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按照围生期I标准,对我院产科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129例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期间围生儿死亡率为22.95%,其中死胎占55.8%,死产占13.2%,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0%。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综合征、胎儿畸形。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肺部疾患、畸形等。结论 加强产前诊断、孕期及产时监护,防治早产及妊娠并发(合并)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围生儿死亡病例,对报表分类汇总,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共166例,死亡率为27.08%0,死亡分类中死胎为126例,占75.90%。死亡原因分析中首位为出生缺陷,共69例,占41.57%,其中以胎儿水肿综合征为主;而脐带因素已升至围生儿死亡原因的第2位,共51例,占30.72%。结论提高孕期监护及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控制围生期出生缺陷的发生,多参数定期母胎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杜世华 《安徽医药》2014,(12):2324-2326
目的:通过探讨2008-2012年该院围生儿死亡数、病死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89例围生儿死亡资料,了解其特征。结果围生儿病死率7.79‰。本市户籍仅占全部围生儿死亡的7.87%,非本市户籍为92.13%,死胎比例最高,占总死亡数的52.81%,其次分别为新生儿死亡和死产。出生畸形居死亡因素中的首位,其次为脐带原因、早产、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结论提高非本市户口孕妇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0年来围生儿死亡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年阃围生儿死亡201例,围生儿死亡率14.23‰。围生儿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缺氧、早产。结论 做好早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畸形和早产的防治,加强孕期胎儿监护.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提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6年分娩的74例围产儿死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分娩围产儿8203例,死亡74例,死亡率9.02‰,其中死胎41例(占55.41%);死产3例(占4.05%);畸形引产17例(占22.97%);早期新生儿死亡13例(占17.57%)。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孕产妇的文化素质、孕期接受围生期保健次数和医疗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形儿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严格遵守高危妊娠转诊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07年至2010年闵行区围生儿死亡数、病死率及发生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旨在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闵行区2007年至2010年225例围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特征。结果围生儿病死率较为3.1%。非本市户籍占全部围生儿死亡的94.67%,构成比最高的为死胎,占总死亡数的64.44%;其次分别为新生儿死亡和死产,死亡因素中以出生缺陷居首位,其次为脐带因素、不明原因、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生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1.11%。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强化流动孕产妇管理,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辽宁省围生儿缺陷的病因及引起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辽宁省围生儿缺陷的病例,分析围生儿缺陷的病因及引起死亡的原因。结果围生儿缺陷与孕早期感染、高龄、服药、孕期合并症、遗传等因素有关,围生儿的死亡原因有围生儿畸形、脐带因素、胎儿窘迫、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过期妊娠、颅内出血等。结论孕早期感染、高龄、服药、孕期合并症、遗传是导致围生儿缺陷的主要原因,而围生儿畸形、脐带因素、胎儿窘迫、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过期妊娠、颅内出血等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婚前、孕前优生优育指导,采用生化、B超等手段早期筛查畸形儿,规范化孕产期保健及围生儿体检,以降低围生儿缺陷及围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地区围生儿病死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相关干预措施。方法:以我市6家医院1996—2000年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及产科、小儿科死亡的244例围生儿为统计对象,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家医院5年围生儿,各年度之间围生儿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度死胎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产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要降低围生儿病死率,防治早产,加强孕期宣教、防治妊娠期各种并发症是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吴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58-559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死亡的围生儿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死亡围生儿中死胎16例,死产3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例。死胎原因为先天畸形、妊娠并发症及不明原因;死产原因为新生儿窒息;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新生儿低体质量、出生缺陷。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孕周小者高于孕周大者,未接受系统产检者高于接受系统产检者。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完善新生儿急救网络等是有效的干预措施。结论死胎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类型,先天畸形为引起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朱卫仙  吴俊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93-2994
目的:探讨影响建德市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建德市各医院妇产科的围产儿死亡调查情况表,对不同死亡情况、新生儿死亡原因及不同因素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德市2009-2013年出生围产儿17375例,围产儿死亡132例,占7.60%,其中死胎占70.45%,死产占3.79%,新生儿死亡占25.76%;132例死亡围产儿中,先天畸形43例,占32.58%;早产26例,占19.70%;脐带异样16例,占12.12%;胎盘异常15例,占11.36%,羊水异常7例,占5.30%;患新生儿疾病6例,占4.55%;其他原因19例,占14.39%;出生地点、母亲孕期患病、父母吸烟、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特点、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分娩的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以及观察组中分娩方式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亡及羊水污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亦不同。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特别是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高度重视产前检查和中期妊娠胆汁酸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胎盘早剥6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89-190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母婴预后.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及房事、胎膜早破为三大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腰腹痛、阴道出血、胎心和胎动异常、宫体板硬及压痛、血性羊水等;采取自然分娩9例,阴道助产7例,剖宫产42例,臀助产4例;43例发生产后出血,26例因子宫胎盘卒中,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分娩正常新生儿31例,新生儿窒息22例,胎死宫内3例,围生儿死亡6例,围生儿病死率9.7%.结论重视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避免外伤和胎膜早破是防治胎盘早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光莲  张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38-113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预防效果.方法:对35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50例痊愈、孕产妇死亡1例、死胎3例、死产2例.结论: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可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明显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减少并发症,保证孕产妇和胎儿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78例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病因,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后降低围产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病死率。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以胎儿宫内窘迫收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胎儿宫内窘迫原因及临床表现。结果胎儿宫内窘迫常见病因包括脐带异常、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过期妊娠、前置胎盘等多种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78例患者中,56例表现不同程度的胎心异常,胎动异常为27例,21例表现为羊水Ⅱ°~Ⅲ°污染;产程观察中发现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比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高。结论加强产时的产程监护,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有效的预防胎儿及新生儿围产期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对本院近3年发生的311例ICP病例分治疗组(171例)和未治组(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组。结论:对ICP的早期诊断、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辖区户籍人口1987~2012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亡情况及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户籍人口在1987~2012年期间出生的772例围产儿死亡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13年及后1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进行比较。结果:北京市东城区户籍人口26年间总生围产儿98692例,围产儿死亡共772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82‰;其中,死胎341例(44.17%),死产58例(7.51%);早期新生儿死亡370例(47.93%),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脐带胎盘因素、母亲孕期疾病、宫内感染等。胎儿畸形和胎死宫内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北京市东城区辖区户籍人口1987~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近三年围产儿死亡率最低为2.64‰,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要继续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避免出生缺陷儿进入围产期,同时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总之,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加强围产保健知识的宣教、扩大保健的覆盖率,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尽可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求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167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75%。脐带因素43例,胎盘因素37例,羊水因素27例,宫缩过频过强21例,早产16例,胎膜早破13例,第二产程延长8例,其他2例。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脐带、胎盘、羊水、宫缩、早产、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文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92-2093
目的 探讨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价值.方法 对2200例妊娠26 ~ 42周的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值)的检测及胎心监测,观察无应激试验(NST)、S/D与预测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S/D值<3者,围生儿羊水过少、羊水污染、新生儿缺氧窒息、新生儿畸形及死亡的概率明显小于S/D值≥3者(x2=15.61、6.24、12.38、9.73、5.77,均P<0.05);且NST>7分者,上述的概率明显小于NST≤7分者(x2=4.54、4.12、5.89、5.94、8.10,均P<0.05).结论 在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的同司时进行胎心监测能够提高对围生儿结局预测的准确率,避免单个方法监测的缺陷,可以尽早及时地诊断出胎儿窘迫,进行合理的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