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2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经治疗后,20例切口愈合良好,恢复出院。造成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多样,为了避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应当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妇产科经腹手术10542例,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2例,发生率0.40%。其中妇科手术3056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8例(0.59%);剖宫产术7482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4例(0.32%)。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双芝 《临床医学》2009,29(7):100-101
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潘玉平^[1]报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40%,其中妇科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59%,剖宫产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32%。张小玲^[2]报道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52%,其中妇科手术发生脂肪液化0.42%,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为0.57%。古红丽^[3]报道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是否使用电刀、贫血、妊娠期水肿、手术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科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经腹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期做的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进行对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波法治疗。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5%)(P〈0.05)。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采取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妇产科腹部脂肪液化的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受诊治的35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5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对照组,在分析与观察切口脂肪液化诱因的基础上,分别实施引流治疗和常规治疗,同时观察其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在感染率以及愈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切口的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建议以常规治疗联合引流治疗为主要方案,对于控制脂肪液化情况的出现,加快切口整体愈合速率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0年1月~2012年1月37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问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结果 37例患者成功治愈,仅7例属于Ⅱ期缝合,没有切口感染的现象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15d。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研究,可以为其预防产生重要意义,从而减小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的39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39例患者中35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对钟祥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妇产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施行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较长、过分牵拉、产程过长和术后未予以及时换药等均为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病因繁多,非单一因素所致,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妇科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及糖尿病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产妇无限制的高营养致产妇肥胖,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切口脂肪液化,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易造成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生肌膏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科及产科腹部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5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碘伏棉球消毒切口皮肤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脂肪层,自拟生肌膏纱布填塞引流,隔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宽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对照组用碘伏棉球消毒皮肤,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皮下脂肪层,剪去坏死组织,干纱布擦干后,再以无菌纱布填塞引流,切口干燥后,用宽蝶形胶布拉拢固定。两组均辅以红外线照射理疗,每次30min,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9.64±2.25)d,对照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15.89±1.4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生肌膏腹部切口外敷能加快切口愈合,明显缩短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妇产科隐私权侵权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属性,分析妇产科医疗执业中常见的侵犯患者隐私权现象,如泄露个人一般信息,询问病史未注意场合,未经患者本人同意对其隐私部位进行教学观摩检查,化验单公开发放,门诊电子板显示就诊信息,婚前体检结果的处理等,并提出强化法制教育,提高管理意识,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医疗行为等防范措施,以减少和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妇产科护理人员对岗位轮转的看法,对3所综合性医院妇产科104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2.12%的护理人员认为护师应轮转,95.19%的护理人员认为动产士应轮转。82.69%的护理人员认为主管护师应固定,以发挥其工作特长。  相似文献   

14.
妇产科住院患者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需求,为临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隐私保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212名妇产科住院患者隐私保护需求进行调查,共3项16个条目。结果妇产科患者隐私部位保护需求占首位,得分为(4.52±0.78);患者对涉及隐私部位的临床教学观摩最为介意,得分为(3.52±1.24)。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病史病情、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空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差异(P〈0.01);未婚者和已婚者对个人空间的隐私保护需求关注程度差异显著(P〈0.05);妇科和产科患者对个人生活隐私保护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背景的患者对隐私保护有不同需求,医护人员应将隐私部位保护作为重点,关注患者隐私保护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标准化患者”是解决临床教学与患者隐私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维护患者的隐私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显像在妇产科急腹症的作用,并探讨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妇产科急诊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行对照分析。结果:98例急诊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宫外孕48例,(经手术证实44例),超声符合率91.6%,流产38例,其中不全流产29例,符合率96.5%,先兆流产6例,及难免流产3例,符合率均100%,卵巢肿瘤扭转12例,符合率75%,平均准确率为92.6%,结论:超声检查是妇产科急诊的首选检查方法,检查迅速,无痛苦,准确率高,这对及时作出诊断,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成文  洪倩 《护理学报》2007,14(6):11-13
目的 探讨妇产科急诊患者就诊的时间分布规律,为医院合理配置妇产科应急护理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圆形分布统计法对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1月7日-2006年1月6日期间妇产科急诊9 245例患者的就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妇产科急诊患者就诊时间在昼夜分布中存在集中趋势,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天的12:50-次日5:10,月分布无集中趋势.结论 应加强午后至凌晨,特别是上半夜妇产科急救资源配置,并强化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急诊和腹痛鉴别诊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妇产科未婚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河南某市3所医院的120名妇产科未婚护士和120名已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已婚护士的强迫、敌对、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未婚护士;未婚护士的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等因子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已婚护士。已婚、未婚护士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婚护士与全国青年常模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未婚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普遍存在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较大,躯体化症状比较明显,应对妇产科未婚护士进行至少2周1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并探讨其应用的效果.方法 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及现代教育技术.结果 <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满意度迅速超过90%.结论 <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使我们的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为<妇产科护理学>的学科及精品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