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 对象 1996-05~2004-05我院共实施颈椎前路手术1213例,男720例.女493例;年龄20~76岁,平均49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812例,颈椎外伤399例,颈椎肿瘤2例。单节段植骨29l例,单节段植骨及自锁钢板固定560例;双节段减压植骨(椎体次全切除)钢板内固定358例;3节段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4例。获得6个月~6a的随访,平均2a1个月。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2—01~2005—12共行颈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52例,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20~62(平均42.6)岁。颈椎病1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22例。病变累及1个椎体节段26例,累及2个节段23例,累及3个或3个以上节段3例。本组均经X线、CT及MRI证实。  相似文献   

3.
张侠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0):49-50
2006年1月~12月,我们对27例颈椎外伤手术患者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30~72岁,平均51岁。颈椎骨折15例,脱位7例,骨折伴脱位5例。MRI显示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压或挫伤,受累部位:C4~5节段10例,C5~6节段14例,C4~6节段3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7例,同时后路颈椎管减压术9例。全身麻醉插管17例,局部麻醉 颈丛麻醉10例。均于入院后行枕颌带或颅骨牵引,3例术前、术中、术后均持续颅骨牵引。2存在问题分析2.1手术室接送患者往往由护理员去执行。因其只经过简单常规…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2 0 0 0 - 0 3~ 2 0 0 3- 0 3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 2 3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32~ 6 4岁 ,平均 5 2 .6岁 ;病程 8~ 4 6个月 ,平均 2 8.2月。影像学表现 :全部病例均行X线和 MRI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减弱、消失或反屈 ,病变节段椎间隙变窄 ,椎体退变。单节段退变 8例 ,C5~ 6 4例 ,C6~ 73例 ,C4~ 51例 ;双节段退变 15例 ,C5~ 6 ,6~ 710例 ,C4~ 5,5~ 6 4例 ,C3~ 4 ,4~ 51例 ;3个节段以上退变者未列入此类手术中。MRI显示退…  相似文献   

5.
2005—10/2007—12我院把循证护理应用到颈椎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中,在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交通伤和坠落伤14例,年龄22~71(平均40.5)岁。骨折部位C23例、C31例、C43例、C53例、C71例、多节段颈椎骨折10例,均伴有截瘫,根据病情分别选用牵引复位、切开复位、脊髓减压及植骨融合等手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颈椎前路钢板的应用,颈椎稳定性的维持有了保证,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感染、结核、肿瘤及外伤造成的颈椎骨折、脱位等颈椎疾病。我科从2000年7月~2006年11月开展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植骨自锁钛钢板内固定术40例,配合临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6~73岁,平均45.5岁。病程1d~10年,平均5个月。其中颈椎骨折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4例,OPLL1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其中…  相似文献   

7.
金艳艳 《护理研究》2007,21(35):3246-3248
近年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和创伤的治疗,但单纯的减压植骨融合术可有骨不连、植骨块滑脱、椎间塌陷等并发症[1],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于2002年4月—2006年2月,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加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及颈椎创伤3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43.6岁。其中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20例,外伤性颈椎半脱位6例,外伤性颈椎骨折13例。除急性颈椎损伤外,其余病例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0个月。临床表现为脊…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手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32例。其中前路单节段融合26例,多节段融合6例;单纯植骨17例,植骨内固定15例;融合节段出现不同程度塌陷16例,均有颈椎曲度变直,融合节段与融合相邻节段平面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单开门节段:第3~6颈椎13例,第3~7颈椎19例。结果 随访10个月~9年,平均4.6年。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症状完全消失19例,颈椎活动范围较正常稍有减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颈椎曲度较术前好转,无椎体间不稳、滑移及再关门表现,椎管扩大成形满意。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靠有效的方法,使脊髓受压彻底松解,远期疗效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2-06~2005-12颈椎前路椎管减压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44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4~68(平均45.5)岁;其中急性颈椎骨折、脱位21例,颈椎肿瘤3例,脊髓型颈椎病20例。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吉平  张文光 《护理研究》2003,17(11):649-650
脊髓型颈椎病经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对于两个和两个以上阶段的颈椎病 ,前路和后路手术那种更为合适 ,我院在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 8例 ,对两种术式 ,优良率及并发症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Ⅰ组 ) 本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45岁~ 65岁 ,平均 5 3岁。受损平面两个 13例 ,两个以上 5例。用环钻在病变椎间隙钻孔减压 ,咬除残余椎体 ,用刮匙扩大骨槽 …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07 年1 月至2010 年5 月收治的18 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外科治疗方法,其中男14 例,女4 例,年龄18 ~72 岁,平均45 岁,术前ASIA 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 ~B 级5例,C ~D 级13 例; 对18 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前后路联合、前路单纯复位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后路复位前路椎间融合治疗.4 例患者采用全麻下经颈后路切开复位,双股7 号丝线固定脱位节段的棘突;Ⅰ期全麻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钛板内固定术;13 例患者采取全麻下前路单纯复位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1 例全麻下采取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结果 所有患者都获得复位,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 个月(3 ~24 个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ASIA 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 ~B 级2例,C 级3 例,D ~E 级13 例.结论 具体化采取手术方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神经减压和颈椎重建,是一项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后路同期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 999年 1月至 4月 ,在国内率先对 3例颈椎陈旧性脱位或骨折的患者施行颈椎前后路同期手术。经特殊护理后 ,3例恢复顺利 ,术后 1 0天已经下床活动 ,行走平稳 ,精神状态佳 ,无并发症。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年龄为 2 5岁、35岁、54岁各 1例 ,平均 38岁。其中颈 4、5陈旧性脱位 2例 ,颈 5、6陈旧性骨折 1例。于入院后 1周施行经颈椎后路开放复位或椎板减压、植骨、钢丝内固定加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交锁钢板内固定术。 3例皆平安出院。平均住院日 2 2天 ,四肢肌力恢复正常为 1 0天左右 ,日常生活已逐渐自理。2 手术护理要…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9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术后对其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患者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塌方压伤2例。损伤节段除临床检查及X线平片外,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其中C3~41例,C4~53例,C5~62例,C6~73例。全瘫2例为C4以下损伤,不全瘫7例,均行前路减压,颈椎间盘摘除,取髂骨植骨。入院时肌力评估:肌力0级2例,1级2例,2级3例,3级1例,4级1例。1.…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71例颈椎后入路手术患者采用HDJ-Ⅱ型三钉头架用于体位摆放,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1例,男119例,女52例;年龄19~78岁,平均(38.00±6.29)岁.其中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87例,后路寰枢椎减压植骨融合术47例,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21例,椎管扩大减压颈椎间盘摘除术16例.  相似文献   

16.
老年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我们收治 3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 ,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2 4例 ,女 5例 ,年龄 5 2岁~ 72岁 ,平均 6 3岁 ,其中采用颈椎前路减压 植骨术 10例。均有颈部疼痛、强直、肩背疼痛、活动受限 ;个别患者上肢无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定共48例,平均年龄55.7岁,病程1~12年,平均4.5年.全部病例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其中1个节段椎管减压8例,2个节段减压35例,3节段减压5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月(6月~24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92%.植骨融合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中减压应彻底,植骨融合对后期腰椎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应注重植骨床的准备和植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前路减压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经验。方法:采用前路减压与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d,48~72h拔引流管,12~14d拆线,4~6个月摄X线片复查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例,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结论:对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减压与植骨Z-plate内固定治疗具有减压彻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植骨固定牢靠,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4~6个月,均随访12.9个月,并于术后立即和随访时拍摄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高度、后凸成角及颈椎弧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颈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4.16mm,随访时平均丧失1.56mm;颈椎弧度平均增加15.8&;#176;,后凸成角平均增加1.3&;#176;;全部获骨性融合。结论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减压后植骨的高度和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维持理想的颈椎高度能使皱折的黄韧带紧张,椎间孔扩大,缓解和防止颈髓和神经根受压,获得良好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