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直肠炎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随着U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癌变率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UC患者终身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概率为3.7%,每人每年的发病率为0.3%;UC癌变发生率以美国和英国为最高,每人每年发病率分别为5%和4%,也是UC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认为,UC是CRC的一种癌前病变,其并发CRC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20倍。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多数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向近端结肠发展,少数遍及全结肠.UC在西方国家常见,尤在英美及北欧的发病率较高,最新资料显示,大约3%的UC患者可能最后发生结直肠癌,较一般人群高3~5倍;10年以上病程的广泛性结肠炎及慢性持续型患者其危险性增加10~20倍,有报道[1,2]UC癌变危险性逐年递增1%~2%.  相似文献   

3.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有效预防炎症性肠病合并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维持在0.005%-0.01%.其中以瑞典最高,英国和美国次之,我国的UC发病率较低。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6倍。现约为0.004%。尽管IBD合并的结直肠癌只占普通人群结直肠癌的1%~2%,但结直肠癌仍为IBD的严重并发症,是1/6 IBD患者的死亡原因^[1]。Eaden等^[2]对116项  相似文献   

4.
<正>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有超过185万的新发病例和85万死亡病例[1~3],但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言在世界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二[4]。CRC的发病多是散发性的,患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5]。CRC起源于结直肠上皮细胞,病因尚不清楚,但是触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等[6]。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只是CRC病例的小部分,而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导致的CRC占据了大多数[7],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囊疾患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大肠癌患者220例(大肠癌组)、胃癌患者260例(胃癌组),比较2组的胆囊疾患发病率;对大肠癌组中胆囊疾患的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大肠癌组胆囊疾患发病率明显高于胃癌组(χ2=7.24,P=0.0073);2大肠癌组27例胆囊疾患中男性占44.4%,女性占55.6%;3大肠癌组27例胆囊疾患中60岁者占25.9%,≥60岁占74.1%。[结论]胆囊疾患是大肠癌发病高危因素,胆囊疾患引发大肠癌在性别上无明显相关、但高年龄段具有相对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 (UC)在欧美发达国家常见 ,亚洲国家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 ,但近 2 0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1] 。我国临床资料同样显示近 2 0年UC病例增多[2 ] 。UC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不明。只有家族史、吸烟与UC的关系较肯定。由于东西方国家地理位置以及种族、人群生活习惯及环境均不同 ,我国UC发病的因素可能与国外有些差别。我们对湖北地区UC患者生活习惯及家族史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以明确湖北地区人群发生UC的某些危险因素 ,为UC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表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生活习惯与家族史调查内容…  相似文献   

7.
孙冬梅  房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82-3783
大肠癌(CRC)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3],国外调查数据显示男性CRC患者5年存活率为56%,女性60%[4],随着化疗方案不断改善,CRC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但临床症状往往被忽视,大多数患者都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仍然很差[5].其根治方法之一就是手术切除病灶,然后进行病理诊断,明确肿瘤的恶性程度,以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本文拟分析晚期CRC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大肠癌新发病例,其中,有超过50万死于大肠癌,相当于全球8%的癌症死亡人数[1].中国年均新发大肠癌病例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在发达地区,以上海地区为例,2003~ 2007年大肠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35/105和22.42/105,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2].大肠癌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病因,但大肠癌的较为明确的诱发因素包括饮食环境因素、物理放射因素、遗传因素、其他因素等.其中,由于胆囊疾病所引起的大肠癌罹患率的增加,是近几十年关于大肠癌诱发因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国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UC)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全国15家医院就诊的745例UC患者.制定统一问卷,选择与患者性别、年龄相近的无消化系统疾病的邻居、朋友、同事745名作为对照.调查两组饮食习惯、受教育情况、职业、家庭卫生情况、吸烟、母乳喂养、炎症性肠病(IBD)家族史、感染性肠病史、阑尾切除术、麻疹、非甾体类抗炎药等23个危险因素.统计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BD家族史可增加发生UC的危险性(OR=7.695,95% CI:2.88~20.55,P<0.01);感染性肠病也可增加UC的危险性(OR=2.61,95% CI:1.72~3.95,P<0.001);而吸烟降低UC发生的危险性(OR=0.79,95% CI:0.68~0.91,P=0.001),此外饮茶和母乳喂养也可降低UC发生的危险性(OR=0.79,95% CJ:0.68~0.92,P=0.002,OR=0.95,95% CI:0.76~0.96,P=0.007).结论 IBD家族史、感染性肠病为UC危险因素,吸烟,饮茶及母乳喂养为UC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肠镜结果结合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的年龄、性别、检出率等流行病学特征,为CRC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十堰市太和医院2015-01-01-2020-12-31期间肠镜结果结合病理确诊为CRC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Graphpad Prism 5作图。[结果]接受肠镜检查的31 404例患者中,肠镜检查结合病理分析结果确诊为CRC 986例(3.14%),其中男占比60.34%,女占比39.66%,年龄以60~69岁比例最高(29.21%)。2018~2020年较2015~2017年能明确TMN分期的患者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986例CRC中,检出黏液腺癌94例,占比9.53%,相对于非黏液腺癌,黏液腺癌中患者年龄偏小,女性比例偏多。[结论]因电子肠镜的普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显著上升,其中CRC中黏液腺癌的发病率趋于低龄化。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已跃居第3~5位,在大城市增幅更快[1]。肝脏是CRC的常见转移部位,国外报道约30%的患者伴有同时性CRC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2],5年累积异时性CRLM发生率也有14.5%左右,约有76.8%的患者仅发生肝内转移而无其他肝外转移[3],CRLM是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诊治水平的进展,长病程的UC患者逐渐增多,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风险明显增加。UC癌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长病程、广泛肠段受累、累积炎症负担(cumulative inflammatory burden, CIB)、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CRC家族史等,其中炎症的反复发作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CAC)与散发性CRC在癌变模式、发生机制、分子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氧化应激、异常免疫反应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癌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危险因素对UC患者进行CAC风险分层,高危患者应进行更频繁的结肠镜监测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首次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及其预测因子。[方法]对37例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1年或者1年内因复发再次入院的U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UC患者中,1年内复发者(A组)19例(51%),平均复发时间为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后5.0个月;1年复发者(B组)18例,占49%。与B组相比,A组全结肠型UC患者比例明显较高(5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单变量分析提示全结肠型UC与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显著相关(P=0.009),多变量分析也提示全结肠型UC与1年内复发显著相关(P=0.037,OR:12.006,95%CI:1.163~123.959)。[结论]UC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诱导缓解后,1年内复发率仍较高;全结肠型UC与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年内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已跃居第3位,病死率位列第2位[1]。2020年我国CRC总发病人数为55.5万,位列我国各癌种的第2位。结直肠息肉与CRC的发生高度相关。传统的腺瘤-癌序列途径和锯齿状息肉致癌途径均参与CRC的形成[2]。肠镜检查作为临床发现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可治疗肠道息肉,降低CRC发病率和病死率[3]。  相似文献   

15.
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癌症协会(ACS)报道2007年全球CRC新发病例1 167 020例,死亡病例602 967例。在欧美国家,CRC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次于肺癌和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2位癌症相关死亡[1]。我国近年CRC发病率显著上升,以上海为例,2005年CRC发病率男性为43.6/10万,女性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炎,其主要表现为结肠和直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1]。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作为直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病严重影响着UC患者的生活质量。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制剂是控制UC患者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137例住院患者治疗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1],因其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有一定的癌变率等特点而受关注.诱导并维持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是UC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探讨影响其疗效和预后的因素,现将本院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137例UC住院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在为今后UC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受遗传、环境、感染、免疫、肠道菌群失衡、饮食结构改变等多因素影响,从而发生慢性、持续性肠道炎症反应的疾病[1],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为主要类型,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多见。我国IBD发病率约为3.64/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2]。研究显示,超过25%的患者在成年前(<18岁)起病[3],13~18岁青少年已成为IBD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9.
轻微肝性脑病(MHE)是指临床上无明显肝性脑病相关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异常,但用精细的智力试验或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见智力、神经、精神的异常而诊断的肝性脑病,过去被称为亚临床型肝性脑病[1].据报道,1991至2003年肝硬化患者MHE发病率国外为30% ~ 84%[2-3];在国内为27.6% ~ 71.8%[4-5].近期Sharma[6]对200例肝硬化患者的研究表明MHE的发病率为41%;Mittal等[7]报道322例肝硬化患者的MHE发病率为49.69%.MHE发病率差异较大可能与病例选择(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样本数量、诊断手段、是否年龄校正等因素有关,其中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差异为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对MHE诊断的金标准尚未完全获得统一认识,故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3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分析其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UC专病门诊就诊的135例UC患者的性别、确诊年龄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UC在性别上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9:1;平均确诊年龄36.5岁,以30~39岁最多(31.11%);患者长期居住地多为小城镇和农村,占57.78%;从事脑力劳动者占55.56%,从事体力劳动者占44.44%;平时饮用牛奶患者占51.85%;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药物患者占26.67%;饮酒占28.89%。76例男性患者中饮酒占50.00%,吸烟患者占36.84%;59例女性患者中口服避孕药史占20.34%。135例患者中,阑尾切除史3例,有UC患者家族史14例(10.37%),其中炎症性肠病家族史2例,大肠癌家族史8例,慢性腹泻的家族史6例,其中炎症性肠病合并大肠癌家族史1例,大肠癌合并慢性腹泻家族史1例。[结论]心理压力、饮用牛奶和遗传因素可能是发病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慢病管理,利用大数据和长期随访进一步分析,以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