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藏大骨节病地区儿童发硒与病情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地区儿童发硒水平,探讨大骨节病的分布特征与儿童发硒的关系。方法采集典型病区与非病区内儿童的发样,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硒。结果西藏大骨节病区与非病区儿童发硒平均值分别为(0.13±0.04)μg/g、(0.18±0.07)μg/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硒病区与非病区的儿童发硒平均值分别为(0.28±0.03)μg/g、(0.18±0.04)μg/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藏儿童发硒普遍偏低,病区儿童发硒更低,发硒与大骨节病病情关系密切,补硒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发硒水平,补硒措施是大骨节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硒盐防治大骨节病的X线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麟游县是陕西省大骨节病重病区,经我们对该县选点调查及采样分析,看出水、土、粮中的硒含量均很低,受环境影响的人发含硒多在50ppb左右,为极低水平,说明人体处于贫硒状态。因此,自1980年9月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甘肃省大骨节病病区儿童与非病区儿童发硒含量差异,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实证数据.方法 2011年选择甘肃省陇南、庆阳、定西3个市的大骨节病病区作为监测点,同时选择天水市农村和兰州市区的非病区作为对照点,分别采集6~ 12岁儿童发样,进行发硒含量测定.样品采用湿消化法处理,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甘肃省大骨节病病区共收集儿童发样254份,非病区儿童发样102份.陇南、庆阳、定西3个市的儿童发硒含量分别为[(0.22±0.07)、(0.22±0.00)、(0.20±0.07) mg/kg],高于非病区的天水市和兰州市儿童发硒含量[(0.32±0.08)、(0.42±0.11) mg/kg].比较各采样点儿童发硒最大值与最小值发现,病区儿童发硒范围相对较窄(0.08~ 0.46mg/kg),最小值、最大值均低于非病区(0.15~ 0.51mg/kg).有51.1%(182/356)的儿童发硒含量<0.25 mg/kg,处于硒营养缺乏状态.另外,硒营养状况男生高于女生,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大骨节病病区儿童硒营养水平整体偏低,补硒还需长期坚持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低硒是大骨节病病区的基本环境因素,大骨节病病区多分布在低硒地带,病区水、土、粮食含硒量均呈低硒状态,病区人群血、尿、头发含硒量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为更好地了解病区儿童补硒前后硒营养水平,为大骨节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资料,作者对2008 - 2009年青海省贵德县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补硒前后发硒水平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吿了徽县大骨节病区内外环境的硒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外环境硒含量无论病区还是非病区均处于低硒状态,这与一般文献报道有所不同;病区病儿发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和病区健康儿童,服硒前后发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低硒可能与大骨节病有关;本项研究为应用硒防治大骨节病、评价防治效果和探讨病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骨节病区主要分布在低硒地带,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有的用亚硒酸钠防治本病取得较好效果,因此认为低硒是大骨节病的病因。然而我省通过对水、粮、发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调查,补硒防治大骨节病的效果观察,及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动态监测等研究工作,未能证实上述结论,认为低硒并不一定是本病的病因,而可能只是发病学上的重要条件。1 从水、粮、发硒调查结果看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 四川是全国克山病重病区之一,全省有52个县(市、区)为病区,均为低硒环境,较多病区人群发硒在0.1mg/kg以下,但大骨节病与之重叠者仅8个县,即使在重叠县中,本病仅分布在少数乡村(如克山病重病区大竹县仅有1个乡),不象克山病分布  相似文献   

7.
1987年4月~1989年9月对内蒙三个典型大骨节病区病情和人体硒营养状态进行了现场连续定期观察。结果表明:1.病情随人体硒营养状态的改变而变化。2.病区人体硒营养状态的变化在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观察期间,发硒≤0.1μg/g 的人群逐渐减少,>0.1μg/g 发硒的人群不断增加,至观察结束时,发硒在0.1~0.15μg/g 范围的人群占优势。3.X 线阳性检出率和干骺端改变检出率与发硒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01)。4.大骨节病早期病变及其程度与人体硒营养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证明本病早期病变与硒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与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消长态势和相关环境因素对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今后大骨节病的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范围内分别选择了6个项目调查点和20个省级自设监测点.临床检查7~12岁儿童2568例,右手X线拍片1788例.采集项目点粮样600份和发样300份,测定粮硒、发硒及食粮(180份)T-2毒素水平,调查相关因素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全省23个病区县(区)26个调查点中,大骨节病临床Ⅰ度以上患者无检出,X线总检出率为1.29%;儿童发硒为(0.37±0.07)mg/kg,粮食硒(0.049±0.016)mg/kg,粮食T-2毒素(3.82±4.38)μg/kg.结论 陕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处于基本控制后的平稳低发态势,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的明显升高、饮食结构的明显改善、粮食卫生学质量的提高及经济收入的增加是病情得到控制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深化防治措施落实和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低硒大骨节病(KBD)病区粮,病区粮加亚硒酸钠、非病区粮饲料(硒水平分别为8、132、35ppb)喂养大鼠66天,取肋钦骨和剑突,参照 Miller 法提取和纯化Ⅱ型胶原。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Ⅱ型胶原氨基酸含量。SDS—PAG 电泳观察Ⅱ型胶原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敏感性。按 Kujier 法测定Ⅱ型胶原凝胶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大骨节病区环境与人体硒的研究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的大骨节病区及非病区外环境,人体硒及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粮、发、血硒含量及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病区明显低于非病区,水硒含量两者无差异。不同类型病区儿童发硒含量随病情活跃程度减弱而增加。此进一步证实:该病区属于低硒环境,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病情越重,硒营养状况越差,该病区人群硒的主要摄入量来自粮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在河南省大骨节病病区选择地形、地貌、生产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陕县张村乡窑店、庙洼村,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进行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调查,同时拍右手X线片和采集部分儿童发样和当地粮样.儿童发硒、粮食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在洛宁县、灵宝市、渑池县、陕县、卢氏县大骨节病病区乡进行16岁以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 共检查7~12岁儿童190人,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拍摄右手X线片190人,X线阳性3人.检出率为1.58%(3/190).共调查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20 521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6.10%(1251/20 521),其中Ⅰ度为3.97%(814/20 521),Ⅱ度为1.77%(364/20 521),Ⅲ度为0.36%(73/20 521).儿童发硒平均值为(0.319±0.128)mg/kg,粮食硒平均值为(0.031±0.009)mg/kg.结论 河南省儿童大骨节病处于控制水平,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应加强以治疗现患病人为目的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1975年Awasthi证明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后,关于硒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有关硒在人体营养和健康方面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已知缺硒与肿瘤、心血管病、肝脏疾病、恶性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有关,在我国已证实和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发生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大骨节病(KBD)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发生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及我国北方等地。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病区呈一条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低硒地带。生活在病区的少年儿童日平均硒摄入量12.44μg,非病区为每日96.63μg,远远高于病区儿童;病区内少年儿童硒摄入量仅为建议供给量(每日40~240μg)下限值  相似文献   

13.
大骨节病是发生在山区农村的骨关节病,病区的生态特点是低温、低硒和食物品种单调。我们曾对东北、内蒙及陕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区儿童的血及发硒水平低,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低,病儿红细胞膜中的磷脂(PL)尤其磷脂酰胆碱(PC)含量低,可见胆固醇(Ch)/PL和鞘磷脂(SM)/PC的分子比降低。通过用病区粮喂养大鼠5个月发现动物出现一系列类似大骨节病的改变。讨论了大骨节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伊克昭盟历史上无大骨节病记述,1985年鸟审旗防疫站发现纳林河乡有疑似大骨节病人,1986年5月对该乡的四个村进行了调查,临床共查727名6~15岁儿童,查出病人83名,检出率为11.4%,X 线检查223名,阳性检出率为44.8%,干骺端检出率为35.9%,活跃指数为70.8,严重指数为69.8。粮硒含量均值为1.69ppb,土硒均值为52.3ppb,人发硒均值为77.5ppb。根据全国诊断标准该乡正式确认为大节骨病区,属轻病区,而 X 线结果属相对活跃重病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分析1997-2006年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和X线检出率,比较2003年与2006年儿童发硒和家中粮食硒水平.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在0~20.31%,X线检出率在25.86%~47.97%.2003年儿童发硒为(130.01±48.80)μg/kg,家中粮硒为(41.3±14.9)μg/kg;2006年儿童发硒为(93.71±39.68)μg/kg,家中粮食硒为(8.15±3.44)μg/kg.两年间发硒、粮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0.94,P<0.01).结论 兴海监测点大骨节病病情活跃,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加工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骨节病病因,我们注意到病区的外环境(水、土、粮)及人、发、血、尿中锌的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锌的生理功能和锌与大骨节病的关系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微量元素硒与大骨节病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有些地区严重负硒却无该病发生,说明硒仅能作为条件因子存在,锌则可能是主导因  相似文献   

17.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硒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全面了解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的硒含量水平。方法 从西藏5地(市)的病区中采集各种样品,通过荧光法检测硒含量。结果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硒含量明显偏低。结论 西藏处于全国低硒地带,应加强大骨节病病区碘硒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汉源县是全国大骨节病活跃重病区,病区处于低硒环境。按照《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于1990~1997年对该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了8年病情及发硒的监测,现将监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汉源县双溪乡大骨节病病区7~12岁儿童。1.2 监测时间 1990~1997年。1.3 监测指标 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及发硒含量。1.4 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新发病区调查,了解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桑当乡及曲什安乡共6个村的7~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采集发样,粮样,土样,水样.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在4个调查点的6个村共临床检查7~13岁少年儿童373人,检出大骨节病45例,检出率为12.06%.X线拍片347人,X线阳性75例,阳性检出率为21.61%.子科滩镇泉曲村含硒量最低,发硒为(77.70±42.04)μg/kg,粮硒为(7.44±6.93)μg/kg,曲什安乡才乃亥村含硒量最高,发硒为(103.88±58.57)μg/kg,粮硒为(29.58±24.11)μg/kg.结论 兴海县4个调查点为大骨节病新病区.调查点大骨节病病情严重,致病因子活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吉林省大骨节病区和非病区土壤硒含量,为大骨节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东部山区、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分别抽取15个县、3个县、4个县,每个县(市)选择1个历史重病区乡,每个病区乡选择1个重病区村和1个非病区村,以调查村为中心,排除近3年施用富硒肥的耕地,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的农田中采集土样10份,检测硒含量。结果共采集土样440份,病区的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161 mg/kg,非病区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176 mg/kg;吉林省平原、丘陵、山区的病区和非病区土壤硒含量的中位数分别是0.090、0.127、0.161、0.140、0.183、0.552 mg/kg。结论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的土壤硒含量均值低于非病区的土壤硒含量均值,病区的土壤硒含量均值处于硒不足水平,非病区土壤硒含量处于足硒水平;吉林省东部山区、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的病区和非病区土壤硒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