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治疗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不同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超早期手术中有5例患者再出血,再出血率为33.33%;早期手术中有2例患者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再出血率为0。超早期及早期出血率明显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超早期手术(出血7 h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出血后期手术,影响患者的预后。如病情允许可选择于发病后24~72 h进行手术,降低再次出血率。而如果一定进行超早期手术时,应尽量提高手术技巧,这对与降低手术治疗的致残率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寻求其最佳手术治疗时间窗。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抽签筛选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超早期手术组(7 h),早期手术组(7~12 h内),延期手术组(12 h以后)。三组均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1再出血率:超早期、早期和延期手术组再出血率分别为15.0%、35.0%和80.0%,延期手术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1,P0.01)。2病死率:超早期、早期和延期手术组再出血率分别为15.0%、40.0%和60.0%,延期手术组显著高于超早期手术组(P0.01)。3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越早手术,生活质量越好,但三组间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出血后7 h内手术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间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机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均采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式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7 h以内)、早期组(7~24 h)、延期组(24~72 h),分析比较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3个月后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超早期组、早期组及延期组三组再出血率分别为33.3%、9.7%及7.7%。超早期组(7 h以内)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7~24 h)及延期组(24~72 h),早期组与延期组再出血率相当。三组病死率分别为10.4%、11.1%及17.2%,三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远期疗效比较,超早期组与早期组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当,且均优于延期组。三组行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术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手术时机选在7~24 h为最佳,既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又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83-3185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h)39例、早期组(7~24h)40例和延迟组(24h)35例。均行微创血肿穿刺术,比较3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及预后优良率情况。结果超早期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高于早期组、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6%,低于早期组的22.5%和延迟组的28.57%,再出血率为23.08%,高于早期组2.50%和延迟组的2.86%,预后优良率为92.31%,高于早期组75.0%和延迟组的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6h)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但需注意防止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超早期(发病后6h内)行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为治疗。结果28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达75.00%,术后再出血率为3.57%,病死率为7.14%,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率为78.57%。结论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宵脑出血疗效显著,术后再出血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选择对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1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术前时间窗的长短随机分为3组,超早期组(7h之内)50例,早期组(7~24h)50例,延迟组(超过24h)50例,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组别间临床疗效。结果 6个月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术后GOS量表评分,超早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早期组及延迟组(P<0.05);随访期间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延迟组最低,早期组次之,超早期组最高,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术后再出血风险随着术前时间窗的延长而降低,但是临床疗效随着术前时间窗缩短而提高。实际工作中,应该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仔细评估,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晔  王剑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26-527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组(54例)与保守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均为P<0. 01)。超早期手术(6h以内)病死率高,可能与出血未止及再出血有关。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时机以发病6~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近年来所做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HICH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35例HICH手术病例,根据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对不同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5例,再出血7例,再出血的发生率20%;7例发生再出血的病例中,发生在7 h以内超早期手术者4例,发生于8~24 h内手术者2例,24 h以上手术者1例;显示不同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尤以超早期手术者较为显著.结论:本组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期手术者,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努力提高手术技巧,真正发挥HICH超早期手术的优点,对降低手术治疗的致死致残率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效果及再出血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例患者,早期病死率11.5%;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42.5%,好转和较好者达70.8%.手术再出血13例,发生率9.7%;108例术前无出血倾向者6例发生再出血(5.6%),40例有出血倾向者(术前经检验证实)7例再出血(17.5%),再出血均发生在术后24 h以内.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术前经检验证实有出血倾向者应慎行立体定向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锥孔引流术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后72 h内采用颅脑CT弦距定位法行锥孔引流术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在发病后72h内,96例治疗有效率为81.3%,病死率为18.7%,再出血率为4.2%.结论 锥孔引流术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快速、有效,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最佳时机为发病后6~12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早期和早期手术对老年组和中年组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老年组(60~83岁,57例)和中年组(39~59岁,46例)。老年组中26位患者(45.6%)及中年组中22位患者(47.8%)行超早期手术治疗(发病7h内);而老年组中31位患者(54.4%)及中年组中24位患者(52.2%)则接受了早期手术治疗(发病7.48h)。术后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对患者的预后进行χ^2分析及评价。结果在老年组患者中,超早期手术的病死率较早期手术低(7.0%VS32.2%,χ^3=5.134,P〈0.05)。经超早期手术的患者中ADL评分为Ⅰ级的为12人,明显高于经早期手术的6人(46.1%vs19.3%,χ^2=4.7,P〈0.05)。尽管如此,在中年组患者中,超早期和早期手术的预后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早期手术相比,超早期手术可获得更好的预后。但此结论不适于中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寻找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12 6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超早期 (发病 6 h内 ,6 9例 )、早期 (发病 6~ 2 4 h,5 7例 )分成两组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 ESS)、Bartherl指数 ( 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 ESS评分 ,伴发病、既往史评分及两组不同部位 (壳核、丘脑、脑叶 )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后 1个月 (排除已死亡者 ) ,超早期组 ESS评分 ( 6 4 .76± 7.12 )分和 BI平均值 ( 6 6 .39± 7.2 3)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分别为 ( 5 9.2 1± 8.6 3)分和 6 1.91± 8.31( P均 <0 .0 1)〕;发病后 3个月时超早期组 BI平均值 ( 79.4 6± 13.2 9)也明显高于早期组 ( 72 .32± 11.86 ) ,P<0 .0 1。超早期组比早期组疗效好 ,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 ,应尽可能在 6 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微创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1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于术前及术后7、14和21天行CT检查,以测量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并于术前及术后14天和30天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观察病死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7、14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为(27.08±2.35)cm3vs(26.33±2.04)cm3、(22.26±1.41)cm3vs(24.05±1.92)cm3、(17.49±1.90)cm3vs(21.40±1.98)cm3、(12.07±1.18)cm3vs(19.31±1.89)cm3,两组术后7、14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逐渐缩小,且均明显小于术前,治疗组术后14天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14和30天NDS分别为(33.60±5.44)分vs(34.29±4.71)分、(17.37±2.25)分vs(21.95±2.47)分、(7.97±0.71)分vs(15.16±1.12)分,两组术后NDS逐渐降低,治疗组术后14天和30天,ND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持续性出血.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微创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立定向手术对有明显肢体瘫痪的小量幕上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出血量10~30 ml伴有明显偏瘫等神经功能受损的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定向组50例,在出血6~72 h内进行CT导向下的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术后以每天尿激酶2~3万单位血肿腔注入,并早期行高压氧舱治疗及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手术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再出血开颅2例,无死亡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ADL 1~2级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3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10~30 ml的小量幕上脑出血于发病后6~72 h内应用立体定向手术和术后尿激酶溶解冲洗、高压氧及康复治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剂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及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方法 选取高血压幕上性非丘脑出血、脑压增高不突出、发病 6h内、血肿量 <5 0mL的患者 84例 ,将 2 4h内应用 2 0 %甘露醇 2 5 0mLQ8h或Q12h者称为常规组 (2 8例 ) ,12 5mL者称为半常规组 (2 8例 )及未使用甘露醇组 (2 8例 )。 4 8h复查脑CT ,血肿增大超过 33%为血肿早期扩大 ,分析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 常规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11例 ,半常规组 3例 ,未使用甘露醇组 2例。常规组与半常规组、未使用甘露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结果相同。结论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 2 4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发生率 ,使病情加重。半常规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软通道微创术行血肿早期引流。两组均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d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于入院时、入院后14d及30d行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4dSSS评分为29.28±6.12和18.97±5.31(t=5.79,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30dSSS评分为42.67±3.48和28.66±4.15(t=6.84,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7dGCS评分分别为14.00±0.50和13±1.00(t=1.5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软通道微创术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80%以上28例,50%~79%3例(9.37%),血肿残余40%~49%1例。术后随访3~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4例(12.5%),Ⅱ级13例(40.6%),Ⅱ级12例(37.5%),Ⅳ级3例(9.4%),无死亡病例。结论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73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手术时机8个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将ADL 1-3级划为预后良好组,ADL 4-6级划为预后差组。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在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及手术时机上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则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ADL分级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124、0.341。结论: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估计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有意义的指标,术前瞳孔有无散大、手术时机对评价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了解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以更有效的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