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L-NAME性高血压大鼠(NHR)的血压波动性(BPV)。方法: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连续血压监测技术测定BPV。尾套法观察L-NAME引起的升压过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结果:两种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波动性(SBPV)和舒张压波动性(DBPV)均升高。在SHR,DBPV升高较多。而在NHR,SBPV升高较多。而且,NHR的SBPV升高(102%)明显高于SHR(28%)。饮用水中加L-NAME 1g/L使大鼠血压进行性升高,4周时100%造成高血压。NHR的血浆NO水平下降。结论:BPV升高是高血压的普遍现象。NO参与BPV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余娟  周丽  张玉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82-183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高血压的患者125例,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和靶器官正常组,另入选6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三组间的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等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BPV值增大(P<0.05);靶器官损害组BPV明显高于靶器官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去窦弓神经大鼠的心血管及肾脏的形态学改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去窦弓神经 (SAD)对正常血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肾、血管等器官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施行SAD手术 ,术后 18周行股动脉插管 ,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计算机实时记录 2 4h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并计算血压波动性 (BPV)和心率波动性 (HRV)。处死动物后 ,取心、脑、肾及脾观察大体及光学显微镜下结构变化。结果 SAD术后 18周 ,SAD大鼠的血压和心率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 2 4hBPV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HRV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大鼠心、肾及血管有明显的类似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病理改变。结论 SAD可使大鼠的心、肾和血管发生类似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 (BPV) 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血压小卒中患者 200 例,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稳定组 (182 例) 和恶化组 (18 例), 比较 2 组患者 24 h 动态血压监测的 BPV, 24 h 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24 h CVSBP )、 24 h 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 (24 h CVDBP )、 白昼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dCVSBP )、 白昼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 (dCVDBP )、 夜间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nCVSBP )、 夜间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nCVDBP )。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 BPV 相关因素。结果 与稳定组比较, 恶化组 24 h CVSBP 为 17.75% (17.54%, 19.26%)vs 12.78% (10.67%, 14.39%)、 24 h CVDBP 为 25.48% (20.77%, 27.87%)vs 17.95%(14.88%, 21.46%)、 dCVSBP 为 18.61%(17.65%, 20.65%)vs 12.30%(10.10%, 14.75%)、 dCVDBP 为 25.65% (21.25%, 29.78%)vs 17.76% (14.89%, 22.19%) 均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1)。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24 h CVSBP、 dCVSBP 是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24 h BPV 和白昼 BPV 增加可能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在卒中急性期和二级预防中应关注 BPV。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舒络的抗脑缺血作用和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舒络对缺血大鼠的脑梗死范围、组织病理学和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尾动脉容积法测定清醒SHR动脉收缩压(SBP)。结果 大鼠缺血24 h后,舒络(1.00,0.50 g&#8226;kg-1,ig)能显著缩小脑梗死范围,减轻脑组织病理性损伤,并且明显降低脑组织MDA含量;舒络亦可降低SHR的SBP。结论 舒络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有效降低SHR血压。  相似文献   

6.
清醒大鼠自由活动下长时间直接测压实验方法的改进傅继华张琪1唐明月(中国药科大学生理教研室、1学生工作处,南京210009)中国图书分类号R331.3-33清醒大鼠长时间血压记录是高血压研究及降压药物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常用的大鼠尾动脉间接测压法虽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98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卒中组)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糖尿病、冠心病),入院3 d内进行动态血压测量,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BPCV)。记录患者入院当天的日平均气温,分析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BPV与入院日气温的关系。结果 合并脑卒中组24 hSBP、24 hDBP、24 h SBPCV、24 hDBPCV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60岁组患者24 hSBP低于60~<70岁、≥70岁组,≥70岁组患者24 h DBP低于<60岁、60~<70岁组患者,≥70岁组患者24 hSBPCV、24 hDBPCV均高于<60岁、60~<70岁组患者;男性24 h DBP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患者24 hSBPCV、24 hD...  相似文献   

8.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用特定时间段测量的血压读数的标准差或变异数来表示.2010 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将BPV 分为短时BPV 和长时BPV 两类.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对血压变异的影响明显不同.2010 年大型试验ASCOT-BPLA研究对长时BPV 与靶器官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BPV 是卒中风险的重要预测因素,钙通道阻断剂(CCB)中氨氯地平改善BPV 作用最显著,且是目前唯一有循证证据的药物[1].  相似文献   

9.
郑建良 《河北医药》2011,33(20):3092-3094
目的比较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阿折地平片(8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12用,分别监测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对血压和BPV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阿折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均能有效地降低24h收压缩(SBP)、24h舒张压(DBP)、24hSBPV和24hDB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降低24hSBP和24hDBP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控制BPV方面,阿折地平片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P〈0.05)。结论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是理想的控制血压和BPV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阿折地平片在控制BPV方面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更适用于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通过压力、体液等因素引起心脏结构的重构,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尤其是左心室舒张功能,其功能受损往往出现在收缩功能异常之前。更年期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且变异性大为主要特点。而研究证实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的损害程度成正比,血压变异性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本研究通过24h动态脉压监测(APP)探讨更年期高血压妇女的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及左心室功能,为正确对待和治疗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果及其对血浆、心肌、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14周龄的雄性SHR随机分为SHR组、镇肝熄风汤组、依那普利组,同时以同源雄性WKY大鼠8只作为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后,用16导生理记录系统记录血压,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心肌、脑组织中AngⅡ、ET含量。结果:与WKY组相比,SHR组血压升高,且血浆、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中ET含量升高。镇肝熄风汤可降低SHR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脑组织中ET含量。结论:镇肝熄风汤可减少缩血管物质(AngⅡ、ET)的释放,对心、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血压波动性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定冯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0):586-588,591
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它的各种并发症,而靶器官损伤是并发症的必经之路.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旨在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伤.人们对血压水平的高低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比较了解,而对血压波动性(BPV)的重要性知之不多.根据笔者及同事近年来的研究工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BPV在靶器官损伤中的重要性及其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原地区血压状况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高原缺氧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报道很少,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在慢性缺氧条件下(模拟海拔5000m,15d),其体动脉压(SBP)、平均肺动脉压(MPAP)、左右心室收缩指数(LVIC、RVIC)和舒张指数(LVIR、RVIR)以及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慢性缺氧明显阻抑SHR大鼠SBP升高(P<0.05),但使SHR大鼠MPAP升高(P<0.001)。慢性缺氧还可增大SHR大鼠LVIC和LVIR,增强SHR大鼠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特点及科素亚对其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 mg·d-1)24周,观察治疗前后BPV、baPWV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BPV(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大,baPWV明显增快。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 mg·d-1)24周治疗后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变异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明显减小(P〈0.01),baPWV明显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钾片能降低血压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同时还有改善患者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踝肱指数(AB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I异常组64例和ABI正常组58例,测定患者的ABI和BPV指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ABI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相关外,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为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血压以及干预BMI、TC、TG、HDL-C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应重视降低其BPV指标,从而减少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等原因导致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血压变异性(BPV)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时而出现的相应血压水平的变动程度。BPV与机体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该值越高靶器官损害越严重[1]。因此,如何降低高血压患者BPV以减轻机体靶器官损害成为广大医师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可明显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2]。高龄老年人由于外出活动量减少和日照时间短,很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所以高龄高血压患者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较  相似文献   

17.
梁姿国 《江西医药》2014,(10):1046-1047
目的:研究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113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对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根据有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3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60例(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BPV),以血压读数标准差(SD)代表BPV值。比较两组颈动脉IMT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在观察组中,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其他检测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SSD、日间SSD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降低血管变异性对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异性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唐琼珍  黄北南 《江西医药》2010,45(10):1045-1048
与单次诊室偶测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am-bulota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血压信息,有利于我们发现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鉴别继发性高血压;评价降压药物疗效;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重构从而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平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113-114
1血压的波动性 血压在一天的24h之内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存在自发性的波动,这种自发性变化即血压波动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1987年,意大利学者Mancia报告了在血压水平相当的高血压患者中,BPV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