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136位患者192例TKA,患者平均年龄67.5岁,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80例,双膝关节同期置换56例,同组医师采用同种术式完成,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利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血红蛋白降低情况,记录年龄、性别、术侧、BMI、输血等危险因素,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隐性失血量有无差别,分析影响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侧TKA总失血量1650ml,隐性失血830ml;双膝同期置换者总失血量2864ml,隐性失血1487ml。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TKA,男性及应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双膝同期置换隐性失血量比例较大(X^2=6.836,P〈0.01),高龄肥胖患者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单膝)X^2=21.587,P〈0.01,双膝X^2=29.233,P〈0.01)。结论TKA术后失血量较高,其中隐性失血比例占50%以上。男性双膝同期置换的患者,年龄〉70且BMI〉27.0,使用自体血回输均是增加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侧人工膝关节同期置换和分期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3年8月~2015年7月完成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病例135例,其中,同期置换67例,分期置换6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置换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期组失血量、输血量及围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等均高于分期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症状与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在VAS评分、ROM、HS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人工膝关节同期置换较分期置换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手术风险大。建议对高龄(年龄70周岁)、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肥胖症患者采用分期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同期双侧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9年5月,因骨关节炎行硬膜外麻醉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5例,按同期双侧置换(268例)和单侧置换(437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费用与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等各项指标.[结果]存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双侧组(15.6%)高于单侧组(7.8%),其中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双侧组(7.3%)高于单侧组(3.2%).感染、死亡、肺栓塞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双侧组高于单侧组.术后2年KSS临床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SS功能评分,双侧组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双侧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经济、高效,且有理想的手术疗效.术前应对患者做全面健康评估,对存在严重合并症,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鞠晓聪  王冰  王峰  孙海宁 《中国骨伤》2022,35(7):637-64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应用Oxford第3代人工单髁关节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42例,根据手术单双侧置换情况将患者分为双侧同期置换组和单侧置换组:同期置换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79.18±3.06)岁;单侧置换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78.16±3.48)岁。观察比较患者患膝假体生存现状、术前后血细胞比容变化、术中及术后的失血总量,比较患者术前后膝关节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2.3)年。1例既往高血压合病史患者术后第4个月发生脑血栓,1例患者在术后第4个月发生衬垫脱位,2例患者于术后3年因其他内科疾病死亡(1例心肌梗塞,1例肺癌)。双侧同期置换组术后失血总量高于单侧置换组(P<0.05);4例行双侧同期置换患者术后分别输血2 U。两组术后9个月HSS评分除稳定性评分其他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内侧单间室退变的75岁以上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双膝病变75岁以上老年患者,双侧同期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同单侧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相比,创伤大,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术后快速康复,增加失血量。虽然远期疗效同单侧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相当,但为保证手术安全性,仍建议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120min、大于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ml,400~800ml,〉800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洋  钱秀娟  董玉鹏  季卫锋  沈景 《中国骨伤》2020,33(11):1037-1041
目的:评估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降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采用直接前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生理盐水组,各23例。其中,氨甲环酸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2~72(63.70±5.34)岁,采用氨甲环酸3 g稀释于50 ml生理盐水中,在假体置换完毕后关节腔浸泡3 min;生理盐水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55~73(61.26±5.78)岁,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相同方法关节腔浸泡。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值、输血例数、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血栓以及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1、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46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59个月,平均31.11个月。随访患者无髋部疼痛,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术后氨甲环酸组和生理盐水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740.09±77.14)、(1 069.07±113.53)ml,术后24 h引流量为(87.61±9.28)、(233.83±25.62)ml,隐性失血量为(409.65±38.01)、(588.33±57.16)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为(24.78±2.19)、(33.57±2.9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影响关节功能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回顾分析经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前均表现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腰部酸痛不适等临床症状,全部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仅为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试验组在计算机导航系统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5 d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计算并对比两组失血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引流量,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分别于术前,术后6、18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K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完成,术后伤口预后情况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前降低,但试验组降低不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0、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异体输血率低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算机导航指导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单一全膝关节置换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更利于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患者术后异体输血率降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理想,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氨甲环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仅纳入因类风湿关节炎(Steinbrocker 3、4级)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数据,最终纳入197例。其中68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单次给药组),74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术后3 h再次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重复给药组),5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女52例、男16例,平均年龄58岁;重复给药组女54例、男20例,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女40例、男15例,平均年龄55岁。比较三组患者总失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次给药组、重复给药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816.80±245.09)ml、(975.15±216.33)ml和(1295.68±263.85)ml,术后引流量为(221.60±70.05)ml、(337.20±113.10)ml和(479.74±120.66)ml,输血率为5.41%、10.29%和25.45%,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为(2.71±0.74)g/dl、(3.18±0.62)g/dl和(3.83±0.70)g/dl;各指标给药组均较对照组低,重复给药组较单次给药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更低。术后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单次给药组8例、重复给药组6例、对照组8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8/68)、8.1%(6/74)、14.5%(8/5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5,P=0.508)。结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相对于术前单次使用氨甲环酸,更推荐术前及术后3h重复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THR治疗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观察并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卧床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8~10cm(平均为9.1cm),手术时间为62~86min(平均72min),术中失血量180~260mL(平均220mL),术后引流量80~140mL(平均108mL)。卧床时间3~4d,未出现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6~18个月(平均11.6个月)随访,未出现感染及假体位置移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1.7分,优3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T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减轻软组织损伤、失血少、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48例8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ASA评分:Ⅰ级22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2例。所有病例术前详细检查,针对其基础病积极内科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注意手术体位、加强麻醉监测,术后积极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70~94分,平均88分。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高危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医生要充分重视,及时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