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穿刺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时意外穿破硬脊膜后,都可以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关的头痛,目前文献上称为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epidural puncture headache,简称PEPH),与脊麻后头痛一样,是常见的麻醉并发症,虽然多在穿刺后1周左右自愈,或适当治疗后头痛消除,但也可长期不愈(1年半至2年以上),特别是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时意外穿破硬脊膜,头痛的发生率更高(70%~75%)儿症状严重。近些年来有关PEPH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现就其原因、症状与治疗现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时穿破脊膜是否可以换穿刺点继续行硬膜外阻滞,一直存有争议,作遇见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3)
目的:回顾分析预防性硬膜外血补丁(prophylactic epidural blood patch,PEBP)用于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中心共进行671次蛛网膜下隙穿刺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疾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三组:枕大池穿刺组(CM组,n=41)、颈椎穿刺组(C组,n=51)和腰椎穿刺组(L组,n=579),探究穿刺部位对PDPH的影响。根据是否实施PEBP将L组分为两个亚组:预防组(PL组n=104)和未预防组(NL组,n=475),探究PEBP能否有效预防PDPH。结果:NL组、C组和CM组PDPH发生率分别为8.63%、1.96%和0。NL组高于CM组(P<0.05)和C组(P=0.068);PL组PDPH发生率为0.96%,显著低于NL组(P<0.01)。结论:蛛网膜下隙穿刺部位影响PDPH发生率;PEBP可有效预防PDPH。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穿刺操作不慎,穿破硬脊膜误入蛛网膜下腔后如何处理,一般主张改全麻或另择穿刺点。本院近3年内所遇6例低位硬膜外穿刺误入蛛网膜下腔后改为连续脊麻,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穿刺不慎穿破硬脊膜时,由于硬膜外穿刺针较粗大,针眼不易闭合,脑脊液丢失较多,极易发生颅内低压综合征(PEPH)。如不及时处理,可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导致颅内硬膜下血肿,处理不当,还可引发医疗纠纷。我院于2001年1月~2005年6月发生硬脊膜穿破25例,发生率为0·48%,均用自体静脉血硬膜外腔填充的办法预防PEPH,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8~88岁,平均43·6岁。体重23~76 kg,平均53·3 kg。ASAⅠ~Ⅲ级。手术包括普通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及疼痛治疗。脑脊液漏出体外最多… 相似文献
6.
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循证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循证预防治疗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3期)、MEDLINE(1980.1~2006.10)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1~2006.10),收集关于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临床对照试验(RCT),并评价所获得的证据质量。结果共检索到2篇Cochrane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和9篇RCT。分析结果表明,硬膜外自体血液填充治疗疗效确切,体位、液体和药物治疗对产妇PDPH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无明显影响。选择适当腰麻穿针刺和穿刺技术能有效降低产妇PDPH的发生,而蛛网膜下腔注入生理盐水和置管预防技术的价值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硬膜外自体血液填充对产妇的PDPH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选择适当腰麻穿刺针和穿刺技术能有效预防产妇PD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剑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3):387-388
目的:比较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和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进行分娩镇痛的健康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镇痛,硬膜外腔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病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及可行性,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方法,随机先择15例硬脊膜穿破病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根据麻醉平面选用2%布比卡因或以0.75%布比卡因为稀释液稀释液将2%利多卡因至所需浓度,小量分次给药。于手术结束前行硬膜外腔生理盐水注射。结果:15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阻滞麻醉,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很好地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80例,随机分为DPE组和硬膜外阻滞(EP)组,每组40例.比较2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按压次数、泵总用药量、镇痛时间、不良反应、麻醉平面、胎心减速情况、满意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EP组产妇相比,DPE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缩短,PCEA按压次数、泵总用药量减少,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时间、不良反应、麻醉平面、胎心减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E在分娩镇痛中具有起效迅速、安全有效等特点,产妇的整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徐晶晶刘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2):174-177
近年来,随着我国分娩镇痛的大力开展和分娩镇痛技术的不断更新,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引起麻醉科医师的关注.这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改进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可能更适用于分娩镇痛.国外对该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日益关注并开展相关研究,但在我国临床应用较少.本文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的历史发展、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阻滞对比传统硬膜外(epidural,EP)阻滞技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并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78例。随机分为EP组(n=89,实施硬膜外镇痛)与DPE组(n=89,实施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镇痛),两组均予以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方案。记录两组镇痛前、用药30 min和90 min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两组分娩镇痛情况及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并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DPE组给药后30 min和90 min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EP组(P<0.05);相比EP组,DPE组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均显著减少(P<0.05),缩宫素使用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比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收治的158例接受分娩镇痛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不同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腰-硬联合镇痛组(n=52)、自控硬膜外镇痛组(n=54)和硬脊膜穿破复合硬膜外镇痛组(n=52)。于镇痛前、镇痛后1 min、5 min、10 min和60 min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三组舒芬太尼镇痛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次数和首次PCA时间、镇痛不良反应及分娩方式及产程。结果三组产妇镇痛后1 min、5 min、10 min和60 min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镇痛前(P<0.05);腰-硬联合镇痛组和硬脊膜穿破复合硬膜外镇痛组镇痛后1 min、5 min均明显低于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0.05)。硬脊膜穿破复合硬膜外镇痛组和腰-硬联合镇痛组舒芬太尼镇痛用量和PCA次数较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明显减少,首次PCA时间明显延长(P<0.05)。硬脊膜穿破复合硬膜外镇痛组较自控硬膜外镇痛组产前发热例数明显减少,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器械助产例数明显减少(P<0.05);腰-硬联合镇痛组较自控硬膜外镇痛组胎心减慢和瘙痒例数明显增加,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器械助产例数明显减少(P<0.05)。硬脊膜穿破复合硬膜外镇痛组较腰-硬联合镇痛组产前发热、胎心减慢和瘙痒例数明显减少,剖宫产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中医针刺与硬膜外腔灌注对硬脊膜穿透后顽固性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 对硬脊膜打穿后经5d综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头痛采用5种不同方法治疗。均在原穿刺点或上、下移动一个椎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后分为4组:Ⅰ组:单次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液30~40mL。Ⅱ组:单次硬膜腔外注入中、低分子右旋糖酐20~30mL。Ⅲ组:用微量泵或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输入速度2mL/min,当患者自感双下肢微胀时停止。Ⅳ组:向硬膜外腔注入自体血10~15mL。V组:(针刺组):辨证去穴。主穴区阿是穴、风池、合谷,配合印堂、神庭、太阳、百会、率谷。结果灌注组:Ⅲ组、Ⅳ组一次治愈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与Ⅴ组(P&;lt;0.01)。结论 对硬脊膜穿透后顽固性头痛采用向硬膜外腔持续输入(泵入)生理盐水、林格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向硬膜外腔单次注入自体血这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最好,且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发病率低 ,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 ,致残率较高 ,一经诊断往往需急诊手术治疗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3月共治疗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8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3~ 76岁 ,平均 42岁 ,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 14h~ 4d。1 2 临床表现 8例首发症状均为病变相对应部位疼痛 ,颈背部或腹背部疼痛 ,发病后 2h~ 2d出现病变平面以下功能障碍 ,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8例均有截瘫、排尿障碍 ,腹胀 5例。1 3 影像学检查 2例行脊柱CT扫描 ,断面可见椎管内脊髓背侧有高密度占位影 ,… 相似文献
16.
14例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致顽固性头痛患者,经一般对症及输液治疗,效果不明显,经硬膜外腔生理盐水充填治疗后,头痛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CEA)用于防治硬膜穿破后头痛(PDPH)的疗效。方法:30例意外出现硬膜穿破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CEA等方法,对照组则采取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生理盐水等方法,对2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段的相关评分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头痛发生率为13.33%、头晕恶心发生率6.67%,呕吐0例,均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后第2、3、4、5天观察组的头痛评分、头晕恶心评分和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用于防治PDP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官新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6):372-372
本院近两年来由于手术、麻醉等各种原因引起部分患者脑脊液漏致使术后头痛剧烈,经对症治疗后无缓解,施行椎管内填充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SDAVF患者行血管内经导管Onyx胶栓塞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SDAVF完全栓塞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20例,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2例,失访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术后系统的抗凝治疗极其重要,对单瘘口病变患者推荐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