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某,男,6岁,14个月前偶然发现在颈部如鸽卵大包块,无痛,且逐渐增大。2个月后又出现3个肿大淋巴结、盗汗、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躯干皮肤出现斑丘样疹。间断性发热、多汗,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经抗结核治疗4个月无效。病后7个月同侧颈部又出现2个肿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4岁,广西人,有同性性生活史。主因“颈部淋巴结肿大6个月,发热、咳嗽1月余”,于2004年8月1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广州某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结核”,行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后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做确证试验,结果阳性),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及淋巴结结核”予三联抗结核治疗后,肿大淋巴结逐渐消退,于2个月前自行停用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3岁,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伴间断发热,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偶有视物成双13个月,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12月出现发热,体温38.0~39.0℃,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余症状无缓解。1999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女性,56岁,因反复发热2年余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纳差。不规则热,体温最高40℃左右,在当地多家医院先后诊断为“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胆系感染”“结核感染”“支原体肺炎”,抗感染、抗痨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曾应用激素治疗,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体温共正常6个月,停用激素后再次出现发热。诊治过程中曾出现颜面部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CT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既往有慢性乙肝(小三阳)病史21年。  相似文献   

5.
<正> 患男,5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2个月入院。起病时有间断发热,体温38~40℃,伴双侧颌下淋巴结肿痛,抗炎治疗半月,体温降至正常,局部疼痛消失,淋巴结大小无明显变化,因无其他不适,未予重视。1年前行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结结核,间断抗痨治疗1年余,淋巴结无缩小,并于右侧下眼睑及两侧颈部出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无压痛及其他不适,故来诊治。患病后无出血倾向,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Kimura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报道1例儿童Kimura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为5岁男童,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起病,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明显升高,经予激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缓解.停药后复发,并出现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支持Kimura病,经手术切除颈部部分肿大淋巴结后,蛋白尿及颈部其他肿大的淋巴结自动消退,病情缓解.结论 Kimura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但儿童亦可发病,可合并肾脏损害,临床甚至可单纯以肾病综合征起病.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有可能同时治疗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7.
在结核病的化疗中,因异烟肼(H)和利福平(R)为强力杀菌药,临床广泛使用,化疗的3个月内经常发生类赫氏反应。我院近4年住院的初治病人中有6例发生类赫氏反应。3例为肺结核。其中1例在治疗1个月内出现胸水,1例合并纵隔及颈部淋巴腺结核,用药后的第2个月出现高热,颈部原有肿大淋巴结明显增大且软化。另1例在抗痨1个月后出现发烧,胸片结核灶明显增大增多。2例胸膜炎在治疗月余时胸水吸收后再次出现发烧及胸水。1例腹膜炎,抗痨近1个月在腹水吸收后,再次出现发烧,腹腔发现腹水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男,48岁。因腹痛,腹泻,消瘦1年余,双下肢水肿伴右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及腹泻加重4个月入院。卫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脐周疼痛,腹泻,消瘦,双下肢水肿伴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曾在我院就诊。经抗结核和支持治疗好转。半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病后有糊状及水样便,但无脓血及粘液,便次每d6~8次,半月后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在当地医院拟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柳氮磺胺毗咛(SASP),同时服用强的松治疗4个月无效,再次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盗汗。20年前曾患颈部淋巴结结核,经手术切除及抗措治疗已痊…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个月,因淋巴结肿大,发热4个半月,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1月加日出生(足月剖宫产,生后无窒息),1月21日接种卡介苗,一个半月时,出现左锁骨上、左腋下及左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左上臂卡介苗接种处淤脓,并伴有发热。体温在37.5℃~38.0℃之间,于儿童医院诊断为“淋巴腺炎”,予抗感染治疗,病情无好转,肿大淋巴结逐渐增大、融合。  相似文献   

10.
淋巴瘤误诊为结核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 4例淋巴瘤误诊为结核病 ,以吸取教训。1 病例报告例 1,女 ,5 1岁 ,因午后低热、盗汗 5d就诊。诊为颈淋巴结结核 ,三联抗结核 2个月无效 ,取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淋巴瘤 ,弥漫型、低度恶性、Ⅱb 期。例 2 ,女 ,40岁 ,临床表现发热 ,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抗结核药治疗 ,病程长达 2年 3个月时 ,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胸骨浸润 ,取此处活检示霍奇金病、结节硬化型 ,Ⅳb期。例 3,女 ,30岁 ,因胸闷、咳嗽、气促 1个月就诊 ,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 ,右上肺陈旧性结核、心包积液。三联抗结核无效 ,CT…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17岁,因双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于1997年7月4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双侧颈部出现3~4个结节,如花生仁大小,并渐有增大,无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发病后1个月又发现右腋下有一黄豆粒大小结节,双侧腹股沟有3~4个黄豆粒至蚕豆大小结节.曾在它院诊为何杰金氏病.于5月22日取左颈部肿大淋巴结活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8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个月,发热15d于2013年5月24日人院.患者前1个月发现左颈部隆起,无疼痛、发热等症状,外院鼻咽内窥镜检查"鼻咽隐窝不规则肿物",2013年5月7日颈部CT检查示:双侧颈部、咽旁间隙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腺明显肿大,诊断为淋巴瘤累及扁桃腺(图1).胸部CT示右上肺少许点片影.15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d前就诊外医院予以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方案不详),治疗2d后发热缓解,淋巴结肿大无好转.血常规:白细胞2.7×109/L.入院后查体: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颈前区淋巴结为主,最大者直径约有4 cm,皮肤正常,触之无压痛,右侧腹股沟触及1个小淋巴结,活动好.双侧扁桃腺Ⅱ~Ⅲ.肿大,表面无充血,未见分泌物.心腹查体阴性.  相似文献   

13.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zinghyperplasticlymphadenopathyNHL)又叫坏性淋巴结炎,国内报道较少,我院急诊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2“月就诊.2十前右颈部淋巴结不明原因肿大,不规则发热(37.5~38.5C),伴头昏痛,既往体健。查体:右颈部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大者1.2XI.scm,中等硬,活动、压痛,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肝、脾未扣及。血常规Hb.10og/L,WBC2.9~3.30X10‘/L,分类正常,血小板50x10’/L,陶片(一),淋巴结活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试用青霉素80万”…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您好!我在工作中遇到下面的病例:患者,男,63岁,因发现淋巴结肿大1年余,加重2个月,于1周前入院。1年前,发现左耳后淋巴结肿大,未重视,此后双颈部淋巴结渐增多、增大,近2个月进行性加重。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鼻塞、咳痰,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但发音仍稍含糊,入院前未有其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反复发作颈部淋巴结肿痛伴低热4年,加重20天并高热于2000年6月23日入院。患者1996年5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颈两侧多个淋巴结肿大,约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明显疼痛,伴低热、乏力。抗感染等治疗半个月,无好转,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3.2×109/L,中性0.40,淋巴0.50而停药。2个月后,病情好转,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入院前20天,再次出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伴低热、乏力、夜间盗汗,与上次发病性质基本相同,给予红霉素、吗啉呱、感冒清热冲剂等对症治疗半个月,无好转,并出现高热,腋下体温高达39℃~40℃,血…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原发恶性淋巴瘤一例华东医院血液科徐洁,张洪娣,潘祖玉患者,女性,63岁。因右颈部肿块2月余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外院诊断为右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于1994年6月行右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病理标本诊断为“弥漫型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术后出现声音...  相似文献   

17.
肖宏 《疑难病杂志》2008,7(3):179-179
患者,女,27岁,因颈部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左颈部不明原因出现约板栗大小包块,伴午后发热、盗汗、畏寒、寒颤,约1周后包块疼痛,在当地县医院超声示左颈部淋巴结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约3周后右颈部出现2cm×3cm大小包块,伴消瘦,体质量减轻10kg,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7.7℃。皮肤巩膜无黄染,左颈中部扪及2cm×2cm包块,质硬、光滑、活动差、无压痛,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 患者女,23岁,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伴间断发热,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偶有视物成双13个月,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12月出现发热,体温38.0~39.0℃,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余症状无缓解.1999 年1月再次出现间断性发热,全身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活动后心慌.再次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瘤",未治.  相似文献   

19.
谭庆华 《华夏医学》2005,18(2):283-283
患者女性,38岁。因颈部肿大6个月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发现颈部肿大,当时无颈部疼痛、颈部虫爬感,无易饥、多食、怕热、心悸、手颤、体重下降,亦无畏寒、记忆力下降、水肿,未经治疗。6个月来颈部未继续增大,大便正常。既往月经史正常。体查:体温36.2℃,呼吸20次/min.脉搏77次/min,血压17.3/10.7kPa。正常面容,正力体型,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颜面未见粘液性水肿,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者女 ,2 3岁 ,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 ,伴间断发热 ,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 ,偶有视物成双 13个月 ,于 2 0 0 0年 2月 2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 12月出现发热 ,体温 38 0~ 39 0℃ ,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 ,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 1周后体温正常 ,余症状无缓解。 1999年 1月再次出现间断性发热 ,全身疼痛 ,浅表淋巴结肿大 ,活动后心慌。再次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瘤” ,未治。 1999年 6月 ,四肢无力及疼痛加重 ,尚可行走 ,不伴发热 ,经外院肌肉活检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