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85例术后给予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照组242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归纳出针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肺栓塞的预防护理措施。结论: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可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下肢骨折手术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8例下肢骨折手术高危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09%。经治疗后,治愈4例,并发脑栓塞导致智力障碍1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预防深静脉血栓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给予早期活动、穿刺、循序减压弹力袜、饮食、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4例患者及时采用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方法加之得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24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祛聚降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26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归纳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抗凝、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护理后,26例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治疗10 d行血管造影,完全再通20例,部分再通6例。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起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5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颅脑外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4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经过综合治疗及护理,未发生坏疽、肺栓塞等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对12例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低分子量肝素(速碧凝)0.4~0.6 mL,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10~21 d或下肢肿胀消退后再使用7 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复方丹参30 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7%,无出血性并发症及过敏反应。随访1~4个月,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复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2例。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应高度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积极预防,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张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99-1900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余雪姣  王卫珍 《全科护理》2013,11(15):1393-139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210例接受TURP手术病人进行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并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210例TURP术后病人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围术期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13例进行护理 ,重点是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保暖 ,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肿胀和血运情况 ,同时加强药物治疗监护。结果 :13例患者中 ,治愈 12例 ,治愈率92 31% ,1例治疗效果欠佳 ,治疗 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结论 :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多渠道寻找证据,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妇科的临床经验和实际,制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对3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治疗后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均无血栓形成表现.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8例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采取入院评估、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防止下肢静脉损伤、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措施。结果:只有5例患者(7.35%)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2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12例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有效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病情得到控制并抬愈,2例症状缓解好转。结论全面细致地观察和护理,对预防和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中、大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术后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时间1~3个月,182例患者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突发急性肺栓塞,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据报道妇科腹部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近年来明显增高,其发生率为7.0%~45.0%,亦可并发下肢DVT。为了探讨剖宫产后DVT的预防和护理,作者对27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并对6例剖宫产术后下肢DVT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方法,主动、被动的活动患者双下肢。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术后2 h双下肢使用压力抗栓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31例开颅手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患肢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占93.55%。其中26例复查彩超.15例栓塞血管完全再通,11例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侧支循环增加。1例镰旁脑膜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链激酶溶栓3天出现血尿及脑出血破入脑室,停药后好转出院;1例重型颅脑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开颅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扩容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月~2008年1月,我们收治22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并发肺栓塞,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预防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9例.35~76岁,平均52.3±8.6岁,55岁以上17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