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E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未经治疗的PE死亡率高达20%~30%,在西方国家中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第3位,诊断明确、及时治疗者死亡率降至2%-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栓塞(PE)是指周围静脉内血栓落入肺动脉并嵌塞于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据国外文献报道,肺栓塞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中死亡率可达30%以上,而采用适当的抗凝剂治疗,死亡率可降低到8%。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故常发生误诊和漏诊。为了正确、及时且无创性诊断肺动脉栓塞,现就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视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29,自引:2,他引:127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1]。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第3位。在我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PE)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上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PE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仍是公认的金标准,然而其为有创性检查和具有一定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约4%,死亡率约0.2%),故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螺旋CT肺动脉造影以其高特异性和逐步提高的敏感性正渐渐取代选择性肺动脉造影:Salah D Qanadli等认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能取代肺动脉造影。作者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了2004-10-2006-04经我院MSCT诊断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造影图像,以期增进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并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栓塞并非罕见,但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据尸检资料约40~80%在生前未作出诊断,死亡率高达40%左右,其中因漏诊而未能适当治疗者,死亡率要高5~6倍,而绝大多数肺栓塞是可以治疗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故复习我院误、漏诊病例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lism,PT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死亡率高,临床诊断漏诊率高,误诊率高,且多年来国内缺乏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由于诊断及时,并采取了肺动脉导管溶栓的方法积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egisy可回收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或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或)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rO的患者经健侧股静脉置入滤器,经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观察有无肺动脉栓塞症状及有无肺动脉栓塞症状加重情况,滤器有无形态及位置变化。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效果良好,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置入滤器平均(14.0±2.0)天,取出可回收滤器捕捉血栓24例,占75%。结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球囊扩张术对肺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导丝置于肺动脉内进行碎栓,采用尿激酶冲击溶栓、球囊扩张术和24h持续灌注溶栓,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5例;3例氧分压均达到100%,5例氧分压在93%以上。结论: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供,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肺动脉栓塞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增强和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1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12例经肺动脉造影后,行导管抽吸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8例患者累及107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双肺下叶主支受累最多,达28.97%,累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者占22.43%,累及肺叶以下分支达40.18%,累及主肺动脉者占8.41%。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直接征象包括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和胸腔积液。1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且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又称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血栓脱落。既往诊断本病困难,漏误诊经常发生,病死率很高。本组16例肺栓塞病例中,12例误诊,误诊率达75%。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内、外、妇科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而诊断率低。据北京阜外医院的统计表明其院外误诊率达79%。但如能及时正确的诊治,大部分患者可以生存。因此加强和提高本病诊断意识,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治对本病意义重大。作者收集1996~199...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一种血栓性疾病事件发生的终点,包括静脉系统(含右心)血检形成,血栓脱落(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枝引起肺循不障碍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综合征。PTE在西方比较多见,在美国每年估计约有7000患者^[1],20%-30%肺栓塞患者因未接受正确的治疗而死亡,如能 给予适当的治疗,病死率可减少至8%。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占第三位^[2]。  相似文献   

13.
值得注意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平扫CT征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描述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平扫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例的螺旋CT影像,发现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平扫异常征象。结果在49例平扫影像中,共有10例出现肺动脉密度改变,其中局限性密度增高6例,局限性密度减低4例。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确诊需要行CT增强扫描,但对于不能使用对比剂或因非典型心肺症状而仅作平扫的病例,肺动脉CT平扫的异常密度改变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0,自引:6,他引:84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着重研究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近期大手术史11例,肺癌1例,不明原因6例。34例均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多层螺旋CT(MSCT)行平扫及造影增强扫描,1次采集4层图像。结果 分析34例共1824支肺动脉分支,其中507支肺动脉分支显示了栓塞,占27.8%。在680支肺段动脉中,246支显示了栓塞,占36.2%;而亚段肺动脉1041支中,141支显示了栓塞,占13.5%。平扫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少1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水16例,胸膜下梗死灶共41个,梗死灶多发11例,单发12例,双肺6例。1例慢性栓塞栓子钙化,极为少见。造影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有4种表现形式:中心型57支,偏心型160支,附壁血栓131支,完全阻塞型159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可与电子束CT媲美,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3D-CE-MRPA诊断周围性肺栓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肺血管造影(3D-CE—MRPA)对周围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8只犬于DSA下经导管将直径2—4mm、长1cm左右的明胶海绵条注入单侧肺动脉后复制为周围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然后进行3D-CE—MRPA检查,观察栓塞肺动脉的CEMRPA显示情况及表现形式,分析CEMRPA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结果:在DSA显示的26支肺段及其以下水平栓塞肺动脉中,CEMRPA显示了21支,敏感性为80.77%,特异性为100%。栓塞肺动脉主要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截断,远侧肺野可见低灌注区存在。多平面重建协助诊断了4支原始图像上显示不清的栓塞肺动脉。结论:3D-CE—MRPA对周围性肺栓塞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是诊断周围性肺栓塞的理想方法。多平面重建有助于诊断原始图像上显示不清的栓塞肺动脉。  相似文献   

16.
招忠满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100-1102
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特征,总结PE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9-01~2011-12收治40例PE的临床资料,对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比1.22:1,年龄>60岁,占72.5%.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冠心病等慢性病,占80%.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及干咳为主.心电图右室肥大并劳损占50%;Ⅰ导联有S波,Ⅲ导联有Q波并T波倒置(SⅠQⅢTⅢ)改变占45%;超声心动图(UCG)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返流占检查的50%.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检查的85.3%.血浆D-二聚体检查阳性占检查的84.2%.治愈好转30例,死亡10例(其中5例为低血压病例),死亡率25%.结论:该病多见于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冠心病等慢性病病人,男略多于女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及干咳,如同时有右心劳损的心电图改变及/或UCG有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返流表现及/或血浆D-二聚体检查阳性,应考虑本病.低血压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肺动脉栓塞病人应常规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研究DR与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诊断的肺动脉栓塞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DR与CT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7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对于单侧的肺动脉栓塞,通过 CT 检测有91.26%的准确率,而通过 DR 检测仅有70.18%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32,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在双侧的外伤性中假性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通过CT检测有96.82%的准确率,而通过DR检测仅有78.23%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30,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而通过对比分析DR检查单侧肺动脉栓塞与双侧肺动脉栓塞其准确率分别为70.18%和78.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58);通过对比分析CT检查单侧肺动脉栓塞与双侧肺动脉栓塞其准确率分别为91.26%和96.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46)。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中, CT的优势明显大于DR。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CT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并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评价急性PE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48例经CTPA确诊的急性PE患者,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21例和非危重组27例。对两组的栓塞指数、中央肺动脉受累比例、右心室最大层面短轴(RVMMA)和左心室最大层面短轴(LVMMA)比(RV:LV)、主肺动脉和(或)右肺动脉干、支气管动脉扩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表现中与PE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并对RV:LV和栓塞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危重组21例的肺动脉栓塞指数(22%-85%,中位数38%)、中央肺动脉受累(占42.5%)、RV:LV(0.90-1.90,中位数1.30)、肺动脉扩张(14例)、支气管动脉扩张(8例)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均高于非危重组;非危重组27例的肺动脉栓塞指数为5%-48%(中位数22%),中央肺动脉受累占31%,RV:LV为0.80-1.40(中位数1.00),肺动脉扩张5例,支气管动脉扩张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4,27、χ^2=5.40、Z=2,58、χ^2=11.45、χ^2=4,87,P值均〈0.05);RV:LV与栓塞指数呈正相关(r=0.61,P〈0.05)。绪论CTPA评价急性PE的危重程度是可行的,栓塞指数、RV:LV和中央肺动脉受累占的百分比越大,PE患者发生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溶栓治疗可明显地改善预后,死亡率可降至8%[1],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笔者收集了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MSCT资料,旨在探讨MS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以便护理人员增强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37例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配合以有效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符合条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例死亡,29例痊愈,7例好转.结论:久居高原,长期缺氧等因素可使血流速度明显缓慢并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风险较平原更为严重.充分认识高原缺氧这个危险因素,早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