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螺旋CT三维成像在复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折诊断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收集了经手术证实的39例复杂骨折,用标准重建方式将薄扫原始数据重建骨三维图像。结果 三维成像通过旋转和切割可以从各个方位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如骨折方位、范围、错位情况及碎骨片情况,弥补了X线平片、二维CT扫描存在的不足。方便了临床医师对病变的立体理解,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二维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隐形骨折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诊断隐形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平片及普通CT扫描未显示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的三维重建.结果:VR、MPR可以较细致地显示隐形骨折及肋软骨骨折.本组三维重建CT图像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58例患者骨折的部位和范围,有利于临床治疗及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恰当地应用MSCT图像重建功能,可清晰显示隐形骨折及肋软骨骨折,较好全面直观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时治疗和以后的预后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胆囊癌的CT、磁共振成像特点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行CT和MRI检查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胆囊癌患者术前CT检查的符合率为68.42%;MRI检查的符合率70.83%;CT联合MRI检查的符合率为83.33%。胆囊癌的CT、MRI表现的直接征象为厚壁型15例,结节型13例,肿块实体型10例,另有邻近结构受侵11例,间接征象为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和MRI影像学技术应用于胆囊癌临床诊断中,对早期诊断及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常规螺旋CT扫描及X线检查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81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平片、透视及切线位摄片及螺旋CT检查。观察隐匿性骨折的CT表现,分析和记录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分布情况。并比较各种方法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81例患者中,腕舟骨骨折及肋骨骨折较多,均为12例(14.8%),其余依次为颈椎骨折(11例,13.6%),颅骨骨折(10例,12.3%),腰椎骨折(9例,11.1%),跟骨骨折(8例,9.9%),胫骨骨折(8例,9.9%),股骨骨折(7例,8.6%),髌骨骨折(4例,4.9%)。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常规螺旋CT横断位扫描为85.2%,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为65.4%,X线正侧位片为0,CT多平面重建为100.0%。CT多平面重建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上述3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17例颌面部病变进行螺旋CT三维成像 ,以探索其在颌面部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腹部肿瘤中对血管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腹部肿瘤的64层螺旋CT图像及CTA,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结果 89例中恶性肿瘤69例,54例显示增粗迂曲的肿瘤供血动脉共63条,血管受侵26条;良性肿瘤20例,有14例显示供血动脉。89例肿瘤中68例显示肿瘤内部粗细不均、走行杂乱的肿瘤血管,34例显示肿瘤周围血管受压推移。结论 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对邻近血管的侵犯和推挤程度,对肿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结节性病变CT三维血管成像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3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增强后35 s时间段螺旋扫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结节处血管情况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23例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质量良好19例,其中14例恶性结节中,13例可见结节处异常血管,良性结节5例,结节处血管未见异常.结论①层厚3~5 mm,螺距1.2~1.5可获得良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且层数不会过多;②位于肺野外带的结节成像更加清晰,扫描时可适当增加层厚;③肺结节CT三维血管成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薄层图像及冠状位重建在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钝性外伤患者肋骨骨折X线阴性的CT薄层图像及冠状位重建,记录肋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目;所有患者均于24周复查,并以患者的随访图像为诊断肋骨骨折的标准,比较MSCT薄层图像、薄层联合冠状位重建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CT随访图像确诊肋骨骨折63根,其中薄层图像检出57根,薄层图像联合冠状位重建检出63根,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2.04,P=0.031)。骨折位于前弓31根,腋部17根,后肋15根。肋骨完全骨折25根;肋骨不完全骨折38根(骨密度增高6根,骨皮质皱褶19根,骨皮质翘起13根)。X线阴性肋骨骨折主要发生在前弓,最主要的类型是骨皮质皱褶。结论 MSCT薄层图像能很好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类型、部位及数目,联合冠状位重建能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在胸部肋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及摄影方法。方法选取50例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的病例,采用3种成像方式:①AEc高千伏摄影直接传送;②高千伏摄影图像经肋骨化后处理传送;③检查时采用低千伏肋骨摄影。3种方法所成图像进行评价并对辐射剂量的比较。结果3种方式所成图像对骨折的检出率不同,AEC高千伏摄影对肋骨的显示及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低,而辐射剂量较低,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对肋骨的显示相对较好,辐射剂量较低;低千伏肋骨摄影对肋骨显示效果好,诊断准确性高,辐射剂量较大。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图像经适当的后处理能提高骨折诊断的准确性而不增加辐射剂量,必要时增加辐射剂量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肋骨骨折非常常见,尤其在司法鉴定中及时、准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X线检查(拍片、胸透)是肋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在少数情况下,X线检查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造成漏诊。多层螺旋CT的问世以及三维重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例经临床诊治、随访证实的PNSAH患者的CT、MRI资料.结果 4例患者CT见脑干周围高密度影.MRI各序列表现各异,均位于脑干周围的脑池内;6例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均示脑干周围高信号,磁敏感序列均示脑干周围极低信号.结论 PNSAH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FLAIR及磁敏感序列对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乏家族史的成人型多囊肾病(APKD)早期CT影像学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经肾脏穿刺、手术、病理确诊,缺乏家族史的62例AP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结果缺乏家族史的APKD患者CT表现肾脏体积增大,双侧肾脏囊肿数〉3个,囊肿大小不一,圆形或卵圆形,密度为水样密度。临床有高血压病史及腰痛、血尿、蛋白尿表现。结论CT是缺乏家族史APKD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外伤性肋骨骨折非常常见,及时、准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普通X线摄片已成为肋骨骨折的常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术(DR)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放射诊断质量,提高了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但在少数情况下,常规DR摄影不能发现肋骨骨折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漏诊。双能量减影是DR高级临床应用软件,使DR的应用和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利用DR的常规摄影技术和双能量减影术,对21例外伤性肋骨骨折病例进行检查并总结,探讨双能量减影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和诊断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胸部DR和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4~5月137例SARS患者中同时行DR和CT检查的7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0例中65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而CT扫描均表现异常。SARS典型的胸部DR和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片状阴影、斑片状浸润或云絮状阴影和伴有不规则实变影、磨玻璃影或结节状阴影。病变部位以单侧单叶最多,其次为单侧多叶和双侧多叶。结论:SARS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DR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本院CT室条件具备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扫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的Lightspeed8排螺旋CT对56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掩(SS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肋骨骨折情况、周围其他解剖结构病变。结果:56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患者均有单发或多发肋骨骨折,共计检查出肋骨数量为105根,CT原始扫描数据发现肋骨骨折103根,CT层厚为2.5mm薄层重建图像数据发现肋骨骨折为105根,重建三维图像VR、MIP、MPR、SSD发现肋骨骨折为102根,结合上述图像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骨折数量、是否错位,除发现X线片肋骨骨折不明显骨折情况,同时还发现周围其他解剖结构外伤情况。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其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要优于常规X线检查,可弥补X线检查中不足,为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CR、CT结合透视点片对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减少骨折漏误诊的影响。方法100例胸部外伤患者,59例患者初诊行胸部CR摄影、41例初诊行胸部CT扫描,所有病例随后均常规采取透视下动态观察并摄取肋骨切线位点片。结合胸部CR、CT与透视点片,对肋骨骨折进行综合诊断并对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共检出骨折肋骨183根。骨折检出率分别为单纯CR74.6%,CR+透视点片93.2%,P〈0.05;单纯CT82.9%,CT+透视点片97.6%,P〈0.05。结论胸部CR摄片、CT扫描结合透视下摄取点片可以提高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有效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能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同期行常规DR及DES摄片检查发现有肋骨骨折的病人117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技术对肋骨骨折的检测能力。结果 :117例病人共发现肋骨骨折240处,常规DR显示肋骨骨折共198处,阳性率82.5%,DES显示肋骨骨折共212处,阳性率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肋骨前段、后段、腋段的骨折检出阳性率(DR:92.9%、90.5%、75.3%,DES:91.4%、93.2%、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膈下肋骨骨折检出的阳性率(DR:33.3%、DES: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DES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是对常规DR摄片的一个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20.
彭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8):78-79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肋骨骨折患者75例,所有患者都进行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诊断方法在骨折检出率以及肋骨根数检出数等指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检出率较高由于普通X线检查,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