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68例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268例送检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27例样本不合格,不合格率占10.07%;其中6例尿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42%;8例痰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57%;4例分泌物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28%;1例无菌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57%;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85%;3例粪便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7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是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半年来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6月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142例,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35%,主要原因为痰标本不合格,占不合格标本的41.93%,尿标本污染占18.31%,条形码不清楚占14.93%,血培养污染占13.38%。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29 653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不合格标本比例及原因,寻找预防解决对策。结果在29 653例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86例,不合格率为1.64%,其中痰标本282例,占58.02%,尿标本99例,占20.37%,血标本50例,占10.29%,分泌物标本37例,占7.61%,粪便标本12例,占2.47%,无菌体液标本6例,占1.23%。标本受污染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差错与送检延迟。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从采集到送检等各环节都需要严格管理,护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加强培训,并注重培训的落实情况,实行PDCA循环(戴明环)管理。需要充分发挥科室间的配合作用,同时职能部门监管比科室沟通更重要,但必须坚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检验室接收的70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7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血液不合格率为10.00%,尿液不合格率为31.43%,分泌物不合格率为14.29%,体液不合格率为2.86%,痰液不合格率为41.43%;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取样操作不规范及送检不及时等,其中取样操作不规范与标本污染是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可有效提高检验质量与效率,此对于临床诊治疾病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了解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 检验者对临床送检标本通过观察其外观、检测分析、复查及联系临床医护人员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并详细记录.结果 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科室共接不合格检验标本874份,其中血标本356份,占40.7%,原因主要是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粪便标本257份,占29.4%,原因主要是标本已干或无标本;尿标本123份,占14.1%,原因主要是标本污染或量太少;精液标本58份,占6.6%,原因主要是没按要求采集;前列腺液标本43份,占4.9%,原因主要是采集的质量差;其他37份,占4.2%.结论 应采取措施加强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加强医技、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做到规范采集、运送标本,从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并寻找相关控制方法与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微生物检验的120例不合格标本,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比例、种类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在12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有痰液、尿液、血液、粪便、无菌体液。其中痰标本44例,占36.7%;尿标本36例,占30.0%;血标本18例,占15.0%,粪便标本12例,占10.0%;无菌体液标本10例,占8.3%。导致12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采集时间出错、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条形码贴错等。接受检验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检验人员的职务和职称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检验人员的职务和职称均可导致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不合格。应进一步加强医生与检验人员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加强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对患者加强指导和协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保证血标本的采集质量.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4~9月的10 138份血标本,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逐一登记,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 10 138份血标本中有236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33%,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血量不准确、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溶血等.结论 通过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完善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与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够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本医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全年发现不合格病原学标本1 102例,不合格率为20.64%,其中痰标本占不合格标本的57.44%。主要原因是采集方法不当,痰标本中混入杂质、血液标本污染等。结论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率过高,主要是采集方法不当,应加强采集标本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为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所有住院患者3 670例不合格检查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结果住院患者检验标本的总体不合格率为1.25%;在调查的各类标本中微生物类不合格率最高,占7.35%;其次是血气分析,占4.24%。各类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中,血液凝固分别占血常规、凝血类和血气分析类的41.22%、33.98%和19.23%;乳糜血分别占生化类、凝血类和血常规类的42.67%、37.54%和26.35%;条码错误和送检时间过长占尿常规标本的30.23%和24.42%;空盒和标本量少占便常规类标本的45.18%和23.54%;标本类型错误占血气分析类标本的56.25%;标本留取不合格和标本留取时机错误占微生物类标本的45.66%和33.97%。结论加强标本采集前的宣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验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的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检验中心共接收不合格标本11 024份,不合格率为0.331%,不合格原因中溶血标本占26.7%,凝血标本占25.8%。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较高的多为外科系统科室,内科系统科室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结论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5年3~12月急诊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并与2009年不合格标本进行对比,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对海军总医院急诊检验科2015年3~12月所有不合格标本1 422份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原因及探讨对策。结果急诊检验科标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31%;血液凝固、溶血、脂血及标本量多(少)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其在不合格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93%、15.82%、7.59%和6.96%;尿液、大便标本不合格率相对较小,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条码错误或重复、标本污染和空管(盒)。结论做好异常标本统计,加强与临床沟通,增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对微生物合格标本的检测标准,对2 84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不合格的标本数量,并进行分类放置,探讨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特征及原因。结果在2 846份微生物标本中,共检出不合格标本286份,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为10.45%;造成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包括运输方式错误、容器使用错误、标本时间过长、标本取样过少、标本污染及操作方法错误。结论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率较高,应加强质量控制,从管理、医护人员及患者3方面实施相应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改进标本管理模式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探索提高分析前质量的方法.方法 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8年不合格标本,2019年增加临床沟通频率,专人监管不合格标本情况,对2018年住院标本不合格率前10位的科室进行重点沟通,评估措施有效性.结果 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0.1053%)较2018年(0.128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1.5700%)较2018年(1.704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与2018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10个重点科室常规项目8个科室下降,微生物项目7个科室下降.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凝固和标本采集量错误;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痰取样不合格和尿污染.结论 通过加强标本监管、提高临床沟通效果、适度培训考核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对本院4218例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的不合格标本按标本类型、不合格项目和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分析出的不合格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4218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384例,占9.1%。其中不合格比例最高是痰液、尿液和血液标本3类标本,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数的22.66%、20.57%和19.01%。不合格原因中最多的是容器使用错误,占24.7%;其次为运输方式错误,占20.1%。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结合发生原因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提高我院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南医疗区检验科2004~2007年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计算其标本不合格率。结果2004~2007年本科标本总数为203185份,不合格标本数为2411份,标本不合格率为1.19%;每年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95%、1.56%、0.99%和0.75%,显示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实验室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就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的控制指标之一。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种常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和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8、2009年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803份、727份,分别占2008、2009年标本总数的0.71%、0.47%。按照拒收原因作分类统计,其中标本采集不合格为932份(60.9%),标本信息不合格为485份(31.7%),标本运送不合格为77份(5.0%),其他原因36份(2.4%),标本不合格率2008、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有助于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统计分析,加强分析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按不同类和原因分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51 412份,不合格560份;尿液标本8 785份,不合格178;大便标本3 712份,不合格26份;胸腹腔积液标本115份,不合格6份;脑脊液标本8份,不合格1份;分泌物176份,不合格7份;痰液标本49份,不合格2份;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以抗凝不完全、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错误和患者准备不符合要求为主;其他标本主要以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为主。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加强临床医护沟通和培训,提高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检验全程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静脉血标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为今后临床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11月检验科登记在案并退回临床科室的住院病人不合格静脉血标本408份,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并拟定护理对策。结果 2017年1—11月住院病人共采集静脉血标本154 157份,其中登记不合格标本408份,不合格率为0.26%,不合格标本主要表现为:标本溶血110例,标本凝固87例,试管应用不当52例,未扫码记录24例,送检不及时44例,标本脂血36例,其他55例。结论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重视临床工作的质量控制培训,工作责任心培训,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流程,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