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临床表现多为咽部不适、进行性吞咽梗阻和上腹不适;癌灶位于食管中段8处、下段14处、贲门1处、胃底、胃体1处及胃窦4处,而癌灶内窥镜表现多样.结论 食管中、下段和胃窦为上消化道双原发癌好发部位,癌灶表现多样化,内窥镜检查须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临床表现多为咽部不适、进行性吞咽梗阻和上腹不适;癌灶位于食管中段8处、下段14处、贲门1处、胃底、胃体1处及胃窦4处,而癌灶内窥镜表现多样.结论 食管中、下段和胃窦为上消化道双原发癌好发部位,癌灶表现多样化,内窥镜检查须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月经右胸行En-bloc切除的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讨论。结果食管多发癌的发生率为9.6%。8例患者皆为男性,7例吸烟大于20包/d×年,4例嗜酒。病理皆为鳞癌。主癌灶多累及食管全层,次癌灶多为原位癌,部分病例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全部患者接受食管癌En-bloc切除及胃食管左颈吻合术。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12.5%,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食管多原发癌的发生是区域癌化的结果;采用Lugol碘液染色下胃镜活检可提高食管多原发癌诊断率;行全食管切除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率;食管多原发癌发现时多偏晚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同时性多原发癌临床确诊时多属晚期,根治手术几无可能。我院曾手术治疗1例。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半月于1986年10月15日拟诊为急性胆囊炎、胃炎入院。检查:T38℃,P80,BP90/60,巩膜无黄染,两锁骨上淋巴结(一)。腹软,剑突下及胆囊区压痛(-)。两次“B”超检查,胆囊及胆道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中段粘膜破坏,局部管腔不完整。胃窦小弯侧可见约1.0×0.5cm之龛影,其周围有不规则充盈缺损,局部粘膜破坏,蠕动消失,幽门管能开放。印象为1.食管中段癌;2.胃窦区小弯侧溃疡型癌。又行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两处确有病变,分别取活检。病理报告,食管中段低分化鳞癌;胃窦部腺癌。于1986年11月25日行食管、胃同时性多原发癌切除术,1.上腹正中切口,网膜、肝脏等未见转移灶,胃窦小弯侧6×4×4cm癌瘤,遂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端侧吻合;2.非经胸食管内翻拔脱,左颈部食管切除;再行横结肠,与颈部食管及残胃端端、端侧吻合;升、降结肠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床上对多原发癌的诊断已引起广泛重视。消化道多原发癌术前内镜确诊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作者总结了进行过内镜检查的11027人,确诊各种恶性肿瘤5735例,其中多原癌4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46~80岁,其中40~49岁6例;50~59岁4例;60~69岁22例;70~80岁9例。食管多原发癌15例,食管癌并上消化道其它部位22例,胃多原发癌4例。食管多原发癌:①大体分型:15例中5例双灶为进展期癌;另10例中23个癌灶12个癌灶为早期癌。癌灶之间距离在scm以上。有回例X线同时诊断为双原癌。②部位:15例33…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双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胃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方法:收集我院食管胃双原发癌24例,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食管胃双原发癌占同期标本1.69%。男性居多,60岁左右好发。食管以中段居多。鳞癌为主,胃以贲门居多。腺癌为主,双原发癌与癌症多中心起源有关。结论:男性中老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时,要警惕双原发癌可能。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统双原发癌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原发癌 (doubleprimarycarcinomas)是指同一个体先后患 2种原发性恶性肿瘤 ,它属于多原发癌的范畴。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我院收治了 10例发生于消化系统的双原发癌患者 ,现将其发病特点及诊治原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消化系统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 1,其发病时间及生存状况见表 2。表 1  1 0例消化系统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性别年龄 (岁 ) 第一原发癌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第二原发癌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  1 男 65胃窦低分化腺癌根治术乙状结肠腺管癌肠段切除术 化疗2 女 54胃窦低…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多发癌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发癌的某些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近六年来胃镜检查的53例上消化道多发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镜下特点等.结果发病率占同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9%,51岁以上占92%,男女总比例2.31:1,但51~60岁年龄段女性为男性二倍.除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外,多有上腹不适等,相当比例表现为球部溃疡样疼痛.食管多发癌、食管-胃多发癌、胃多发癌好发部位分别为食管中段-下段、食管中段-贲门、贲门-胃角.镜下形态分别以蕈伞型和BorrmanⅡ型多见.有7个癌灶属早癌,表现为粘膜粗糙浅隆起,小乳头状隆起或片状充血、糜烂等胃炎样改变,1例为"一点癌".结论内镜检查时应细致观察全程上消化道,不能仅满足于第一癌灶的发现,对可疑病灶,尤其对孤立性浅隆起、糜烂、充血等病灶应多块、多方位、深挖式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双源癌的特点,提高双源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消化道肿瘤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同时对消化道隆起病变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和结果分析。结果 5816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双源癌44例。结论 上消化道双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中段-贲门较多见,绝大部分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内窥镜表现特征,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 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经内窥镜检查的56例早期胃癌临床内窥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早期胃癌均经病理和手术证实,内窥镜下表现主要为糜烂(48.2 %)、溃疡样(44.6 %)、结节样增生(7.0 %),癌灶直径<0.5 cm 8例,0.6 ~ 0.9 cm 24例,1.0 ~ 2.0 cm 16例,>2.0 cm 8例,主要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居多,其次为胃体部,近端胃少见。结论 提高对的早期胃癌的镜下诊断意识,认识早期胃癌的镜下特征,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的发病特点、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1例诊断为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的患者,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同时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21例患者共切取淋巴结〉35个,其中颈部淋巴结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转移率为8.5%(11/129);胸部淋巴结鳞癌率为16.3%(39/239);腹部淋巴结鳞癌转移率为2.5%(9/367),腺癌转移率为14.4%(53/367)。术后6例次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生存5年者4例,生存3年者8例,生存1-2年者3例,5例仍在随访中。结论加强对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的认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冶的16例异源性双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16例患者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4岁。第一原发癌分别为食管癌4例,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各2例,胃窦癌、结肠癌、贲门癌和右肺癌各1例;Ⅰ期1例,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1例。第二原发癌分别为直肠癌8例,结肠癌4例,胃窦癌2例,十二指肠癌和右乳腺癌各1例;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4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异源性双原发癌患者的第二原发癌比第一原发癌检出时间提前,两者发生的时间间隔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异源性双原发癌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冶的16例异源性双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16例患者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4岁.第一原发癌分别为食管癌4例,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各2例,胃窦癌、结肠癌、贲门癌和右肺癌各1例; Ⅰ期1例, Ⅱ期5例, Ⅲ期9例, Ⅳ期1例.第二原发癌分别为直肠癌8例,结肠癌4例,胃窦癌2例,十二指肠癌和右乳腺癌各1例; Ⅰ期2例, Ⅱ期10例, Ⅲ期4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异源性双原发癌患者的第二原发癌比第一原发癌检出时间提前,两者发生的时间间隔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例异时性多原发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和随访方案进行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认识及探讨异时性多原发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内镜随访的重要性。内镜技术发展能极早发现早期癌。第二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食管、头颈部和胃。高危因素包括酒精代谢及多发食管多灶碘不染区(Lugol-voiding lesion,LVL)。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合理的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欧美国家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下降而腺癌的发生率上升,胃远端(胃窦部)胃癌的发生率下降而胃近端胃癌的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多原发癌是指食管、贲门、胃同时发现两个以上的癌瘤,临床诊断不易。以往文献报道的病例均为手术和放射线诊断,以内镜诊断者甚少。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我院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癌916例,其中食管癌376例,贲门癌146例,胃癌388例,多原发癌6例。多原发癌占  相似文献   

17.
多原发性食管癌和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2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科收治食管贲门癌1480例,其中经手术切除多原发性食管癌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4例,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病人中,上段多原发性食管癌1例,约在4cm内有4处圆形点状互不浸润融合癌性病灶;食管双原发性癌3例,相距4-6cm,相距间粘膜完整无破坏,经病理证实均为鳞癌,粘膜下无潜行浸润现象。食管责门双原发癌10例,病理诊断食管病灶为鳞癌,贲门病灶为腺癌。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43-68岁,平均53.5岁;病史1-3个月,有恶性肿瘤家族史6例,其中2例父母都有恶性肿瘤病史。术前诊断明确2例…  相似文献   

18.
27例食管多原发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多原发癌是指在食管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癌。同时或在六个月以内发生的癌称为同期性食管多原发癌,在半年以上发生的癌称为异时性食管多原发癌。诊断食管多原发癌根据国外Wa多及国内刘氏等的报道,具有以下三个标准。1.X线造影有典型的双癌或多癌征象。2.X线片显示两个病变间有正常的粘膜,且间距在4cm以上。3.其中一段病变位于下咽及贲门者除外[1]。食管多原发癌发生率较低。国内文献报告占食管癌发病率的1-2%。1975年至1995年在我科收治的27例食管多原发癌的治疗做一临床分析。临…  相似文献   

19.
我院18年间见多原发癌17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7例中同期发现的双癌9例,先后发现的第二原发癌8例;共计35个癌灶。其中两处癌灶16例,三处一例。第二原发癌以乳腺癌、大肠癌多见。17例共施行根治性手术27次。本组已恢复工作的10例,其中5例已生存5年以上;疗养2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20.
消化系多原发癌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Pan Y  Wang J  Liang H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91-193
目的 探讨消化系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诊治原则及预后。方法 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10年间收治的全部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例,对检出的116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化系多原发癌116例,其中双原发癌111例,三原发癌5例,总发病率为1.7%,男女之比为2.7:1。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62例,异时性多原发癌54例。全部癌灶中受累及次数为:结肠>胃>直肠>肝,结肠病灶中又以右半结肠最多。以1990-1995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47例计算生存率,同时性多原发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1%和11.5%,,异时性者为95.2%、85.7%和76.2%。结论 消化系多原发癌好发于结肠系,以右半结肠为著;异时性癌预后好于同时性癌,两癌间隔时间越长则预后越好;均发生于结肠系者预后较好。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提倡尽量根治与免疫支持并重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