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在2型糖尿病(T2DM)初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往未诊断过糖尿病(DM)和进行相应治疗的志愿者882例,受检者10h内无热量摄入,测定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218例T2DM患者HbA1c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及血糖试验正常(NGT)者(P<0.01);用ROC曲线法得到HbA1c临床诊断界值为6.4%,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采用HbA1c≥6.4%判断T2DM时,其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95.0%;以HbA1c≥6.4%检出2hPG≥11.1mmol/L的敏感率为77.0%,漏诊率为23.0%。结论 HbA1c诊断敏感性和诊断性能优于FPG,胶乳凝集法测定HbA1c稳定性好、精确度高,能进行自动分析,可取代FPG用于临床DM筛查和初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比例及C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406例T2DM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素抗体(IAA),结合临床诊断出其中的LADA患者,并与非LADA T2DM患者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C肽等指标的比较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空腹C肽和餐后2 h C肽用于鉴别LADA与T2DM的临界值。结果 406例T2DM患者中共确诊LADA患者39例(9.61%)。LADA患者的空腹血糖[(13.5±10.5)mmol/L]、餐后2 h血糖[(15.2±11.5)mmol/L]和Hb A1c[(10.2±2.5)%]均明显高于非LADA T2DM患者[(10.1±8.9)mmol/L、(12.5±11.5)mmol/L、(7.8±2.6)%,P均0.05];LADA患者空腹C肽[(0.45±0.25)μg/L]和餐后2 h C肽[(1.05±0.26)μg/L]均明显低于非LADA T2DM患者[(1.35±0.55)μg/L、(4.12±2.25)μg/L,P均0.05]。空腹C肽和餐后2 h C肽鉴别诊断LADA与T2DM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65和1.595μg/L,诊断LADA的敏感性分别为97.4%和99.5%,特异性均为100.0%。结论在临床诊断为T2DM的患者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可检出其中的LADA患者,空腹和餐后2 h C肽可作为LADA与T2DM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BG)与12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空腹血糖(FBG)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及54例体检正常人群。HbA1c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 hPBG检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尿清蛋白检测用放射免疫法,记录12 h尿量,计算出UAE。按照HbA1c及2 h PBG水平将113例患者分为A组(HbA1c<7%且PBG<10 mmol/L),B组(HbA1c<7%且PBG≥10 mmol/L),C组(HbA1c>7%且PBG<10mmol/L)和D组(HbA1c≥7%且PBG≥10 mmol/L)。结果113例T2DM患者UA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组UAE水平明高于A,B,C组(P<0.01,P<0.05,P<0.01);A组UAE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B组与A,C组UAE无差异(P>0.05)。结论T2DM病人FBG控制达标后,餐后血糖及HbA1c控制不良仍会加重尿清蛋白排泄。因此强化血糖控制要重视HbA1c和餐后血糖的监测及达标。  相似文献   

4.
柴震  雷燕  胡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50-265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选取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共200例,采用美国PRIMUSHPLC全自动分析仪检测HbA1c,采用日立7600-2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取HbA1c=10%,HbA1c<10%为A组,HbA1c≥10%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HbA1c水平与FPG的关系。结果 B组HbA1c值(14.7±2.3)%比A组HbA1c值(7.6±1.5)%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FPG(13.58±3.74)mmol/L比A组FPG(9.24±2.08)mmol/L明显高。结论检测血液中HbA1c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杭春中  季中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2543+2545-2543,254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6例健康人和680例DM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水平,用BS-42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健康组到DM组之间的HbA1c的变化关系可看出:DM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HbA1c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均P〈0.01),以HbA1c≥6.5%作为DM诊断临界值,其诊断灵敏度为99.18%,诊断特异性为94.45%,均优于以FPG≥7.0mmol/L作为诊断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76.43%)和诊断特异性(89.82%)。结论 HbA1c的值为6.5%时用于诊断DM,与FPG≥7.0mmol/L时联合应用可增加诊断DM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尿微量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HbA1c水平分为6.5%≤HbA1c≤7.0%组(42例)和HbA1c≥8.0%组(38例),测定HbA1c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8.0%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明显高于6.5%≤HbA1c≤7.0%组(P均<0.01)。结论同时测定HbA1c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对血糖监测和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胱抑素C(Cy-sC)与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和肾脏早期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35例空腹血糖(FBG)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人群。HbA1c检测采用酶法,2 hPB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CysC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记录24 h尿量算出UAE。按照HbA1c及2 hPBG水平将135例患者分为A组(HbA1c<7%且PBG<10 mmol/L)、B组(HbA1c<7%且P≥10 mmol/L)、C组(HbA1c<7%且PBG<10 mmol/L)和D组(HbA1c≥7%且PBG≥10 mmol/L)。结果 135例T2DM患者UAE和Cys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bA1c>7%组的UAE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HbA1c<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 hPBG和HbA1c未达标者的UAE和CysC明显高于达标者,也高于2 hPBG或HbA1c任何一项达标者。结论 T2DM患者FBG控制达标后,HbA1c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300例糖尿病(DM)患者(DM 组)和3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 HbA1c 及 FPG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DM 患者 HbA1c 与 FPG 水平的关系。结果DM 组和对照组的 HbA1c 水平分别为(10.7±1.8)%、(3.7±1.1)%;FPG 水平分别为(10.9±1.7)、(4.1±1.2)mmol/L,DM 组 HbA1c 和 FP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M 患者 HbA1c 与 FPG 水平呈正相关(r=0.9382,P <0.05)。结论HbA1c 可以准确评价 DM 治疗方案的合理性,HbA1c 与FPG 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更可靠,对疾病的诊断、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原状态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的相关关系,了解HbA1c的影响因素及血红蛋白变化对血糖和HbA1c的影响.方法 选择居住在丽江市(海拔2420 m)5年以上且用药治疗3个月以上未做调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同时测定HbA1c和血红蛋白,对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进行散点图、Pearso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对高血红蛋白组和正常血红蛋白组之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进行比较.结果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 <0.001)和0.29 (P=0.003),HbA1c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回归方程为Y=2.674+0.52X1 +0.018X2;HbA1c与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r=-0.06,P=0.551).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组之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对空腹、餐后2h血糖和HbA1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PBG)情况、维生素D水平和HbA1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FBG和PBG分别为(6.3±1.6)、(7.9±2.0)mmol/L,对照组分别为(7.2±1.7)、(9.1±2.3)mmol/L;观察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HbA1c的值分别为19.8(18.2~32.8)μg/L、(6.5±1.5)%,对照组分为别16.6(16.9~28.8)μg/L、(7.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T2DM患者维生素D和HbA1c的水平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 HbA1 c 水平,按 HbA1 c 水平分为3组,Ⅰ组(HbA1 c≤7.0%)20例、Ⅱ组(7.0%10%)25例,分析动态血糖波动与 HbA1 c 的相关性,探讨夜间低血糖与睡前血糖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血糖比例Ⅱ组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平均血糖(MBG)、空腹平均血糖(MFBG)、早餐后2 h 平均血糖、中餐后2 h 平均血糖、晚餐后2 h 平均血糖与 HbA1 c 均呈正相关(P 均<0.01);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有效血糖波动次数、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随着 HbA1 c 的增高也逐渐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HbA1 c 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 <0.0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6.8%,其中,睡前血糖最低值(7.2±3.4)mmol/L。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HbA1 c 与动态血糖水平显著相关,HbA1 c 与 MBG 相关性最好,睡前血糖在7.2mmol/L 以下,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金标准,但较繁琐,患者依从性较差,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单纯用空腹血糖(FPG)筛查DM可能会使部分仅餐后2 h PG水平≥11.1 mmol/L的DM患者漏诊[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可弥补这些不足。HbA1c检测较OGTT具有测量简便,变异性小等优点,且可使老年人免受饮用高浓度葡萄糖液的痛苦。近年来,HbA1c作为DM的筛查指标已广受关注。HbA1c联合FPG筛查DM高危老年患者更佳[2]。本研究通过对890名老年体检者行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DM初筛患者535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水平。根据OGTT结果把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血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NGT组和IGR组并称为非糖尿病组(non-DM)。用ROC曲线分析HbA1c、空腹血糖(FPG)诊断DM及IGR的能力。 结果:DM组患者、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HbA1c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1);上述指标IGR组亦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DM组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P<0.01)。HbA1c 的cut off值为6.1%时,诊断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49,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78.4%,与7.0 mmol/L FPG的诊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2者联合应用显著提高诊断能力,AUCROC=0.885,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88.0%。以HbA1c 5.7%为cut-off值,诊断IGR(AUCV=0.66)能力显著低于FPG(AUCROC=0.787),P<0.01。 结论:HbA1c的cut off值为6.1%时可用于诊断DM,与7.0 mmol/L FPG 联合应用可增加诊断DM的能力,但5.7% HbA1c对IGR的筛查能力较弱,不及5.6 mmol/L FP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11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10 U/d)与二甲双胍(0.5 g,每天3次)联合治疗(T2DM组),疗程12周.另入选10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为正常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基线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以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并比较T2DM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前T2DM组的血糖指标及炎症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基础临床资料没有差异(P均>0.05).经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12周后,T2DM组的血糖指标明显改善,FPG:治疗前(14.8±3.9)mmoL/L,治疗后(6.6±2.1)mmol/L;2 hPG:治疗前(17.6±3.3)mmol/L,治疗后(8.3±1.2)mmoL/L;HbA1c:治疗前(9.6±2.7)%,治疗后(6.5±0.8)%(t值分别为7.40、8.37、3.98,P均<0.01).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下降,CRP:治疗前(8.8±2.5)mg/L,治疗后(5.5±1.4)mg/L;TNF-α:治疗前(2.9±0.6)ng/L,治疗后(1.6±0.2)ng/L;IL-6:治疗前(170.3±22.2)pg/L,治疗后(105.9±14.6)pg/L(t值分别为4.61、3.52、5.68,P均<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糖代谢,降低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对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院新诊断的90例女性被动吸烟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被动吸烟组,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运动控制及糖尿病并发症伴发情况等为配比条件选取新诊断的90例不被动吸烟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非被动吸烟组,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进行1∶1的配对研究.结果 被动吸烟组的FBG、2 hPBG、HbA1c水平及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非被动吸烟组,(8.24±2.10) mmol/L vs (7.56±2.06) mmol/L,(13.92±2.65) mmol/L vs (13.06±2.60) mmol/L,(7.94±1.41)% vs (7.52±1.36)%和(3.49 vs 3.14)(P<0.05).被动吸烟组的HbA1c≥8.0%的比例亦明显大于非被动吸烟组27.8% vs 15.6%(P<0.05).HbA1c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217,P<0.01).结论 被动吸烟可显著干扰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其机制可能与其加重胰岛素抵抗有关,被动吸烟的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可能远远高于不被动吸烟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前驱糖尿病诊断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4例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驱糖尿病组118例,空腹血糖(6.48±0.52)mmol/L,餐后2h血糖(9.55±1.38)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3±0.22)%;糖尿病组145例,空腹血糖(13.81±2.12)mmol/L,餐后2h血糖(19.33±3.79)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12±0.4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71例)的空腹血糖(5.31±0.78)mmol/L,餐后2h血糖(6.05±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4.72±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呈正相关(P0.05)。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100.0%,诊断前驱糖尿病的敏感度为97.5%,特异性为100.0%。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能够有效区分前驱糖尿病和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果糖胺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霆  黄志刚 《华西医学》2010,(7):1325-1327
目的探讨果糖胺(fructosamine,FMN)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2009年5月-2009年8月,以7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并同时检测FMN与HbA1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FMN、HbA1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MN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FMN与空腹血糖的相关系数高于HbA1c与空腹血糖的相关系数,FMN与餐后血糖的相关系数也高于HbA1c与餐后血糖的相关系数。结论果糖胺与HbA1c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依屹  张珏  鲁传翠 《检验医学》2012,(10):806-8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与餐后2 h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T2DM患者(根据亚洲糖尿病论坛的推荐分为控制良好和控制不良2组)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FFA及餐后2 hFFA。以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的FPG、2 h PG、FFA、2 h FFA、HbA1c、HOMA-IR均明显增高(P<0.01)。T2DM控制不良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FFA、2 h FFA与HOMA-IR、HbA1c、FPG、2 h PG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分别为0.910、0.876,0.851、0.759,0.908、0.746,0.769、0.674,P<0.01)。结论 T2DM患者体内FFA浓度的增高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相关性,与T2DM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血糖达标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BG)达标和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达标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300例门诊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FBG、P2hBG和HbA1c,分析FBG达标(≤6.1mmol/L)、P2hBG达标(≤8.0mmol/L)与HbA1c达标(≤6.5%或7.0%)三者间的关系。结果(1)300例患者中,HbA1c≤6.5%和7.0%分别为72例和132例,占24.0%和44.0%;(2)FBG达标(FPG<6.1mmol/L)66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53.0%,HbA1c≤7%的达标率为68.2%;(3)P2hBG达标(<8mmol/L)共49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1.8%;HbA1c≤7%达标率为95.9%;(4)FBG和P2hBG均达标18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4.4%;HbA1c≤7%达标率为100%。结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同时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有助促进HbA1c更好达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尿微量清蛋白(U-mAlb)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对象排除血尿酸(Su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检测异常及尿蛋白阳性患者,共收集205例T2DM患者(T2DM组)及9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入选对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CysC、β_2-MG和U-mAlb水平检测,并将T2DM组根据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较差组、血糖控制一般组、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各组间β_2-MG、CysC、U-mAlb的差异。结果 T2DM组HbA1c、β_2-MG、CysC及U-mAlb分别为(9.52±2.96)%、(3.06±1.31)mg/L、(1.32±0.83)mg/L、(31.35±30.46)mg/L,对照组分别为(5.01±0.95)%、(0.98±0.22)mg/L、(0.95±0.18)mg/L、(10.45±1.88)mg/L;T2DM组HbA1c、β_2-MG、CysC及U-m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血糖控制良好组、血糖控制一般组、血糖控制较差组β_2-MG、CysC、U-mAlb水平及其阳性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 CysC、β_2-MG、U-mAlb可反映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