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60例健康足月儿,检测脐血AFP值和生后3天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将其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60例足月儿为试验组,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60例足月儿为对照组,并分别测定两组新生儿生后第7、14、21、28天的血清AFP和总胆红素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AFP值与生后3天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呈正相关(r=0.552,P=0.009),生后1个月内两组新生儿血清AFP、总胆红素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P=0.015)。结论 AFP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价值,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的死亡在新生儿病死率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研究表明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依次为以下疾病: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②新生儿窒息.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目前尚无简单、易行的指标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及程度.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肝脏、卵黄囊、哺乳动物胃肠道产生的糖蛋白[2].妊娠中晚期高水平的AFP与早产、低体质量儿有一定关系[3],而且与新生儿致命性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有关.国内曾有报道甲胎蛋白在新生儿脐血的浓度,初步探讨脐血AFP浓度与新生儿免疫的关系[4],但尚少见测定早产儿脐血甲胎蛋白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在102例正常新生儿中,经分别采取脐血和出生后72±4h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4.1%。以脐血和静脉血总胆红素两变量作直线回归方程,求得以脐血胆红素预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值为34.73μmol/L。根据预测值检验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3.3%、82.5%和73.4%。结果提示,采取脐血测定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测定脐血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 (TcB)在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 1 0 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浓度 ,并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TcBM)动态监测经皮胆红素指数 (TcBI)的变化。结果 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9例(39.0 % ) ,脐血胆红素浓度、生后 2 4 ,48,72h的TcBI,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 ,二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当脐血胆红素 <42 .8μmol/L、≥ 42 .8μmol/L、生后 2 4hTcBI≥ 1 6、48hTcBI≥ 1 8时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2 6 .3 %、79.2 %、77.3 %、80 .8%。结论 脐血胆红素浓度测定和动态监测TcB能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85-386
目的:研究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方法:采集100例新生儿脐血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分别在出生后24h、48h及72h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值;在出生后第3天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结果:脐血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越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水平≥35μmol/L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生后3d内检测经皮胆红素日均值均较高,与非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能够有效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生儿脐血及出生后5d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法对40例新生儿脐血及出生后第24、48、72、96、120h的血清T3、T4,rT3和TSH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健康成人相比,新生儿脐血呈低T3,高rT3和高TSH血症。一旦分娩,血清TSH值急剧上升,继而T3,T4值也产生波动。生后第5天血清TSH、T3已达健康儿水平,T4也明显下降。血清rT3呈持续高值。结论了解早期新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特征,对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判断各种病理状态下甲状腺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minolta经皮胆红素仅(TCBM)测定1—7天足月新生儿216例,测定部位选择在前额。首先随机抽样对30例出生3—7天的新生儿采用直接测定方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经统计学处理后制定参考曲线。血清总胆红素与TCB二者间呈线性相关。216例新生儿经TCBM监测无一例延误诊断、治疗。出生后1—5天TCB指数与血清胆红素值测定结果:正常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及TCB指数于第三天上升,第五天下降。而黄疸组第三天明显上升,第五天仍继续上升。TCBM是一种非创伤性测定新生儿胆红素的新技术,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筛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胆红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玲 《广东医学》1998,19(6):442-442
分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2例,新生儿肺炎14例于出生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BT)、间接胆红素(BI),结果表明与肺炎组比较轻度HIE胆红素值无大差异,中、重度HIE胆红素值明显偏低,因此临床应适当处理HIE合并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9.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现象之一。当血清胆红素 (SB)值超过一定界限时 ,有可能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临床上常用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作为判断黄疸程度的标准 ,但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 ,不易进行动态观察。笔者检测新生儿脐血的胆红素浓度 ,观察其生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两者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旨在依据新生儿脐血胆红素的含量高低 ,预测其生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SB≥ 2 0 4 μmol/L)的可能性 ,从而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5 11例 ,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42-144+148
目的 分析光疗联合小儿推拿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入住的122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 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经皮胆红素值(TCB)、血清总胆红素值(TSB)及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值,记录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皮胆红素值和血清总胆红素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经皮胆红素均值为(12.21±1.41)mg/d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4±1.22)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为(3.54±1.27)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0±1.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总蛋白值、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疗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更多优势,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2例正常新生儿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OT)和血清胃泌素(GAS)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MOT和GAS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CK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总胆红素(TBI)、间接胆红素(IB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直接胆红素(DBI)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天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MOT和GAS水平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s-NSE对早期判断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能否作为早期判断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病儿63例,以24例同期出生的生理性黄疸不明显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s—NSE水平。结果不同高胆红素水平的各组s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3,P〈0.01),足月儿s—NSE水平与TSB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2,P〈0.01);早产儿组s—NSE水平显著高于同等高胆红素水平的足月儿组(F=56.287,q=2.84,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病儿sNSE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TSB水平和早产因素相关。s—NSE较TSB更有可能成为敏感的判断ABE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孙丹  钱同  田礼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800-801,804
目的:探讨换血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并检测换血前后患儿血清中的生化、血常规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亦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显著升高(P<0.01);血钾、血钠、血氯、血钙、pH和碱剩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显著性降低, 但同时对白细胞、血小板、血糖等血液指标有较大的影响, 故术中、术后应及时检测生化和血常规, 以防电解质紊乱和出血、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新生儿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新生儿(48例)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并分析比较。结果:新生儿换血后:①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②WBC、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RBC、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③钾、钠、氯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水平升高(P<0.01)。④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P<0.01)。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但换血治疗后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变化,防止感染、出血、贫血等不良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历资料,观察换血后血常规、生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降低(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7%。换血后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红细胞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1),换血前后血总胆汁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变化及表达。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高胆组),选取同期产科住院观察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8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新生儿外周静脉血2 ml,行cTn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检测。结果:高胆组新生儿血清cTnI阳性率为70.0%,肌酸肌酶同工酶阳性率为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组新生儿总胆红素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肌损害,cTnI水平稳定表达,可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以便对心肌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G-6-PD缺乏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方法 30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血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部分病人同时作心电图检查,并与1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30例G—6—PD缺乏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以CK—MB活性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K—MB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r=0.487、P<0.01)。治疗前后,高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高未结合肥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道出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昆明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探讨发生新生儿黄疸的诱因、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的原因,利用经皮测黄疸仪测定14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及28例正常新生儿第1,3,5d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围产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1,3d黄疸指数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5d黄疸指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转产因素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昆明地区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低,且黄疸程度较轻,但进展快,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到核黄疸,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的脐血筛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及时治疗是减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和核黄疸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另选择6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生理性黄疸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两组总胆红素(TBIL)和1-GT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γ-GT高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组(P〈0.05)。结论γ-GT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危因素对早期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及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高危因素组新生儿172例,按疾病分为5组:宫内肺炎组48例、新生儿窒息组33例、头颅血肿组47例、红细胞增多症组21例、糖尿病母亲儿组23例;对照组82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比较高危因素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生后120 h内总胆红素升至第75百分位以上的例数,高危因素组内各疾病组之间比较予x2检验.结果 高危因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因素组内各疾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需加强监测并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