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自拟丁香柿蒂承气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经临床多年应用验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药物组成:丁香6g、柿蒂10g、川朴10g、枳实10g、大黄6~9g(如大便秘结用生大黄、后下,无明显大便秘结可用大黄同煎或制大黄)、沉香6g、法夏10g、甘草4g,上方水煎服,每日一剂。  相似文献   

2.
自拟方益气清肺汤药物组成:太子参10~20克(病重体弱改西洋参3~5克) 石膏20克 麻黄4~8克 杏仁5~10克 芦根10~20克 黄芩6~10克 苡仁12~20克 瓜蒌壳8~10克 甘草3~5克 日一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3.
丁香柿蒂汤     
正本方载于明代医家秦景明撰著的《症因脉治》,秦景明论述丁香柿蒂汤道:"呃逆乃胃气上逆之证,成因甚多,本方所治乃虚寒之呃逆,病起于久病或误治,损伤脾胃阳气,中阳不振,胃气虚寒,失其和降之职,寒阻气逆。"方药组成:丁香6克,柿蒂9克,人参3克,生姜6克,水煎服。该方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的功能,主治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胸脘痞闷,虚寒呃逆,呃逆不已,舌淡苔白,脉沉迟。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以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证治要点。方中丁香  相似文献   

4.
呃逆症     
姜××男性 38岁甘肃人本年3月24日来诊在54年曾患呃逆症一年治愈后于今年一月以后又犯此症,现已两月多,就中西医治疗未见效,特来本院医院就诊,现在胸胁胀疼,脊背胀闷,食欲不振,小便黄,夜同呃逆较重,影响睡眠,右脉滑左脉沈涩.暂予丁香柿蒂汤服之无效,又以仲景旋复花代赭石汤,效果不大,以脉滞涩相改拟逐瘀汤加減,数剂痊愈.最后以原方作丸药以防再发  相似文献   

5.
[方药]党参9克,丹参5克,桂枝、苏梗、白芍、当归各4克,细辛、本通、红花各2克,甘草1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6次服。服两剂后,原方加丁香1克,柿蒂5克,继续服用。 [疗效]皮肤可完全变软,与健康儿无异。  相似文献   

6.
一、神效清宫汤子宫糜烂为现代医学名词。患者不少。但中医典籍未载此病,也无方药。笔者自拟清宫汤,效用令人难以置信。某妇67岁。两年前,县医院诊断为子宫糜烂。自诉:奇臭,外阴肿痛不能坐,苦不堪言。笔者自拟“神效清宫汤”,服3剂病大有起色,原方再服两剂痊愈。神效清宫汤药物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白花蛇舌草、白鲜皮、生地、当归各15克,川楝子、赤芍、防风、川芎、牛蒡子各12克,甘草、荆芥各10克。日服1剂。二、血崩奇效方某妇40岁。就诊时自诉血崩已有1个月,日换内裤五六次。笔者自拟“血崩奇效方”,服3剂后仍有微量出血,继服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40岁,职工.患者自诉半年来频繁呃逆、呕吐酸腐,西医诊断为"胃痉挛".经服中西药多种治疗未获疗效,体力逐渐衰弱.查体未见异常.脉细,苔黄.始用丁香柿蒂汤加味煎服,3剂.3天后复诊,呃逆、呕吐未见好转,且腹内作鸣,脉、舌、证同前,改用启膈散加减.处方:沙参、党参、郁金、贝母、枳壳各9克,荷叶蒂2个,茯苓3克,高梁糠末(发酵后焙干)30克(冲).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4剂,5天后复诊,云呃逆、呕吐明显减轻,腹鸣已止,食欲增进.脉细数,苔黄.上方加黄芩6克,再进3剂,呃逆、呕腐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柴胡白冬饮     
[药物组成]冬瓜仁30克 蒲公英30克 泽泻20克 柴胡15克 白芷15克 栀子15克 赤芍15克 龙胆草10克 甘草6克 [适用病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使用方法]日1剂,水煎分3次服。同时配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治验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治之失时或失当必致偏瘫痼疾。某女,32岁,左肢萎弱无力,手不能携,步履如拖,食减容憔,少气懒言,健忘嗜睡近2个月。CT确诊脑梗塞。住院半门症状好转,带回维脑路通、脑复康、肌苷片、复方丹参片等,医嘱用药三四个月。但1个月后不见显效。又改用补阳还五汤5剂,服之恶心欲呕而来诊。笔者自拟消梗通塞汤,5剂大效,效不更方,连服16剂痊愈。 消梗通塞汤:水牛角屑、天麻、蔓荆子、苍耳、白菊花、钩藤、丹参、赤芍、当归、川芎各10克,黄芪15克,柴胡、桂枝各6克,甘草5克。水煎,饭后温服。  相似文献   

10.
巧用银翘散     
笔者临诊时用银翘散随诊加减,除治风热外感证外,还常用于风热咳嗽、皮肤搔痒、心悸、紫斑、风水浮肿等多种病证,均取得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一、外感风热夹湿 徐某某 男 47岁 89年11月9日初诊 发热、头痛、鼻塞3—4天,周身骨节酸痛,恶风,咽干痛、口渴欲饮,溲短黄。查T38.1C,咽红充血状。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数。证属外感风热夹湿,治以疏风清热化湿。 银花20克 连翘10克 黄期15克 板兰根15克 牛蒡10克 芦根20克 甘草10克 荆防风各10克 羌独活各10克 藿苏梗各10克 炒薏仁15克 5剂 89年11月14日二诊。服药后微汗出,热退身凉,诸证消除。续用原方3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 编辑同志患者,男,65岁,1988年2月4日就诊、主诉:患呃逆疾病已20多年,每天吃饭时呃逆不止。饭后服丁香、柿蒂煎剂方可逐渐停止。近几日因饮食不节,又遇不随意之烦事,呃逆不止,昼夜不停,呢声响亮,连连不止。使全家人惊慌不安,经西医治疗不佳,介绍到我科。用药:麻黄15g、桂枝15g、紫苏子10g、羌活10g。水煎内服时加麻黄素片1片。服第6剂,呃逆缓减,连服3剂呃逆即止。为巩固疗效又连服5剂,随访3年从未复发。笔者用此法治疗呃逆多例,效果都很  相似文献   

12.
消毒灵     
一、药物组成:生地20克,赤芍15克, 丹皮15克,怀牛膝15克,苦参15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花粉15克,当归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甘草10克.二、适应证:红斑狼疮.三、制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再放文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  相似文献   

13.
16.河北省唐山市新区医院诸云龙报道,用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42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19例,无效3例。处方:金银花15克,蒲公英20克,黄芩12克,鱼腥草30克,山豆根30克,苍耳子15克,辛夷15克,薄荷6克,天花粉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加减:头痛较甚加白芷、川芎各10克;鼻塞较重加菖蒲12克,皂刺10克;鼻窦积脓加败酱草20克。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7天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4.
呃逆,古称“哕”、“哕逆”。《素问·宣明五气论》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指出呃逆与中焦气机逆乱有关。 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先生治疗呃逆疗效显著,现整理典型一例,报导如下。 患者,男,74岁,2000年4月6日就诊。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胆囊多发性结石、慢性胃炎病史。2月前,连发2 次重感冒,病后继发呃逆二旬不止,经多方求治无效。刻下呃逆频作,时泛清水,口干神软,胃纳欠佳,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痰热恋膈,胃失和降,治拟清化痰热,和胃降逆。代赭石15g,旋覆花(包煎)10g,姜半夏10g,炒竹茹10g,陈皮5g,丁香5g,柿蒂10g,刀豆子15g,炒黄连3g,茯苓15g,佩兰叶10g,绿萼梅10g,太子参15g,浮小麦30g,7剂。 按:方中旋覆代赭汤化痰降逆、益气和胃,合橘皮竹茹汤清虚热、止呃逆,配丁香柿蒂汤使药中寓清于温、行中有补。三方化裁,共奏化痰降逆之功。尤妙在炒黄连一味,使清热降逆之功更宏。配佩兰叶、绿萼梅芳香化浊、和畅气机;浮小麦养阴和胃,加强了清降之功。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49岁,患头痛已经半年了。去医院进行检查后,有位医生让我使用"挹神汤"进行治疗。我在服用此汤1个月后,病情就痊愈了。挹神汤的制法是:取生石决明(先煎)20~45克,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15~30克,生地12~18克,生白芍10~15克,香附、炒黄芩各10克,夜交藤、茯神各15克,远志、白蒺藜各9~12克,炒枣仁12~20克,合欢花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  相似文献   

16.
验方一束     
逍遥散加味治阳瘘 药物:柴胡 当归 白术 茯苓各10,白芍 蛇床子各15克,石斛30克,薄荷3克,甘草 生姜各6克,蜈蚣3条,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6~10剂。 按:凡因情志抑郁,暴受惊恐,所愿不遂等所致阳萎,服之多效。 全虫蛋治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7.
对各种治疗均无效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我从1973年1月至1986年12月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20~73岁。分别由癔病(4例)、脑血栓(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急性胆囊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幽门不全梗阻(1例)和急性胃炎(1例)引起。全部病人出现呃逆后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及时采用过下列方法。阿托品和安定等西药肌注或口服;用丁香柿蒂汤,丹溪泻心汤、旋复代赭汤、理中汤或益胃汤等  相似文献   

18.
下法治验     
一、呃逆刘××,女,29岁,1976年4月2日初诊。因吃饭时生气患呃逆两个多月,呃声不断,声高气粗,十分痛苦,唯在睡眠时缓解。曾服丁香柿蒂散、桔皮竹茹汤等数十剂,皆无效,饮食大减,口苦,大便略干,舌尖红,苔白腻,脉滑数。拟通腑气,顺胃气,方用大承气汤加味: 厚朴12g 枳实12g 生大黄15g(后下) 芒硝30g(溶化) 刀豆壳15g一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一日泻下三、四次,服两剂呃逆明显减轻,三剂后症状消失,以开胸顺气丸善其后,未再发作。按:实证呃逆多由肝木横逆、胃失和  相似文献   

19.
呃逆一证,因病源多出,故见症各异,医多以胃寒肝横作崇,投之丁香柿蒂汤、旋复代赭汤之辈,作者以胃气不和、胆逆不降、燥激冲脉、木火鸱张、水气射肺、寒舍胃脘、毒气充斥、血淤胃脘等致呃逆为病机,分别用:通降阳明、利其机抒、清润、柔肝、肃痰、破阴通阳、清气凉血、峻下阳明为法,疗效较好,颇值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1974年以来,笔者应用行气化瘀法治疗中风并发呃逆32例,疗效满意。 本组治疗32例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为48岁~72岁。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塞26例。呃逆天数:1天3例;2天10例;3天10例;4天以上9例。舌诊:舌质紫暗26例;舌质红6例;舌苔黄18例,舌苔白14例。脉诊:弦滑脉19例,弦脉13例。 治则:行气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柴胡、牛膝、桔梗、枳实、柿蒂各10克,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