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经CT、MB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8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84例脑梗死患者中,58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68.3%;非脑梗死组84例中有30例,发生率3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梗死组60岁以上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22例,无粥样斑块者25例;60岁以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8例,无粥样斑块者29例,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年龄越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越高。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症状性和无症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用B超显像法观察 34例症状性脑梗死和 35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在颈动脉粥样硬块检出例数、斑块数目、厚度、长度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两组间在颈动脉中层 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具有预后价值 ,有利于指导及时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用B超显像法观察34例症状性脑梗死和35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症状性脑梗死在顼动脉粥样硬块检出例数,斑块数目、厚度、长度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在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70例非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颈动脉内径及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78.46%(、7.42±0.08)mm(、7.53±0.06)mm]与对照组[28.57%、(7.84±0.10)mm、(7.97±0.75)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7.5%),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7.5%)。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脑梗死组年龄(69±8)岁和患有高血压(70.1%)、糖尿病(47.7%)、代谢综合征患者(40.0%)的比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61±6)岁、41.3%、18.6%、15.7%](均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1资料和方法 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超声特点及表面特征进行评估。探讨颈动脉损伤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患者为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在我科确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共48例。同时记录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浆Hcy水平的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两组的血浆Hcy浓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浆中Hcy浓度(25.1±4.9)μmol/L明显高于而对照组(14.8±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6.1%,高于对照组的26.1%(P<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硬化的患者其血浆Hcy浓度为(31.3±4.8)μmol/L,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浆Hcy浓度(18.2±5.9)μmol/L(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为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120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永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6):96-96,9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与脑梗死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临床已确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解颈动脉病变,从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 相似文献
8.
9.
120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永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2):96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与脑梗死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临床已确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解颈动脉病变,从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 相似文献
10.
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测量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段的狭窄率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的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颈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的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的无创伤的检测血管形态的技术,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检测,同时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B超检测颈动脉病变。结果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中有303例经临床及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其余41例作为对照组。303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或有斑块者206例,占68.0%;其余97例无病变,占32.0%。脑梗死患者LDL—C水平无论有无颈动脉病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C、apo A—I是发生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病变重要的危险因素和诊疗的观察指标,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再结合血脂检查,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发生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的相关性,为后期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濉溪县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8例,动脉粥样硬化未出现斑块者12例;另选取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在TC、TG、LDL-C、HDL-C及Lpa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211、21.5728、10.3020、8.4853、17.8318,P0.05);研究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与无斑块者在TC、TG、LDL-C、HDL-C及Lpa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74、6.1549、4.7956、2.6626、37.8886,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密切,而血脂相关指标的升高是导致脑梗死和动脉硬化斑块的重要因素。临床应选择有效检测手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136例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探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部位。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83.2%,单纯脑梗死组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75.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两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CCA内径明显小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单纯脑梗死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共有90例(66.2%),单纯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74例(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5.
16.
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测142例高血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高血压病可分为如下三组:①单纯高血压组(EH);②高血压伴心肌梗塞组(EHM);③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EHS)。检测结果并与51名健康者作对比。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斑块面积、斑块指数和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伴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检测,同时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B超检测颈动脉病变。结果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中有303例经临床及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其余41例作为对照组。303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0.9 mm或有斑块者206例,占68.0%;其余97例无病变,占32.0%。脑梗死患者LDL-C水平无论有无颈动脉病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po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C、apo A-I是发生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病变重要的危险因素和诊疗的观察指标,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再结合血脂检查,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梗死1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心源性病因,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测心梗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颈动脉血流的相应指标。结果:92.9%的心梗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5例)患者中3例存在颈总动脉内膜粗糙,1例存在颈内动脉内膜粗糙;1例有心腔内附壁血栓;无脑梗死组无此现象。心功能指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心梗患者应充分了解心功能和颈动脉病变情况,以防止心梗后序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发病72 h内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ACI患者78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46例(B组)和健康对照者28例(C组)进行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血浆TGF-β1含量。结果:A组斑块以脂质型斑块(60.9%)为主,B组以纤维钙化型(56.6%)为主;A组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结论:TGF-β1参与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在ACI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126例及正常对照者61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斑块组102例,无斑块组24例,将102例有斑块者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5例及不稳定斑块亚组67例;比较各组脑梗死危险因素,测量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