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及白血病化疗患者,但PICC置管术术后常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增加患者痛苦,严重的导致拔管。因此,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我科采用微波热疗治疗PICC置管术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化培训对降低肿瘤患者堵管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0年我科行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45例,2009年的67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7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经过规范化培训和未经规范化培训的护士为患者护理PICC,防止堵管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堵管发生率及未通致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导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可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前端置入上腔静脉内的静脉置管术.这种静脉给药途径留置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PICC的治疗效果显著[1].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PICC治疗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堵塞、移位和脱出等主要并发症,以及特别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等.为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我科于2009年8月开始采取PICC置管患者个性化质量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例拔管困难患者经PICC管内注射尿激酶3日后顺利拔管,2例滤器置入后留置导管进行溶栓的患者5日后均顺利融通并取出滤器,其余3例未行溶栓的患者经抗凝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及必要时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石兵  罗义琼  倪亚非  罗辉霞  吴文桃 《四川医学》2012,33(10):1855-185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的价值,减少非计划PICC静脉导管拔管,实现血管保护、安全留置的静脉输液治疗目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肿瘤科665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和管理随机分为观察组323例和对照组342例,观察组由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和管理,对照组由非专科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维护次数、堵塞、感染、脱落、异位、破裂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进行PICC静脉导管维护和管理能有效减少非计划PICC静脉导管拔管,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穿刺置入导管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有效减轻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通道,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操作简单、置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抢救、肿瘤化疗、静脉高营养治疗(TPN)及长期输液的病人,是一条安全、快捷、效果良好的静脉输液途径。我科在开展PICC过程中,其中有部分患者出现导管阻塞情况,现将引起导管阻塞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有操作简单、创伤少、血管定位准确,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常用于需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高渗透性及粘稠药物的患者。它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神经科重症患者多因病情重、病程长,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国内报道大多采用进口PICC,但其导管价格昂贵许多患者无法承受,我科自2007年1月~2007年6月对30例重症患者采用国产PICC进行静脉输液,取得相同的效果。国产PICC价格较进口PICC便宜一倍多、型号齐全、无需裁剪、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间歇期的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防范措施.方法 对271例应用PICC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间歇期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实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的效果.结果 271例应用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中267例在治疗间歇期通过安全管理的实施,顺利避开各种护理风险因素的干扰而达到治疗目的,4例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结论 对临床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注意局部观察和护理,加强安全管理,出现护理风险因素及并发症后正确处理,不但可以提高PICC导管置管的成功率、延长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保证乳腺癌患者长期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我科自2006年1~10月为73例患者进行了PICC术。现将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维护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会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文中总结PICC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入选的416例患者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了解PICC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选的416例带管患者中354例导管维护期间未发生并发症,识别并处理穿刺点感染24例、机械性静脉炎26例,发生堵管并有效处理,实现导管再通10例,发现置管手臂血栓患者2例,请医师协助溶栓治疗后拔管,无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同行人员对服务质量满意率分别为99.7%、100.0%;对维护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99.7%、99.4%;对环境要求满意率分别为99.3%、95.3%。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风险管理能有效避免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彭晓燕  马静 《甘肃医药》2011,(5):295-296
目的:通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经颈内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catheters,CVC)与普通留置针(venous puncture,VP)3种方法的比较,选择恶性肿瘤患者在选择静脉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将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3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ICC、CVC及VP置管后的满意度、平均置管及留置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三组不同置管方式在满意度比较有差异(χ2=4.97,P〈0.05);在平均留置时间上PICC表现出优势;3种置管平均时间VP组时间最短,颈内置管时间最长。结论:经过病情评估、临床比较及与患者沟通,PICC是肿瘤患者的最佳静脉治疗通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治疗信心和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颈内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CVC)与普通静脉留置针(VP)3种方法的比较,选择适合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3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ICC、CVC及VP置管后的满意度、费用及临床使用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3种不同置管方式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5);在平均留置时间上PICC表现出优势;在费用方面VP相对较低廉;3种置管方式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静脉炎、导管感染、误入动脉方面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种置管平均时间VP组时间最短,CVC组时间最长。结论经过病情评估、临床比较及与患者沟通发现,PICC是肿瘤患者的最佳静脉治疗通路。PICC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信心和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上肢静脉置管困难改行颈外静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28例经上肢静脉置管障碍或穿刺失败的肿瘤患者,选择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观察其疗效。结果 28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导管留置时间为62~228 d,5例正在使用中。目前无一例出现出血、感染、堵管及滑脱等并发症,无一例中途拔管。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简单易学、更为安全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可作为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PICC系指经外周血管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更好的保护血管,置管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无需局麻及缝针固定,而且由护士独立操作完成,在我科开展以来,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2],我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例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于长期禁食、静脉营养支持、输入刺激性和高渗性药物以及肿瘤患者尤为适用,也是目前外科肿瘤患者化疗及输血的常用途径,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因化疗及刺激性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因其避免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但任何临床护理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护理活动都有可能带有风险^[3]。在PICC中尤其是微血栓的形成,会给患者造成很大负担。现将我科1例PICC留置过程中出现堵管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输液致拔管困难1例何桂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南宁530021)我科于1979~1995年行锁骨下静脉输液850例,其中出现拔管困难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谢某某,女,17岁。因进行性食欲下降、腹胀、消瘦5个月,于1992年10月8...  相似文献   

18.
周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163-164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的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我科34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34例,置管前后给予护理,插管成功率为94.1%,留置时间7 d~96 d,平均置管时间为72 d.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院外自我维护的可行性,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如何开展置管后居家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80例PICC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40例,化疗间歇期每周2次来医院维护,B组40例,化疗间歇期按导管维护指导流程每周2次家中自我维护。结果: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后拔管,两组拔管时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拔管后按无菌操作方法剪近心端导管行细菌培养,两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结论:PICC患者院外自我维护可行。  相似文献   

20.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有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特点。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目前PICC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效果。现将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PICC置管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