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李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440-8441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牙根折裂病例出现误诊的原因,为临床工作中提高牙根折裂诊断的正确率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 a来出现6例牙根折裂误诊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牙根折裂病例有多种临床表现,但所有误诊病例最终均通过X线影像学检查确诊。结论:掌握牙根折裂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X线检查有助于牙根折裂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磨牙折裂后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80颗磨牙折裂采取全冠修复治疗。结果 80颗患牙中78颗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感,全冠无松动脱落,颈部无继发龋,牙周组织健康,无慢性根尖脓肿及牙周脓肿,X线片示根尖及根分叉正常,根尖无阴影,牙周膜基本正常,冠折波及髓底者,髓底折断处有薄层牙骨质沉积。2例失败。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良好的复位固定,根管治疗后采用全冠修复磨牙牙体折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下颌磨牙纵折裂治疗和修复体会广东省口腔医院(510260)仇金泉在临床上下颌磨牙纵折裂常有发生。使纵折裂的牙齿恢复正常形态,重建和恢复咀嚼功能是我们治疗的目的。笔者对33例下颌磨牙纵折裂的牙齿摘除冠部游离部分后,对其中32例进行了试探性的治疗与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牙隐裂的磨牙及前磨牙的临床表现,探讨发病原因及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8颗出现牙隐裂的磨牙及前磨牙行临床调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结果:牙隐裂发生频率为:下颌第一磨牙&;gt;上颌第一磨牙&;gt;上颌前磨牙&;gt;上颌第二磨牙&;gt;下颌第二磨牙&;gt;下颌前磨牙。调查发现患牙的同位牙中,对侧同位牙41颗牙,占16.5%,对颌同侧同位牙27颗牙。占10.1%,对颌对侧同位牙9颗牙,占3.6%有隐裂或因隐裂而发生的牙齿折裂。治疗方法中高嵌体对于有牙髓活力的隐裂牙,全冠对于无牙髓活力的隐裂牙治疗效果最佳,治愈率达93.1%。结论:牙隐裂的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针对引起牙隐裂的病因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130-4130
对我科2002~2005年诊治的牙根裂患者3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35~66岁。年龄50~59岁18例,40~49岁8例,35~39岁2例,60~69岁8例。本组遇冷热刺激痛19例,自发痛2例,咬牙合痛11例。叩痛30例,有牙周袋者28例,牙周反复肿胀11例,牙齿明显松动6例。36例均有不同程度牙牙合面磨耗,重度磨耗20例。1.2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对冷热刺激疼痛,咀嚼不适,无力或咬牙合痛),临床症状(叩痛明显,牙根裂相应位置牙周组织充血、水肿、萎缩,可探及窄而深的牙周袋,少数病例可探及牙根断离裂片或根面骨质缺损),辅助检查(多数X线片见局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口腔门诊首次就诊的具有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82颗,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及时全冠修复。结果:经过1a的追踪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成功率93.9%。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隐裂牙就诊次数少,可减少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牙体折裂,保存患牙,保持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龋病造成牙体损坏较大,或己做了牙髓治疗,在咀嚼中咬到硬物时极易造成牙体折裂,应及时做冠修复,预防牙冠折裂。笔者自1986年迄今在临床上进行壳冠修复患者402人,冠修复465只,就临床应用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金属铸造冠修复后牙折裂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金属铸造冠修复后折裂牙30例。观察二年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8例成功,成功率93%,失败2例(7%)。结论:用金属铸造冠修复后牙折裂牙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其优点是密合性和坚固性。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髓病的彻底治疗和折裂牙的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9.
牙根折是一种常见的牙体损伤,按部位分为:颈侧1/3,根中1/3,和根尖1/3折。其中折断面居龈下的折裂牙,过去常作为拔牙的适应症。目前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日益成熟,此类患牙常可保留。对于颈侧1/3根折,如折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冠长,牙周健康者可采用于正畸牵引术的方法,必要时可结合切龈术,牙根升高后以核桩及全冠修复。笔者对26名患者,26颗患牙采用此法治疗,经3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疗效.[方法]47例折裂牙用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后再行牙髓治疗,配合牙周治疗,最后采用铸造或金瓷全冠修复.[结果]经过3~5年的随访观察,成功率达93.62%.[结论]纵折后牙即使是折裂涉及髓室底的牙齿,也能保存.严格选择适应证以及纵折牙的及时结扎固定,患牙髓室底裂隙和牙周彻底清创,完全有效地封闭裂隙与口腔环境通道,是提高此类患牙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牙隐裂是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裂纹常延伸到牙本质结构,是引起牙疼的原因之一。牙隐裂临床上不易被发现,若无明显龋坏,常常被医生忽略。2002/2006年我科选用全冠治疗牙隐裂73例,经临床观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通常是指牙表面有细微的而肉眼不易发现的裂隙(纹),这种裂纹是深入至牙本质的结构性裂纹,其位置接近牙髓,常是引起牙痛的原因之一。临床上较常见,而往往易被忽略,导致牙病。隐裂多见于恒磨牙。笔者利用自制钢丝治疗磨牙牙隐裂,同时以全冠修复作为对照,通过5a的临床观察,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仇美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59-7459
目的分析牙隐裂病例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牙隐裂伴尖周炎病例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再用结扎丝环扎牙颈部,调牙合,观察2周左右无反应后,行备牙、取模,最后全冠修复。结果 130颗牙隐裂尖周炎患牙,治疗成功118颗;8颗因根尖感染加重及4颗因根吸收而发上根折而拔除,成功率为90.77%。结论对牙隐裂伴尖周炎病例,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近几年来牙隐裂误诊误治2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经口腔检查视诊、叩诊、牙髓活力测试、碘酊染色试验及咬合试验证实,均为后牙牙隐裂。上颌第一磨牙14例,下颌第一磨牙6例,上颌前磨牙5例,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3~68岁,其中20例为院外转诊患者,5例来自院内门诊。主要临床表现:单纯冷热刺激敏感,咀嚼时隐痛7例,牙髓炎症状9例,慢性根尖周炎5例,急性根尖周炎4例。  相似文献   

15.
现将我科2004-08/2005-12收治的48例磨牙隐裂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32~75岁。患牙以第一磨牙最多,共30例,占62.5%;第二磨牙12例,占25%;第二双尖牙5例,占10.42%;第一双尖牙1例,占2.08%。  相似文献   

16.
牙隐裂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由于牙冠表面裂纹细小常不易发现,如治疗不及时,则容易造成劈裂,直至拔除。对1999~2004年隐裂牙患者50例55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陆晓丰  丁岩  闵淘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21-7621
目的 探讨斜折磨牙的保留修复方法.方法 对于折裂线位于龈下4 mm以内的斜折磨牙,采用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对于龈下4~6 mm的患牙,采用Super-Bond C&B口内直接粘接法后全冠修复.结果 1 a后的保存率为89.4%,失败率为10.6%.结论 根据折裂线位置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及控制牙周感染对斜折磨牙的保存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牙髓治疗如根管治疗、塑化治疗、干髓治疗是牙体牙髓病治疗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塑化治疗、干髓治疗操作简便、疗程短、价格低廉,在基层医院口腔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牙髓治疗充填术后常发生牙体折裂的并发症,而又一次成为患牙拔除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对牙髓治疗充填术后发生牙体折裂的患者长期观察,发现牙体折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牙隐裂治疗6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隐裂牙72颗,男40例48颗,女23例24颗,年龄23~65(平均44)岁。1.2诊断标准根据《牙体牙髓病学》的诊断标准[1]: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发生隐裂的牙位、隐裂发生的部位及有无咬硬物史。1.3治疗方法(1)调颌:包括降低咬牙合,消除陡峭的牙尖和斜面,削减较深的发育沟裂。(2)修复:对隐裂早期较浅还没有牙髓病变的,通过完全磨去裂纹然后用树脂修复,或行全冠修复。(3)根管治疗:当牙隐裂较深已经引起牙髓病变时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治疗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彻底降低咬牙合;②…  相似文献   

20.
牙折裂保存治疗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174-2174
对我科2002—04~2004—04牙折裂保存治疗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