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B2表达水平及其与DC免疫诱导能力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DC免疫功能在宿主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检测临床确诊肝癌患(n=10)外周血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B,表达水平及DC免疫诱导能力.结果 肝癌患DC表面HLADR及B2表达水平(6.7±1.6及6.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4及9.6±1.2VOF,P<0.05).其DC体外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3100±120cpm)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200±90cpm,P<0.01):以抗HLA-DR单抗及抗B2单抗完全封闭对照组DC表面HLA-DR及B2.则该DC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3900±1.5cpm)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200±90cpm.P<0.05).结论 肝癌患DC表面HLA-DR及B2表达水平下降与DC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DC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肝癌(或许包括其它肿瘤)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隽铭  全志伟  单根法 《肝脏》2004,9(2):132-13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cell,APC) ,其免疫学功能具有两重性,既可介导免疫激活,也可介导免疫耐受。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诞生,肝移植术后移植物的急性排斥现象明显减少,但其非选择性的广泛免疫抑制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利用DC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耐受是当前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一、DC的免疫学(一)DC的分型及发育 DC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根据不同起源将小鼠DC分为髓系DC(myeloidderivedsub set,MDC)和淋巴系DC(lymphoidderivedsubset…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因其独特的免疫学功能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起关键作用,而DC免疫功能与其表面免疫分子表达密切相关。DC免疫功能异常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过去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但未见有关IBD患者DC免疫功能的研究。本文在检测IBD患者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目B7-1表达水平及DC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基础上探讨DC免疫功能与IBD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及其免疫调节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江雁  唐志琴 《山东医药》2006,46(26):86-87
树突状细胞(DC)首先由Stemman于1973年从小鼠淋巴结中分离成功,因状似树突而得名,细胞表面突起有利于其与周围细胞广泛接触。近年研究显示,DC起源于骨髓CD去造血干细胞,具有异质性,能识别内外抗原、调节免疫功能,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保持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之间的平衡。现将其免疫调节功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免疫分子 HLA-DR 及 B_7表达水平及其与 DC 免疫诱导能力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 DC 免疫功能在宿主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检测临床确诊肝癌患者(n=10)外周血 DC 表面免疫分子 HLA-DR 及 B_7表达水平及 DC 免疫诱导能力.结果肝癌患者 DC 表面 HLA-DR 及 B_7表达水平(6.7±1.6及6.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4及9.6±1.2 VOF,P<0.05),其 DC 体外诱导 T细胞增殖能力(3100±120cpm)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200±90cpm,P<0.01);以抗 HLA-DR 单抗及抗 B_7单抗完全封闭对照组 DC 表面 HLA-DR 及 B_7。则该 DC 诱导 T 细胞增殖能力(3900±1.5cpm)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200±90cpm,P<0.05)。结论肝癌患者 DC 表面 HLA-DR 及 B_7表达水平下降与 DC 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DC 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肝癌(或许包括其它肿瘤)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实验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与DC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逃避宿主免疫监视中的作用及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6/1997本院病理确诊DukeC期大肠癌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0岁~65岁,平均49岁,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健康成人10例(本校学员),男女各5例,年龄20岁~24岁,平均21岁.1.2方法参照Thomas方法[1]分离及纯化,DC及T细胞,FITC荧光素标记的抗CD…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 (DC)因其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在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因子对DC免疫功能具调节作用[1] 。我们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及白介素 4(IL 4)联合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DC ,研究探讨 ,GM CSF和IL 4对DC表面免疫分子HLA DR和B7 2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院 1995~ 1996年临床确诊ChildC级原发性肝癌患者共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为 2 8~ 5 6岁 ,平均 48岁 ,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GM CSF、IL 4、抗CD3 单克隆抗体(McAb)及抗…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与肝癌的免疫逃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在肠道内,树突状细胞不但能对致病菌产生免疫应答,而且能对肠腔内共生菌及各类食物蛋白产生免疫耐受.因此,了解DC的功能及相关作用机制对研究肠道免疫屏障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肠道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耐受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研究肠道屏障功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成熟、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40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MLR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结果:第0天OXY处理组较对照组DC表面分子CD40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刺激T细胞能力增强,分泌细胞因子IFN-γ明显升高(P<0.05),对LPS诱导的DC成熟,与DC LPS组对照显著升高(P<0.05)。结果:OXY对DC的成熟和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预后差.B7家族的新成员B7-H4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负性调控因子,能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细胞因子的分泌和细胞周期的进程来负性调控T细胞的免疫应答,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与肿瘤的形成及免疫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作为肿瘤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B7家族除经典B7-1、B7-2分子外,迄今又发现了B7-homologl(B7-H1)、B7-homolog2t、B7-DC、B7-homolog3、B7-superfamily member-1、B7-homolog4等新成员。作为共刺激分子,它们的分工又有所不同,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B7-1/B7-2、B7-homolog2、B7-homolog3可与T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结合并传递正性共刺激信号,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3.
B7-H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4例新鲜结肠癌组织以及18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B7-H1的表达,分析B7-H1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有B7-H1蛋白的原位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8.44%,而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B7-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2.2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7-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而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等无关.结论:B7-H1可作为一个预测结肠癌转移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V转基因(Tg)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及肝脏B7-H1表达水平与HBV免疫耐受的相关性. 方法 制备小鼠脾脏D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同种抗原刺激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及CD80、CD86、B7-H1等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L-10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B7-H1表达水平.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DC和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1、1:10、1:100时,HBV Tg小鼠脾脏DC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数量(每分钟放射细胞数)分别为(865.4±39.3)个、(680.2±34.8)个和(320.0±12.7)个,正常小鼠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数量分别为(22 385.6±99.7)个,(17 850.6±79.4)个和(760.0±32.1)个,HBV Tg小鼠脾脏DC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均弱于正常小鼠DC,t值分别为16.674、19.674和21.71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HBV Tg小鼠MHC-Ⅱ,CD80表达下调,而CD86、B7-H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Tg小鼠分泌IL-2、干扰素γ、IL-10水平均降低,而HBV Tg小鼠和正常小鼠肝组织表达B7-H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V免疫耐受与MHC-Ⅱ、CD80下调表达导致的HBV Tg小鼠脾脏DC功能缺陷有关,而与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后免疫细胞B7-H1表达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外周血髓样树突细胞(mDCs)和CD4+T淋巴细胞上B7-H1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分泌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结果 PEG-IFNα-2a治疗24周,有效组和无效组外周血mDCs的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7%±2.83%和19.27%±4.04%;有效组和无效组CD4+T淋巴细胞的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71%±5.18%和40.43%±7.37%,有效组mDCs和CD4+T淋巴细胞上B7-H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效组.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每1×105个淋巴细胞可检测到分泌IFNγ的斑点数量分别为(113.33±31.41)个和(266.67±42.26)个,患者治疗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泌IFNγ的斑点数量分别为(109.87±40.81)个和(55.63±10.27)个,治疗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频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阻断B7-H1途径可明显提高分泌IFNγ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频数.结论 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其免疫细胞87-H1的表达有关,阻断B7-H1途径可提高机体清除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1和受体PD-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结肠黏膜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5例及正常对照者10例,结肠镜下活检结肠黏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肠黏膜中B7-H1和PD-1的表达,以阳性细胞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值)为评价指标,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B7-H1和PD-1主要在结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表达。UC活动期患者炎症最重部位及炎症不明显部位、UC缓解期患者原炎症部位B7-H1和PD-1的表达强度(IOD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B7-H1表达强度最高的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最重部位,其后依次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不明显部位和UC缓解期患者原炎症部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表达强度最高的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不明显部位,其后依次为UC活动期患者炎症最重部位和UC缓解期患者原炎症部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结肠黏膜中B7-H1和受体PD-1表达上调,且表达水平与炎症程度有关,提示二者参与了肠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B7-H1和PD-1分子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表达,分析B7-H1分子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侵袭转移的关系.分离肝组织内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PD-1分子在T细胞表面表达,以及B7-H1信号对肝癌组织内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B7-H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比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显著升高(85.71%vs 28.57%,7.14%:0.73±0.21vs0.35±0.12,0.23±0.07,均P<0.05),B7-H1阳性细胞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侵袭转移相关(x2=7.876,8.492,均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块类型及AFP水平无相关关系.肝癌组织中T细胞表达PD-1水平比癌旁对照显著上高(20.15%±3.47%vs2.67%±0.53%,P<0.001).结论:肝癌中B7-H1分子表达可能抑制肝癌组织内T细胞功能,促进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控,阻断肝癌细胞表面B7-H1/PD-1信号传导,可能成为肝癌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B7-H1和PTEN,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阳性表达率为72%,且B7-H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呈阳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PTEN表达显著降低(P〈0.05)。B7-H1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4,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7-H1的高表达和PTEN的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B7-H3和B7-H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40)和强化剂量组(阿托伐他汀80 mg/d,n=40),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18~24 h收集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血清可溶性B7-H3(sB7-H3)、可溶性B7-H4(sB7-H4)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B7-H3、B7-H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IL-10、sB7-H3、sB7-H4水平和B7-H3、B7-H4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其中强化剂量组升高更显著(P0.05)。相反,两组患者PCI术后IL-4、IFN-γ水平均降低,且强化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促进B7-H3、B7-H4表达,从而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