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红 《护理学杂志》2008,23(24):41-41
先天性下肢畸形需通过手术矫正,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科2007年8月收治1例先天性下肢畸形患儿,通过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早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措施,使患儿畸形得以矫正,逐步正立行走,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髂骨截骨延长术下肢的延长量及其测算方法报道不一。根据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和肢体延长的机理,认为肢体的延长量是由患肢绝对延长和相对延长两部分组成的,它与髂骨截骨间距密切相关,经数字推算,其方法为测量 X 线片髂骨截骨撑开的梯形中心间距(cm),减去 X 线片的放大值(cm)、再除以0.7;手术时髂骨需要撑开的宽度(cm)为肢体短缩数(cm)乘以0.7。经临床103例手术验证,这种计算方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保留骨内膜的胫骨截骨延长术:附3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Ilizarov截骨,对34例下肢短缩病人进行了胫骨延长,其中30例已完全骨性连接,4例尚在延长或固定中。30例平均年龄为21.7岁,平均延长5.3cm。结束延长后平均骨愈合时间127天。手术的关键是要耐心地截断骨皮质,尽最大可能保留内外骨膜和骨髓。术后延迟1周开始延长,以1mm/d的速度延长,每日延长的频率不少于6次,每次延长0.17mm,是保证延长段骨的自然连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髂骨截骨延长术后的治疗效果。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1983年-2001年3月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共109例。结果:术后双下肢完全均衡或差距明显缩小89例。占81.65%。步态改善19例。占17.43%。延长失败1例。占0.92%。结论:改进截骨方式,把握截骨平面,有效控制同侧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对发育欠佳的同侧尽量不作为植骨源,如采用钢板内固定,避免截骨端的回缩。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83年10月至1988年10月采用三截骨术治疗儿麻后遗症同一下肢存在的多关节畸形及肢体短缩92例的临床资料。经2~7年随诊观察,疗效满意。92例患者中,优67例(72.83%),良15例(16.30%),可6例(6.52%),差4例(4.35%),总优良率89.13%。证明此种手术是治疗上述畸形,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缩短疗程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文还就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与手术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原因 ,多数胫骨上端截骨延长术病人在延长早期带延长器出院 ,在家中度过延长中后期及骨愈合期。我们对 38例延长患者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具体编写有关功能锻炼、延长器等有关的出院指导内容 ,使其在没有医护人员指导下安全度过治疗康复期。1 出院指导1.1 使病人树立自信心 ,承担起自我护理的责任。向病人介绍有关的营养知识 ,多以高热量、高蛋白 ,丰富维生素和含钙的食物为主 ,如肉骨头、小鱼、虾皮等以便增强全身抵抗力 ,预防感染 ,促进骨质尽早达到骨性愈合。1.2 向病人、家属传授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 ,首先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34例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采用骨盆截骨延长术治疗,术后经6个月至5年的随访,30例弃拐徒步行走。髋头臼静力稳定恢复正常。下肢短缩减少、臀肌肌力晋升三级以上,依据力学原理提出术中操作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9.
保留骨膜的胫骨截骨骨延长术1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宝权  李志怀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126-126,I018
保留骨膜的胫骨截骨骨延长术16例报告赵宝权韩剑峰李志怀Ⅱ度以上胫骨开放性骨折易出现胫骨感染、缺损、骨不连接、凹陷性瘢痕或骨外露、窦道等,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我们1993年~1996年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采用保留骨膜的胫骨截骨骨延长术治疗了16...  相似文献   

10.
对30例下肢短缩畸形病人进行骨骺牵伸和干骺端截骨肢体延长术,术后病人下肢延长4 ̄10cm护理要点:术后抬高患肢;保持切口及针眼处干燥,定期消毒;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况;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术矫正肢体短肢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肢体短肢畸形手术方法。方法  1985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应用自行研制的“针锯”和“多平面双轨多功能延长器”对 2 88例下肢不等长患者的肢体 ,采用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方法进行延长 ,矫正短肢畸形。男 16 1例 ,女 12 7例。年龄 12~ 2 9岁 ,平均 2 1.3岁。其中延长胫骨上干骺端 2 6 8例 ,股骨下干骺端 16例 ,胫骨下干骺端 4例。结果  2 88例肢体分别延长 3.0~ 11.5 cm,延长时间 2 4~ 96天 ,平均 4 7天。全部短缩肢体获得预期延长度。延长第 2周 ,延长间隙中有骨痂形成和骨膜反应 ,6~ 8个月延长骨与断端完全达骨性结合。全部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经 5个月~ 8年随访 ,延长处均骨性愈合 ,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下肢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方法安全可靠 ,无骨不连 ,骨萎缩等并发症 ,术后不需要作内固定和植骨 ,是肢体延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髂骨截骨延长术远期效果分析江苏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骨科(225261)曾祖诰下肢患侧缩短2.5cm以上即可出现步态、功能异常及骨盆、脊柱、足和关节畸形。为使两下肢等长需作下肢均衡术,即将患肢延长或将健肢缩短,由于美观原因后者多不被患者接受。髂骨截骨延长...  相似文献   

13.
胡军  郭祥 《临床外科杂志》1995,3(5):255-256
针对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我院开展了肥骨骺牵伸分离延长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22例。本文讨论了其延长机理、方法,并提出骨延长中同时行跟腿延长,不缝合跟腿,使之相互重叠搭接,术后石膏托固定至停止延长后2个月,再开始行关节锻炼,具有能一期纠正术前及术后延长过程中所并发的一系列畸形,且骨愈合快,也不影响关节功能等优点。本组均采用此方法,随诊一年后临床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应用胫骨干骺端截骨(20例)、骨干截骨(25例)和靠近骨端的骨干截骨(56例)实施小腿延长术,比较延长段骨痂生长速度、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种方法都能最终获得满意预期长度和自身愈合,其中干骺端延长骨生长速度最快,质量最好,近骨端骨干延长次之,骨干延长最慢。但干骺端延长并发症最多,程度最重。结论:小腿延长术以胫骨近端骨干截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楔形截骨推移术矫治先天性髋内翻畸形9例报告黄开荣,郝延科先天性髋内翻,又称为颈性髋内翻;还称之为婴儿性髋内翻和发育性髋内翻等。在治疗上方法很多,但有些并非效果理想,有较高的复发率。笔者采用楔形截骨推移托顶股骨颈部,并以鸭嘴样钢板螺丝钉固定法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6.
一种挽救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后膝关节活动障碍的术式济南军区矫形外科中心(271000)胡宏伟,宁志杰,李贵涛据文献报告,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后,膝关节活动受限者发生率比较高,经过及时处理及功能锻炼,多数恢复正常或近于正常,但还有少数,大约3%~5%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骨盆截骨延长术100例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是肯定的,总有效率93%。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止。提出选择病人应注意年龄、肢体短缩程度、髋部肌力,髋脱位情况和其它畸形等因素。详细分析了手术后血肿、感染、神经损伤、骶髂关节分离等近期并发症和植骨块压缩等远期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2 岁,2017 年10 月因左中指再植术后8个月患指尺偏畸形入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就诊.专科检查:左中指中节基底以远指体尺偏畸形29°,无明显旋转呈角.掌指关节活动度 -10° ~90°,近指间关节活动度80°~90°,远指间关节活动度0° ~5°.肌力评定3 级,患指皮肤有浅痛觉、触觉,保护性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MU-PVCR)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MU-PVCR和后路钉棒矫形固定治疗的22例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影像测量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VA)。[结果] 2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5.31±34.25) min,出血量(750.10±114.67) ml。2例患者术中硬脊膜撕裂,给予缝合硬脊膜,无不良后果。随访(26.75±1.25)个月。术前6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Frankel分级由术前D级提高到术后E级。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VAS、ODI和JOA评分较术后3个月无显著改变(P>0.05)。影像评估方面,术后3个月Cobb角和SVA测量结果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SVA测量结果较术后3个月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改良单侧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髂骨截骨延长术能明显改善儿麻后遗症臀肌麻痹病人的步态。除延长患胶长度外,由于股骨头的内移、髋臼的旋转、髋部外展肌群肌力的增强,纠正了身体重心的偏移,增加了股骨头的承受能力,稳定了髋关节。这是通过髋部一系列生物力学变化实现的,总体上又与手术中髂骨撑开的距离(髂骨截骨间距)有关。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髋关节稳定从而改善病人步态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