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49例肝硬化并UG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27例(死亡组),经治疗后存活122例(生存组),比较两组年龄、既往出血史、并发症、呕血量、24h内再出血、Hb水平、出血病因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因素的差异,分析肝硬化并UGH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出血病因、年龄、呕血量、Hb水平、24h内再出血、Child-Pugh分级、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并UG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结论:UGH仍是肝硬化并UGH患者临床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病人年龄大、呕血量>500m L、Hb水平<90g/L、恶性肿瘤、Child-Pugh分级为C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24h内再出血、合并症等均影响患者转归,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9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主要观察两组年龄、性别、病因、病程、临床表现、肝功能分级和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病人的年龄、病程的长短、肝功能的分级、并发症的有无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与病人的年龄、病程的长短、肝功能的分级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死亡原因,指导AOPP临床诊治.方法 入选者为24小时内就诊的重度AOPP患者,观察项目包括服毒剂量、中毒种类、初次胆碱酯酶活性、呼吸心跳暂停情况、生化指标等.依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不同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服毒剂量、毒物种类、并发症、生化指标等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较,平均年龄、服毒的量、服毒至洗胃时间、胆碱酯酶的水平均存在差异,死亡组在各种并发症(如肝损伤、心肌损伤、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在此基础上合并多脏器衰竭,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偏低、血液中毒物浓度较高、年龄偏大、服毒量较大、服毒至洗胃时间较长,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等脏器损伤是增加死亡患者死亡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蜂螫伤患者96例为存活组,选取同期蜂螫伤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19例为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与年龄、螫伤部位及就诊时机有关(P<0.05)。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60岁患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13~60岁患者(χ2=11.025,P<0.05;χ2=4.983,P<0.05);螫伤头颈部死亡率高于螫伤其他部位患者(χ2=9.361,P<0.05);随着就诊时机延长、预后越差(χ2=8.41,P<0.05)。存活组螫伤后72h时的血尿淀粉酶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螫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螫伤部位、及时就诊等因素相关;血尿淀粉酶可作为了解蜂螫伤致MODS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尹东云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27-202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新发心房颤动(NOA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间于周口港区医院首次诊断为AMI新发NOAF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11)与存活组(n=46),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AMI新发NOA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存活组,吸烟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Killip心功能分级≥2级比较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药、ACEI/ARN、利尿药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径(LAEsd)值显著高于存活组,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值显著低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病变血管数量、支架数量、LAD狭窄程度显著大于存活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冠心病史、LVEF、hs-CRP、Killip心功能分级≥2级是12个月内AMI新发NOA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AMI新发NOAF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老年重症肺炎(SP)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P患者12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据是否发生死亡将其分存活组、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34例(27. 42%)患者存活,90例(72. 58%)死亡;年龄> 65岁、APACHEⅡ评分> 20分、PSI评分> 150分、血钙<2. 11mmol/L和血肌酐> 117μmol/L是影响ICU SP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 <0. 001)。结论:ICU SP患者预后死亡率较高,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较高、血钙值较低和血肌酐指标水平较高是影响ICU SP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T比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36例健康对照组与973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E/ALT比值,并分析血清CHE/ALT比值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某些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死亡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存活组;肝硬化肝功能B级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肝功能C级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与B级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未并发原发性肝癌组。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CHE/ALT比值明显降低,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及原发性肝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肝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我院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脓毒症患者126例分成死亡组(A组,n=35)和存活组(B组,n=9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及主要肝功能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度(APACHE-Ⅲ评分)的关系。同时,根据APACHE-Ⅲ评分的三分位数分为Ⅰ组(n=16)、Ⅱ组(n=83)和Ⅲ组(n=27),分析比较不同分值组间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差异性。结果①死亡组患者与肝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死亡组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而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②APACHE-Ⅲ评分Ⅲ组的TBIL、ALT、AST、TBA高于Ⅰ、Ⅱ组(P<0.01),而Ⅲ组的ALB、CHE低于Ⅰ、Ⅱ组(P<0.01)。③APACHE-Ⅲ评分与TBIL、ALT、AST、TBA呈正相关(P<0.01),与ALB、CHE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肝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ALB、TBIL、ALT、AST、CHE和TBA的检测对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O监测指标及BNP(B型脑钠肽)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26例ICU收治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n=12)和死亡组(n=14)。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利用PICCO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采用荧光免疫测定法进行血浆BNP检测;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存活或死亡及相应的住院病死率。评价PICCO监测指标和血浆BNP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存活组CI值高于死亡组,EV-LWI、PVPI低于死亡组(P<0.05),其他PICCO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部分PICCO监测指标如CI可能是影响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血浆BNP也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择10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血尿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浆百草枯含量、尿液百草枯含量分别为9.54±1.13mg/和423.23±63.43mg/L均高于存活组;血肌酐、血尿素氮、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141.8±18.2mmol/L、11.4±2.2mmol/L和1.32±6.32mmHg,均高于存活组,氧分压(PaO2)、实际碳酸氢盐(PCO3-)和剩余碱(BE)分别为79.44±10.42mmHg、14.82±2.45mmol/L和(-14.56±3.42)mmol/L,均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肺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百草枯含量、血肌酐、血尿素氮、PaCO2、剩余碱可提示患者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11.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重型肝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在重型肝炎中的发病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及EIA法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及抗-HGV阳性情况,并与临床肝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各临床类型重肝HGV感染率无明显差别,HGV感染病例ALT升高较低,SB、A/G较高,病死率显著低于HGV(-)病例,单纯HGV感染少见。结论 庚型肝炎病毒致病务弱,其感染不但未加重肝衰竭,反有利于肝衰竭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术前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前白蛋白(PA)水平比值(CRP/PA)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并记录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和实验室指标,计算所有病人的CRP/PA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值,分别绘制两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计算Youden指数,得出CRP/PA的最佳界值。以最佳界值为标准,将病人分为高CRP/PA(HCP)组和低CRP/PA(LCP)组,分析2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根据5年生存作为终点绘制CRP/PA与CRP/ALB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04及0.656。当CRP/PA值为18.8×10-3时,Youden指数最大,灵敏度为0.828,特异度为0.562。年龄、贫血、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与CRP/PA值水平有关(P < 0.05~P < 0.01)。214例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9%,HC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64%,高于LCP组发率23.26%(P < 0.05)。214例胃癌病人中有125人死亡,所有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为35.5%。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是43个月。HCP组和LCP组病人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29.4%和46.3%,LCP组病人5年生存率高于HCP组的病人(P < 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CRP/PA水平(HR=3.117)、TNM分期(HR=4.053)是胃癌病人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1)。结论CRP/PA水平、TNM分期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处于CRP/PA高值水平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龄与中低龄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分≤3分,根据年龄分为高龄(≥80岁)老年组113例和中低龄(60~79岁)老年组134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高龄老年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均高于中低龄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抗凝、神经功能进展、实验室检查结果、OCSP分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均是高龄老年患者与中低年龄老年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老年组患者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低年龄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 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较高,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临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肝衰竭的病因构成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构成情况;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1例及死亡组49例,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0例慢性肝衰竭的患者中,HBV 感染占69.09%(76/110),HCV 感染占8.18%(9/110),酒精性肝病占14.54%(16/110),自身免疫性肝炎占2.7%(3/110),其他原因占5.4%(6/110)。死亡组年龄≥50岁、肝硬化以及有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及腹水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史是罹患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年龄≥50岁、有肝硬化基础、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及腹水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喆  李华  张劲松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37-1439
目的:探讨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分析86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人,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50)和死亡组(n=36)。入院当天检测RDW、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进行APACHE Ⅱ及SOFA评分。评价RDW及其他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RDW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Hb、HCT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在WBC、PLT、PDW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 Ⅱ及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OR=1.282,95%CI:1.012~1.625,P<0.05)和RDW(OR=2.986,95%CI:1.661~5.368,P<0.01)为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RDW预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人死亡风险的最佳截断阈值为15.05%(95%CI:0.767~0.948,P<0.01)。结论:RDW可作为预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指标。RDW监测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可作为其他评估指标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型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的预后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287例A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弥漫型AGC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120)和部分胃切除组(n=167),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淋巴结切除数、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切除范围、手术切缘、神经及脉管浸润、术后并发症均与弥漫型AGC预后相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正常体质量指数、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全胃切除、手术切缘、术后并发症是影响弥漫型AGC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弥漫型AGC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8%和13.6%,中位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2和18个月。相对于部分胃切除组,全胃切除组可提高弥漫型AGC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P<0.01);全胃切除组具有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范围,较低的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P<0.05或P<0.01)。结论:弥漫型AGC患者预后较差。较大的肿瘤直径、高T分期、高N分期、部分胃切除、高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单中心连续203例肝移植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Zhou J  Fan J  Wu ZQ  Qiu SJ  Wang Z  Huang XW  Yu Y  He YF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05-1808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4月至2004年10月连续203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肝移植患者包括肝细胞癌142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7例、Wilson病6例以及其他终末期肝脏疾病12例。其中,尸体供肝移植199例,包括2例减体积肝移植、1例劈裂式肝移植;活体供肝移植4例。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和82.4%。总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2.3%。14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中有20例复发(复发率14.1%),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0.2%和78,4%,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和8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肝移植是我国治疗各种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治愈或延长生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8 cas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 to improve maternal and fetal survival.Methods Eight cases of AFLP see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Symptoms, laboratory findings, timing of liver biopsy, and maternal and fetus outcome were assessed.Results The mean gestational age at onset was 34±2 weeks. All cases were primigravida. In the early stages, all patients presented malaise, nausea, vomiting and epigastric distress followed by jaundice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Laboratory findings: all had raised transaminases and serum bilirubin (32.5-510.8 μmol/L), hypoalbuminemia (22.4-30.0 g/L), hypofibrinogenemia (&lt;180 mg/dl), prolonged prothrombin time and prolong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Maternal complication include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6 cases), ascites (6), hypoglycemia (5), hematemesis (2),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5) and preeclampsia (4). Emergency cesarean 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3 cases. One mother died of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and the others survived. There was no fetus death. Liver biopsy was done on the 5th to 15th postpartum day in 8 cases. Conclusion With increasing awareness,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recognition of milder cases, and prompt progressive management including early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by cesarean section and large dose infusion of fresh frozen plasma and albumin alternately, the prognosis of AFLP can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住院的201例老年肝衰竭患者,分为好转组(n=109)和恶化组(n=92),将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和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白细胞、血氨、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等检测指标和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OR=8.344,P<0.05)、凝血酶原时间(OR=1.185,P<0.01)、肝性脑病(OR=8.359,P<0.01)和总胆红素(OR=1.005,P<0.01)为预测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创建新预测模型:Y=-6.082+0.005×总胆红素(μmol/L)+0.170×凝血酶原时间(s)+2.123×\[肝性脑病(无: 0, 有: 1)\] +2.122×\[感染(无: 0, 有: 1)\]。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85~0.961,P<0.01)。结论: 感染、总胆红素、肝性脑病和凝血酶原时间为预测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新预测模型对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例急性肝炎患者的20种血浆氨基酸值。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患者17种氨基酸、重症肝炎患者13种氨基酸有显著增多;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克分子比值显著降低。血浆氨基酸增多以蛋氨酸最为显著,在3例胆酶分离的重症肝炎患者蛋氨酸也明显升高,这可以作为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的较好指标。讨论了肝炎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机理和氨基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