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分别测定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及88例非老年血压正常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血清尿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而老年对照组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非老年血压正常组.结论血尿酸的异常增高是老年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血尿酸的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浓度变化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2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n=58)、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n=41)、高血压临床肾损害组(n=27),以67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检测血清UA、肌酐(Cr)、尿素(Urea)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6例高血压患者的UA为(334.7±96.0)μmol/L,67例对照组UA为(226.4±54.6)μmol/L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8.526,P<0.001)。高血压组高UA血症发生率为24.60%,对照组高UA血症发生率为2.9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14.42,P<0.01)。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血UA水平为(325.5±87.4)μmol/L,与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的穴323.4±85.9)μmol/L无显著性差异(t=0.119,P>0.05),高血压临床肾损害组UA(372.8±117.8)μmol/L明显高于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t=2.165,P<0.05)。血UA与m-Alb、Urea呈正相关(r=0.209、0.593,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UA与肾脏损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高血压并发明显肾损害是引起血UA增高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血压前期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体检中心人群156例,测定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血尿酸、尿素氮,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前期组(75名),健康对照组(81名)。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的血尿酸水平及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09±13)与(273±12)μmol/L和(11±5)与(8±4)mg/g](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是影响UACR的重要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血尿酸水平的异常变化,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早期肾损伤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者、随访期间妊娠者及研究相关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38 180例.其中女10 150例,男28 030例,分别以血尿酸四分位数值分为4组:女性UA≤193 μmol/L(Q1组)、193 μmol/L〈UA≤229 μmol/L(Q2组)、229 μmol/L〈UA≤273 μmol/L(Q3组)和UA〉273 μmol/L(Q4组);男性UA≤243 μmol/L(Q1组)、243 μmol/L〈UA≤290 μmol/L(Q2组)、290 μmol/L〈UA≤343 μmol/L(Q3组)和UA〉343 μmol/L(Q4组).观察2010—2011年度健康查体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① 2010—2011年健康体检结束时观察对象中新发高血压者共11 995例,其中女性1 868例,男性10 127例.女性Q1组、Q2组、Q3组、Q4组分别为2 545、2 542、2 564、2 499例;男性Q1 组、Q2组、Q3组和Q4组分别为7 045、7 046、6 932、7 007例.Q1组、Q2组、Q3组、Q4组各组发病率分别为女性14.4%、16.9%、19.1%、23.3%;男性33.6%、33.8%、36.4%、40.7%(P〈0.05).②以Q1组为对照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到Q4组发生高血压的RR值分别为:女性1.20(95%CI:1.04~1.40),1.40(95%CI:1.21~1.63),1.80(95%CI:1.56~2.08);男性1.01(95%CI:0.94~1.08),1.13(95%CI:1.05~1.21),1.36(95%CI:1.27~1.45);其中女性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到Q4组发生高血压的RR值分别为:女性1.17(95%CI:1.00~1.38)、1.23(95%CI:1.04~1.44)、1.25(95%CI:1.06~1.47);男性0.97(95%CI:0.90~1.05)、1.05(95%CI:0.98~1.13)、1.14(95%CI:1.06~1.23).其中女性Q3、Q4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仅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可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对10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肾功能(Scr、UA、BUN)、血脂(TC、TG、HDL、LDL)进行检测和对照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41.49%)明显高于糖尿病组(28.41%),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组的血尿酸为(357.4±95.2)μmol/L,2型糖尿病组血尿酸为(276.5±109.6)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关。结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致高尿酸血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血尿酸水平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春香  龚辉 《医药世界》2009,(8):385-38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探讨高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02/2008-08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06例,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情况,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尿酸与三酰甘油、血压等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合并左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者,血尿酸值也显著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尿酸与多因素相关,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表明高尿酸血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1例,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44例,另有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进行血尿酸浓度检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结果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P均〈0.01-0.05)。结论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血尿酸水平升高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并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趋向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测定值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5例,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接受了血清尿酸浓度测定,并进行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结果 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ISH型37例(38.95%),IDH型24例(25.26%),SH/DH型34例(35.79%)。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H/DH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ISH、IDH型组和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其中SH/DH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肺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尿酸酶紫外法对两组进行血尿酸的测定,明确血尿酸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汤国高  高洁  冯玉书 《河北医药》2010,32(17):2383-2384
目的探讨血尿酸、颈动脉斑块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相关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高尿酸组、颈动脉斑块组、高尿酸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最后一组据血脂水平再分为血脂正常与异常亚组,分析各指标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中,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对照组、高尿酸组、颈动脉斑块组、高尿酸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6.3%、22.0%、66.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脂正常亚组冠心病发病率、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5.2%、17.3%,血脂异常亚组分别为94.0%、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尿酸、血脂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现有较高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49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与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的血尿酸为328.6±94.2μmmol/L,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尿酸为281.2±126.1μmmol/L,糖尿病组血尿酸为247.8±86.3μmmol/L,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血压病组(26.7%)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1.1%),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的血糖与尿酸呈负相关(r=-0.309,P<0.05),高血压病组血尿酸与ApoA1呈负相关(r=-0.328,P<0.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322,P<0.05)、与ApoA1呈负相关(r=-0.329,P<0.05),糖尿病组血尿酸与脂蛋白(a)呈负相关(r=-0.260,P<0.05)。结论高血压可能是致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肖美华 《江西医药》2010,45(2):151-15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117例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别嘌醇片0.05g,每日2次,1周后增至0.1g,每日2次,共服用12周;对照组:不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均服用氨氯地平(络活喜)。各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1d和治疗第6、第12周后测血压、血尿酸。结果3个月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稍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有限,可以使用抑制尿酸合成药控制尿酸,因此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应用阿司匹林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变化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玉环县陈屿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观察二者的血尿酸和血脂变化。结果高血压组UA、TC、TG、LDL-C、LDL/H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临床分级和UA、TG、LDL/HDL均呈明显正相关,r1=0.566,r2=0.654,r3=0.62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UA、TG、LDL/HDL与其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观察(附286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7月我院住院病人共 2 86例 ,入选病例分为 3组 :(1)单纯高血压病、无冠心病组 (T1组 ) 111例 ;(2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 (T2组 ) 10 4例 ;(3)单纯冠心病组 (T3组 ) 71例 ;(4 )另选无高血压、无冠心病、无糖尿病、无高脂血症者作为对照组 (T4组 ) 110例 ,分别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 血尿酸水平 ,对照组 2 0 7.0 5± 93.6 9μmol/ L ,T1组 2 86 .97± 10 6 .4 9μmol/ L,T2组 2 77.86± 88.5 0 μmol/ L,T3组 2 84 .0 4± 119.71μmol/ L,与对照组相比 ,T1、 T2、T3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 ,P值均 <0 .0 1,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 r (111) =0 .35 0 ,P<0 .0 1;与年龄无相关性 r(111) =2 .84 9。结论 高血压病及 (或 )冠心病病人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及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收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表明[1]血尿酸水平的增高与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增加呈正相关,也有文献报道认为[2]高尿酸血症是慢性充血  相似文献   

17.
吴晓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28-2429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入院后测定血尿酸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和非高血尿酸组,住院期间死于本病者为死亡组,好转出院者为存活组.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预后.结果:高血尿酸组患者死亡率(42.44%),显著高于非高血尿酸组(13,95%)(P<0.01),死亡组血尿酸均(500±91)umol/L,显著高于存活组(411±43)umol/L,(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判断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59例1-2级高血压患者用氯沙坦降低治疗前后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结果:氯沙坦治疗8周后血尿酸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性;氯沙坦治疗前后部分肾功能有轻度升高,但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氯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降低血尿酸而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血压和血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尿酸水平对早期预防诊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测定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产检和分娩的妊娠高血压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7例,重度21例;另抽取同期我院正常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尿酸(U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UA水平为(364.7±96.5)μmol/L,对照组为(230.6±53.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妊娠高血压患者UA水平为(296.5±59.2)μmol/L,中度妊娠高血压为(356.0±69.9)μmol/L,重度妊娠高血压为(473.8±93.3)μmol/L。中度妊娠高血压患者UA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妊娠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妊娠高血压UA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妊娠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与UA水平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UA水平的变化,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