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1年血管通道的变化情况。方法 19例尿毒症患者,AVF术后2周及1年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瘘口直径、内瘘流量。结果 AVF术后1年与术后2周比较:头静脉内径明显增宽,瘘口直径增宽,流量增大,桡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P0.05),桡动脉内径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监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通道的状况和流量变化对于临床血液透析方案的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瘘管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尿毒症患者,在患者行AVF术后2周及1年时,分别对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瘘口直径、内瘘流量,并予记录统计。结果:患者术后1年瘘口内径、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瘘口流量较术后两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桡动脉内径在术后一年较术后两周有所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不但操作简便,而且结果可靠、无损伤,并可以在患者身上重复检查,目前已成为血透造瘘患者治疗监测过程中有效的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F)术后彩超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预测RCF成熟度。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终末期肾脏病且需要行AVF手术的患者81例参与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相关数据;评估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对AVF成熟度的预测能力,并确定适合的临界值以供临床参考。结果在随访过程中,81例尿毒症患者中动静脉内瘘成熟发生率为79%。在RCF手术建立后头静脉内径、头静脉流量、桡动脉流量均明显增长,成熟组增长明显,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成熟组各不同流量组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30 d后头静脉血流量用于预测RCF成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6702~1.006),最佳截点值为480 mL/min。30 d后头静脉内径用于预测RCF成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6870~0.9665),最佳截点值为0.42 cm。结论运用彩超动态监测RCF的成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术后30 d RCF的血管重构基本完成,若头静脉血流量达到480 mL/min或者头静脉内径0.42 cm可以预测RCF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康志敏  洪大情  何强  李贵森  王莉 《四川医学》2010,31(9):1362-136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下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吻合口大小对内瘘流量的影响。方法 15例慢性肾功衰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前通过彩超检测前臂远端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及最大流速。术中测量桡动脉、头静脉内径及动脉开窗长度。术后4周彩超检测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及最大流速;内瘘内径、血流量。分析上述参数与血流量的关系。结果 15例慢性肾功衰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52.0±14.89)岁。彩超检查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粗。术中测量的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与术前超声检查无差异。术后4周超声检查内瘘口内径与内瘘血流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术中动脉切口与超声下内瘘血流量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通过术中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 ,提示内瘘手术前可通过彩色超声检查来评估桡动脉及头静脉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实施内瘘手术,术后4周彩超检测内瘘内径可预测血管内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衰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autogenous arteriovenoufistula,AVF)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对54例慢性肾衰内瘘患者行术前、术后1周、1月桡动脉、头静脉内径、频谱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AVF成功,5例RCF失败,成功率90.7%,成功病例桡动脉、头静脉内径均值较失败病例大,成功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肾衰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詹先萍  邓招  苟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565-1565,F0003
<正>动静脉内瘘(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的血管通道,是主要适用于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1]。传统內瘘手术是前臂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随着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技术的开展,使得HD治疗尿毒症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建立的过程及其相关变量。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后血管的情况,并分析和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1 d1、w、3 w、4 w及半年瘘口内径和血流量。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均成功,且血流通畅,无并发症出现,术后超声图像表现为桡动脉内为红色搏动性层流,近瘘口处血流加快,阻力降低,瘘口处为五彩镶嵌血流,头静脉呈动脉化频谱;观察组瘘口内径术后1 d、1 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w4、w及半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静脉血流量术后1 d、1 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w4、w及半年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口内径和血流量均小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在动静脉内瘘术后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建立和成熟时期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长,是临床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有效与无效的患者临床特征,以探讨可能影响尿激酶溶栓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患者82例,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患者51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患者31例。将溶栓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作为有效组,无效的37例患者作为无效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时间、溶栓治疗并发症(出血、血肿)发生率及溶栓治疗前动静脉内瘘基本情况。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血栓栓塞时间较短(P<0.05)。两组患者出血、血肿等溶栓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VF患者中,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吻合口内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较长,吻合口流速更快、血栓长度较短,瘤样扩张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VG患者中,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动脉吻合口内径较大、血流速较快(均P<0.05)。结论临床对于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患者,不能盲目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以免增加内瘘血管二次损伤、消耗有限的血管资源。内瘘血栓栓塞时间、吻合口内径、桡动脉内径、血栓长度、吻合口血流速和瘤样扩张等可作为是否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参考指标,以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近3年415例ESRD患
者29例12月内发生AVF狭窄,Ⅰa型5例,Ⅰb型17例,Ⅱ型3例,Ⅲ型2例。5例Ⅰa型于桡动脉近心端重置吻合。17例Ⅰb型
截取副头静脉间置狭窄(5例)或转位替代狭窄(12例)以重建头静脉。3例Ⅱ型中1例截取副头静脉间置于头静脉,1例截取大隐
静脉间置于吻合口与肘正中静脉,1例以前臂贵要静脉与桡动脉重置吻合。2例Ⅲ型中1例以前臂贵要静脉与桡动脉重置吻合,
1例改为对侧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结果29例患者28例适合修复并成功(96.6%,28/29),1例术后12 h血栓形成,急诊取栓重
置吻合;2例术后9月再狭窄,予以分期球囊扩张(PTA)后恢复,12月内再狭窄发生率7.1%(2/28)。28例AVF修复ESRD患者均
完成12月规律HD。结论重建吻合口、选择合适的自体血管替代狭窄节段或以前臂贵要静脉作为透析通道能使大多数AVF狭
窄得以修复后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AVF)血管条件与其功能的关系。方法: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脏病78例,按照血透时功能是否良好分为AVF功能良好组52例(66.67%),功能不良组26例(33.33%),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血管参数、性别、年龄以及糖尿病性肾病占比。结果:术前头静脉内径AVF功能良好组(2.3±0.63 mm)大于功能不良组(2.0±0.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F功能良好组术后6周头静脉内径(4.6±1.07 mm)及桡动脉内径(3.9±0.88 mm)大于功能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功能不良组糖尿病肾病占比(65.38%)及老年患者占比(69.23%)高于AVF功能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条件与AVF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血管条件是保障AVF功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标准动静脉内瘘术早期吻合口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①目的探讨标准动静脉内瘘术早期血栓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分析256例标准动静脉内瘘手术早期吻合口血栓的形成的原因与治疗措施。③结果256例标准动静脉内瘘手术中,21例术后1~3天发生吻合口血栓,均在血栓形成的24小时内再次手术,14例二次手术后血管再通,其余7例血管彩超显示桡动脉内径〈1.5mm,其中3例行下肢管理动静脉内瘘术,4例行移植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术。④结论标准动静脉内瘘术早期血栓形成与管理吻合技术有关,桡动脉硬化、内径〈1.5mm的患者不宜采用此种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管CT成像技术(CTA)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55例,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建立自身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前、术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静脉血管的走行、管腔通畅、血流充盈等情况,行CTA检查与图像重建观察内瘘血管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吻合口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与CTA检查,其中1 2例CTA表现正常,其余43例均有不同程度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包括12例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0例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7例单纯流入动脉狭窄、7例吻合口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及1例窃血。术后1周、4周动静脉平均内径均明显依次增加,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亦依次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术后超声及CTA检查共发现6例(10.91%)并发症,其中3例内瘘吻合口血栓,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伴栓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后血管通路监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评估及并发症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和平  樊雷  廖华伟  张捷  徐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488-1489
目的 探讨在老年尿毒症患者中建立自体大口径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对照组0.6cm~0.8 cm.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实验组内瘘血流量多于对照组,成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衰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腕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适当扩大吻合口直径,可获得更理想的内瘘血流量,缩短内瘘成熟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AVF狭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A,比较手术前后的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量,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1、3、6、9个月时患者AVF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PTA术后,6例患者内瘘狭窄处的杂音、震颤均较术前增强;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流量均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3 d均能首次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随访9个月时,有4例(66.67%)患者出现AVF再狭窄.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可有效解除AVF狭窄,为尿毒症患者节约宝贵的血管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意义。方法:分析9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所有患者术式均为端侧吻合)术前血管条件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结果:彩超行术前评估发现不适宜手术的血管:发现3例因头静脉问题、2例因桡动脉问题、1例因远心端静脉问题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后1个月彩超评价通路流量情况:2例并发血栓形成,1例未成熟。结论:高频彩超是动静脉内瘘术前准确评估血管条件的方法。能明确动脉静脉狭窄、分支及管径,能准确评估内瘘流量。  相似文献   

16.
陆磊  郭治宇  张浩 《浙江医学》2017,39(19):1675-1677
目的探讨侧侧吻合术建立的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终末期肾病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67例,将行侧侧吻合术建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端侧吻合术建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6周动静脉内瘘可使用率)、2年通畅率、2年后吻合口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2年通畅率、2年后吻合口流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06%vs.23.53%,P<0.05)。结论侧侧吻合术建立的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具有端侧吻合术建立的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相同的功效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喻晓东 《海南医学》2009,20(3):10-1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2008年收治的54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于动静脉内瘘术(AVF)前后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对比分析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右心室内径(RVD)及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指标的变化。结果AVF术后CO、CI、LAD、LVD、RVD、LVEDV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EF、F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可以造成血液透析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的升高,左心房、心室腔的扩大及左室舒张末容积增大。  相似文献   

18.
李陶  王翔  王孝君  李开龙  杨未晓  熊秀勤 《重庆医学》2008,37(16):1796-1797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较为困难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 32例临床认为建立前臂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脉、静脉,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与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受检者桡动脉几乎能满足手术需要,有时管壁粗糙,可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选择管腔比较清晰、管壁较为光滑、有血流充盈的前臂浅静脉进行造瘘手术,以静脉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动脉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为符合做内瘘的标准,静脉需明确较大的分支走形,测定支数目,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动脉平均内径(0.25±0.09)cm,静脉平均内径(0.31±0.1)cm,瘘口处内径(0.22±0.07)cm,静脉血流量为(255±67)mL/min.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狭窄、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周围组织血肿压迫、血管扭曲、静脉瘤、假性动静脉瘤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分析内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5例临床医师发现的血流量不足、瘘口震颤异常、穿刺困难以及穿刺局部包块等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尿毒症透析患者,通过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头静脉及瘘口处的二维结构及血流情况,进而评估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结果 65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头静脉瘤样扩张29例,血栓18例,狭窄7例,穿刺局部血管壁增厚5例,血肿3例,内瘘不成熟2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侧侧吻合法在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治疗的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端吻合法,观察组采用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侧侧吻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吻合口直径、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采用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侧侧吻合法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缩短内瘘成熟时间,增加血流量、扩大吻合口直径,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