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维和任务区医疗分队卫勤保障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派遣机动卫勤分队出国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对锻炼卫勤队伍,提高自我保障条件下医疗救治能力,取得海外部署军队卫勤保障经验十分重要。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医院抽组医疗分队所担负的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医疗分队在维和任务区的组织指挥、输送与展开、联络与协调、医疗保障、应急准备、卫生防疫、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十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通过过好口语关,严把质量关,把握政策关,突出急救关,严守防疫关等“五关”,积极打牢语言基本功,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严格遵循医院工作流程,积极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确保杜绝驻地疫情发生,圆满完成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和联南苏团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3.
维和二级医院是联合国保障所属分队卫生勤务的重要单元,医疗后送伤病员的工作体现了联合国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刚果(金)中国维和二级医院伤病员的医疗后送通常是由2个先遣小组来完成的。这项工作需要有缜密的卫勤保障组织程序,要求把握好伤病员后送的指征和时机,并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卫勤演练来提高医院应急救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9年5月底,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队部署到黎巴嫩维和任务区开展中国维和医院医疗救治工作,由1名医学工程师担负医疗设备保障工作。赴黎巴嫩维和医院经过10多年的任务开展,大部分设备老旧,故障率高,外加维和任务区环境恶劣、社会动荡,安全形势严峻,且经济不发达,难以采购配件,给设备维修保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医疗设备是维和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硬件基础,维和医院医疗设备没有储备,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便会影响医疗救治工作的开展和分队所属装备(contingent-owned equipment,COE)的核查,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医疗质量,因此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及国际社会形象,因此及时排除故障修复设备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生产目前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成批烧伤是矿山灾难救治的重大课题,组织管理是做好医疗救治的前提和基础,作者结合2批烧伤救治组织管理实践,从应急机制建立、院内动员、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信息管理、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提高军队伤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需要有应急医疗救治指挥体系的支持。本文针对应急救治和指挥信息化支撑平台及其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为应急医疗救治提供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指挥平台系统,支持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从而保障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有序、迅速、高效地进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资源有效利用和指挥决策能力,提升应急医疗救治效率,更好地发挥军队应急医疗救治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本辖区医疗机构核事故应急救治能力。方法 对本辖区13家二级以上医院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 上述医疗机构与核事故应急救治有关的科室、设备、人员、应急药品配置不足。6家医院未制定核事故应急预案。13家医院均无放射损伤诊治经验,未参加过核事故应急和放射损伤诊治培训演习。结论 本辖区的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足以应对突发核事件;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力求满足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白银市医疗机构核辐射事故应急救治能力。方法 对11家医疗机构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 上述医疗机构与核辐射事故应急救治有关的科室、设备、人员配置不足、无相关应急药品储备。结论 本市的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足以应对突发核辐射事故。应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提高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濮阳市医疗救治机构应对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能力.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表和现场考察方式,对该市4家三甲以上医院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 4家医院均无放射损伤诊治经验,未参加过核事故应急和放射损伤诊治培训演习.结论 濮阳市的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足以应对突发核事件;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以满足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治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善部队医疗应急救治工作预案,以便在各种突发灾害事件中更有针对性的展开救治工作,提高救治质量和救治效率,本院以“5.12”汶川抗震救灾为例,提出对部队应急医疗救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机构是区域性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中坚力量,提高医院的核应急救援能力,是医学救援行动及时、高效实施的关键。为了更好提升区域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能力,从核事故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医学救援条件和救援经历等方面阐述了医疗机构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能力的现状,对组织管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救援技术能力、救援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救援预案制定、应急医学响应系统建立、救援队伍的专业救治能力建设、核安全意识宣教、培训及现场演练开展、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陆路的一种全程救治链模式,在整合各个救援“孤岛”形成全程救治链的基础上,构建大型移动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方法:依照全程救治链的要求,建设由现场轻型方舱、公路运输手术救护车、批量转运卫生列车重症监护车和双向交互的指挥决策平台所组成的救治链装备体系,最优化地衔接全程救治链中的各医疗单元。结果:通过装备研审1和指挥调控.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全程救治链中各环节对伤员的紧急救治的时效性,医学救援效果明显。结论:该装备体系有效解决了现有医学救援过程中暴露出的各医疗单元救援的“孤岛”问题.加强了应急医学救援支持,增强了应急医学救援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大型移动医学救援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防护、影响范围大,因此,建立良好有序的应急组织、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果断有力的应急行动是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成功的关键。职业卫生服务部门的应急反应、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医疗支持人员队伍、应急医疗队伍与当地医疗系统的紧密配合,构成了良好有序的应急反应组织体系;应急救援计划中制定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方案很重要,可以指导现场应急医疗与救援行动。应急行动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和详细的计划可以使应急行动变得迅速高效,可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及提高社会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及其对装备要求的基础上,运用情报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了应急医学救援面临的困难和形势,探讨了国外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军队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的重点,以期对国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的发展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构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紧急医学救援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结果经过32名专家两轮咨询,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价体系,同时测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结论通过德尔菲法结合专家定性访谈所建立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评价内容完整、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式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中,存在着应急响应相对滞后、预案缺乏针对性、卫生力量筹划与部署不到位、军地协同机制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应从组织指挥、预案制定、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科研训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军民融合式的一体化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军队医院以其快速的机动能力、扎实的战备基础与全面的专业素质,日益成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参与形式有抽组机动卫勤力量、集中收治伤病员和接收支援医学救援力量三种。应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特点,结合军队医院自身实力与所处环境特征,从制定卫生应急准备预案、组织应急医学救援训练、建立军地协作机制、加强自身保障水平等方面提高应急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军队医院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护理核心能力体系。方法 以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治理论为依据,在已有的应急护理救援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和德尔菲法等,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征询,初步构建护理核心能力体系。结果 两轮征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6和0.88,协调系数为0.432~0.519,最后确定的护理核心能力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结论 该体系涵盖了军队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护理工作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军队核应急救援护理专业队员的选拔、岗前培训、考评等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救护体制,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救援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紧急医学救援护理队伍建设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和可量化的参考工具。方法采用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函询,建立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并用优序图法与专家评定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0,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和0.526。通过两轮咨询,最终构建了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应急护理能力、紧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各指标赋予权重。结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较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可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主要组织形式、组织体制存在的问题,继而探讨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