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菊明 《大家健康》2016,(8):150-151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深入分析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现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普外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0名,进行跟踪性调查分析,把握全面的临床资料。结果:50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28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2例恶性肿瘤。近两年通过对高危因素的控制以及预防性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只有6例,症状较轻微,疗效较为突出,进一步推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孕产妇严重且罕见的并发症,而血栓全部或部分可能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可造成肺栓塞从而危急生命。我院于2006年1月14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34岁,因停经31 6周左下肢肿胀10天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我院及珠江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995年3月 ̄2000年3月)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对照组(30例,静点前列腺素E1注射剂)。两组患者均卧床,抬高患肢,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80mg,每日1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x^2检验,P〈0.01),治疗组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术前不采用任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术前12h于腹部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l当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分析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于产褥期10例(83_3%),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7例(70.0%);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6例(50.0%),单纯发生于肢体近端DVT9例(75.0%);股静脉血栓形成10例(83.3%);孕期规律检查9例(75.0%);卧床时间〉3d出现DVT8例(66.7%);12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结论围生期血栓疾病预防在于孕期产检中注意评估选高危人群,早期进行干预,以减少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案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中成药及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马晓文  梁雁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37-37,1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DVT的方法。方法对血管超声明确诊断的DVT进行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联合治疗。结果本组98例明确诊断的DVT,经上述积极治疗,完全治愈38例,占38.8%;显效45例,占45.9%;有效15例,占15.3%。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0±2)d;未发现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联合治疗DVT,具有效果肯定,使用方便,无需实验室监测,副作用少等特点,特别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32 例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溶栓及抗凝治疗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总结和分析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6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病例。结果68例DVT病例中,21例临床治愈,占30.88%;显效30例,占44.12%;有效17例,25、00%;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天。结论应用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洪勇  李溯源 《华夏医学》2001,14(4):499-5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好发于左下肢 ,西方国家报道发生率高达 30 %~ 5 0 % ,而我国仅为2 .6 % [1 ]。笔者总结了 1990~ 2 0 0 0年 16例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 ,并就其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 9岁 ,平均年龄 5 4岁 ;对照组为随机抽取 32例腹部手术患者。对照组与血栓组年龄、麻醉、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1.2 方法 分别对血栓组的体重、输血情况、红细胞压积、术式、全身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 (用χ2 检验取 P=0 .0 5为显著性水平 )。1.2 …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有升高的趋势 ,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 ,多有血栓形成 ,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少数并发肺栓塞 ,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故术后预防 ,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笔者对我院 1 8年来共发生的 1 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984— 2 0 0 1年在我院行妇科手术患者 360 0例 ,1 8例患者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以此为研究对象 ,抽取每一位血栓形成患者后一位住院行同样手术的病例作为对照。两组在所患疾病、手术方式、麻…  相似文献   

11.
陈中山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08-3309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骨科疾病患者3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相应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则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积极治疗,2组患者均痊愈,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骨科手术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DVT的方法。方法对血管超声明确诊断的DVT进行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联合治疗。结果本组98例明确诊断的DVT,经上述积极治疗,完全治愈38例,占38.8%;显效45例,占45.9%;有效15例,占15.3%。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0±2)d;未发现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联合治疗DVT,具有效果肯定,使用方便,无需实验室监测,副作用少等特点,特别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涂少龙  陈自主  庄显叶 《河北医学》2014,(11):1811-1814
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进行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1.00%、19.67%,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都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治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病例资料。结果病例随访至2011年6月,2例患者患肢较健侧肿胀,站立时有静脉曲张,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病人因素、手术、解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围手术期应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15.
16.
马烨  杨彦 《医学争鸣》2006,27(12):1129-1129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60岁. 反复血便2 mo余. 结肠镜活检诊断为"直肠癌",术后病理证实诊断. 患者术后第4日出现左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Homans征阳性,行下腔静脉彩色多普勒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7.
关玉静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70-157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8例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一个疗程,病情明显好转,继续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个月后治愈。1例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一个疗程后病情无好转,转至血管外科治疗,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术前要对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评估,充分重视,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术后口服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加强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可疑病例应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晓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62-4463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45岁,主因多发性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于2013年3月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手术顺利,术后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病情平稳。术后第5天患者觉左下肢腓肠肌处轻微压痛,小腿轻度水肿,下地活动后胀痛明显。检查左下肢较右下肢增粗1.5 cm,皮肤温度无明显增高,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髂外静脉内异常实性回声,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腹部皮下注射,2次/d,并口服华法林3.75-5 mg/d,1次/d,定期监测凝血系列及国际标准比值。治疗1个月后复查左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栓仅局限于腘窝静脉,胀痛感明显减轻,改为口服利伐沙班(进口药)2片/d,连续服用1个月,检查血栓消失。随访10个月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预防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最佳方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创伤后卧床患者(2005年3月~2006年10月)120例,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为连续应用低分子肝素1周、2周和3周,0.6ml,每日1次,之后改为隔日1次。观察预防DVT的有效率及出现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为62.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第2组总有效率为92.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第3组总有效率为9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3组差异有显著性(有效率χ2=16.80,P<0.005;副反应χ2=10.20,P<0.01),第2、3组临床疗效优于第1组,而第1组的副反应低于第3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DVT临床效果好,但应掌握好方法,做到既有效,又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UFH组总有效率达95.24%,LMWH组总有效率达93.02%,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