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3例,计有旁道70条,显性旁道35条,隐匿性旁道35条,其中位于冠状静脉窦憩室颈部心外膜旁道1例,双旁路2例均为左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2例,均为慢-快型,其中有两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予RFCA阻断慢径治疗。RFCA治疗PSVT总成功率为99.1%,其中房室结双经路介导的PSVT成功率高达100%,复发率为3.6%,均复治成功,并发症发生率5.6%。结论采用常规方法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5.
导管射频亍肖融术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现已成为治疗房室折逗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成功率可达95%。随着射频消融技术和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的发展。一些房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逐渐成熟。兹就目前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道3 例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男2 例,女1 例;自律性房速1 例,折返性房速1 例,房扑1 例为普通型。对房性心动过速于心动过速发作期采用双大头标测定位以寻找最早激动点;而对普通型房扑则在其折返环的狭部即缓慢传导区进射频电流发放。3 例均获成功。房扑患者术后第4 年复发。结果表明,成功消融房性心动过速的关键在于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定位,采用双大头法标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机会;消融狭区治疗房扑也是切实可行的,但存在房扑再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较少见,近年来未见报道。临床上多呈无休止状态,药物治疗效果差,且在心电图上与持续性交界性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等难于鉴别。本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明确,并行射...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性方法。本文报告自1993年3月~1999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人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重点讨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消融体会。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在已完成RFCA的420例心动过速病人中,年龄≥60岁的老年人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63±2(60~71)岁。冠心病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例,心肌病1例,风心病1例,其余36例无其他心血管异常。4例伴有糖尿病,3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心绞痛,1例伴有左心衰。1.2 电生理标测和RF…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及射频消融后长期随访的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或获得性心脏病后发作房速的患者.双环折返性房速的定义为心房同时存在两个折返环,同时在折返的可能路径上进行多部位拖带均为隐匿性.结果 共观察到8例患者术中存在双环折返性房速,男4例,平均年龄(40.4±22.0)岁.第1次外科术后至房速发作时间为(79.0±65.2)个月,第1次房速发作至第1次消融的时间为(20.8±28.3)个月,所有患者房速均持续发作.所有患者的双环折返性房速均与三尖瓣峡部以及右心房游离壁切口相关.5例患者在消融三尖瓣峡部过程中,心动周期突然变化;1例患者消融三尖瓣峡部时,心动周期无变化,右心房游离壁多部位拖带为右心房游离壁折返性房速,间隔部位拖带证实此部位不在折返环内,可能提示右心房游离壁折返性房速为主导折返环,;1例患者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同样行切口致下腔的线性消融;1例患者消融三尖瓣峡部时心动过速无明显变化,但冠状静脉窦的激动有细微变化,拖带标测提示三尖瓣峡部不在折返环内,右心房游离壁多部位拖带提示为围绕右心房切口瘢痕折返的心动过速,行外科切口下部至下腔静脉消融时,房速终止.平均随访(33.6±16.7)个月,3例复发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其中1例复发房速,另外2例复发房颤.结论 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双环折返性房速主要与三尖瓣峡部以及切口相关,三尖瓣峡部以及切口至下腔静脉线性消融常能够治疗这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人 ,男 ,13岁 ,主因阵发性呼吸困难 2月、晕厥 2次于 2 0 0 1年 3月 19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 ,既往有阵发性心慌史 2年 ,呈突起突止。入院查体 :血压10 0 /70mmHg(1mmHg =0 .13 3kPa) ,呼吸 2 3 /min ,心前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胸片示双肺 (-) ,心影正常 ,超声心动图可见带蒂连接于左房间隔的肿瘤 (3cm× 5cm )。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B型W -P -W。入院诊断 :①左房黏液瘤 ;②W -P -W阵发性室上速。于 2 0 0 1年 3月 2 6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左房黏液瘤切除术 ,同时进行心内直视下房室旁道标测… 相似文献
12.
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成功消融部位是右心房的先天性峡部(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而对于手术疤痕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疤痕折返性房速),消融部位则是与手术疤痕相关的后天性峡部。本文报道1例共存有上述两种心动过速患者的成功消融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消融术 (RFCA)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一种最有效方法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SVT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总结了 40 1例AVNRT的RFCA资料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995~ 2 0 0 3年在我院心内科行RFCA治疗的AVNRT患者共 40 1例 ,男 1 32例 ,女 2 69例 ,年龄 9~ 86( 4 6.5± 1 6.7)岁 ,均有频繁的SVT史 ,且药物不能预防发作 ;心动过速时均有心悸、头晕等症状。入院后予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2例Ebstein畸形 ,1例风湿性瓣膜病 ,其余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操作方法 :①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 相似文献
14.
13例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10例为折返性,2例为自律性增高,1例为心房扑动。分布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8例、右房侧壁2例、右心耳部1例、左上肺静脉口部1例。房速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A波较体表心电图领先30ms处消融房速终止。心房扑动患者于三尖瓣峡部消融成功。随访3~24个月,1例复发后重复消融再次成功。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7岁,反复心悸、胸闷2年,于2002年4月第3次入院。1997年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发硬,诊断为局限性硬皮病,曾服强的松治疗1年。2000年9月开始,因反复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先后2次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营养中等,一般情况好,颈部、胸腹背部皮肤紧张发亮、肿胀发硬,双肺呼吸音清楚,心界不大,未闻心脏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为一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现将 5例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5例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男性 3例 ,女性 2例。入院后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5个半衰期 ,术前行食管心房起搏诱发心动过速。常规穿刺右颈内 ,左、右股静脉 ,置入冠状静脉窦、希氏束、右心室心尖部及高位右心房标测电极导线。进行高位右心房分级递增 (S1S1)及程序期前刺激 (S1S2 、S1S2 S3 、S1S2 S3 S4 )诱发心动过速 ,记录心内电图。送入 7FWebster大头导管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1)
对于曾行心房内导管消融或外科手术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折返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性。Rip-ple标测技术突破了传统标测技术的缺陷,其原理是通过记录完整心腔内局部心肌激动的双极信号及其电压激动图,将心肌组织激动产生的电压信号以柱状图闪烁表示。结合激动时间的先后顺序,柱状连续闪烁显示心腔内激动的先后顺序。通过持续反复播放并追踪柱状图行进的路线,并结合电压阈值的调整,可确定主导折返环的位置和关键性传导峡部。 相似文献
20.
报告1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改良的疗效,其中10例为射频消融、2例为手术切割,均获成功。手术切割房室结周慢径传导与选择冠状窦口到希氏束之间的中下1/2 ̄1/3部位消融疗效相同,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术后水肿造成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机会高于射频消融,因此只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需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无效的难治性AVNRT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