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伟  曹永军  胡宇 《黑龙江医学》2014,(12):1363-136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单次硬膜外小剂量吗啡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行术后镇痛的7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5例,A组为布托啡诺静脉镇痛组,B组为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组,C组为布托啡诺静脉镇痛+单次硬膜外小剂量吗啡镇痛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3 h(T1)、6 h(T2)、12 h(T2)、24 h(T2)、48 h(T2)的镇痛VAS评分与镇静Ramsay评分,患者舒适度(BC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C组的VAS、BCS评分优于A组(P〈0.05),A组、C组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三组方法均可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镇痛,布托啡诺复合单次硬膜外小剂量吗啡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患者满意度高,较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光燕 《中外医疗》2010,29(18):24-2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16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A组产妇以吗啡0.3mg,B组以吗啡0.6mg,C组以吗啡0.9mg,D组以吗啡1.2mg作鞘内注射。结果 A组、B组24、48h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无痛时间A组最短,C、D组最长,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A、B、C组恶心呕吐、眩晕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赵迅  朗中兵 《重庆医学》2006,35(15):1386-1388
目的探讨氟胺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9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与C3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5%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然后硬膜外腔置管。A组于腰麻液中加入吗啡0.25mg,B组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C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加氟胺酮1.2mg/k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与A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和BCS评分两组明显高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A组与C组相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和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与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均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但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组,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氟哌啶对术后硬膜我腔布比卡因-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硬膜外复合全麻下上腹部手术术后行连续硬膜外镇痛患者60例,首量吗啡1mg 0.25%布比卡因5ml,继之吗啡4mg 0.125%布比瞳因100ml,连续输注2ml/h,并据硬膜外氟哌啶应用情况随机分为3 ;A组不用氟哌啶,B组仅为首量中加氟哌啶1mg,C组除首量中加氟哌啶1mg外另于连续输注液中加氟哌啶4mg,于0-6h,-48h两阶段观察总的PONV发生率及48h内总镇静程度,结果:PONV发生率:0-6h内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48h内C组与B组,A组相比差别亦非常显著(P<0.05,P<0.01),镇静评分3组间差异 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氟哌啶加入硬膜外吗啡-布比卡因镇痛液中可显著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欧英余  刘英海  张薏 《四川医学》2009,30(10):1546-154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PCIA分别使用舒芬太尼(A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B组)。观察术后48h内的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48h内A、B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使用次数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镇静评分于4h、8h和12h时间点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镇静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吗啡加咪唑安定用于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注入15mg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其中A组腰麻液中含吗啡0.1mg,B组含吗啡0.1mg与咪唑安定1mg,C组含吗啡0.2mg,而D组含吗啡0.2mg与咪唑安定1mg。比较四组病人于术后不同时间在视觉模拟评分、舒适评分、镇静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的差异,并观察各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7—48h,B、C、D三组视觉模拟评分及舒适评分明显好于A组(P〈0.01);术后4h、8h和16hD组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较A、B、C三组及其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D组于术后0—48h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组而于13~24h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C两组于13—48h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1);术后恶心发生率C组(11/25)、D组(10/25)均明显高于A组(2/25)及B组(2/25)(P〈0.01或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0.1mg伍用咪唑安定1mg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行腹部手术的最佳剂量。方法将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咪达唑仑0.05 mg/kg)、B组(咪达唑仑0.10 mg/kg)、C组(咪达唑仑0.15 mg/kg),每组35例。比较三组镇静、遗忘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比较镇静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静不全显著多于B组和C组(P〈0.05),C组镇静过度显著多于A组和B组(P〈0.05);A组完全遗忘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0.10 mg/kg时镇静和遗忘完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复合吗啡在开胸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n=15);术前地基米松组(B组,n=15):术前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Omg;术后地塞米松组(C组,n=15):术后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0mg。3组患者术毕均硬膜外给予吗啡负荷剂量2.0mg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小时时镇痛泵剩余药液量和PCEA次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B和C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术后48小时所剩余药液量显著少于B和C组(P〈0.05);A组镇痛期间PCE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和C组(P〈0.05);B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吗啡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良好,可以减少吗啡用量,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飏 《海南医学》2009,20(7):53-55
目的比较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普胸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芬太尼组(B组),曲马多组(C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全麻用药方案相同。术毕三组患者均安置镇痛泵。镇痛配方:A组为吗啡40mg+恩丹西酮8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为芬太尼0.5mg+恩丹西酮8mg+生理盐水至100ml;C组为曲马多700mg+恩丹西酮8mg+生理盐水至100ml。参数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ml/h,PCA2.0ml,锁定时间为15min。分别于病人苏醒拔管后4、12、24、48h观察并记录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各时点的SpO2、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数值。观察各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中以A组镇痛效果最佳,术后24h时点SpO2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呼吸频率(RR,次/min)增快,Vt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B组较A组和C组变化明显(P〈0.05)。头晕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嗜睡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组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PCIA均能获得满意效果,尤以曲马多为佳。  相似文献   

10.
时敬峰  韩景田  丁丽红 《当代医学》2011,17(32):143-144
目的将帕瑞昔布钠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妇科手术病人全麻术后镇痛,观察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择期妇科手术病人150例,随机分成三组,即PCIA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后2、8、16和24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VAS评分显示,A组和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A组和B组24h内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Ramsay评分,A组高与B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在恶心呕吐和尿潴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在妇科手术全麻病人短期术后镇痛方面优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0.15%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各15例,术后予以PCEA,A组配制为:吗啡60 μg/ml;B组为:布托啡诺60μg/ml;C组为:布托啡诺80μg/ml,三组均含0.15%布比卡因.术后观察各个时间点的镇痛效果、PCA按压次数、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小良反应.结果 三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小于3,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A按压次数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A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多于B组与C组(P〈0.05),而C组眩晕者明显多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PCEA使用布托啡诺60 μg/ml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43~76岁,体重42~78 kg。随机均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A组)、吗啡组(B组),A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B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吗啡+0.125%罗哌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自控镇痛泵设置均为:容量100 ml,背景流量2 ml/h,单次负荷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 h、8 h、12 h、16 h、24 h、36 h病人的镇痛、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和病人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各时点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A组高;A组病人对PCEA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吗啡PCE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胸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女性患者痔疮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方法:择期痔疮手术后需硬膜外镇痛的女性患者100例,年龄22—45岁,体质量40—63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n=50):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均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的模式,负荷量:B组为布托啡诺1mg,M组为吗啡1mg,两组均持续剂量为2mL/h、自控剂量为每次0.5mL、间隔时间为15min,镇痛液配方为B组0.006%布托啡诺复合0.15%罗哌卡因100mL,M组0.006%吗啡复合0.15%罗哌卡因100mL。两组均在给负荷量前5min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评估术后2(T1)、4(T2)、8(T3)、12(T4)、24(T5)和36h(T6)各时点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术后36h镇痛期间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观察时点的镇痛评分(均〈3分)与镇静评分(2~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恶心(10%)、呕吐(0)、头晕(8%)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30%、18%、20%)(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女性患者痔手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吗啡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硬膜外吗啡对子宫全切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联合腰麻下施行择期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硬膜外镇痛药物配方为吗啡5mg加0.75%布比卡因18ml,用生理盐水配至100ml;B组硬膜外镇痛药物配方为吗啡2.5mg加0.75%布比卡因18ml,用生理盐水配至100ml,C组于术前2h口服加巴喷丁300mg,其硬膜外镇痛药物配方与B组相同。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并记录镇静程度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C组于术后2、4、16、24h时VAS明显降低(P〈O.05),而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48h三组的VAS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第1日,B、C组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而术后第2日三组的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口服加巴喷丁300mg联合硬膜外吗啡对子宫全切术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能减少吗啡的用量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后帕瑞昔布钠注射液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患者肝肾功能及PCEA用药量的影响。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妇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其中帕瑞昔布钠+PCEA组患者于手术关腹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后连接PCEA泵(0.005%吗啡+0.24%甲磺酸罗哌卡因),PCEA组患者则于手术关腹后仅连接PCEA泵(0.005%吗啡+0.24%甲磺酸罗哌卡因)。术后24h检测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于术后4、8、12和24h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观测PCEA按压次数和用药总量。结果患者手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显示,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帕瑞昔布钠+PCEA组术后4、8、12和24h时点VAS疼痛评分及PCEA按压次数和用药总量均明显低于P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未添加其他辅助镇痛药。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且能明显增强镇痛效果,减少PCEA用药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99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4mg/(kg·h),MK2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7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28.5%)明显高于MF2和MF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07mg/(kg·h)]在妇科开腹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2~7岁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C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记录麻醉前(T0)、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并记录三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及术中不良反应,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C组比较, T1、T3、T5的SBP和T5的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HR在T5时点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氯胺酮总用量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均少于C组,而A组明显优于B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是安全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EA)、全麻(GA)及腰-硬联合麻醉(CSEA)三种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0月~2011年10月腹部手术患者550例,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比较入室(T0)、切皮(T1)、探查(T2)、牵拉(T3)、术毕(T4)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情况。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大,A组与B、C组在T2、T3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T2、T3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基本等效,均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腹部手术更具有优势,但全麻费用高,术后苏醒慢,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平面可控性好、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临床选择时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对妇科手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60例,术后均采用PCEA,镇痛药均为吗啡5 mg+罗哌卡因2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4 ml/h。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 A组不用阿扎司琼,B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阿扎司琼10 mg。观察各组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情况及因为严重的恶心呕吐而要求停止PCEA的例数。结果2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B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阿扎司琼能有效预防开腹子宫全切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且对镇痛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联合布托啡诺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择期妇科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给3组患者分别注入药物:A组经导管注入吗啡3 mg;B组注入吗啡3 mg加布托啡诺1 mg;C组注入吗啡3 mg加布托啡诺2 mg。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舒适评分(BCS)对患者进行舒适度评分,Ramesay评分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并记录恶心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3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esay评分: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恶心和皮肤瘙痒发生率更低。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硬膜外吗啡联合布托啡诺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