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培新  刘及 《临床医学》2010,30(6):97-9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对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窦内病变清除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灶,创造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流,冲洗鼻窦,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0.5~2年,治愈50例,复发8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住某院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30例,均采取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术中切除钩突及筛泡,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清除上颌窦及筛窦霉菌。自下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做纵形切口,分离黏骨膜,暴露并凿开鼻泪管,进入上颌窦内,扩大入口,建立膜性鼻泪管,暴露上颌窦前内壁夹角、泪前隐窝、前齿槽隐窝处,完全清除上颌窦内病变。随访6个月,观察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无头痛、鼻塞、上颌窦区无压痛以及眼球转动受限等不适症状消失,各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或渗出,鼻腔内无异味,鼻内镜下观察下鼻甲前端附着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溢泪、前鼻孔狭窄、视力减退、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可充分暴露,有效清除病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5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联合径路(上颌窦前壁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至直径≥1.0cm)术式,彻底清除病灶,术中及术后用氟康唑注射液反复冲洗上颌窦。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组织病理确诊曲霉菌感染48例,毛霉菌感染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术后患者鼻塞、涕中带血、鼻腔异味及头痛等症状均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上颌窦口通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a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联合径路术式是彻底治疗真菌性病变的主要途径,术后辅助抗真菌溶液冲洗术腔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鼻内镜下采用3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提供参考。方法以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选择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行鼻腔外侧壁保留黏膜瓣的下鼻道入路;B组20例,行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手术;C组34例,行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84例患者均治愈,血涕、面部胀痛、头痛或鼻腔异味症状逐步消失,鼻内镜复查见术腔愈合好,上皮化良好,各鼻道无异常分泌物,术腔病变无残留,无鼻腔粘连、前鼻孔狭窄、鼻泪管损伤或其他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鼻窦CT无病变残留,下鼻道黏膜瓣愈合良好。结论术前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选择手术方式个体化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充分暴露上颌窦窦腔,有效清除病变,避免损伤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达到既微创又能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代替传统柯-陆氏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扩大病侧上颌窦开口,必要时行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清除病灶。结果 15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较柯-陆氏术式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快,痛苦少,可常规施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中经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20例,经Caldwell-Luc手术及鼻内镜下Caldwell-Luc切口径路手术各6例。结果鼻内镜下双径路术后患者面颊部肿胀、上唇麻木发生率为35.0%(7/20),另2种方式术后发生率均为100%(6/6);32例术后均随防1年以上,双径路手术者复发率为零,另2种方式手术者均为16.7%(1/6)。结论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手术彻底、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少及适应证宽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3月—2011年3月行鼻内镜下手术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142例;采用1997年海口标准评估疗效,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和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导致手术无效和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142例患者中,28例无效,114例有效;19例术后复发,123例未复发。年龄、病程、窦腔病变数、鼻腔手术史、病变窦腔内骨质破坏、糖尿病史均是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的独立因素;此外,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还包括干酪样分泌物,而2次手术、抽烟史和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较好,但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收集5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治疗术后,应从术后体位、并发症防治、出院指导等方面予以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联合唇龈入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复发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嗅觉功能以及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1%,与对照组的96.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上颌窦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且疗效具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手术治疗.6例单纯筛窦病变采取鼻内镜Messerklinger术式;14例单纯蝶窦病变采取鼻内镜手术;单纯上颌窦病变中11例采取Caldwell-Luc手术,18例采取鼻内镜手术,13例采取两者联合手术.结果:本组随访0.5-4年.除11例上颌窦病变采取单纯Caldwell-Luc术式者3例术后复发,余采用鼻内镜进路或两者联合进路的病例术后未见复发,治愈60例,治愈率95.2%.结论:鼻内镜手术能较好处理筛窦、蝶窦真菌病,对上颌窦真菌病根据病变情况酌情采取鼻内镜或与Caldwell-Luc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鼻内窥镜手术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的观察 ,探讨慢性上颌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 :75例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 0例 ,清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照组 35例术中切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的同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后随访 1年以上。结果 :两组病例治愈率无明显差异 (χ2 =0 .0 3 P >0 .0 5 ) ,治疗组减少手术操作 ,减少并发症。结论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中主要清除窦口周围异常结构及病变 ,上颌窦自然开口如无明显狭窄不必扩大  相似文献   

12.
儿童鼻窦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82例(139侧),慢性上颌窦炎24例(42侧),慢性筛-上颌窦炎伴中鼻甲水肿或息肉样变23例(41侧),慢性筛一堞窦炎lO例(18侧),慢性全鼻窦炎19例(30侧),慢性筛窦炎4例(6侧),慢性堞窦炎2例(2侧)。结果:总治愈率为(121/139)87.1%,好转(12/139)8.6%,无效(6/139)4.3%。3例术中出现筛骨纸样板损伤,术后出现眼睑瘀血,10例(12侧)术后出现鼻腔粘连,无大量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确、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的120例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另118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二种方法的疗效.结果鼻内镜治疗组120例中,一次性治愈119例(治愈率99.2%),术后复发3例(经再次手术治愈).常规方法治疗118例中,治愈95例(治愈率80.5%),复发1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于鼻腔和鼻窦内解剖异常而引起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一次性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9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鼻窦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并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单纯累及上颌窦者12例、单纯累及筛窦者2例、单纯累及蝶窦者1例,有3例同时累及上颌窦和筛窦,有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有15例(78.9%)窦腔软组织团块影中可见斑点状钙化灶,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2年,有3例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上颌窦,多为单侧鼻窦发病,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其中病变累及单侧上颌窦者17例,累及一侧上颌窦及同侧筛窦者5例,累及一侧上颌窦及同侧筛窦、鼻腔者3例,累及双侧上颌窦者3例。【结果】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软组织影充填22例,病灶内斑点、条片样钙化26例,窦腔骨壁增厚20例,窦腔缩小16例,骨壁破坏5例。病理表现为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组织中有较多炎性渗出物、坏死物及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浸润,可见茵丝、孢子。【结论】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56例112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经鼻内镜检查、随访3~6个月,治愈70侧(62.5%,好转35侧(31.2%),无效7例(6.396)。56例112侧中,并发眶周血肿5侧(4.5%),鼻腔粘连或闭塞16侧(14.3%),出血2例(1.896)。结论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需要注意辨清鼻腔解剖结构,重点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全身、局部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并与常规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作对照,比较其疗效。材料和方法 采用西格玛公司研制的上颌窦支架,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放置支架,摄片观察并通过窦口粘膜病理检查及鼻内窥镜随访。结果 31例共放置34个支架,随访显示上颌窦引流通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中鼻道上颌窦口术,两组的病理检查提示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较常规造口术引流效果好,安全经济有效,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后鼻孔息肉鼻内镜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对后鼻孔息肉鼻内镜手术 (FESS) ,手术前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 ,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证治疗效果 ,提高治愈率。方法 :本组 2 9例后鼻孔息肉中源于上颌窦者 2 4例 ,蝶窦者 3例 ,中鼻甲及鼻中隔者各 1例 ,均经鼻内镜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术中积极配合 ,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治愈率达 93.10 % ,总有效率达 10 0 %。上述病人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鼻孔息肉可源发于上颌窦、蝶窦、中鼻甲及鼻中隔等多部位 ,鼻内镜手术可列为治疗后鼻孔息肉的首选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质量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鼻窦发病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的6266例鼻窦疾病患者中793例单侧鼻窦疾病患者的诊断资料。【结果】793例患者中慢性鼻窦炎者425例,占53.6%;鼻窦真菌病102例,占12.9%;鼻窦乳头状瘤51例,占6.4%;鼻窦囊肿117例,占14.8%;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3例,占42、9%;上颌骨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2例.占0.25%;骨瘤11例,占1.4%;上颌窦血管瘤2例,占0.25%;脑膜或脑膜-脑膨出5例,占0.6%;恶性肉芽肿19例,占2.4%;恶性肿瘤36例,占4.6%。【结论】有近半数(46.4%)的单侧鼻窦疾病患者所患的疾病为非普通的性性炎症性疾病,这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思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