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脉病探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血脉与西医学血管系统的相关性,详细阐述了"血脉病"提出的原因及概念,并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观点,对"血脉病"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血管病及血管相关性疾病应以"血脉病"进行辨证论治。这样,有助于运用中医理论指导血管病及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明  陆曙 《陕西中医》2007,28(12):1655-1657
目的:探析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和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有以下7点:1脾虚不运;2肾气虚衰;3肝气虚衰;4气虚血瘀:5痰浊内生;6毒邪致病;7湿热内蕴。  相似文献   

3.
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但同时应进一步挖掘中医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优势,故立足中医理论,继承和挖掘中医对血和脉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血脉并病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认为痰瘀互结,脑脉闭塞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调和血脉是论治缺血性中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辨证治疗狐惑,以补益中气为本,调治血脉为纲,祛除湿浊为要,内外兼治。现代医家多以凉血活血祛湿、行气活血泄湿、通络清热祛湿等法治疗本病,处方着力点均在祛除血脉之邪。此外,《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狐惑、阴阳毒合篇论述,百合病病机、阴阳毒证治亦可佐证狐惑“病在血脉”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血脉理论以气、血、脉三者关系为基础,以脉为主体、气血为物质基础,构建了一个涵盖气血经络的理论系统,并有其自身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血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在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更为许多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H型高血压已被证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与脑卒中相关,而脑卒中是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以往治疗H型高血压,仍多依从高血压的传统治疗方案,从"眩晕""头痛"等方面入手,而对其伴发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却收效甚微。因此,从血脉理论这个新角度,探讨H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对指导其临床辨证论治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热结血脉”是近年来我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诸多疾病的共性病机假说。它是指热邪与瘀血等有形之物在血脉中郁结难解,互为因果,继发积热、生毒、结癥、伤脉的不良循环过程。其主要病机是“热邪”与血脉中的“瘀血痰湿”等有形之物相互搏结,病位在“血脉”。总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散结养脉为治法,有助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根据《内经》对营卫理论的认识,探讨从营卫理论论治血脉病。提出了调和营卫,调整脉管内环境平衡,恢复脉管功能,论治血脉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脾的生理功能方面,阐述脾与血脉病的关系,脾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微得以输送,水液能够输布:若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津失布,形成痰瘀,导致血脉病。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脂异常的病机核心为脾虚运化失司、升降失常,饮食、劳倦、情志为主要致病因素;痰、瘀为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阻络,络脉不畅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治疗可以脾论治,内清外柔。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20-2122
通过分析脑梗塞的风险因素,以血脉改变作为切入点。用血脉理论探索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为早期临床干预血脉危险因素来防止脑梗塞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早期缺血性中风的基础是血脉病变,血脉不和引发风、火、痰、瘀诸邪,进而痰瘀阻塞脑窍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所以治疗上应和血通脉论治早期缺血性中风。文章提出"血脉病"是早期脑梗塞危险因素。痰瘀互结、脑脉闭塞是脑梗死的基本病机,和利血脉是预防与治疗脑梗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七个方面论述瘀血及证治:气虚致瘀宜补气化瘀为主;阴虚致瘀宜滋阴养血活血;气滞致瘀宜行气化瘀;寒凝致瘀宜温通经脉祛寒化瘀;热灼致瘀宜清热化瘀活血凉血;出血致瘀宜消散同时配伍止血化瘀之品;水湿郁结致瘀宜化瘀血祛湿浊。  相似文献   

12.
晕动病的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强  关若丹 《河南中医》2004,24(7):16-19
对晕动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假说”阶段;中医则认为髓海不足、气血亏虚及痰浊中阻是发病之本。对其治疗,西医主要是应用中枢抗胆碱药物和具有中枢拟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药物,目前普遍认为东莨菪碱与苯丙胺合用时效果最好,但有明显的副作用;中医一般是对证治疗。总之,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对抗晕动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朱蔓佳  陈钢 《河南中医》2009,29(4):323-324
左为血,右为气,包含了气血阴阳的功能,既指身体部位,又指气血的升降;病在左侧属血分,多为血虚或血瘀,可加入补血或活血药;病在右侧属气分,多为气虚或气滞,可加入补气或行气药等。  相似文献   

14.
从气血失和角度入手,结合脏腑病机及对脉道的影响,探析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气血升降失和,影响机体气血运行。血随气升,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气血升失和;气随血降,肺主气,胃主降浊,肾主纳气收藏功能异常易引起气血降失和。气血虚实失和,血虚则气之生化不足,气虚则无力行血以荣周身,导致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血失和,导致脉道通利不畅及脉管弹性减弱,血液在脉中受阻,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对患者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然后分析出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与胆囊结实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我们选取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入的已经证实为胆囊结石的患者检测血清中胆固醇,低浓度脂蛋白,高浓度脂蛋白,Ap0一Al、Apo—B及ADo—E浓度。结果: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都低于正常组。Ap0一B高于正常组。胆固醇结石组内,女性血清及瘦素水平高于男性,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内女性血清瘦素少于男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女性中,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显意义。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血清高密度血脂蛋白及低密度血脂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血清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性别差异及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测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侯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侯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病机有利于引导临床烨证向证侯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17.
李燕翀  孙凯  郭蕾 《光明中医》2010,25(9):1580-1582
目的探讨老年颤振的基本病机。方法从中医典籍、中医气血理论、近代医家理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探讨气血与颤振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提出气血失调是老年颤振发生内在的本质的病机,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从气血论治。结论气血失调是老年颤振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8.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候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痛机有利于引导临床辨证向证候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胶囊预防性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或延缓冠心痛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240例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管腔狭窄〈50%)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口服益气化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120例口服辛伐他汀,每次10mg,每日1次。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12个月),然后评估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及12个月后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和31.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胶囊在预防性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发生方面优于小剂量辛伐他汀。气虚血瘀病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进展的中医最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潜证的气虚血瘀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是一种潜证,其病机主要是气虚血瘀。心、肝、脾、肾等多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气虚血瘀形成的主要原因。基于气虚血瘀病机的预防性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消患于未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