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脊髓圆锥均低于正常水平,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4例,脊髓纵裂2例,椎管内脂肪瘤2例,脊髓空洞症1例。结论:MRI为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椎管内外伴发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对诊断TC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在低场磁共振的MR表现,并对其分类与分型、临床症状、MRI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本组42例均行0.35T永磁型磁共振矢状面T_1WI、T_2WI和横断面T_2WI及部分患者加行轴位T_1WI,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按Nabors方法分为: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4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32例,根性囊肿(Ⅱ型)4例,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Ⅲ型)2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均边界清楚,T_1WI均匀低信号,T_2WI均匀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12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Ⅰa型常位于中下段胸椎脊髓背侧,并脊髓受压、硬膜外脂肪推移。Ⅰb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其内有神经根存在。Ⅲ型囊肿常位于胸段脊髓背侧,脊髓受压、前移和变形。结论低场MRI能较好地显示椎管内脊膜囊肿,对椎管内脊膜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影像依据,Ⅰa型及Ⅰb型椎管内脊膜囊肿MR征象较典型,诊断不难;而根性囊肿及硬膜下脊膜囊肿需要与囊性神经鞘瘤及肠源性囊肿鉴别。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MR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TCS患儿的临床和MR资料 ,MRI检查采用矢状位T1、T2加权和轴位T1加权成像 ,部分加做冠状位T1加权成像 ;对每例患者的脊髓圆锥水平、终丝粗细、脊柱脊髓改变和并存的其它异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 1例中 2 0例脊髓圆锥低于腰 1~ 2椎间平面 (测量 17例患者的终丝 ,15例可见增粗 ) ;7例脊髓可见空洞或软化样改变 (19例可见有脊柱异常 )。造成脊髓栓系的原因包括椎管脂肪瘤 11例 ,脊髓纵裂 4例 ,脊膜膨出 2例 ,脊膜脊髓膨出并脂肪瘤 4例。结论 :MR能够清晰显示TCS的病因 ,以及并存的脊柱脊髓先天异常和继发的脊髓改变 ,是确诊TCS的首选检查方法 ,对TCS的术后随访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影像学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5例脊髓低位,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及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0例,椎管内脂肪瘤3例.脊髓纵裂2例,皮样囊肿2例,脊柱裂、腰骶椎分节不全15例。结论MRI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引起栓系的原因及伴发畸形.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13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经手术确诊的TCS患儿25例,对其术前超声、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超声诊断TCS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25例经手术证实的TCS中,超声定位脊髓圆锥终止位置的符合率为96%(23/24),MRI符合率为100%(25/25)。超声显示脊髓振动减弱4例,脊髓振动消失21例,其中2例超声显示脊髓振动减弱者术中所见脊髓振动消失,超声显示脊髓振动消失诊断TCS的符合率为91%(21/23)。超声显示脊髓骶尾段形态与MRI完全相符,其中存在脊髓膨大4例,无脊髓膨大13例,脊髓末端鼠尾状8例。超声检查结果:25例TCS伴发畸形,其中脊膜膨出7例,伴脂肪瘤3例;脊髓脊膜膨出14例,伴脂肪瘤5例、脊髓积水1例;椎管-表皮瘘3例,均伴脂肪瘤;单发脂肪瘤1例。与手术结果比较,超声检查将2例脊髓脊膜膨出误诊为脊膜膨出,漏诊1例脊膜膨出伴发的脂肪瘤,MRI漏诊2例椎管-表皮瘘。结论婴幼儿脊柱超声检查可准确定位脊髓圆锥终止位置、精确显示脊髓形态。与MRI比较,超声检查可反复实时直观显示脊髓振动情况来判定脊髓栓系与否。超声检查具有便捷性、可重复操作以及费用低等优势,因此可作为诊断脊髓栓系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髓脊膜结核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脊膜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6例脊髓脊膜结核中,9例脊髓结核瘤,包括单纯性髓内结核瘤6例和粟粒性结核瘤3例;3例脊膜结核,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脊髓炎,1例合并硬膜外脓肿,另1例合并结核性硬膜下脓肿;4例脊髓脊膜结核。MRI平扫表现为脊髓增粗,局限或广泛、单发或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脊髓结核瘤表现为结节状、环形强化。脊膜结核表现为脊膜增厚、条带状强化。结核性硬膜下脓肿表现为椎管内脊髓后方扁豆状肿物,不规则强化。结论:MRI及其增强扫描,能准确、早期显示脊髓脊膜结核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探讨MR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CS)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TCS患儿的临床和MR资料,MRI检查采用矢状位T1、T2加权和轴位T1加权成像,部分加做冠状位T1加权成像;对每例患者的脊髓圆锥水平、终丝粗细、脊柱脊髓改变和并存的其它异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1例中20例脊髓圆锥低于腰1-2椎间平面(测量17例患 者的终丝,15例可见增粗);7例脊髓可见空洞或软化样改变(19例可见有脊柱异常)。造成脊髓栓系的原因包括椎管脂肪瘤11例,脊髓纵裂4例,脊膜膨出2例,脊膜脊髓膨出并脂肪瘤4例。结论:MR能够清晰显示TCS的病因,以及并存的脊柱脊髓先天异常和继发的脊髓改变,是确诊TCS的首选检查方法,对TCS的术后随访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2岁,因后背部隆起30年,腰痛伴双下肢肌力减退,麻木3年而就诊.X光检查示T12、L1及L2椎体融合,椎间隙变窄,L1棘突缺如,L3~L5椎体椎板未融合,棘突发育不全.X线诊断:T12~L5多发畸形及脊柱裂(图1);CT检查,L2水平椎管内可见两个分裂的脊髓,两个半髓对称,并由骨样结构分隔(图2),L2~L5椎板未融合,并伴有脊髓脊膜膨出(图3).CT诊断:脊髓纵裂畸形伴脊柱裂合并脊膜膨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4例MRI均明确诊断为脊髓栓系综合征;腰椎生理曲度正常7例,生理曲度变浅3例,生理曲度明显加深4例;患者均有脊髓位置下降;终丝横径正常者l例,余13例终丝横径均增粗;12例终丝内可见短T1长T2异常信号,2例终丝信号正常;14例患者中合并脊柱裂2例,双脊髓1例,脊髓空洞2例,骶管囊肿2例,中央管扩张1例,骶管裂1例;脊膜膨出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2例。结论MRI对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神经管闭合不全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经过临床、MRI及超声检查的18例神经管闭合不全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7例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检查.[结果]本组病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100%:脑膜膨出1例, 脑膜脑膨出3例,脊膜膨出7例, 脊髓脊膜膨出4例,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3例.2例椎管内情况显示不清晰.[结论]超声对儿童神经管闭合不全的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术中超声的应用对脊髓、神经根、脂肪瘤与脊髓的分界及肥大终丝的鉴别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对脊髓栓系综合症(TCS)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低场强MRI诊断为脊髓栓系综合症(TCS)的患者10例,对其MRI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TCS)中,脊髓低位8例、脊髓位置正常2例;马尾神经丛明显被栓系或固定于椎管内3例,其中2例脊髓圆锥部低于腰5平面,并终池扩大;椎管内脂肪瘤2例、椎管内皮样囊肿1例、终丝增粗1例、脊髓纵裂1例、脊髓及脊膜脂肪膨出1例、隐形脊柱裂2例、腰骶部皮毛窦1例。结论: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诊断脊髓栓系综合症(TCS)及其1并发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基本可以满足临床对脊髓栓系综合症(TCS)诊断需求,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椎管内Rosai-Dorfman病(RDD)的MRI影像特点,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病理确诊的椎管内RDD患者的MRI特点。结果 4例患者行椎管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患者位于颈椎管内,1例患者位于胸椎管内、1例位于骶管内。4例患者MRI显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与脊膜关系密切,呈等T1、等T2信号,其中3例明显较均匀弥漫强化,1例呈较弱强化;强化程度弱于相邻脊膜。1例颈椎管患者为多发病灶。结论 MRI检查发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与脊膜关系密切的单发或者多发病灶,应考虑到椎管内RDD的可能,加扫磁共振波谱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 评价产前超声对胎儿脊髓纵裂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拟诊6例胎儿脊髓纵裂的产前超声特征,总结胎儿期脊髓纵裂的声像图特征及伴发畸形。 结果 6例胎儿产前超声5例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内强回声分隔,1例为椎管内无回声囊性结构;6例对应部位椎弓间距增宽并椎管扩张;5例脊髓圆锥位置下移;3例横切面可显示脊髓受压分裂为两半;1例合并开放性脊柱裂并脊髓脊膜膨出,2例合并多发半椎体并脊柱侧弯。 结论 胎儿期脊髓纵裂的典型产前超声特征是椎管内强回声并椎弓间隙增宽,常合并脊髓圆锥位置以下及其它脊柱畸形,产前超声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34个病灶)椎管内脊膜瘤患者的高场强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MRI检查诊断椎管内脊膜瘤27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定性诊断准确率81.8%。肿瘤单发32例,多发1例(2个病灶);病灶位于髓外硬膜内、脊髓腹侧或背侧30个,位于髓外硬膜外、脊髓侧方和/或波及椎管内外4个;病灶位于胸段21个,颈段11个,腰段2个,MRI定位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高场强MRI有助于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婴儿脊髓拴系综合征(TCS)高频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确诊的27例TCS婴儿,回顾其TCS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27例TCS婴儿中,术后诊断5例终丝牵张型TCS、4例Currarino综合征及18例神经管缺陷。5例终丝牵张型TCS及4例Currarino综合征脊髓高频超声均表现为单纯终丝牵张;18例神经管缺陷中,4例可见脊膜膨出、6例见脊髓脊膜膨出,8例见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婴儿TCS高频超声表现为脊髓圆锥位置下移、形态狭长并向背侧移位,马尾结构紊乱;终丝牵张型可见终丝增粗(>2 mm)、搏动减弱或消失;神经管缺陷所致脊髓拴系可表现为椎管后缺损、回声中断,椎管内容物于缺损处向后下膨出形成包块。结论 婴儿TCS高频超声特征表现包括脊髓末端内容物位置、形态及搏动性异常,可伴椎管缺损及椎管内容物膨出。  相似文献   

16.
谭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8929-8929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Tethered cord syndrome)的MRI表现及其在T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TCS患者的MRI表现及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圆锥尖部位置低于L3椎体中部以下,脊髓受牵拉固定。39例TCS患者中,脊髓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8例,椎管内脂肪瘤或脂肪沉积14例,脊髓终丝增粗15例,脊髓纵裂8例,脊髓空洞或软化灶7例,脊柱侧弯半椎及融合畸形11例,皮样囊肿4例,合并畸胎瘤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闭合性脊柱裂的产前超声表现及分类,提高产前诊断闭合性脊柱裂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产前诊断为闭合性脊柱裂的63例胎儿声像图表现,并与其磁共振成像对比,尸解或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产前诊断的63例闭合性脊柱裂,经证实5例为有包块型闭合性脊柱裂,其中脊膜膨出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2例,脂肪脊髓裂1例;54例为无包块型闭合性脊柱裂,其中脊髓纵裂36例,终丝脂肪瘤1例,皮毛窦4例,尾端退化综合征13例;1例为脊膜膨出合并脊髓纵裂;1例为开放性脊柱裂合并脊髓纵裂;1例为开放性脊柱裂;1例为尿直肠隔畸形序列征。结论借助超声检查可以有效鉴别有包块型和无包块型闭合性脊柱裂,为明确产前诊断、进行宫内治疗及优生优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种由于胚胎期的神经管闭合时 ,中胚叶发育发生障碍 ,而致椎管闭合不全的先天性畸形 ,临床上以腰骶部较为多发。本院自 1990~ 2 0 0 1年共收治脊髓脊膜膨出 2 1例 ,手术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性 13例 ,女性 8例。年龄最小的 18d ,最大 5岁 ,其中婴儿 12例 ,幼儿 9例。单纯脊膜膨出 10例 ,脊髓脊膜膨出 11例 (婴儿 5例 ,幼儿 6例 )。临床症状 :婴儿组临床难以分辨 ,但幼儿 9例均有排尿功能障碍 ,合并下肢畸形 3例 ,X线片提示均有脊柱裂。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 ,手术与一般儿童…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及MRI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7~59岁,平均32.5岁。MR扫描采用SE序列T1WI、T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6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按Nabors方法分为3型:Ⅰ型为不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又分2个亚型:Ⅰa型和Ⅰb型。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8例;Ⅱ型为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3例);Ⅲ型为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4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可为长条状囊袋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引起椎管扩大,并致脊髓或椎体受压,引起硬膜外脂肪移位。结论:MRI是椎管内脊膜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MR征象能达到术前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脊膜膨出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病理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患儿年龄1天~4岁,平均11.4个月,男女各7例。病变发生在胸、腰椎部位的2例、骶尾部12例。病理形态特征包括:病变中央部位的皮肤附件数量减少或缺如,真皮层内可见多量血管增生,病灶边界不清;14例均可见神经胶质组织、脊膜组织与胶原纤维混合形成的裂隙样结构,局部可见丰富的小神经束和平滑肌束;6例病变可见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神经胶质组织GFAP(+);裂隙样结构内衬的细胞EMA、vimentin、D2-40和SMA(+),而CD31(-);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vimentin和SMA(+)。结论神经胶质组织和内衬脊膜细胞的裂隙样结构是脊髓脊膜膨出病理诊断依据,病灶中平滑肌束的出现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可能是退变的肌纤维母细胞。熟悉脊髓脊膜膨出的形态特征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