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硝硫氰胺是一非锑类治疗血吸虫病的新药。在动物和人体研究了该药的代谢。家兔口服给药后4小时达到高峰血浓度。由二室模型对血浓度数据作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得t1/2kat1/2)αt(1/2)β分别为0.815,0.924和105.8小时,Kel、K21和K12分别为0.0127、0.398和0.356小时-1,Vf为0.934升。大鼠口服给药后4小时药物在各组织的浓度大小依次为:肝、肾、脾、肺、肌肉、心、脑和血。血吸虫浓度高于肝和血浓度,而且雌虫高于雄虫。该药由尿和胆汁排泄,大鼠一次口服的尿排泄持续3天以上,人连服三次排泄持续超过19天。尿代谢产物由层析、高速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和化学方法检测,硝硫氰胺转化成氨基物再转化成N-葡萄糖醛酸甙,这种代转变化是其生物转化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硝硫氰胺衍生物实验治疗动物血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硫氰胺是瑞士Ciba药厂合成的广谱抗蠕虫新药,有良好的抗血吸虫、绦虫等活性。近年以来,国内外对该药的疗效、杀虫作用和毒理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已在临床上治愈了大量血吸虫病人,但在部分受治病人中引起肝脏损害等副作用。为了寻找较理想的药物,近年本所药物化学研究室合成了一些该化合物的衍生物,经初筛发现,S79082、  相似文献   

3.
<正> 1975年以来,国内对硝硫氰胺(代号“7505”)的大量实验室与临床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发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及肝损害等副作用。为了提高疗效,减轻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副作用,我院研究合成了硝硫苯酯(phenithionate)。经临床前药理实验后,1980年10月在四川治疗463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后6月累积粪便孵化阴转率为79.3%,其中总剂量为26mg/kg组中,6月累积阴转率为85.4%,副作用亦较湖北报告的硝硫氰胺者为轻。 为了扩大治疗,并与硝硫氰胺进行临床对比,于1981年12月又在四川省广汉、绵  相似文献   

4.
余慧贞 《药学学报》1981,16(9):641-647
本文综合报道硝硫氰胺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不同疗程治疗小白鼠、犬、猴等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结果减虫率均达90~100%,治疗后,虫体很快肝移,并形成死虫结节,治毕6个月,未见虫体复苏,疗效高且稳定。而疗效与药物颗粒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通过病理学、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及体外培养等方法观察硝硫氰胺对虫体的作用。发现有直接的杀虫作用,最低致死浓度仅1μg/ml,其杀虫过程首先是使虫体肝移,破坏虫体表膜的组织结构及防御功能,干扰虫体的代谢。呈现糖元减少,琥珀酸脱氢酶,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减弱等改变。实验表明,硝硫氰胺的杀虫机理可能涉及多方面,主要可能是虫体代谢紊乱,以糖代谢为主及表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姚润华  黄兰孙 《药学学报》1988,23(7):498-503
本文报道52个硝硫氰胺的衍化物,经对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筛选结果表明,其中8个化合物有抗日本血吸虫作用。化合物23对家兔血吸虫病的疗效较硝硫氰胺明显为高。对其中的6个化合物经棉鼠丝虫病实验治疗,发现化合物2和26有抗丝虫病作用,化合物26对微丝蚴和成虫的杀灭作用,不亚于海群生。药理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余慧贞  鲁敏  赵克斌  王萍 《药学学报》1983,18(3):169-173
本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白鼠经硝硫氰胺治疗后,其体内虫体体壁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硝硫氰胺对血吸虫虫体壁包括表皮,肌层和皮层细胞的超微结构都有程度不等的影响。并且发现表皮内的二种主要包含物,多膜层小泡(M、L、V、)及盘状颗粒(D、G)的减少与消失对表皮的超微病理改变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血吸虫虫体标本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抗血吸虫药硝硫氰胺(7505)的放射免疫测定法。以7505与卵清白蛋白或猪IgG结合作抗原以免疫家兔;131I标记BSA-7505作标记抗原;并采用聚乙二醇(PEG)为分离剂。测定范围为0.64~400 ng,重复性良好。PEG的分离效果与双抗体法一致。4只家兔经一次胃饲7505(120 mg/kg体重)后,各兔血中7505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给药后第2~3天时血中7505浓度达高峰,结果与胃饲3H-7505测定3H放射性的类似。同时并对14种7505的衍化物作了放射免疫交叉反应试验,试图探索其与结构及实验性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交叉反应出现于具有基本结构的各化合物,倘改变两苯环间的则与7505的抗血清无交叉反应。交叉反应与药效的初筛结果不同,后者当两苯环间的改为-O-并不受到影响。根据交叉反应的结构特征,7505抗血清同样可应用于若干7505衍化物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硝硫氰胺治疗血吸虫病,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碰到引起玻璃体混浊,严重皮疹,诱发哮喘、引起癔病等几种反应,至今尚未见有类似报导,现整理供同行们参考。一、玻璃体混浊: 患者×××,患慢性血吸虫病(有症状型)入院后,经保肝治疗,总量6m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脂溶性抗血吸虫病药物硝硫氟胺转化为水溶性衍生物,简化血吸虫患畜治疗的给药方式。方法 通过化学手段引入水溶性基团进行结构改造。结果 合成数全水溶性衍生物。结论 硝硫氰胺的氨基酸衍生物的钠盐水溶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口服硝硫氰胺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清除及药物对大鼠肝胆系统的影响。硝硫氰胺350 mg分3天口服的47例血吸虫病患者,首次给药后48小时的全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1.56±0.18 μg/ml。末次给药后16天,血药浓度还维持在0.10 μg/ml。但药物主要存在于血浆中,血细胞与其它有形成分的含药量则较少。给药期原药经由尿的排泄量大于停药后的排泄量,药物的排出可持续到19天以上。在一例因其它疾病死亡的尸检脏器组织中,测得肝、肾、心、脾的药物含量均高于肌肉、脑、脂肪与血清中的含药量。大鼠口服硝硫氰胺100 mg/kg/d×7,胆汁分泌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胆汁量减少58.3%。药物能抑制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并使动物黄疸指数和胆红素升高。  相似文献   

11.
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雄虫过程中免疫血清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内或体外培养的血吸虫雄虫经一定浓度的吡喹酮作用后,移置含免疫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时,受损害的虫体体表有大量絮粒状物沉积,形成膜状包被,加重皮层的损害;在继续培养3天时,大部分或全部虫未见有明显恢复。若将虫移置含正常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时,则无此种现象,且大部虫的体表损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上述结果亦为扫描电镜的观察所证实。  相似文献   

12.
复合鱼油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业已证实,细胞老化、癌细胞浸润等病理过程与细胞膜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取决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本文报道了复合鱼油对大鼠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实验大鼠血清中的水溶性荧光物质(即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复合鱼油组大鼠荧光偏振度明显降低(P<0.01),与青年对照组相近;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对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褐藻糖胶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48  
观察了从海带中提取的褐藻糖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褐藻糖胶在体外可诱导白细胞介素1(IL-1)和丙型干扰素(IFN-γ)产生;体内给药可增强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M)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功能,促进对绵羊红细胞(SRBC)的初次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板法和电刺激法实验发现肌肉注射止痛4号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并能显著降低醋酸致扭体反应,可见止痛4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通过分析止痛4号镇痛部位的实验,发现其仅其提高小鼠炎症足的痛阈值,而对非炎症足无明显影响,推测止痛4号可能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相似文献   

15.
16.
海珍玉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珍玉液是由鲜刺参,黄芪,枸札,栀子,甘草组成的复方口服液制剂,选用3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进行血液流变学试验。结果显示,海珍玉液能降低其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  相似文献   

17.
少数血吸虫病患者经酒石酸锑钾治疗反复数次,虽无再次感染,但粪便检查仍属阳性.部分临床工作者曾考虑到血吸虫成虫对锑剂可能产生抗药性.为了阐明成虫能否产生抗锑性及锑剂反复治疗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复方海藻多糖合剂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实验研究了复方海藻多糖合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小鼠肉瘤(S_(180))、小鼠网状组织细胞白血病(L_(61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海藻多糖合剂可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于因接种肿瘤细胞后引起荷瘤小鼠的胸腺萎缩和肾上腺萎缩也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本研究提示,复方海藻多糖合剂是一安全有效具有希望的抗癌中药制剂,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9.
羊栖菜多糖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对羊栖菜中分离提取的多糖进行了降血糖活性研究。实验表明,羊栖菜多糖对正常空腹小鼠无隆低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造成的动物糖尿病模型,可使糖尿病动物血糖、血清及胰腺组织过氧化脂质小平明显降低,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小鼠对糖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预防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一次口服吡喹酮200~600 mg/kg后,对感染血吸虫有保护作用。感染后15min至2h,自这些小鼠感染部位的皮肤分离的童虫,部分或大部分已死亡。另一方面,钻穿服药鼠离体皮肤的尾蚴数亦明显减少。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水中,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极其敏感。由于小鼠口服吡喹酮后,药物可自其皮肤排泌,故以水涂擦皮肤时,溶于水中的吡喹酮即对血吸虫尾蚴起作用,并认为这是吡喹酮产生预防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