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新明 《临床荟萃》2001,16(22):1027-1028
腹膜透析 (简称腹透 )患者常常出现各种腹部并发症 ,直接影响腹膜透析的进行 ,为减少及处理这些并发症 ,本文观察了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 179例患者共 2 0 0例次腹膜透析 ,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点滴经验 ,做一概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收集的 179例患者 ,其中男性 12 1例 ,女性5 8例 ,年龄 8~ 80岁 ,平均 45岁。急性肾功能衰竭 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132例 ,其中慢性肾炎 92例 ,糖尿病肾病 9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 15例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11例 ,狼疮性肾炎 3例 ,多囊肾及尿酸性肾病各 1例。急性肾衰采用间歇腹膜透析(I…  相似文献   

2.
作者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 2 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采用透析方式和剂量个体化的腹膜透析 ,临床效果较好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5例均系在本院行腹膜透析 (PD)的CRF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 8(2 4~72 )岁。引起CRF的原发病 :慢性肾炎 12例 ,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8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 2例 ,双肾多发性囊肿 ,痛风性肾病 ,服止痛药引起肾病各 1例。腹透时间为 2周至 4 .5年。除 3例使用国产腹透液外 ,余 2 2例均使用美国Bater公司生产的腹透液进行腹透。1.2 治疗调整依据 …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们对85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电话咨询共122例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腹膜透析患者85例,男37例,女48例;年龄8~85岁,平均(55.4±1.0)岁.住院时间5~15 d,平均10 d;疾病类型:糖尿病肾脏疾病38例,高血压肾病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多囊肾2例.排除与腹膜透析无关和无统计学意义的咨询记录共122次电话咨询,同一患者电话咨询1~5次不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腹膜透析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其并发症。以腹膜炎较为常见。作者最近观察到42例腹透患者中有6例先后出现过神经或精神症状,可能与透析治疗有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其中间歇性腹膜透析(IPD)3例,连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治疗糖尿病肾病(ESPD)的疗效及护理。方法结合2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结果预防感染、预防低血糖发生是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重点。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病终末期的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PD)疗效肯定,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病因、年龄、性别与选择血液透析和全部腹膜透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01/2004-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案统计室、血液净化中心及腹透中心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资料356例,血液透析患者307例,全部腹膜透析患者49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日本东丽公司,美国百特公司,德国费森-尤斯公司和贝朗公司的血液透析机,采用双醋酸纤维膜、血仿膜和合成膜;空心纤维透析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肝素(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时血流量为200~28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患者透析频率及时间为每周两三次,每次4~4.5h。全部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解剖法置入腹膜透析导管,腹膜透析方法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外管连接方式为美国百特公司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使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分别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血尿素氮,肌酐(取患者第一次透析前清晨空腹采血所测数值)、透析的方式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其病因及其与年龄、性别、透析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透析患者3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2.0%),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0%),高血压肾病(13.2%),梗阻性肾病(9.0%);男女之比为1.87∶1,平均年龄为(51±16)岁。②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59±15),(50±16)岁,P<0.05]。86.2%的患者选择血液透析,13.4%选择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腹腹膜透析高于血液透析(P<0.01)。③结缔组织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年龄较小,狼疮平均年龄仅40岁;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痛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龄较大,40岁以上患者约95.0%,平均年龄约60岁,与慢性肾炎、狼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首选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7.
丁绣江  毕俊英 《现代护理》2005,11(16):1330-1331
近10年,腹膜透析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随着腹膜透析患者人数的增加,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并发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腹膜透析并发症,有助于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高腹膜透析存活率。现将腹膜透析并发症护理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0年4月~2004年10月接受腹膜透析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0~73岁,平均(51±3)岁。腹膜透析时间为9个月~4.5年。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6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慢性肾炎1例,狼疮性肾炎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1.2方法透析方式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使用百特公司双联腹膜透析液。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IgA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0、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和肽素(copeptin)水平变化,探讨其预测IgA肾病患者发生透析感染的价值。方法 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IgA肾病患者224例,透析时间均>6个月,无透析感染情况发生。随访1年,根据IgA肾病患者随访期间透析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35例与未感染组189例。比较2组入组时血红蛋白及血清IL-10、EPO、copeptin水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比率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患者发生透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IL-10、EPO、copeptin水平对IgA肾病患者发生透析感染的预测效能并采用三者联合检测预测224例IgA肾病患者透析感染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预测透析感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随访期间总生存率。结果 感染组合并糖尿病(51.43%)、血液透析(80.00%)比率及血清IL-10[(57.14±18.12)ng/L]、copeptin[(7.58±...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头孢菌素脑病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23例尿毒症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应用头孢菌素出现脑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3例本科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均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程中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以及定向力障碍等症状,均无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史.用药开始到出现症状时间3~10 d,平均(5.7±1.8) d.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9~81岁,平均(57.8±15.3)岁;全部采用碳酸氢盐透析2~5年.患者因严重感染入院治疗,使用头孢吡肟1.0~2.0 g/d 5例,头胞他啶2.0~4.0 g/d 8例,头孢哌酮2.25~4.50 g/d 4例,头胞噻肟2.0~4.0 g/d 3例,头胞甲肟2.0~4.0 g/d 2例,头孢克肟0.2 g/d 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例终末期肾病行腹膜透析合并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行维持性腹膜透析1年半,间断腹痛伴血性腹腔积液1周入院。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疑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转我院后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胸腹AD,进一步行腹部螺旋CT动脉造影(CTA)确诊为AD(DebakeyⅢ型),行AD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继续腹膜透析,血性腹腔积液未再出现。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AD发病率较高,当出现血性腹腔积液时,在排除腹膜感染等原因后需注意排查AD可能,行超声及CTA检查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11.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腹膜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腹膜透析常以O型管和Y型管 (或双袋系统 )来连接 ,明显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但腹膜透析费用较高。作者对经济条件差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 ,用国产腹透液和直型连接导管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2月~2002年10月11例CAPD患者 ,男4例 ,女7例 ;年龄16~77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 ,肾小动脉硬化1例 ,糖尿病性肾病2例。CAPD时间3~35个月。1.2腹膜透析方法用一次性输血器作为直型连接导管 ,腹膜透析液为上海产的四叶牌乳酸盐腹膜透析液。2000ML袋含糖1.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且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的2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的60例为观察组,继续规律腹膜透析的21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15.0%(9/60)与5.6%(12/215),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分别为(50.6±14.3)岁与(45.7±13.2)岁(t=-2.518),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4.5,9.4)与5.1 (4.2,6.6),血钾分别为(4.2±0.7)mmol/L 与(4.5±0.7)mmol/L(t=2.14),血肌酐分别为721.0(585.0,891.3)μmol/L与847.0(723.3,1033.3)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讨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腹膜透析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并除外维持性腹膜透析不足1月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分析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数据、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腹膜转运特性、营养状况等。结果共84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431例(51.2%)。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为58.53±16.67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1位,为441例(52.4%),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149例(17.7%),糖尿病肾病121例(14.4%)。患者的平均腹膜透析龄为18.63±20.35月。至2011年12月底,继续腹膜透析246例(29.2%),死亡296例(35.2%),转血液透析152例(18.1%),肾移植64例(7.6%),失访83例(9.9%)。心血管事件是首位死亡原因(41.6%);其次为感染(33.0%),包括肺部感染(23.2%)和腹膜炎(9.8%);第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事件(9.5%)。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59.2%);然后是导管功能障碍(堵管、漂管等,25.7%);透析不充分(7.2%)。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死亡的危险因素是老龄(HR:1.06,P<0.01);糖尿病(HR:1.88,P<0.01);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HR:1.49,P<0.01);低白蛋白血症(HR:2.44,P<0.01);血C反应蛋白增高(HR:2.07,P<0.01);低肌酐清除率(HR:1.89,P<0.05);腹膜高转运状态(HR:2.28,P<0.01)。结论在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是转至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是第1位的死亡原因,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是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老龄、糖尿病、由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腹膜高转运状态者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临床资料尽可能相匹配的非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按照不同透析龄分为透析1年、1~3年、3年者;按培训护士工龄分为5年、6~10年、≥11年。比较不同透析龄及培训护士工龄腹膜炎发生率。并将依据病原菌的不同,比较真菌性腹膜炎与细菌性腹膜炎易感因素及预后比较。结果共纳入180例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真菌性腹膜炎10例,细菌性腹膜炎80例。发生157例次腹膜炎,培养阳性率76.43%(120/157)。透析1~3年腹膜炎发生率最高,3年者最低;培训护士工龄≤5年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培训护士工龄≥11年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低于对照组(P0.05)。真菌性腹膜炎HGB较细菌性腹膜炎低,近1个月抗生素使用率较细菌性腹膜炎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原菌:真菌性11例次(9.17%),细菌性109例次(90.83%)。真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27.27%),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69例次(63.30%)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53.62%)。细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真菌性腹膜炎高,病死率较真菌性腹膜炎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病率与其透析时间以及ALB水平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细菌性腹膜炎较真菌性腹膜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吉雅菲 《临床医学》2012,32(3):60-6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尿毒症并进行腹膜透析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患者中,发生导管漂移8例(40%),经体位改变、导管调整和手术后得到复位;导管堵塞2例(10%),尿激酶封管后,引流通畅;腹膜炎5例(25%),给予腹腔冲洗及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口处感染3例(15%),局部换药后得到控制;漏液2例(10%),停止透析3 d后症状好转。结论纠正术前的不利因素,掌握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技术,术后加强相应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芬  赵学智  潘凤军 《临床荟萃》2001,16(7):298-299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期 )患者 ,由于其免疫功能下降 ,各种生理反射迟钝 ,易发生感染 ,临床症状可不明显 ,一旦发病 ,病情可迅速加重 ,甚至死亡。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及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 ,尿毒症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 ,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易感性都在不断变化 ,为了解上述特点 ,现就我科 1994年 8月至1999年 8月间 75例尿毒症伴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了解其发病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以利于有效预防及合理用药 ,改善预后。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5例尿毒症住院患者 ,男 39例 ,女 36例。血液透析组 5 3例 ,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在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患者的替代疗法目前主要有血液透析 (HD)和腹膜透析 (PD)。 PD由于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特别适宜于小儿 ARF的急救。现就我院 1995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11例小儿 ARF患者进行 PD的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1例小儿患者中男 6例 ,女5例 ;年龄 3.5~ 11.0岁 ,平均 (7.5±2 .7)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 ARF的诊断标准 ;肾毒性药物中毒3例 ,急性肾炎综合征 2例 ,肾病综合征1例 ,狼疮肾炎 2例 ,严重感染、败血症2例 ,蛇伤中毒 1例 ;行 PD时间 5~2 1日 ;伴高血钾 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患者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术式。方法 对2013年5月~2019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的76例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观察手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改良重置术。初次置管至发生导管功能障碍时间为(335.3±556.3)天。导致功能障碍者中,漂管45例,网膜包裹10例,堵管7例,漂管及网膜包裹10例,漂管及堵管3例,其他1例;重置术手术时间(74.44±25.93)min,手术中出血量(21.17±2.94)ml;截至2021年9月1日,随访时间(38.68±26.76)月,重置术后仅1例腹膜炎后出现堵管,2例发生术后早期腹膜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漂管、网膜包裹、腹腔脏器损伤、胸腹瘘、切口感染、手术相关隧道感染等情况。导管失功率为2.6%,2例患者分别因渗漏及腹壁疝退出腹膜透析。结论 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尤其是极大地减少了再次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5年5月间12例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串联血液罐流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慢性肾炎6例,维持透析时间2月~3年,一般每周透析2~3次;其中1例曾行血液滤过治疗3月。平时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Fresenius)公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210名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肾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腹膜透析饮食知识问卷、慢性肾脏病饮食自我效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PD患者饮食依从行为得分为(69.47±2.49)分,饮食知识得分为(14.71±1.66)分,饮食自我效能得分为(57.62±3.37)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4.25±2.4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24,P<0.001)、合并症个数(β=0.097,P=0.008)、文化程度(β=0.079,P=0.024)、饮食知识(β=0.373,P<0.001)、饮食自我效能(β=0.273,P<0.001)及领悟社会支持(β=0.329,P<0.001)均为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促进其产生更积极的饮食依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