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具有镇痛效能的低、高剂量吗啡对大鼠切口痛的影响.方法 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低剂量吗啡(LM)(0.6 mg/kg)组和高剂量吗啡(HM)(6 mg/kg)组3组,每组11只.间隔30 min予两次用药后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痛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追加一次用药,NS组皮下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自术前至术后第8天,每天以von Frey细丝法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拟在行为学水平探讨吗啡对切口痛大鼠的致痛敏作用.结果 术后每组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术后第2天,HM组机械痛阈值显著高于NS组(P<0.05);术后第3天,HM组低于LM组(P<0.05);术后第8天,HM组低于NS组(P<0.05).结论 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全身反复应用镇痛剂量吗啡能产生机械痛敏,且HM组吗啡致痛敏作用较LM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AS ODN)对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分别为假手术组(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PSD-93误义寡核苷酸对照组(MS组)和PSD-93反义寡核苷酸组(AS组).F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还原,其余3组做CCI模型.各组于术后第4天、CCI大鼠出现热、痛敏阁下降后开始鞘内给药.F组、NS组予生理盐水(20μL,1次/d),MS组予PSD-93 MS ODN(5μg/20μL,1次/日),AS组予PSD-93 AS ODN(5μg/2μL,1次/d),连续3 d.于CCI术前1 d,术后1,3,4,5和6 d(T1~T6)选择注药后1 h现察大鼠热敏、痛敏阈值.观察完毕后处死,取腰段脊髓用于n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CI术后第1~3天,各组大鼠的热敏,痛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CCI术后第4~6天,NS组和MS组大鼠的热敏和痛敏阈值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F组(P<0.05),AS组热敏和痛敏阚值高于NS组和MS组(p<0.05),但低于F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nNO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NS组、MS组和AS组表达高于F组.结论 在大鼠CCl模型中,PSD-93 AS ODN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Walker-256乳腺癌细胞骨癌痛模型,探讨乳腺术后骨转方对骨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每组9只,于大鼠左后肢注射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重、造模后热痛敏阈值的变化、胫骨CT影像、胫骨HE病理染色及破骨计数情况。结果:1造模后第7天乳腺术后骨转方高剂量+唑来膦酸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14天,乳腺术后骨转方高剂量+唑来膦酸组和乳腺术后骨转方低剂量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1)。2乳腺术后骨转方各剂量组在造模后第21天的热痛敏阈值高于模型组(P0.05),至造模后28 d,乳腺术后骨转方高剂量+唑来膦酸组热痛敏阈值仍高于Model组(P0.05)。3造模后第28天,乳腺术后骨转方各剂量组可以减轻模型大鼠的骨质破坏以及肿瘤浸润,各组破骨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乳腺术后骨转方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热痛敏阈值,减轻热痛敏反应,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其次,本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骨癌痛模型大鼠体重的下降、减轻骨质的破坏。乳腺术后骨转方联合唑来膦酸等够早期干预模型大鼠体重下降的情况,并可以延长减轻热痛敏反应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免疫激动剂脂多糖(LPS)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LPS组大鼠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在术后7、10、14、28天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NS组。结论:LPS能增强CCI大鼠的热痛敏,可能是刺激了CCI大鼠持续产生免疫应激状态,导致大鼠热高敏,但其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鸡血藤总黄酮对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CCI)大鼠机械痛敏和脊髓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手术)、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鸡血藤总黄酮处理组(坐骨神经结扎+腹腔注射鸡血藤总黄酮20 g/kg),连续给药4周。运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检测术后3、7、10、14、21、28 d大鼠机械痛敏。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术后14、28 d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处理组术后第10、14、21、28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第14天及第28天观测到鸡血藤总黄酮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P<0.01)。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 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剪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坐骨神经剪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坐骨神经剪断+腹腔注射臭牡丹30 g·kg-1)。运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检测机械痛敏,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予臭牡丹组后第7、10、14、21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明显升高(P<0.05,P〈0.001),在第7天及21天观察到臭牡丹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P<0.001)。结论:臭牡丹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谷氨酸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GlyT2 siRNA 慢病毒载体(LV-GlyT2 siRNA)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 成的影响。方法 将骨癌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 组)、阴性对照病毒组(LV-NC 组)和阳性 病毒组(LV-GlyT2 siRNA 组),每组10 只。骨癌痛第7 天,3 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病毒 (LV-NC)及GlyT2 siRNA 慢病毒载体(LV-GlyT2 siRNA);骨癌痛第9 天开始大鼠均鞘内注射吗啡,连 续7 d。分别于癌细胞接种前及接种后7 d 测量大鼠术侧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注射吗啡后1 d、3 d、 5 d、7 d 测量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MPE 值;注射吗啡第7 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脊髓GlyT2 蛋白 的表达。结果 3 组大鼠癌细胞接种前及接种后7 d 的术侧后肢MWT 在不同时间上有差异(P <0.05),不同 组间及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3 组大鼠接种后7 d 的MWT 较接种前下降(P <0.05)。3 组大鼠注射吗 啡后1 d、3 d、5 d、7 d 的%MPE 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注射吗啡后5 d 和 7 d,LV-GlyT2 siRNA 组大鼠%MPE 值较其他组升高(P <0.05)。LV-GlyT2 siRNA 组GlyT2 蛋白相对表达 量低于LV-NC 组和NS 组(P <0.05)。结论 下调GlyT2 表达可缓解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0) g,随机分为5组(n=8):NS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2次,间隔30 min;M组(慢性吗啡耐受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30 min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注射吗啡30 min后分别皮下注射芬太尼3、6、12 μg /kg.各实验组每日给药2次,连续9 d,给药后进行痛阈测定.断头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组织(PA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测定μ受体、β-arrestin2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 测定μ受体、β-arrestin2的蛋白表达.结果 注射吗啡后,M组大鼠痛阈值明显高于NS组(P<0.01),连续给药9天后,痛阈值降至给药前水平.与M组比较,MF2组与MF3组大鼠痛阈值下降趋缓,第7、9天,MF2组与MF3组痛阈值均高于M组(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M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M组比较,MF2组和MF3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β-arrestin2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S组(P< 0.01);MF2组和MF3组β-arrestin2 mRNA及其蛋白表达高于M组(P<0.05或0.01),而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6、12 μg/kg通过上调慢性吗啡耐受大鼠PAG 部位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可增强吗啡镇痛作用,部分延缓慢性吗啡耐受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丁公藤对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滑膜炎症及痛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丁公藤组。通过前交叉韧带切除术(ACLT)构建KOA模型,造模成功后,丁公藤组外敷丁公藤28 d。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14、21、28、35、42天检测各组大鼠冷痛敏阈值和机械痛敏阈值,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提取各组背根神经节、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Western blot和PCR检测滑膜IL-1β、TNF-α,背根神经节TRPA1、TRPV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丁公藤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冷痛敏阈值、机械痛敏阈值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丁公藤组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IL-1β、TNF-α、TRPA1和TRPV4的蛋白和基因水平较空白组增加(P<0.05~0.01),丁公藤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0.01)。结论 丁公藤能抑制滑膜炎症,缓解KOA大鼠冷刺激痛和机械刺激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术后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Sham组、NS组、DMSO组和SB组,其中Sham组做假手术,后3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CCI模型。模型成功后,术后第6天开始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二甲亚砜、SB203580,每天2次,连续5 d。术前1 d、术后第1,3,5,7,9,11天测定机械性痛阈。术后第11天测定机械性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术前相比,Sham组术后机械性痛阈无明显改变(P>0.05),NS组和DMSO组在术后第1至11天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SB组在术后第1至5天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与NS组和DMSO组比较,SB组在术后第7至11天,机械性痛阈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S组和DMSO组脊髓背角COX-2蛋白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评分均高于Sham组(P<0.05),SB组COX-2蛋白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评分低于NS组和DMSO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SB203580可使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明显镇痛效应;可减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p38MAPK参与COX-2蛋白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P2X4受体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 机分为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N0组)、瑞芬太尼0.5 μg/(kg.min)组(R1组)、瑞芬太尼1.0 μg/(kg.min)组(R2组)、瑞芬太尼1.5 μg/(kg.min)组(R3组)、瑞芬太尼5.0 μg/(kg.min)组(R4组)。于处理前1 d(T1),尾静脉置管后30 min(T2),停药后30 min(T3),1 h(T4),2 h(T5),24 h(T6)测量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获得诱导痛觉过敏最佳的瑞芬太尼输注速度;随后取成年雄性SD大 鼠,分为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生理盐水组(N组)、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瑞芬太尼1.0 μg/(kg.min)组(R组)。于上述处理时间 点T1,T2,T4测量大鼠PWMT和PWTL,并于停药后1 h选取大鼠脊髓腰膨大检测P2X4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另取 成年雄性SD大鼠,并将其分为切口痛模型并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生理盐水组(I+N组)和切口痛模型并尾静脉置管后泵入瑞 芬太尼1.0 μg/(kg.min)组(I+R组)。于上述处理时间点T1,T2,T3,T4,T5,T6以及8 h(T7)和72 h(T8)测量大鼠PWMT 和PWTL,于停药后1 h取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检测P2X4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的 状态。结果:T3和T5时间点PWMT和PWTL的趋势均为R4组0.05)。与I+N组相比,I+R组大鼠在T4,T5,T6时间点的PWMT和PWTL明显降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I+R组大鼠脊髓P2X4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I+R组大鼠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较I+N组明显增强。结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可致大鼠痛觉过敏,单纯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可能与P2X4受体无关;瑞芬太尼可导致切口痛大鼠出现更明显的痛觉过敏,其中小胶质细胞活化及P2X4受体可能参与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侧脑室微量注射apelin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apelin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S对照组、吗啡(Morphine)组和apelin组。采用辐射热刺激甩尾测痛法测量痛阈,以大鼠甩尾反应的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TFL)作为痛阈指标。侧脑室微量注射药物后分别10,20,30,40,50,60(min)时测TFL。结果侧脑室微量注射apelin后10~30 min大鼠痛阈与NS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min后大鼠痛阈逐渐回升,至60 min时大鼠痛阈仍低正常水平。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apelin参与痛与痛觉调制过程,脑内apelin含量增加,有明显的痛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蜈蚣全蝎散(CS)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假手术组(S组)、胫骨癌痛组(A组)、生理盐水组(NS组)、CS 20 mg/kg(C1组)、40 mg/kg(C2组)、80 mg/kg(C3组)。采用大鼠左胫骨上端骨髓腔注入Walker256癌细胞悬液(10 μl,2×107cells/ml)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造模9 d后,采用不同剂量的CS灌胃,2次/d,连续4 d后,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并取L4和L5脊髓背角,运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fos蛋白表达及RT-PCR法测定c-fos mRNA表达。 结果 与S组比较,A组造模后第9、12天机械痛阈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9天机械痛阈值分别为:(8.69±0.53)g、(6.61±0.22)g,P<0.05;第12天机械痛阈值分别为:(8.67±0.43)g、(6.56±0.48)g,P<0.05],造模后第12天脊髓背角内c-fos蛋白、c-fos mRNA表达均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6±0.19、3.61±0.51,P<0.05;mRNA表达量分别为:0.65±0.22、2.53±0.31,P<0.05);与NS组比较,造模第12天后,C2、C3组机械痛阈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脊髓背角内c-fos蛋白、c-fos 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24±0.67、2.71±0.43、2.15±0.37,P<0.05;mRNA表达量分别为:2.39±0.44、1.62±0.21、1.46±0.14,P<0.05)。 结论 蜈蚣全蝎散可缓解骨癌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其脊髓背角内的c-f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CsA组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10天后逐渐增加,28天基本恢复,但针刺-缩足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CsA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DAF)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的影响,探索其在N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g,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即假手术组、CCI组和DAF组.后2组采用慢性坐骨神经损伤法制作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大鼠坐骨神经干后逐层缝合.DAF组于术前1d开始鞘内注射DAF溶液20μL,1次/d,连续7d,假手术组和CCI组在相同时间点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1、3、7d,用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法测定大鼠的痛阈值变化.术后7d处死大鼠,取L4~6段脊髓背角,用Western-Blot测定其DAF蛋白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和DAF组大鼠术后1、3、7d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降低(P<0.05);与CCI组相比,DAF组大鼠术后3、7d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升高(P<0.05).Western-Blot 检测显示,CCI组大鼠脊髓背角DAF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CCI组相比,DAF组大鼠脊髓背角DAF表达上调(P <0.05).结论 鞘内注射DAF可抑制大鼠NPP的痛觉过敏,脊髓背角DAF的表达变化与NPP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假手术组(Sham组)、术前鞘内注射AlP(autocamtide-2-related inhibitory peptide AIP)或生理盐水组(BA组、BN组)、术后鞘内注射AIP或生理盐水组(AA组、AN组).测定SNI大鼠注射AIP前后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改变.结果 SNI大鼠从术后第2天至第14天出现明显的机械痛敏,鞘内注射AIP能够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术前给药组术后1 d、2d、3d的MWT分别为(9.0±1.1)g、(9.1±1.5)g、(7.5±1.5)g,显著高于SNI组[分别为(5.9±0.9)g、(5.6±1.0)g、(5.7±1.0)g,均P<0.01];术后给药能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约4h,较之术前给药为短.结论 CaMKⅡ参人了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疼痛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 VPA)对小鼠坐骨神经分支高选择结扎切断 ( SN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氯喹诱发的急性瘙痒的影响. 方法 实验一:将昆明种雄性小鼠48 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 SNI)、假手术组( Sham)、瘙痒组( CQ)、瘙痒溶媒组( NS)、疼痛瘙痒组( SQ)及空白对照组( CON);CON、SNI、Sham、SQ组在术前1 d,术后1、3、5、7、9、10 d测定左后足机械痛阈值(MWT),CON、CQ、NS、SQ组分别于右后足足底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小鼠舔足时间. 实验二:昆明种雄性小鼠16 只随机分为 SQ-V组和SQ-N组. SNI模型分别于术后5、6、7、8、9 d早晚8 时注射VPA( SQ-V 组)及VPA溶媒生理盐水( SQ-N组)后测定疼痛行为学,于术后第10天注射氯喹后观察瘙痒行为学. 行为检测结束后使用反转录PCR( RT-PCR)法检测脊髓L4-L6部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 HDAC2 )的表达. 结果 SNI组及SQ组在术后1 d MWT降低( P<0. 05 ) ,第5天仍在较低水平. SQ-V组较SQ-N组鞘注后MWT显著升高( P<0. 05 ).CQ组较NS组舔足时间显著延长,SQ组舔足时间明显低于CQ组(P<0. 05). SQ-V组舔足时间显著高于SQ-N组(P<0. 05). RT-PCR结果提示SNI引起HDAC2表达上调,CQ引起HDAC2表达下调. 结论 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信号传导,脊髓水平HDAC2差异性表达介导疼痛-瘙痒的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DNA甲基转移酶类(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腰段鞘内置管成功的27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sham+NS组)、CCI+NS组及CCI+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组(CCI+5-AZA组),每组9只。CCI术后第3天至第14天,sham+NS组和CCI+NS组每天鞘内注射1次NS,CCI+5-AZA组每天鞘内注射1次10 μmol/L 5-AZA。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5,7,10,14天测定各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各组大鼠于深麻醉下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结果:术后第3天至第14天,CCI+NS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较sham+NS组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第5天至第14天,CCI+5-AZA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较CCI+NS组明显上升(均P<0.05),但仍低于sham+NS组(均P<0.05)。DNMT1,DNMT3a和DNMT3b在大鼠脊髓腰膨大背角处有致密表达,且以胞核分布为主。术后第14天CCI+NS组的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较sham+NS组均明显上升(均P<0.05)。CCI+5-AZA组的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均较CCI+NS组明显下降(均P<0.05),但仍高于sham+NS组(均P<0.05)。结论:DNMTs在脊髓腰膨大处的表达上调很可能在CCI大鼠N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DNMTs抑制剂5-AZA可下调DNMTs的表达和缓解CCI诱导的NPP,可能成为NPP的潜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