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著名脾胃病专家危北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北海教授是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1954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1959年参加北京市第一届西学中班学习。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2.
3.
赵学军 《新中医》1998,30(3):9-10
脾胃病专家李任先教授临床经验体会赵学军主题词@李任先内伤病证/中药疗法脾胃病/中药疗法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任先教授在承担繁重的学校领导和科研工作之余,对临床工作仍坚持不懈,在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形成了一套治疗脾胃病证的独特经验,疗效显著,笔...  相似文献   

4.
5.
脾胃病治疗体会陕西省安康地区中医院(725000)周会鼎笔者曾就学于数位名老中医,承前辈之验,结合个人久事临床所悟,对脾胃病的治疗有如下认识。气血痰瘀同治儿气血不调所致病证都属郁,脾胃之病以郁为多。其初在气,及至迁延难免累及血分,继而生痰、致瘀,盖气...  相似文献   

6.
赵凤林 《陕西中医》1991,12(9):385-386
我院副主任医师赵怀德业医40余载,临证颇具特色,尤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脾胃病乃以乏力、纳差、胃脘胀痛、呕吐、吞酸嘈杂为其主要症状,但只有抓住脾胃病的关键,临证辨证论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今将其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借鉴。1 注重以和为期对于脾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8.
脾胃居于中央为后天之本,升发万物,在人体向有中州之称。脾胃一腔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纳一化,一表一里,因而形成制约、互用、协调、合和的密切平衡关系,共同完成后天的受纳运化培育濡养的功能。只有脾胃纳化健运功能正常,后天之气才能不断地充养先天,脾胃居于中焦,为升降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由于脾胃健运才能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的正  相似文献   

9.
10.
韩先知 《新中医》1991,(9):24-24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治脾胃病,力求从整体出发,全盘考虑,顾及脏腑间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和疾病的传变,随症变而拟抑补之方,现选两则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1.
叶国芝治疗脾胃病经验彭学敏关键词:中医师,叶国芝,脾胃病,经验已故叶国芝副教授耕耘杏林四十余载,医理娴熟,学验俱丰,一生尤以治疗脾胃病为擅长,对脾胃病的用方遣药独具匠心。笔者常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叶师治疗脾胃病的部分遣方用药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脾胃病临床治验举隅北京通县新华医院(101100)张连合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治脾胃是中医治法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之一,兹举四法验案于下,以飨读者。一、调理气机法病例一赵××男35岁司机于1988年5月4日初诊。自述1978年开始胃疼...  相似文献   

13.
脾和胃构成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机体的消化、吸收主要依赖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一升一降来完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在人体后天的生长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特别要注重脾胃,现将我多年在脾胃病治疗临床中的经验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林慧光  俞宜年 《中医杂志》2003,44(2):148-149
福建中医学院俞长荣教授,从医50余载,尊崇长沙,博采各家之长,精于诊治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掇其要,分述如下。 1 建中补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阴阳两虚之证,补阴则碍阳,补阳则耗阴,仲景以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以温养中气,平补阴阳,是为建中补虚法。  相似文献   

16.
业师龚去非主任医师,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从医刀余载,学验俱丰,尤长于脾胃病的治疗。他认为脾胃以通为顺,贵在升降格司,纳化有常,治在调和为其要。《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龚老认为,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傅志所伤,疾病影响,劳倦太过,饮食不慎等引起。因而脾胃病患者,本虚标实者居多,虚在脾为本,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流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细…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脾胃病常规的治疗包括健脾助运、补中益气、温中健脾、和胃养阴等方法,但在临床中由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脾阴虚、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脾虚而胃实之证也多常见。因此治疗上除了常规的方法以外,也应根据脾胃病自身的特殊规律,关注补益脾阴、寒热并用、升降平调、脾胃分治,守常法而不拘泥,灵活而不离制。  相似文献   

18.
周安方  王洪艳 《新中医》1995,27(12):1-2
脾胃病用药经验述要周安方,王洪艳主题词脾胃病/中医药疗法,中药配伍脾胃同居中州,五行皆属于土,经脉互为络属,生理上协同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其治疗用药也常须两者兼顾。1刚柔应相济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安。脾胃阴阳有...  相似文献   

19.
赵荣莱 《北京中医》2001,20(1):16-17
一、胃肠道功能性疾病[1] 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简称FGID下同),是在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而作出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