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不同入路创伤,疗效,愈后以及临床指导。方法 对4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左腋下小切口;4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鲁三联症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36例瓣膜置换,法鲁四联症,心脏粘液瘤等患者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36例及胸骨正中切口4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左腋下小切口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相比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创伤、痛疼程度、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2.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组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组相比:创伤、体外循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疤痕等,有不同程度差异。3.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创伤、出血量、住院天数、胸廓畸形、疤痕程度也有差异。结论1.左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具有切口小、不去肋骨、出血少、不输血、创伤轻、不放胸腔引流管、痛疼轻、恢复快、刀口隐蔽、美观等优点。2.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切口小、无骨损伤、体外循环时间短、出血少、心脏不停跳、心肌损伤轻、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3.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出血少、胸廓稳定、恢复快、切口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竖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经验。方法在2006年4月-2008年4月共完成1139例经右腋下竖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手术均经右腋下竖直切口进入胸腔,经胸腔暴露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搏状态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右腋下竖直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行,美观,恢复快,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在高原地区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13例心脏病患在常温、深浅低温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通过血气分析调整电解质平衡、加大给氧、药物处理等技术,保护患的心、肺、肾等功能。结果13例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顺利完成,术后患无肺水肿、低心排出量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气栓栓塞等合并症。结论 在海拔3658米高原地区开展房、室缺修补术、瓣膜置换术、腋下小切口心脏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方法 10例病人经右腋下小切口第4肋间进入胸腔,建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无气栓及脑部并发症,无心律失常,无残余漏等,术后7天拆线出院.结论 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切口美观,创伤小,有利于心肌保护,对于有良好的心脏解剖知识及熟练的心脏外科技术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应用微创小切口开展心脏手术34例,其中室缺修补术19例,房缺修补术9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二尖瓣直视分离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心脏停跳手术25例,心脏不停跳手术9例,手术死亡率2.9%,本文讨论手术切口,右腋下及右腋前外小切口优点,手术适应症及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6.
郑捷  常诚  董维树 《天津医药》2001,29(6):377-378
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5月,我们经右腋下胸部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22例,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8.
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术,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无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是近年来新兴的最接近于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和新的手术方法。小切口是取右腋下直切口经第3~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术,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实施不停跳、小切口心内直视术185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波  付向宁  孙威  陈启福 《天津医药》2005,33(10):670-670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de fect,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多年来.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减少手术中的损伤,使术后切口瘢痕更为美观.我院2003年3月-2004年12月,对17例ASD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采用腋下小横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修补ASD,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2002年4月,18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全组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8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鼻温维持在34℃左右,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恢复顺利。无脑气栓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心动超声对1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心室颤动)多见,其总发生率达52.14%,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RD)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心脏结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改善心脏重构,有利于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5.
16.
周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426-426,428
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140例单纯肺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结扩大、心前区不适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梗死等病史、典型性心绞痛、电轴严重偏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及经X线检查提示左心室增大等症状对于合并冠心病具有诊断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能够有效的诊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症状,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左西孟坦治疗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其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疗法,实验组:常规疗法+左西孟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P<0.05,实验组用药后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左西孟坦治疗效果良好,理应积极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3年5月至2013年12月,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9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3570岁。共搭桥54根。二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17.24%,其中左室破裂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室颤1例。随访370岁。共搭桥54根。二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17.24%,其中左室破裂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室颤1例。随访324个月,心功能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如瓣膜成形效果差时,应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86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基础治疗和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时诊断并给予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病情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心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整理两所医院确诊的成人肺心病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按每10年建立数据库,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人选954例,占同期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24.73%(954/3858),此比例逐年代减少(P〈0.01)。平均年龄(66.26±9.30)岁,呈老龄化趋势(P〈0.01)。≥60岁占79.4%(757/954),而且其比例基本逐年代增加(P〈0.01)。入院心功能以NYHAⅢ、Ⅳ级为主,占92.2%(880/954)。合并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病和呼吸衰竭的比例逐年代增多(均P〈0.01)。应用较多的药物有利尿剂(53.4%)、洋地黄制剂(37%)、硝酸酯制剂(58.2%)、α-受体阻滞剂(52.5%)、茶碱类(78.6%)、钙拮抗剂(23.4%)、β-受体兴奋剂(5.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0.8%)、β-受体阻滞剂(2.3%)。利尿剂、硝酸酯制剂、洋地黄制剂、ACEI的应用逐年代增加,β-受体兴奋剂逐年代减少,α-受体阻滞剂和茶碱类以20世纪80年代应用比例最少。总的住院病死率为13.9%(133/954).以20世纪70年代最低,其次是90年代,80年代最高。因肺性脑病、呼吸功能衰竭等所导致的死亡居多.占94.7%(126/133)。结论:高龄、合并冠心病和心功能较差可能成为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流行特点;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以利尿剂、硝酸酯制剂、洋地黄制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