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开放升主动脉前用32℃左右温血停跳液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24例心内直视瓣膜替换手术病人采用含血冷停跳液诱导停跳,开放升主动脉前将晶体停跳液的变温管道放置32℃温水中,行温血停跳液灌注。观察临床指标。自动复跳率,辅助循环时间及术后是否应用多巴胺。结果24例病人自动复跳率100%;辅助循环时间15±3 min;24例中有2例使用多巴胺。结论体外循环中,开放升主动脉前用温血停跳液灌注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含血持续灌注加开放前温血灌注在危重瓣膜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加甘露醇持续灌注在危重瓣膜病人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对159例连续危重瓣膜置换术的病人进行分析,实验组(组Ⅰ)83例,采用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甘露醇持续灌注;对照组(组Ⅱ)76例,采用单纯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停跳、主动脉阻断、辅助时间,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仪(CCO)观察左心功能的变化,计算氧摄取率,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及心肌酶CK的变化。结果:两组心脏停跳良好,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心脏自动复跳率组Ⅰ为100.0%,组Ⅱ为68.4%(P<0.01);主动脉阻断、辅助时间及心肌氧摄取率无明显差异;心脏停跳时间组工较组Ⅱ缩短(11.4±3.2)min;CCO显示术后左心功能组Ⅰ较组Ⅱ恢复快;MDA的变化组Ⅰ较组Ⅱ产量低(P<0.05)。结论:采用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加甘露醇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够明显减轻术后早期再灌注损伤,加快术后左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含血持续灌注加开放前温血灌注在危重瓣膜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加甘露醇持续灌注在危重瓣膜病人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对159例连续危重瓣膜置换术的病人进行分析,实验组(组Ⅰ)83例,采用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甘露醇持续灌注;对照组(组Ⅱ)76例,采用单纯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停跳、主动脉阻断、辅助时间,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仪(CCO)观察左心功能的变化,计算氧摄取率,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及心肌酶CK的变化.结果两组心脏停跳良好,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心脏自动复跳率组Ⅰ为100.0%,组Ⅱ为68.4%(P<0.01);主动脉阻断、辅助时间及心肌氧摄取率无明显差异;心脏停跳时间组Ⅰ较组Ⅱ缩短(11.4±3.2)min;CCO显示术后左心功能组Ⅰ较组Ⅱ恢复快;MDA的变化组Ⅰ较组Ⅱ产量低(P<0.05).结论采用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加甘露醇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够明显减轻术后早期再灌注损伤,加快术后左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复跳前控制性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跳前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56例复杂或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实验组128例.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各种手术,均采用4℃ThomasⅡ号液间断顺灌行心肌保护.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用4:1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压力:50mmHg,量:10ml/kg,流量:100~200ml/min,温度:35℃).分别在阻断主动脉前和开放主动脉后0,1,6,24h测定心肌酶,比较二组自动复跳率、复跳后血流动力学、围术期升压药应用、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术后心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心肌酶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跳前控制性温血灌注对心肌缺血有良好保护作用,方法简单、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温血灌注保护心肌是近十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心肌保护方法,较之传统的冷晶体液灌注心肌保护有较好的效果。我院自1993年来,采用温血诱导停搏加末次温血灌注心肌,应用于风湿性瓣膜病瓣膜置换术50例,包括各种瓣膜置换。其中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26例,Ⅳ级16例,停跳液配方为改良托马斯配方,温血灌注液为33℃左右氧合机血加1单位的含钾停跳液。阻断主动脉后,于主动脉根部或冠状动脉窦灌入氧合温血,灌注量为每千克体重10mL,于2~3min内灌完,开放主动脉前再灌入含半量钾的氧合温血,结果全组自动复跳率为86%,无一例复跳失败,均较传统的冷晶体灌注液法高,心率失常为4%,提示温血灌注保护心肌技术较冷晶体灌注保护心肌的效果更好,但强调在灌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杜绝污染。  相似文献   

6.
含血停跳液与晶体停跳液对婴幼儿心肌保护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冷含血停跳液与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在婴幼儿心脏外科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30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 (平均年龄 16个月 ,体重 9kg) ,随机分成 2组。升主动脉阻断后分别从主动脉根部灌注 4℃晶体停跳液 (晶灌 )或冷血停跳液 (血灌 )。术前、术中、术后分别测定 (1)心肌酶(CK MB ,TNT)。 (2 )氧自由基代谢产物 (MDA)。 (3)心肌细胞组织学检查。 (4)术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及ICU滞留时间。结果 :CK MB、TNT及MDA 2组病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线粒体损伤程度术前及术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病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及ICU滞留时间 2组病人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本研究提示婴幼儿非紫绀型心脏外科手术中冷含血停跳液与冷晶体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但对于术前存在心衰及需长时间阻断升主动脉的病人 ,哪种停跳液更为有益 ,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辅酶 Q_(10)对调整线粒体氧化代谢至关重要,已有作者在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前,全身应用辅酶Q_(10)预防心肌缺血性损伤。本文在阻断主动脉时,把辅酶 Q_(10)加入钾停跳液中直接注入冠状动脉,估价其保护心肌的效果。方法:取10~15kg 杂种狗17条,麻醉,双侧开胸,将实验狗连接于人工心肺机。升主动脉阻断后10~15分钟,从主动脉根部注入24°~25℃的心脏停跳液10ml/kg。在60分钟的阻断期间,每隔20分钟手工灌注停跳液一次。在20分钟的间隙内,连续滴注停跳液,保持心肌温度28℃。实验狗按照所用的心脏停跳液(K~ 22.31mEq/L)分成三组:第一组5条狗,单用停跳液;第二组7条狗,500ml 停跳液中加30mg 辅酶 Q_(10);第三组5条狗,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温血连灌的心肌保护机制,对温血连灌与冷晶体液间灌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将风心瓣膜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冷晶体液组(冷晶组)及温血组。冷晶组采用含钾冷晶体液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首次剂量15ml/kg,每30分钟重复灌注一次,剂量减半。温血组采用氧合温血含钾停搏液连续灌注,开始剂量为8ml/(kg·min),心脏停搏后按0.2ml/(min·kg)持续灌注。分别于麻醉前、主动脉开放、术后6、12、24、72小时采集静脉血,用双抗体固相夹心放免法测定血清cTnI浓度。结果两组麻醉前cTnI无明显差异(P>0.05),以后各时间点冷晶组均较温血组含量增高(P<0.01)。认为温血组与冷晶组比较,能明显减轻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心肌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心肌保护液在婴幼儿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36例体质量小于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n=18)组采用晶体:血液=1∶1冷血停跳液作为心肌保护液,B组(n=18)采用晶体:血液=1:4温血停跳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升主动脉阻闭后5 min(T2)、开放后5 min(T3)、停机后5 min(T4)、术后1 h(T5)、术后24 h(T6)采集两组患者动脉血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检测;于T1、T5、T6、术后48 h(T7)采集两组患者动脉血行心肌酶谱及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机带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及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预充液组成、心肌保护液用量、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心肌保护液灌注次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儿心肌保护液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A组[(14.9±0.8) mmHg vs.(8.0±0.5) mmHg,P<0.01);B组患儿心肌保护液的灌注压力明显低于A组〔(51±5) mmHg vs.(107±8) mmHg,P<0.01〕;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略高于A组(94% vs. 89%),B组自动复跳时间明显短于A组〔(0.86±0.15) s vs.(8.63±0.95) s,P<0.01〕;体外循环期间,B组患儿尿量多于A组〔(43±6) ml vs.(29±11) ml,P<0.05〕;两组患儿围术期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浆含量、TNF-α血浆含量无显著差异。炎性因子IL-8血浆含量在T2、T3、T4、T5、T6时,B组浓度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血心肌保护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婴幼儿术中心肌保护效果,但是临床转归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R组连续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仅用冠状窦逆灌保护心肌。A组连续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采用主动脉根部顺灌保护心肌,作为对照。应用含25mEg/L钾的晶体冷心停跳液,当主动脉阻断后即灌注。全身中度低温(28~30℃)和用冰盐水局部降温。在R组64%与A组37%的患者中,当首剂量冷心停跳液给予,心脏舒张期停跳后即测定了心肌温度。R组温度测定探头放在室间隔、左室壁与右室壁,但在A组仅放在室间隔。在A组,首次给500~700ml冷心停跳液,其后每隔20分钟灌注200ml。在R组则首次给1000ml,经冠状静脉窦2~3分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温血与冷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每20~30min间断顺行灌注微温血或冷血心肌保护液。主动脉阻断前、体外循环结束后6h、16h分别测血气分析、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主动脉阻断前血气、CK-MB、cTn-I两组无显著差异,体外循环结束后6h、16h微温血组较冷血组各项指标低有显著差异。结论微温血较冷血心肌保护液对二尖瓣置换术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血间断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A组)80例,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B组)7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及术中后各时间点的心肌酶学指标.结果 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和24 h,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心肌酶指标较低(P<0.05).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比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持续温血逆行灌注(RNBC)作为心肌保护的一种方法在临床已普遍采用,但对其心肌保护效果仍存在许多争议。本实验采用磷31(~(31)P)磁共振分光术(~(31)PMRS)持续观察在RNBC过程中离体猪心的代谢情况。 材料和方法 16只猪分为顺灌(ANBC)组(8只)和道灌(RNBC)组(8只),先以正常血钾浓度的血(K~+4mmol/L)从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其离体跳动的心脏30min,其主动脉根部压力为75~95mmHg。然后ANBC组和RNBC组均用高钾温血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间断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价值。方法:在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Ⅰ组)和冷晶体灌注(Ⅱ组),每组各45例,比较其心肌保护疗效。Ⅰ组先用高钾温血停跳液(35℃)诱导心脏停跳。再用冷血低钾停跳液(4-8℃)每15-20分钟灌注1次,保持心肌低温(10℃-15℃),复跳前再用含低钾温血灌注。Ⅱ组应用4℃冷晶体停跳液灌注,每间隔20分钟灌注1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剂量及时间明显于Ⅱ组(P<0.05);术后低心排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后Ⅰ组的cTnT,CK-MB及MDA水平升高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技术,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使术后心功能恢复加快,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低温停跳液一直被视作为心脏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必要措施。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倡用使人们对低温的某些不足,如冷收缩、微循环失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引起了重视。然而常温心脏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温血停跳液诱导使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增高,主动脉开放前温血灌注可改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常温体外循环间断4:1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不仅要提供有效的心肌保护 ,同时亦为了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各有特点 ,不能相互取代。当今心肌保护在于综合利用各种心肌保护方法 ,相互弥补[1] 。1997年至 1998年对 10 6例冠脉搭桥患者采取不同的综合心肌保护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 1997年至 1998年CABG术 10 6例随机分为 2组 ,温血组 (W组 ) 74例 ,冷血组 (C组 ) 32例。 2组病人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区别 (表 1)。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右心房二级静脉插管 ,升主动脉根部动脉插管及顺行停跳液灌注管并接多头灌注管 ,…  相似文献   

17.
比较观察St.ThomasNO .2停跳液与含血心肌停跳液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以期为未成熟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选用生后 14~ 2 1天新西兰兔 12只 ,在改良的Langendorff模型上 ,对St.ThomasNO .2停跳液及含血心肌停跳液分别进行低温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实验。观察缺血前后心功能变化 (左心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左心室搏出功、左心室搏出功指数及心输出量等指标 )、心肌含水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发现 ,离体心脏缺血再灌后 ,含血心肌停跳液组左心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左心室搏出功、左心室搏出功指数和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恢复明显好于St.ThomasNO .2停跳液组 (P <0 .0 5 ) ;含血心肌停跳液组心肌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漏出率与St.ThomasNO .2停跳液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两组心肌含水率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 ,初步证实含血心肌停跳液对未成熟心肌的心肌保护效果比St.ThomasNO .2停跳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临床效果、心肌酶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比较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与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为,常温组术后自动复跳率为92.3%,低温组仅23.1%;常温组心肌酶释放减少,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快;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常温组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心肌破坏较少。表明常温体外循环行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以往的低温体外循环用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缓慢空跳术式对心肌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2只 ,随机分为停跳组和空跳组。两组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停跳组阻断升主动脉 ,心脏灌注冷晶体停跳液 ;空跳组不阻断升主动脉 ,以一定的灌注压力和流量维持心脏空跳。分别于停跳 (开机 )前、停跳 (空跳 ) 90min、复跳 (撤机 ) 30min ,抽冠状窦血行有关生化检测、取右心室心肌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停跳组在刚复跳及复跳 30min其冠状窦血中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acticaiddehydrogenase,LDH1)值均显著高于停跳前 (P <0 0 5 ) ,并显著高于空跳组撤机 30min时的MDA及LDH1值 (P <0 0 5 ) ;而空跳组在研究时段12 0min内其心脏冠状窦血MDA及LDH1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在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方面 :停跳组在停跳 90min及复跳 30min ,均出现较严重心肌损伤的改变 ,而空跳组同样时段仅出现轻度可逆性改变。结论 体外循环下空跳法在减少心肌损害 ,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优于停跳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超极化停搏对小香猪体外循环(CPB)下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幼年小香猪,建立CPB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以高钾去极化含血停搏液(对照组)和尼可地尔超极化含血停搏液(实验组)经主动脉根部灌注使心脏停跳。记录心脏停跳前及复跳后心电活动情况;于CPB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45、90 min(T2、T3),开放升主动脉45 min、90 min、6 h(T4、T5、T6)采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开放升主动脉90 min时留取心肌标本检测c-Fos蛋白及电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心脏复跳后,实验组有4例出现一过性室颤,对照组仅有1例,两组一过性室颤发生率比较P〈0.05;②实验组T3、T4、T5时点血清cTnI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③实验组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18±0.09)%,对照组为(0.29±0.12)%,两组比较P〈0.05;④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尼可地尔超极化停搏对CPB下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降低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