD4+/CD8+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能有效提高患儿的IL-10、CD4+、CD4+/CD8+水平,降低患儿的IFN-g、CD8+水平,提高患儿的免疫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相似文献   

18.
小儿手足口病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炎,手、足部疱疹为临床表现,多发于5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患儿在临床救治中常出现误诊.笔者对我院2002年至2007年收治的58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14例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4例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不洁性生活为我市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次为静脉吸毒、输血等。艾滋病的临床特征为反复发热、咳嗽、腹泻伴消瘦、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多器官损害、机会性感染、CD4及CD4/CD8降低等。结论:有不洁性生活及静脉吸毒史的人群为我市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对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咳嗽、腹泻患者应高度警惕艾滋病。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临床较少见.此类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具有多种病理学形态,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故正确认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GIST的病理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通常联合检测CD117和CD34的表达为GIST诊断和危险度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对我院23例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