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4年4月至1997年3月,我们采用内镜下用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552枚。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治疗消化道息肉198例共552枚息肉。男156例,女42例,年龄17~77岁。其中单发124例,多发74例,有2例大肠息肉多达100枚以上。息肉的分布见表1。息肉直径0.3~2.8cm。息肉形态:有蒂78枚,亚蒂125枚,广基349枚。病理组织学:息肉微波凝固前,除0.5cm×0.5cm以下的明显炎性息肉外,均常规进行活检。其中:炎性息肉125枚,腺瘤性息肉427枚。其中2例患者的2枚息肉有恶变,均为单发,息肉大小分别为1.5cm×1.2cm,1.5cm×1.5cm,一枚有蒂,一枚亚蒂,息肉体部及蒂部光滑,表面明显糜烂,病理组织学为腺瘤性息肉,局灶癌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1例息肉患者术前均作活检,根据息肉不同形状和大小.采取黏膜下注射、点灼、电凝电切。结果共有158枚,其中炎性息肉18枚(11.3%),腺瘤性息肉116枚(73.4%),幼年性息肉10枚(6.3%),错构瘤14枚(8.8%),类癌1枚(0.6%),息肉最大横径小于1.0cm的息肉63枚(39.8%),1.0-2.0cm之间的息肉76枚(48.1%)。2.0cm以上的息肉18枚(11.3%),有蒂息肉117枚(74.1%),其中长蒂11枚(6.9%),亚蒂息肉23枚(14.8%)。无蒂息肉18枚(11.3%),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琼 《安徽医药》2014,(8):1543-1545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对结直肠无蒂息肉行电切术以及套扎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结直肠无蒂息肉病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对照组采取的是内镜电切术,而观察组采取的是内镜套扎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病理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套扎手术成功率为88.9%,对照组患者的成电切功率为94.7%。所选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其关键在于术前对息肉良恶性的判断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内镜下消化道亚苇及有蒂息肉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经内镜活检孔道用Olympus HX-20U—I结扎装置,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结果 套扎均获成功。2倒(各1枚)术中出血予以止血钛夹或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出血发生率为2.6%。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保证套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治疗的81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息肉的不同大小和形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结果 814例患者的2645枚息肉均成功切除,活检钳钳除492枚,高频电切除1085枚,氩离子凝固术460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53枚,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24枚,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切除6枚,分片切除术8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7枚。2352枚息肉行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1579枚,错构瘤性息肉7枚,炎症性息肉574枚,增生性息肉191枚,息肉癌变2枚,再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14例,无1例发生穿孔。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在有效切除息肉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型内镜专用氩离子凝固器对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180例患者,共324例息肉,其中230枚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94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治疗时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配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以胃息肉多见,组织学上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于胃镜检查时发现。由于上消化道息肉有一定的恶变率,故应早期治疗。本组对101例上消化道息肉的胃镜诊治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直肠下段宽基息肉的疗效。方法:系统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下段宽基息肉患者42例共50枚,采用随机化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内镜套扎组和内镜电切组,每组21例。结果:内镜套扎组21例,手术成功率100%。无穿孔发生。内镜电切组21例,电切成功率为95.0%,切除后1例疑穿孔发生而转外科手术。两组在手术成功率,脱落及切除情况及穿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肠镜复查,套扎术治疗患者术后26枚息肉完全脱落,可见瘢痕组织,未做特殊处理。内镜电切组4枚息肉出血,出血率17.39%,予高频电灼及喷洒孟氏液止血。出血情况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龙圈套扎直肠宽基息肉是操作简单,术前后无须特殊处理,安全易行、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方法,脱落后创面较小,患者基本无痛苦。  相似文献   

9.
26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对大肠腺瘤的癌变风险进行分层,以决定随访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高危性腺瘤112例,癌变8例,低危性腺瘤52例,无癌变病例,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高于低危性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低危性的癌变率较低,可根据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10.
杨颂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2009-2009
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应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治疗有蒂息肉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35例门诊病人,5例为住院病人,男32例,女8例,年龄在35~62岁之间,共41枚息肉,其中有蒂息肉37枚,亚蒂4枚。所有蒂的直径在2 cm以内。乙状结肠20例,直肠16例,横结肠2例,肝曲2例,回盲部1例。病理分类,腺瘤性息肉36例,增生性息肉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病理性消化道息肉中的检测及在早期胃癌或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PAGE)检测175例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标本均系电子内镜下取得的病理性胃、肠息肉组织。结果增生性息肉、腺瘤、炎性息肉和息肉样胃(肠)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6.2%、19.5%、15.4%和85.7%;同时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数目的增多,其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增高。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消化道息肉恶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使用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4例48枚消化道大息肉(>10mm)先行尼龙绳套扎,再行高频电凝切除;2周后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结果44例中42例一次性套扎并切除成功,成功率为93.7%;2例无法套扎而改其他方法治疗。术中发生渗血2例,均微波止血成功,无大出血及穿孔病例。2周后复查发现33例创面完全愈合,6例创面处浅溃疡,3例创面仍有残留组织。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是一种疗效与安全兼顾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癌变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2年来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或活检钳取结肠腺瘤性患肉1421例(1521颗)。结果结肠腺瘤1421例(息肉1521颗),癌变率7.96%(121/1521);腺瘤≤1cm癌变率0.74%(8/1077),腺瘤1.1cm~1.9cm癌变10.04%(17/163),腺瘤≥2cm癌变34.20%(96/281)。管状腺瘤癌变率4.45%(58/1302),绒毛状腺瘤癌变率36.64%(48/131),混合性腺瘤癌变率17.05%(15/88)。结论结肠腺瘤癌变与腺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有关,及时诊治结肠腺瘤性息肉对防治结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及疣状结节的治疗方法。方法267例患者,共445枚息肉及7枚疣状丘诊,其中,141例231枚息肉及2例7枚疣状丘疹行高频电凝切,均选用PSD-20高频电发生器,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电流功率选择,对息肉区域进行划分。结果231枚息肉及7枚疣状丘疹.患者行高频电凝切治疗,除1例贲门部有较多出血,其余疗效满意。结论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根据息肉的山田Ⅰ、Ⅱ、Ⅲ、Ⅳ型,必须选择合适的电凝、电切功率指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行冷活检术时,钳咬形成浅凹为佳.并妥善行内镜下止血,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下套扎术在胃异位胰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Olympus胃镜+COOK套扎器,对胃异位胰腺15例行套扎治疗。结果 15例中14例一次套扎成功,1例术后第2天脱落,再次套扎成功。术后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7~8 d复查胃镜,病灶脱落,创面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随访,行胃镜检查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胃异位胰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在结肠镜检查病例中的检出率为 1 6 .4%~ 42 .6 % [1 ] ,属于常见病 ,且其中腺瘤可癌变 ,需切除治疗。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普及 ,内镜下切除息肉已成为大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我院自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 1 2月 ,切除大肠息肉 31例 ,63枚息肉 ,疗效满意 ,无并发症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1 2月 ,经结肠镜治疗大肠息肉 31例 ,63枚息肉 ,其中男 2 1例 ,女 1 0例 ;年龄 1 7~ 72岁。 31例 63枚大肠息肉中 ,单发 2 0例 ,多发 1 1例 ,;无蒂 2 0枚 ,亚蒂、有蒂 43枚 ;1cm以下 2 7枚 ,1~1 …  相似文献   

17.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1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6例患者286枚结肠息内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0.3 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法灼除,0.4~1.5 c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行圈套切除,广基息肉行黏膜下注射充分隆起后切除,蒂宽在1.0 cm以上的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切除,对用圈套器一次套切困难者采用分叶法切除息肉.结果:286枚息肉内镜下全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11例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结肠内发现≤0.3cm息肉13枚,予以钳除或高频电凝灼除.结论:根据息肉形状、大小及部位选择合适的内镜下切除方法,能安全地切除息肉,提高结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d:YAG激光在治疗结肠长蒂息肉的切割部位。方法:采用内镜找到息肉部位,调整好息肉与肠腔的位置关系,使息肉头部向下形成下垂牵拉蒂部,在息肉与蒂部的连接处进行烧割,并对蒂部残端进行烧灼或气化,使之萎缩。结果:217例233枚息肉全部切除,无任何并发症。193例术后1—10周内复检,191例治疗处粘膜光滑平整,2例见残根5—6mm再行激光烧灼及气化,l周后冉复检,残根消失。165例1—2年内随访复查,原息肉治疗处均无复发。结论:定位于息肉与蒂部连接处进行切割,让蒂部自然回循后,即行残根治疗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伴发结肠息肉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对结直肠癌伴发息肉的早期诊断及处理的策略。方法对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结直肠癌中有7例为复发性结直肠癌,于35例患者中检出息肉共95枚,其中22例有多发息肉;24例经组织病理活检,其中19例为腺瘤性息肉,1例出现癌变。结论结直肠癌伴发结肠息肉的比例较高,且多数为腺瘤性息肉,重视结直肠癌伴发息肉的处理是降低结直肠癌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甜 《中国医药科学》2011,(16):150+185
目的探讨成人型结肠镜对小儿大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清洁肠道后应用成人型结肠镜对282例1.5~14岁小儿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302枚,于镜下用高频圈套器对息肉行圈套凝切或点凝摘除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282例患儿共摘除息肉302枚,其中单发息肉259例,2枚或2枚以上息肉者19例。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占86.4%(261/302),炎性息肉占11.6%(35/302),腺瘤性息肉占2.0%(6/302)。结论成人型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