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的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①选择2002-02/200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6~62岁;<40岁18例,40~50岁20例,>50岁15例。病程<1年20例,1~3年22例,>3年11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均以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取颈夹脊穴、阿是穴、风池、天柱、大椎、脾俞、胃俞。进针1寸左右。用G6805电针仪分别连接颈夹脊穴、风池、天柱、胃俞,连续波刺激30min。待出针后,涂凡士林于背部,将火罐吸附于大杼穴,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往返推动,上至大杼穴,下到大肠俞,往复3次后将火罐停留于一侧胃俞穴上。用小罐吸附在大椎穴上,向后发际推动,往复3次,将罐吸附于大椎穴上。留罐15min。针刺和走罐治疗同时进行,隔日治疗1次,9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d,进行5个疗程。③疗效判定标准:恢复正常:颈椎病及诸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正常或有改善,1年未复发或复发经治仍有效者;有效:颈椎病及诸伴随胃肠道症状与体征有改善,辅助检查改善不明显者;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改变不明显或中断治疗者。④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53例颈胃综合征患者经5个疗程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47/53)。②年龄<40岁的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50岁者[15例(83%),6例(4%),P<0.05]。③病程<1年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病程>3年者[16例(80%),4例(36%),P<0.05]。结论: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效果好,总有效率可达到89%;疗效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有宏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57-1658
选择颈椎病患者6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定点拔伸旋转复位手法配合颈椎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行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对照组有效率为75.7%,治疗组有效率为91.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拔伸旋转复位手法配合颈椎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36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周2次,6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开始第2疗程,所有病人均治疗12次。治疗期间同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护理。第2疗程结束3月后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痊愈13例(36.1%),显效16例(44.4%),好转6例(16.7%),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症状,治疗中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穴取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中枢、委中)结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风门、肺俞、曲垣、秉风、胛缝、局部压痛点、条索状结节)结合走罐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结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结合走罐疗法。  相似文献   

5.
杨路  赖新生  冯淑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80-3781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走罐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治愈率7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治愈率4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结论:扬刺配合走罐法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和拔罐的效果为优,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40例的疗效,探讨背俞穴穴位注射在术后尿潴留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为观察组,普通针刺背俞穴治疗为对照组1,穴位注射一般穴位法作为对照组2,比较三者之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占80.0%,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1治愈21例,占52.5%,无效12例,占30.0%,总有效率达70.0%;对照组2治愈19例,占47.5%,无效13例,占32.5%,总有效率达67.5%。结论: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背俞穴和穴位注射一般穴位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崔文惠  容波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15-11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穴位埋入羊肠线配合自血疗法(抽取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 ml+自体肘静脉血3 ml,迅速注入大椎、双侧肺俞、膈俞穴,每穴1 ml);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加显效率为89.2%,对照组为6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方法独特,经济方便,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的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①选择2002—02/200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6~62岁;〈40岁18例,40-50岁20例,〉50岁15例。病程〈1年20例,1-3年22例。〉3年11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均以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取颈夹脊穴、阿是穴、风池、天柱、大椎、脾俞、胃俞。进针1寸左右。用G6805电针仪分别连接颈夹脊穴、风池、天柱、胃俞,连续波刺激30min。待出针后,涂凡士林于背部,将火罐吸附于大杼穴,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往返推动,上至大杼穴,下到大肠俞,律复3次后将火罐停留于一侧胃俞穴上。用小罐吸附在大椎穴上,向后发际推动,往复3次。将罐吸附于大椎穴上。留罐15rain。针刺和走罐治疗同时进行,隔日治疗1次,9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问休息2d,进行5个疗程。③疗效判定标准:恢复正常:颈椎病及诸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正常或有改善,1年未复发或复发经冶仍有效者;有效:颈椎病及诸伴随胃肠道症状与体征有改善,辅助检查改善不明显者;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改变不明显或中断治疗者。④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53例颈胃综合征患者经5个疗程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47/53)。(参年龄〈40岁的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50岁者[15例(83%),6例(4%),P〈0.05。]②病程〈1年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病程〉3年者[16例(80%),4例(36%),P〈0.051。 结论: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效果好,总有效率可达到89%;疗效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透穴针刺加背腧拔罐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透穴针刺加背腧拔罐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7%,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透穴针刺加背腧拔罐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差别。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基本治疗,治疗组针刺五脏俞和常规针刺,对照组为常规针刺,共治疗2月。观察两组疗效、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oCA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配合五脏俞针刺较单纯常规针刺更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以补肾调肝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4例口服补肾调肝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1%,对照组有效率70.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Kupperman绝经指数评分治疗组为(6.09±3.59)分,对照组为(10.79±6.73)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能改善或消除围绝经期诸多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我院住院和门诊中诊断明确的病人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组)、对照组(单纯针刺组),每组均为40例。2组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17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滋肾调肝汤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的变化,以改良kupperman症状积分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1组有总效率为65.52%,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60.3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弥补了单纯中药、针灸治疗的不足,且效果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针灸内关、灵道及曲泽穴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组为观察组(1)30例,观察组(2)30例,对照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坚持每天使用,4周为1个疗程,连服8周。观察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1)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针灸常用穴位:内关、神门,膻中穴。即针刺治疗的基础医疗方法,并根据病症随症配穴。观察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1)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针刺内关、灵道及曲泽穴位;(3)热敏灸治疗。针刺与热敏灸治疗相结合,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后休息2 d,连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统计3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分析,观察组2总有效率为93.33%(28/30),观察组1总有效率为80.00%(24/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3组患者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内关、灵道及曲泽穴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基本选穴针灸治疗和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予针刺加热敏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6例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80.6%,对照组痊愈20例,占55.6%。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玉凯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185-118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每组54例。针刺穴取二白、承山、商丘、白环俞、腰俞,术后30min治疗第1次,次日起每日上午坐浴后治疗1次;药物组术后30min口服萘普生缓释胶囊2片,以后每日换药前口服2片。疗程5d。评定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2.59%,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洗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效果不够显著,水针由于作用穴位时间长且有药物的协同作用,理论上疗效较佳.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水针结合频谱照射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干预效果,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比较.设计病例对比观察.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对象选择2001-05/2004-11在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9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将94例患者分为2组,结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47例.方法①结合治疗组穴位注射选取风池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阿是穴、背俞穴、夹脊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每个穴位注射二三厘米.每个患病部位取穴2个/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频谱照射在穴位注射后,用频谱仪对注射部位进行照射.30 min/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及频谱照射均治疗1个疗程.②针刺对照组选取上述穴位进行单纯针刺治疗,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疗效比较.显效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80%;有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在20%~80%;无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20%.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针刺对照组和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0±0.90,0.50±0.40;6.57±1.21,6.64±1.13(t=23.958,35.116,P<0.01)],结合治疗组患者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14±10.12)%,(80.13±11.08)%(t=8.764,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6%,78.7%(X2=4.644,P<0.05)].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频谱照射能显著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而且干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背俞穴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经稳定期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拔罐.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总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对咳嗽、咯痰、喘促、哮鸣等症状体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拔罐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智三针为主穴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三亚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36例符合中风后抑郁症诊断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均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原则相同,针刺组取智三针(双本神、神庭穴)为主穴,肝气郁结型加用太冲、内关穴,心脾两虚型加用公孙、内关穴,每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15 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百忧解20 mg,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进行抑郁评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与针刺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6.2比21.3±5.9,P>0.05);治疗后抑郁评分(15.7±6.5、11.9±4.3)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针刺组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7.8%比38.9%,P<0.05).结论 采用智三针为主穴的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较单纯使用西药百忧解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及风池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50例,每日1次,10d为1疗程。结果:治愈24例,好转22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