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调查肺癌组织、结核病肺癌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的感染状况,以分析MTB-L在肺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肺癌组(187例)、结核病组(32例)及非肺癌、非结核病对照组(50例,对照组),对各组的手术切除肺组织标本,采用IK抗酸染色检测MTB-L,Ziehl-Neelsen染色检测MTB-杆菌型,原位杂交检测MP864基因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和对照组MTB-L阳性率分别为66.8%(125/187)、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和对照组MPB64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0.7%(151/187))、8.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各组织类型、各组织学分级、各病理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MTB-L结果 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B64基因检测结果 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组织中MTB-L与MTB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是以L型为主要形式存在于肺癌组织中;MTB-L的MPB64基因在肺癌组织的癌细胞核内高度表达,提示MTB-L可能与肺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在结核病和肺癌患者痰、胸腔积液两种临床标本中检出的意义。方法选取华北石油总医院2007年2~11月门诊及住院确诊为肺癌的患者110例为肺癌组,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42例为健康健康对照组,选择同期门诊及住院101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为结核病组,比较3组的MTB-L的资料。结果结核病组IK抗酸染色检测痰和胸腔积液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42.9%、34.4%,均高于肺癌组(26.8%,21.1%,P<0.05);结核病组痰和胸腔积液标本中MTB-L阳性率分别为57.1%、40.6%,均高于肺癌组(24.4%,26.3%,P<0.05)。结论 MTB-L感染在肺癌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中结核菌L型的存在情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IK抗酸染色、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液体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查肺癌组织的病理切片标本和新鲜活检、手术标本.结果肺癌组织切片标本中,抗酸染色结核菌L型检出率为48 0%(24/50),ABC染色结核菌抗原阳性率为58.0%(29/50),活检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和35.3%(12/34).手术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3.3%(4/12)和41 6%(5/12),并有5例培养出结核菌L型,6例PCR检测阳性.肺癌组织中所检出的结核菌均为L型,未见典型结核杆菌.结论结核菌L型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T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NA探针杂交法和涂片镜检法检测330份痰液标本。结果:检测治疗前、后结核病患者标本,DNA探针杂交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7%、24.2%,明显高于涂片法检出率(P〈0.01);两种方法检测90份非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符合率均为100%。结论:DNA探针杂交技术适用于结核病诊断、药物疗效判断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分枝杆菌及其L型液体鉴定培养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用于鉴定培养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细菌型和L型)的液体鉴定培养基.方法在92-3TBL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对硝基苯甲酸(PNB)和α-羧酸肼噻吩(T2H),接种分枝杆菌及其L型标准株进行试验,根据生长情况选择适宜浓度PNB和T2H制成液体鉴定培养基,并对48份分离自结核患者标本的分枝杆菌和L型进行了鉴定培养.结果加入0.25 mg/mlPNB的液体培养基可抑制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及其L型的生长,加入2 5μg/ml T2H的液体培养基可抑制牛型结核杆菌及其L型的生长,而非结核分枝杆菌均不被抑制.即由92-3TBL培养基、0.25 mg/ml PNB培养基和2 5μg/ml T2H培养基各1管组成液体鉴定培养基.48份结核患者标本经鉴定培养,人型、牛型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分别占83.33%、4 17%和12.50%.结论该液体鉴定培养基既保持了液体培养检出率高、所需时间少的优势,又可使分离与鉴定一次完成,更为简便和节省时间,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早期诊断肾组织结核杆菌感染中的意义。方法:肾结核患者20例,非肾结核患者24例,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同时进行尿结核杆菌培养。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85%;尿结核杆菌培养敏感度为35%,特异度为100%。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检测肾组织结核杆菌感染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减少早期肾结核杆菌感染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36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的螺旋CT征象。结果周围型肺癌231例,手术病理证实70例,结核球134例。追踪复查83例周围型肺癌发生转移,结核球形态未见明显变化。CT诊断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完全强化,结核球表现为周边环状或弧线形强化或不强化。结论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结合基本征象及追踪复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C57BL/6N小鼠致病与致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菌L型的致病性与诱发小鼠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1株结核菌L型分别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和经尾静脉注射感染C57BL/6N小鼠,观察90 d后,用HE、IK抗酸及免疫酶染色(ABC法)分别检查感染小鼠主要脏器组织学改变、结核菌L型及其抗原的分布情况.结果结核菌L型2种途径感染分别有8/12和7/11只小鼠出现病变,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间质性炎症,末见典型结核病变,病变组织内IK抗酸染色均检出抗酸菌L型,并经免疫酶染色证实.其中各有2例分别于肝、肺、肾和睾丸内见有典型抗酸杆菌,而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组织内未见结核杆菌原菌型,抗酸染色检出结核菌L型.此外,L型感染小鼠中有1例肝脏梭形细胞瘤样增生,3例卵巢有卵泡膜瘤样增生,免疫酶染色示瘤样增生组织的间质及细胞内有结核菌抗原存在.结论结核菌L型仍有一定致病力,主要引起感染动物各脏器组织间质性炎症,结核菌细菌型与L型可在体内相互转变,并在结核病的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一定作用;结核菌L型可能有诱发肿瘤的作用,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从外周血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L型(MT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溶血离心滴片法IK抗酸染色(IK染色)及溶血离心培养法(培养法)检测结核病组(156例)、肺癌组(147例)和非结核病/非肺癌对照组(42例)外周血中的MTB及其L型,用TaqMan-PCR技术分别检测上述各组标本的单个核细胞、全血及血浆中的MTB DNA.结果 IK染色结核病组、肺癌组和非结核病/非肺癌对照组的MTB阳性率分别为1.3%(2/156)、0.7%(1/147)和0(0/42),培养法分别为0.6%(1/156)、0(0/147)和0(0/42).IK染色MTB-L阳性率分别为41.0%(64/156)、32.7%(48/147)和7.2%(3/42),培养法分别为25.6%(40/156)、39.5%(58/147)和0(0/42).结核病组、肺癌组的MTB与MTB-L检测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87、44.35、57.41、76.68,均P<0.01).培养出98株L型菌中,人型81株,牛型17株,返祖为原菌型者44株.结核病组单个核细胞、全血TaqMan-PCR阳性率分别为77.6%(121/156)和68.6%(107/156),均高于血浆的阳性率的20.5%(32/156,X2值分别为112.96、82.18,均P<0.05),肺癌组单个核细胞、全血阳性率分别为59.2%(87/147)和48.3%(52/147),均高于血浆阳性率的12.2%(18/147,X2值分别为70.53、21.68,P均<0.05).两组各血液成分(除外血浆)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50、48.30、44.37、11.31,P均<0.01).结论 结核病、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TB-L播散;溶血离心培养法检测外周血中MTB-L简便易行;TaqMan-PCR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和全血标本中MTB DNA的阳性率高于血浆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的发生和治疗转归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细胞因子在结核感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人体时具有重要的免疫介导作用,T细胞反应性不足将导致宿主不能有效清除病原菌,从而导致MTB的持续感染[1],增强T 细胞免疫反应可提高抗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  相似文献   

11.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染色体DNA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核酸分子基础。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主要带型,但也显示出少数不同于其亲代细菌型的DNA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可保留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但也发生了染色体基因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淮南矿区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s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L型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14株MTB菌L型临床分离株,用药敏试验鉴定MDR-MTB菌L型;抽提MDR-MTB L型和H37Rv标准菌株DNA,PCR法扩增katG基因,并对katG基因的突变集中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从114株临床分离株中检出MDR-MTB菌L型31株(27.2%),其katG基因突变率为61.3%(19/31);主要集中在315位点碱基置换突变,以Ser315Thr为主(AGC→ACC)(48.4%,15/31),其次是315位点Ser315Asn(AGC→AAC)突变(9.7%,3/31)以及431位点Ala431Val(GCG→GTG)突变(3.2%,1/31),未发现多位点联合突变,12株(38.7%,12/31)未发现katG基因突变;随机检测的10株异烟肼敏感株未见katG基因单链构象异常。结论淮南矿区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的MDR-MTB菌L型异烟肼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高度保守的katG基因突变是导致异烟肼耐药的分子基础,其突变位点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观察肺鳞状细胞癌及癌旁肺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分布、存在状态及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探讨HPV感染在肺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共有引物PCR检测120例肺鳞状细胞癌及癌旁肺组织中HPV的感染率,用多重PCR对阳性标本的HPV6/11.16.18分型,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HPV在肺鳞癌组织中的分布及存在状态。结果肺鳞癌组织HPV感染率(35%)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67%)(P<0.01),HPV在肺鳞癌组织中可能以游离和整合两种状态存在并可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早期(Ⅰ期)肺鳞癌HPV感染率(44.3%)显著高于进展期(Ⅱ~Ⅲ期)肺鳞癌(25.4%)(P<0.05),重度吸烟组HPV感染率(44.7%)显著高于非吸烟组(18.2%)(P<0.01)。结论HPV感染在肺鳞癌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肺鳞癌组织中HPV感染与吸烟有关。  相似文献   

15.
聚合酶链反应-探针杂交-酶显色用于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探针杂交 酶显色方法 ,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方法 收集 13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 30例非结核呼吸系疾病患者的痰标本以双盲法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 ,结核菌培养、PCR 探针杂交 酶显色法、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查对比。结果 涂片法、培养法、PCR 探针杂交 酶显色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2 6 72 %、4 1 2 2 %、70 2 3% ,PCR 探针杂交 酶显色法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培养法和涂片法 (P <0 0 1)。PCR 探针杂交 酶显色法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70 2 3%、70 99% ,特异性分别为 96 6 7%、86 6 7% ,前者特异性比后者高 ,且PCR 探针杂交 酶显色法只检出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型分支杆菌。结论 PCR 探针杂交 酶显色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灵敏度高 ,特异性好 ,简便快速 ,同时能筛检非结核分支杆菌。因此 ,该技术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及HSV、CMV的关系。方法 对81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 /18和HPV6 /11原位杂交,同时对98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用DNA扩增法检测HPV、HSV和CMV。结果 病毒DNA原位杂交信号的分布与HE染色中挖空细胞的分布一致。HPV16 /18与不同宫颈病变组织原位杂交阳性率平均为5 1 .1% ,HPV6 /11的则为6 4 .7%。HPV16 /18、HPV6 /11、HSV、CMV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 1%、4 %、2 3%、0 %。结论 HPV感染具有特定的组织学部位,HSV可协同HPV16 /18恶性转化宫颈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用重组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的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 )的检测及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可表达荧光素酶的分枝杆菌噬菌体phage 40 ,对不同细菌的发光反应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 ,探讨噬菌体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phage 40对各种分枝杆菌均有特异性发光 ,对非分枝杆菌发光值很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不同的分枝杆菌发光值有差异 :卡介苗的发光值最高 ,在 4 2× 10 6 ml时最大发光值为 2 84 7mV ,结核菌的发光值最低 ,H37Ra在 6 4× 10 6 ml时最大发光值为 72 4mV ,H37Rv在 7 6× 10 6 ml时的最大发光值是 74 3mV ;在含抗结核药物的培养基中 ,耐药结核菌的发光强度比非耐药结核菌强 ,其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hage40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常规罗氏培养基法符合率一致 ,可在 72h内得到结果。结论 生物发光技术可快速、敏感地检测结核菌 ,通过发光分析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药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郝建玲  邹悦 《临床荟萃》2015,30(1):41-43,47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结核分枝杆菌 embB306突变特征与乙胺丁醇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 测序法对来自青岛地区36株乙胺丁醇耐药和48株乙胺丁醇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的 embB 基因片段进行分析。结果48株乙胺丁醇敏感菌株中均未发生 embB306突变,而36株乙胺丁醇耐药菌株中有20株发生了embB306突变,突变率为55.6%;embB306突变在乙胺丁醇敏感菌株和乙胺丁醇耐药菌株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000,P <0.01)。结论在青岛地区,embB306的突变是青岛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耐链霉素(Sm)结核分支杆菌的编码基因rpsL和ms的扩增以及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23株敏感株,32株耐药株,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rpsL、ms基因扩增;并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对23株敏感株,32株耐药株,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rpsL、m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23株敏感株、32株耐药株rpsL、ms基因扩增均阳性,阳性率100%;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中rpsL基因扩增阳性率为72%,ms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6%;rpsL基因突变率依次分别为4.3%、65.6%,50%;ms基因突变率依次分别为0、12.5%、7.2%。结论 耐链霉素(Sm)菌株的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药物敏感株;PE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以其简便、快速、灵敏的特性能够为临床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Sm)的耐药性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