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405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mm)200例及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205例,分别测定hs-CRP、FBG、HbA1C.结果 IMT增厚组hs-CRP、HbA1C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P<0.01);T2DM患者hs-CRP、HBA1C与IMT具有相关性(P <0.01、P<0.01),且hs-CRP与HbA1C也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s-CRP及HbA1C与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探讨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95例T2DM患者和50例对照组的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IMT值.结果 ①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IMT非增厚组(P<0.01);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IMT非增厚组(P<0.01).②r2DM患者IMT值与血清APN呈显著负相关(r=-0.639,P<0.01),与血清Visfatin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1),且血清APN与Visfatin呈显著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T2DM患者存在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的异常表达,与颈总动脉IMT值有着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可作为判断T2DM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及尿酸(UA)水平与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8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又分为IMT正常组(25例)、IMT增厚组(27例)及斑块组(31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s-CRP、Cys C及UA水平。比较各组血清hs-CRP、Cys C及U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观察组血清hs-CRP、Cys C、UA水平及年龄与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组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Cys C及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组血清hs-CRP、Cys C及UA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及IMT增厚组(P 0.05);IMT增厚组血清hs-CRP、Cys C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P0.05)。IMT与血清hs-CRP、Cys C、UA水平及年龄均呈正相关(r=0.643、0.726、0.744、0.502,P0.05)。血清hs-CRP、Cys C、UA是导致观察组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Cys C及UA水平升高,hs-CRP、Cys C及UA是导致其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根据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LDL-C水平增高组和LDL-C水平正常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血清hs-CRP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hs-CRP水平在LDL-C增高组、正常组及对照组之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4781,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LDL-C浓度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内科行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1.0mm(正常组)和IMT≥1.0 mm(增厚组),检测这些患者的血清sdLDL-C和Hcy水平,并与颈总动脉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sdLDL-C和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增厚组sdLDL-C、Hcy与颈总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sdLDL-C=0.838,P0.001;rHcy=0.801,P0.01)。结论 sdLDL-C和Hcy水平对颈总动脉IMT的评价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107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变化.血清hs-CRP和MMP-9测定分别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 13.16±3.91 mg/L和MMP-9 68.51±17.73 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32 mg/L,19.57±5.26 ng/ml(t=11.528,t=9.501,P<0.01);瑞舒伐他汀治疗2 w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4.37±1.85 mg/L,28.94±7.25 n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7.605,t=5.714,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096,t=3.178,P<0.01);血清hs-CRP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r=0.497,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及MMP-9,在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动态检测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6例ACI患者为ACI组,同期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CXCL16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ACI组血清CXCL16水平[3.58(1.06~12.83)ng/L]高于对照组[1.57(0.61~3.3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IMT[(1.19±0.36)mm]高于对照组[(1.01±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患者CXCL16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6水平与颈动脉IMT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497,P0.05;r=0.442,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XCL16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结论高血清CXCL16和hs-CRP水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CXCL1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及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Hcy、血糖(FB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尿酸(UA)的水平;对比两组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检测结果;对比病例组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性质患者Hcy水平;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与Hcy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Hcy、TC、TG、LDL、FBS、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IMT为(1.37±0.15)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cy升高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Hcy正常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正常的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的患者(P0.05);多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单发斑块及无斑块患者(P0.05);单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P0.05);不稳定型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均与Hcy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Hcy的升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压、Hcy、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n=41)、高血压2级组(n=64)、高血压3级组(n=62)。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结果,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n=40)、颈动脉IMT增厚组(n=62)、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65),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分级(0~4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2级组(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越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高,血浆Hcy、hs-CRP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这提示Hcy及hs-CRP升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LI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斑块组29例、IMT增厚组38例和正常组2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分析Hcy、UA、hs-CRP与IMT的关系。结果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均高于健康人群(P 0. 05);随着LI患者CAS程度增加,血清Hcy、UA、hs-CRP水平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与IMT值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 0. 05); Hcy、UA和hs-CRP均是影响LI患者IMT的重要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颈动脉IMT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是导致CAS严重程度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增加LI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沈建江  王瑜敏  陈洁 《检验医学》2010,25(10):765-76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207例脑梗死患者按其IMT分成3个亚组(Ⅰ组:IMT≤0.92 mm;Ⅱ组:0.92 mm〈IMT≤2.00 mm;Ⅲ组:IMT〉2.00 mm);根据是否存在颈总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硬化组。将10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血清hs-CR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不同IMT组的hs-CRP水平存在差异,并随着IMT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颈动脉硬化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0.003)。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239,P=0.028)。结论 hs-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硬化发生和脑梗死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T2DM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T2DM组Hcy、hs-CRP、Cys C、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 h血糖(2h P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叶酸(FA)、HDL-C低于对照组(P0.05);(2)IMT增厚组Hcy、hs-CRP、Cys C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均P0.01),FA水平低于IMT正常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IMT与Hcy、hs-CRP、Cys C、LDL-C、FPG、Hb A1c和2h PP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与年龄、BMI、性别、血压、TC和TG无相关性。血浆Hcy与FA负相关,与维生素B12无相关。Cys C水平与hs-CRP、2h PP、Hb A1c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Hcy、hs-CRP、Cys C是影响老年T2DM患者IMT的独立相关因素(OR=1.95、3.614、12.125,均P0.05)。结论血Cys C、Hcy、hs-CRP升高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研究对象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44例、亚MS组23例以及对照组2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观察颈动脉斑块的有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MS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随着MS代谢组分的增多,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2)与对照组及MS亚组比较,MS组CCA-IMT明显增厚(P<0.05);(3)血清hs-CRP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4)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mm)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P<0.05),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5)hs-CRP是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MS代谢组分及其数量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增高是MS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CR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M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C-反应蛋白(CRP)、尿酸(uA)、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ACS住院患者(ACS组)和健康人66例(对照组),进行CRP、UA测定,以及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厚度。结果ACS组CRP、UA、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CRP与UA、IMT厚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2、0.701,P均〈0.05)。结论ACS患者与CRP、uA、IMT厚度关系密切,前二者可作为ACS危险的预测因子,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导致ACS的发生、发展;IMT厚度可以反映ACS的斑块不稳定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颈动脉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经过临床检测,所有患者均测定IMT,其中IMT增高组42例,IMT正常组48例,另外按照相关条件选取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的Hcy、hs-CRP及IMT进行检测,分析Hcy、hs-CRP分别与IMT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值越高,IMT越厚,两者呈显著正相关;hs-CRP值越高,IMT也越厚,两者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呈正相关,其可以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为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志翔  周全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8-22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及血压正常者4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伴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40例和无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51例。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hs—CRP、IL—1、TNFa、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hs—CRP、IL-1、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O.05),③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r=0.426;P〈0.05)、IL-1(r=0.327;P〈0.05)、TNF-α(r=0.284;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hsCRP及LDL-C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与血压增高、炎症因子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尿酸水平测定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探讨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尿酸水平,并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为(271.3±50.1)μmol/L,明显低于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315.2±48.3)μmol/L(P〈0.05);颈动脉狭窄组的血尿酸最低浓度为(347.8±51.2)μmol/L,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315.2±48.3μmol/L)(P〈0.05);颈动脉狭窄组(分轻、中、重共3组)的血尿酸浓度分别为(347.8±51.2)μmol/L,(392.4±49.3)μmol/L和(430.7±48.6)μmol/L,三者之间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r=0.462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间存在正相关,临床诊疗中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的首次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脑梗死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脑梗死发病后1、3、7、14 d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脑梗死组血清MMP-9和VEGF浓度,并于7d测量梗死面积和评估预后,分析MMP-9和VEGF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比较,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MMP-9和VEGF浓度显著增高(P<0.01),并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脑梗死组各时间点MMP-9和VEGF的浓度间无相关性(P>0.05).脑梗死发病7d时MMP-9和VEGF浓度均与脑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性.脑梗死组中预后不良组血清MMP-9和VEGF浓度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和VEGF浓度均显著增高,且血清MMP-9和VEGF的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将2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CA-1组,n=94)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A-2组,n=132),以3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双侧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结果 (1)高血压病2个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2个组间各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C-反应蛋白、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