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十年代初,Camm等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高。那么,老年人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否都属于与“年龄相关”的改变,老年人的心律失常是否都具有临床意义而需要积极治疗,这是目前在老年医学领域中经常遇到,并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心脏随龄的易感性改变心脏随龄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突出的改变是心率随增龄而减慢。这主要是由于进入老年期,心脏的自律性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节功能逐渐减退。表现在一天24小时中,老年人心率的易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PF)特征及增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352名高龄老年人,按年龄分组进行健康PF测试。结果女性体质指数(BMI)高于男性,男性柔韧、肌力、心肺、平衡能力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高龄老年人BMI值差异不显著,柔韧、肌力、心肺、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除70~74岁与75~79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龄老年人健康PF水平较低,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80岁是高龄老人PF急剧下降的拐点。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人群,75岁以前SBP和DBP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75岁以后血压则随增龄而有所下降。然而关于85岁高龄老人伴随老龄化所引起的血压下降是否与脑组织结构改变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拟就高龄老人血压与脑萎缩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增龄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布特点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ax]表达的变化,分析心肌细胞凋亡与左心室结构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购进12周龄雄性SHR 36只、WKY大鼠30只,分笼饲养,分别在14、28、45、66、84、102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组织学观察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水平。结果 (1)SHR的LVMI随增龄而增加,LVEF在14~66周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84~102周龄时出现明显下降;(2)SHR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随周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I-endo)在66周龄显著增加且高于同周龄WKY组(9.83±3.97比4.03±2.06,P0.05),而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I-epi)在84周龄时才出现显著增加(P0.05);SHR组在66周龄时Bax/Bcl-2明显高于WKY组(3.98±0.80比0.29±0.06,P0.05),102周龄时更为显著(10.54±1.60比0.70±0.13,P0.05)。(3)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LVMI呈正相关(r=0.83,P0.01),与LVEF值在66~102周龄呈负相关(r=-0.81,均P0.01),与Bax/Bcl-2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 SHR增龄过程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与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不全相关,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增高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对61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及70例20~69岁健康成人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及头发铁含量测定结果。血清铁蛋白水平随增龄而递增,而血红蛋白和头发中铁含量则随增龄而递减。贫血发生率亦随龄增加,长寿老人贫血发生率男女分别为45.2%和30%。提示老年人体内贮铁量增加,而对铁利用障碍,认为除疾病原因外可将血清铁蛋白水平随龄增加程度作为判断衰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老龄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年轻者相比,老龄性心脏重构的分子基础包括心肌细胞凋亡、自噬、更新失效等更明显。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内在的或者外在的途径进行调节。与这些途经相关的许多因素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自噬是心肌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过程。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作为老龄化心脏心肌细胞数量减少的代偿机制,被认为是降低了心肌细胞再生的需求。另外,除心肌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外,心肌细胞外基质也随着老龄化而发生变化。年龄与一些基质蛋白的增强性表达相关联。胶原蛋白交联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从而增加了心室的僵硬度。主要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总结老龄性左心室重构过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市老人院白内障的患病率及致盲和手术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老人院所有人住老人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了解白内障的患病、致盲和手术情况。结果所有690位老人中,白内障总患病率为60.4%,随增龄,白内障患病率相应增加,女性高于男性,初中以下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白内障致盲率14.6%,总手术覆盖率63%;随增龄,白内障致盲率增加,致盲率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手术覆盖率显著低于男性,初中以下白内障患者致盲率高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而手术覆盖率低于后者。结论白内障是广州市高龄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眼病,高龄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应作为以后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左室肥厚是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标志,能使左室重量增加的因素是男性、高血压、肥胖、瓣膜病及年龄。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年龄>70岁者左室肥厚发生率43%,而年龄<40岁者发生率<10%。正常增龄可能使左室厚度及重要性增加。本文对比分析老年人左室肥厚的流行情况、类型及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人体的内分泌功能随增龄而降低,人体激素的合成和降解在老年人趋向减退。虽然对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曾作了一些研究,但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特别是醛固酮与年龄相关的材料很少,有时是不一致的。为此,我们自1984年4月以来应用放免技术测定了132名不同年龄(20~25岁)的健康人血清醛固酮的含量,并作了  相似文献   

10.
老化肝     
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及贮存等功能,它们是在一些介质调节下完成的,一般教科书中对老化肝的描述较少,较为多见的是肝的棕色萎缩,这与脂褐素含量增多有关。肝脏重量随增龄而减轻。经研究发现:从20岁到70岁之间人肝脏的重量降低了25%;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与40岁以下成人比较, 肝体积减少了28%,肝血流量也减少33%。肝脏的组织学增龄改变并不明显,在60岁以上老人的肝细胞体积平均值增加,细胞核也增大,至于这种变化的意义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1.
随年龄增长,心脏解剖学将发生如下变化。一、心脏重量 1925年,Smith尸解时检查了1000例无高血压病史者的正常心脏,发现男性较女性为重,且不随年龄增加。而后来的研究表明心脏的重量随年龄增加。最近,作者检查了765例20~99岁不同性别的正常心脏,以体表面积为指标,100岁以下男性的平均心脏重量与年龄无关,且较女性为重。在女性则随年龄明显上升。女性心脏重量的增加发生在40~70岁,可能与绝经期血压轻度升高有关。对200名20岁以下受试者的研究表明,青春期以前女孩的心脏较男孩重,而青春期则相反。年龄和性别对心脏重量的影响可能部分的受性激素调节。  相似文献   

12.
心肌细胞的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业已阐明,老年人的心脏无论在形态、代谢和功能各方面均与青壮年人的心脏有相当差别,其背景是和心肌细胞老化有关。Meerson称老年心的特征为心肌耗损的复合体。随着增龄,心肌出现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生、蛋白合成能力降低;DNA、RNA减少以及DNA/RNA比值升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下降等等,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方面均发生多样变化。最近用超声波、核放射性物质等非损伤性方法研究老年心的功能,结果证明安静时左室收缩功能、心搏出量和舒张期容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运动负荷时,其工作量或氧消耗量均随增龄呈直线下降,从而提示心脏的贮备能力不足。循环调节机理也随增龄发生变化,安静时交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Wong博士等在EHJ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心外膜脂肪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综述,本文为该综述的十点小结。1.体质指数(BMI)是房颤的强力预测因子,BMI每增加5 kg/m2,房颤风险增加10%~30%。2.肥胖与心外膜脂肪增加相关,而后者是肥胖与房颤相关的主要介导因素。3.心外膜脂肪增加房颤风险的可能机制之一是脂肪细胞直接渗透到心房心肌,导致传导减慢或不一致。4.心外膜脂肪增加房颤风险的可能机制之二是心外膜脂肪分泌脂肪因子,导致心房纤维化。5.心外膜脂肪增加房颤风险的可能机制之三是心外膜脂肪分泌白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14.
3.4肥胖性心肌病(心脏脂肪症)早在1818年Cheyne就认识到肥胖心肌病。他不仅仔细地描述了脂肪心,而且首次报道了陈施氏呼吸。随后,其他人报道心外膜过多的脂肪和心肌细胞的脂肪浸润引起的解剖结构改变与心功能不全。脂肪心可能并不是一个浸润过程,而是一种组织转化现象。组织转化是一种可逆的转化,由机体的一种成熟细胞(上皮性或间质细胞性)被另一种成熟细胞型所取代。组织转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良环境而发生的适应性细胞间的替代。肌纤维间的脂肪细胞束逐渐积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导致心脏传导功能缺陷。心外膜脂肪层也会产生这样的脂肪束…  相似文献   

15.
随增龄上皮增生与修复能力减低,而口腔粘膜对机械、化学、微生物等刺激的敏感性反随增龄而增强。由于老年人受经济条件限制或因痛阈升高等即或患有多种口腔粘膜病或牙病就诊却很少,尤其是随增龄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口腔症状缺乏,从而诊断困难和延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老年人口腔粘膜病的发病率及其与义齿磨损、疼痛的关系。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散居在芬兰24个“老人之家”的480名受检者,其中男153人(32%),女327人(68%),年龄在65~100岁之间。采用临床检查和询问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并不少见,表现较复杂,严重者多预后较差。有人认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SSS者占一半以上。窦房结内起搏细胞(P细胞)数量与年龄呈反比关系。因此,窦房结固有的频率随增龄而下降。有人指出,40岁以后窦房结肌细胞明显缺乏,而结内弹力纤维和胶元纤维的数量逐渐增加。Davies(1972)通过对窦房结肌细胞的定量分析,证实窦房结内肌细胞随增龄有明显减少,并指出心脏传导系统衰老的表现除窦房结内起搏细胞数目减少外,尚有心房、心肌内纤维组织及脂  相似文献   

17.
由于老年人有其自身的特点,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病。如老年人肝脏本身的重量、血流量、肝药酶活性等均随增龄降低,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浓度、转化和代谢;又如肝外因素,老年人常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减少、药物蛋白结合减少、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而脂肪相对增加,凡此都影响着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再加老年人常身患多种慢性病,以致常联合多种药物治疗,且又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18.
<正>肥胖是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每增加5kg/m~2,新发心房颤动风险增加10%~30%~([1])。心外膜脂肪是一种特殊的内脏脂肪组织,解剖位置和心肌紧密相连,近年研究显示心外膜脂肪与心房颤动关系更为密切,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1心外膜脂肪的解剖位置及生理特点1.1解剖位置心脏脂肪组织根据解剖位置分为:心脏旁脂肪,心包脂肪及心外膜脂肪。心外膜脂肪位于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美国有2500万老年人,已占人口总数的10%,其病态心理的发病率(包括抑郁症和自杀)随增龄而升高。但是在门诊病人中,老人仅占2%。而老人在社区心理卫生中心进行保健者仅占4%,经私人开业的医疗单位处理的病人中2%是老年人。有关青壮年和老年之间在治疗上的差异问题,有人设想一些理由加以说明。Bulter  相似文献   

20.
正衰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老年化的进展,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目前对老年性心律失常增龄性改变的分子机制认识尚不清楚,治疗亦仅限于对症治疗策略。因此,现就衰老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的结构和功能性改变、流行病学、诊治特殊性展开综述。一.衰老所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增龄性改变机体随年龄增加出现窦房结起搏细胞进行性减少,心肌细胞及间质纤维化明显增加,钠、钾、钙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