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胸椎管狭窄症是由发育或退变因素引起的胸椎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并出现相应症状或体征。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以下胸椎为主,其次是上胸椎。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最常采用的是胸椎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椎间盘膨隆突出、骨性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马尾、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腰椎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术后出现迟发性脊髓损伤的原因,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断依据、预处理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近10年内收治的700例颈椎和胸椎管狭窄症病人中手术后3h内出现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并对其预后进行客观评估。结果:10年中,在所有收治并手术的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中,25例病人于手术后3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脊髓功能丧失,经即刻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脱水药及神经营养药,5例病人症状改善不理想,8例病人症状部分改善,生活可完全自理,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手术后3h内出现的脊髓损伤可能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妥善的处理可望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是指由多种病理因素改变导致的胸椎管容积减小,继发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表现的相应临床症状[1]。病理因素包括胸椎椎管内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s,TDH)伴纤维环骨化等。在欧美TSS常引起脊髓病,在亚洲OLF常有发生[2]。TSS通常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是治疗TSS的有效方式[3-4]。本文就TSS的外科手术治疗最新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胸椎管狭窄症(TSS)是由于胸椎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胸椎管横断面积减小而产生的胸段脊髓压迫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少见,且易发生漏诊、误诊,并导致患者需接受再次手术[1]。本文结合济南市中医医院于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胸椎管狭窄症16例(下胸椎11例)。对胸椎管狭窄症误诊原因和手术策略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付砚禄 《中国医药》2010,5(7):648-649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因各种原因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2个月.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18例、改善12例、差3例.优良率为74.1%.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表现为胸段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脊髓受累平面的不同表现为痉挛或弛缓性瘫痪,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付砚禄 《中国医药》2010,5(1):648-649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因各种原因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2个月.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18例、改善12例、差3例.优良率为74.1%.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表现为胸段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脊髓受累平面的不同表现为痉挛或弛缓性瘫痪,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付砚禄 《中国医药》2009,5(12):648-649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因各种原因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2个月.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18例、改善12例、差3例.优良率为74.1%.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表现为胸段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脊髓受累平面的不同表现为痉挛或弛缓性瘫痪,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胸椎管狭窄症(permeation of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好发于下胸椎,主要是对脊髓和/或神经根的影响,患多为中老年。1997年11月2002年11月,我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弥漫性胸椎管狭窄症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椎管狭窄症多见于45~65岁的中老年人经保守治疗后一般效果欠佳。传统减压术采取全椎板咬除术,经常引起减压不彻底,脊髓损伤,症状加重甚至瘫痪等并发症。1996—2007年10年间共收治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8例,对资料较完整的30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必须遵循几个最基本的原则,才能避免造成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刘旭  楚光辉  徐军辉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84-1186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3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65min,平均出血量为400ml,术中并发硬膜损伤3例,均予以修补,出现一过性双下肢麻木、无力2例,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缓解。随访3-24个月,疗效参照Epstin标准,优4例、良2例、改善1例、差0例。优良率85.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2例,术后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功能提高1-2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切记手术风险较大,彻底减压和保护脊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后入路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平均4年。结果随访时间1年~9年,平均4年。出院或近期恢复较好,近于正常,生活自理,具备工作能力或恢复工作为优:6例;术后肌力、感觉、括约肌功能有较明显恢复为良:2例。术后无改善,但病情停止发展者为可:1例。术后症状加重者为差:1例。优良率80%。结论后人路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评价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入院并在本院进行手术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患者。经6个月~10年随访,平均43.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疼痛、日常活动及截瘫指数,并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偏相关分析年龄、狭窄受累节段数及病程对胸椎管狭窄预后的影响。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手术后患者疼痛分度、活动分极和截瘫指数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在年龄、狭窄受累节段数及病程等3个因素中,只有病程长短与术后截瘫指数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胸椎管狭窄早期手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可获良好疗效;病程影响胸椎管狭窄的预后,而年龄和受累节段数对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重症胸椎管狭窄术后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手术当中,手术风险大,术后效果不理想,因为其部位特殊性,及手术要求麻醉方式为全麻,更加要求术者在操作过程中,解剖操作技术过硬,手术精细,但手术过程中对脊髓所造成的创伤可引起脊髓水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减轻脊髓损伤和神经根的水肿,并且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脊髓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通过增加脊髓的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生理功能恢复[1].自2003年1月以来,我科对18位重症胸椎管狭窄术后1 h内开始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以达到预防和减轻脊髓水肿、促进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胸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山西职工医学院(030012)戴文超岢岚县人民医院王玉玺山西省人民医院汪宝新胸椎管狭窄导致胸髓压迫症近年来有较多报道,但多数病例因未能得到早期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或因手术治疗经验不足失误,导致受压脊髓发生不可...  相似文献   

15.
在胸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手术中.全椎板切除术是迄今最常用的术式。椎管成形技术常用于颈椎和腰椎,而在胸椎,尤其是在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2003年5月-2005年3月。笔者在解剖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采用棘突翻转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36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作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X线、MRI检查,观察颈脊髓受压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随访6~18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11.3±1.05)分,手术后随访期平均(15.7±1.11)分;术后MRI比较术前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明确。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年以上的胸椎退行性变是胸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脊髓受压,常需手术减压治疗。单一椎关节或短范围的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脊柱的稳定性和脊髓的保护结构破坏较小,而治疗多椎关节、长范围的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切除较多的椎板对脊柱的稳定性和对脊髓的保护结构破坏较大。我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选择性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长范围、多节段的胸椎管狭窄症10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41~56岁,平均48·2岁。病程6个月~3年2个月,平均1年6个月。1·2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与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 :22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 ,将羟基磷灰石特制成多孔长方形锥台体植于劈开之棘突间 ,7号丝线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28个月 ,平均18 6月。据手术前后X线片、CT、MRT对比其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椎管指数及颈脊髓功能评价 ,随访羟基磷灰石植入后新生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22例颈椎管矢状径术前 (9 8±1 32)mm ,术后 (13 8±1 30)mm颈脊髓功能 (40分平分法 )术前20 1±4 8 ,术后32 5±2 7。术后3~6个月羟基磷灰石与棘突骨性融合 ,无感染、移位、脱落。结论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与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不仅颈椎管扩大及颈脊髓功能改善均明显 ,脊髓减压彻底 ,并发症少 ,而且减少硬脊膜粘连 ,防止术后再关门及避免取自体髂骨  相似文献   

19.
夏英鹏  徐天同  崔子健  朱如森  田成瑞 《天津医药》2005,33(5):306-307,F003
脊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颈椎和腰椎,胸椎管狭窄症较少见。但是,天津作为高氟地区,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氟骨症造成广泛韧带退变和骨化,形成严重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神经损害严重,所以一经确诊就必须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而且手术难度较大。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该类患者29例,均采用了扩大化的椎板关节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胸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疼痛和ODI评分、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结果:(1)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明显更少,P0.05;(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5.56%,对照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0%,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应用于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效果优于开放手术,可靠安全,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