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应用于猕猴椎体成形术早期和后期生物力学性能。方法①将2只成年猕猴尸体作为I组,4只成年猕猴分为Ⅱ、Ⅲ两组,每组猕猴T10-L7的20个椎体分为A、B、C三组,经皮穿刺。A组:8个椎体,灌注复合rhBMP-2的可注射CPC;B组:6个椎体,灌注注射型PMMA;C组:6个椎体,手术空白对照组,穿刺后灌注生理盐水。②I组于术后立即进行测试,Ⅱ、Ⅲ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6个月处死,解剖出单个椎体制成标本,在轴向压缩载荷下测定单个椎体的抗压强度和刚度。分析两种材料强化椎体的早期和后期效果及变化。结果C组椎体抗压强度和刚度于术后、术后2个月和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体的抗压强度比C组椎体增加了29.1%(P〈0.05),术后2个月变为25.5%(P〈0.05),术后6个月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压强度随时间逐渐下降(P均〈0.05),刚度始终无明显增高(P〉0.05)。B组椎体的抗压强度和刚度分别增加了55.2%和22.8%(P均〈0.05),2个月后变为52.7%和25.9%(P均〈0.05),6个月后仍增强48.6%和28.7%(P均〈0.05)。结论复合rhBMP-2的CPC材料强化椎体的力学性能良好并能始终维持适中的力学强度,可避免PMMA过高强度带来的远期邻近椎体骨折和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速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将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rhBMP-2/CPC)应用于体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5具完整老年脊柱标本(T10~L2),游离成30个椎体,随机分为3组:I组为空白对照组(n=10);Ⅱ组为PMMA组(n=10);Ⅲ组为rhBMP-2/CPC组(n=10).G形臂监视下,Ⅱ、Ⅲ组经双侧椎弓根分别充填PMMA及BMP-2/CPC 5 ml,注射后摄轴位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测试3组椎体静态压缩下的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 平均最大载荷和刚度分别为:I组:(1595.6±165.0)N和(934.8±120.2)N/mm;Ⅱ组:(3025.4±210.2)N和(1570.7±190.0)N/mm;Ⅲ组:(2778.8±156.5)N和(1361.9±230.5)N/mm;最大载荷:I~Ⅲ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度:I~Ⅲ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MP-2/CPC可以恢复骨质疏松椎体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模仿椎体成形术观察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聚甲基丙烯酸甲(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植入椎体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方法 将PMMA和CPC植入到犬椎体,通过X线、CT、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二种材料与椎体界面间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PMMA与椎体之间的结合是单纯的机械连接未能达到生物机械固定,CPC与骨界面间无排异反应的表现,是直接的骨小梁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生物连接,CPC与椎体之间的结合是生物连接可达到生物机械固定的目的。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是椎体成形术中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Tet-on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微囊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多孔支架复合后分泌BMP-2及胶原蛋白的能力. 方法 以携带BMP-2/Tet-on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大鼠BMSCs,应用微胶囊技术包裹BMSCs.采用食盐造孔法使CPC形成多孔支架.实验分为3组(每组4个样本):实验组在CPC多孔支架上复合BMSCs-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复合体,阳性对照组直接培养含BMP-2/Tet-on基因的BMSCs,单纯APA-CPC组在CPC支架上接种空壳微胶囊.培养第3、6、9、12天取3组培养基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BMP-2的浓度.实验组固定后做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 结果 培养第3、6、9、12天,实验组BMP-2浓度平均分别为(4713.98±178.50)、(3288.85±194.38)、(1292.25±300.11)、(337.19±84.49) μg/mL,阳性对照组BMP-2浓度平均分别为(4663.87±242.99)、(3250.67±293.72)、(1276.74±157.10)、(293.65±92.48) μg/mL,单纯APA-CPC组BMP-2浓度平均分别为(105.14±10.93)、(91.42±18.00)、(89.63±12.99)、(108.72±23.90) μg/mL,同一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与单纯APA-CP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硬组织切片染色后可观察到淡黄色类骨质、绿色胶原纤维. 结论 微囊化BMSCs在CPC中可以存活并预期表达BMP-2和胶原蛋白,可以进行下一步体内实验.  相似文献   

5.
磷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模仿椎体成形术观察磷酸钙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椎体后与椎体界面间的组织学差异。方法 :将PMMA和CPC植入到犬椎体 ,通过X线、CT、光镜、扫描电镜观察 2种材料与椎体界面间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PMMA与椎体之间的结合是单纯的机械连接未能达到生物机械固定 ,CPC与骨界面间无排异反应的表现 ,是直接的骨小梁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生物连接。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是椎体成形术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丝素蛋白(SF)/双相磷酸钙(BCP)/半水硫酸钙(CSH)/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骨水泥,并探讨其在绵羊椎体内的成骨作用. 方法 制备SF/BCP/CSH/rhBMP-2骨水泥,分别在12只绵羊的L2 L3、L4椎体内制作直径为6.0mm、深度为10 mm的圆柱型骨缺损模型,在3个缺损处随机植入SF/BCP/CSH/rhBMP-2骨水泥作为实验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P)作为对照组,另一椎体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3、6个月分别随机处死6只绵羊进行CT、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CT和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3个月实验组椎体密度与正常椎体相似,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术后6个月骨缺损修复完成;对照组术后3、6个月时PMMP无降解,并与骨之间结合疏松,表面无新骨形成;空白对照组术后3、6个月时骨缺损一直存在.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3、6个月时实验组椎体抗压强度和刚度与正常椎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F/BCP/CSH/rhBMP-2骨水泥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在成骨过程中能维持椎体的力学性能,有望成为经皮椎体强化术的一种可降解、具成骨作用的填充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模仿椎体成形术观察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植入椎体后的生物力学改变.方法:将PMMA和CPC通过手术植入到犬椎体,经过8周和16周后分别取材,行X线、CT检查,并测定不同时间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结果:(1)植入早期,PMMA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正常椎体和CPC(P<0.01),CPC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PMMA(P<0.01).术后8周显示,PMMA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P<0.01=0.009),CPC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P<0.05=0.034),但与正常椎体相比仍差别显著.术后16周显示PMMA抗压强度继续下降(P>0.05=0.710),CPC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P>0.05=0.648),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植入早期,PMMA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正常椎体和CPC(P<0.05=0.03),CPC的抗扭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PMMA(P<0.05=0.02).术后8周显示,PMMA的抗扭强度有所下降,但与正常椎体相比仍差别显著(P<0.05=0.045),CPC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与正常椎体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0.078).术后16周显示PMMA抗压强度继续下降(P>0.05=0.137),CPC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0.847).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是椎体成形术中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胸腰椎爆裂骨折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注入到椎体后,其生物力学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PMMA是机械固定,其生物力学强度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模仿椎体成形术观察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植入椎体后的生物力学改变.方法将PMMA和CPC通过手术植入到犬椎体,经过8周和16周后分别取材,行X线、CT检查,并测定不同时间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结果(1)植入早期,PMMA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正常椎体和CPC(P<0.01),CPC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PMMA(P<0.01).术后8周显示,PMMA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P<0.01=0.009),CPC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P<0.05=0.034),但与正常椎体相比仍差别显著.术后16周显示PMMA抗压强度继续下降(P>0.05=0.710),CPC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P>0.05=0.648),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植入早期,PMMA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正常椎体和CPC(P<0.05=0.03),CPC的抗扭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PMMA(P<0.05=0.02).术后8周显示,PMMA的抗扭强度有所下降,但与正常椎体相比仍差别显著(P<0.05=0.045),CPC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与正常椎体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0.078).术后16周显示PMMA抗压强度继续下降(P>0.05=0.137),CPC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0.847).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是椎体成形术中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胸腰椎爆裂骨折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注入到椎体后,其生物力学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PMMA是机械固定,其生物力学强度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探讨其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骨水泥,获取材料浸提液。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对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该磷酸钙骨水泥材料浸提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各实验组肉眼下未见明显溶血反应,溶血率0.05);浸提液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无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分级为Ⅰ级。结论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后对椎体的力学影响.方法建立前屈方向加载单椎体骨折模型,对新鲜尸体胸腰椎椎体标本行磷酸钙骨水泥(CPC)成形强化,骨折前、成形后分别行屈曲压缩力学实验.结果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质.但其恢复的程度与注入量有关,其强度最高可恢复到原来正常情况下的2倍,而刚度可超过原来的14.70%左右.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分别增加52.38%(P<0.05)和14.70%(P<0.05).结论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Bai B  Xu Q  Chen Y  Ye JD  Wu JM  Chen DF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4):296-300
目的 探讨自主研发的复合rhBMP-2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替代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应用于猕猴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4只成年猕猴分为Ⅰ、Ⅱ两组,每组2只.每组猕猴T10~L7的20个椎体经皮穿刺,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复合材料组(A组,8个椎体)、可注射型PMMA组(B组,6个椎体)和手术空白对照组(C组,6个椎体).分别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2,4、6个月行放射学检查.Ⅰ组于术后2个月、Ⅱ组于术后6个月处死,取出单个椎体,每个椎体取含材料骨样本2份,1份用于光镜检查,另1份用于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强化椎体的早期和后期效果和变化.结果 A组2个月时材料部分降解,未见界面缝隙、纤维增生、炎性浸润或硬化骨痂现象,大量类骨质形成并长人材料,可见新生血管;6个月后大部分材料吸收完全,大部分软骨钙化形成成熟骨组织,有完整的骨小梁及哈佛系统.B组2个月时未见材料降解,中度炎性浸润,纤维组织膜包裹,界面缝隙明显,未见新骨生长;6个月时,炎性浸润消失,纤维界膜变薄,界面缝隙变窄,仍无材料降解和新骨生长.C组2个月后椎体骨隧道被新生骨质填充,骨小梁排列紊乱,边界硬化骨痂形成;6个月后,骨小梁排列整齐,边界骨痂消失,不能辨认,骨重建完成.结论 复合rhBMP-2的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植入椎体后能够获得良好的诱导生长活性,材料降解和新骨替代同步,周期接近于正常椎体的骨愈合,可望替代PMMA获得椎体成形后早期和远期更好的组织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异体骨复合骨、自体骨与异体骨分别用于兔腰椎融合后,不同时间点融合骨组织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在每只兔的L5、L6横突间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各组分别植入复合骨条,自体髂骨条以及单纯异体髂骨条,每组于术后第3、4、5周各处死5只大白兔,分离保存融合节段标本.用显微cT扫描后行骨组织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3个时间点中,复合骨组和自体骨组新生骨小梁的强度和形态均要优于异体骨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复合骨组的组织骨密度(TMD)为(433.98±2.64)mg/cm3,高于自体骨组(424.81±4.69)mg/cm3(P<0.05);第4周,复合骨组的骨小梁厚度(Tb.Th)为(0.097±0.004)mm,高于自体骨组(0.082±0.003)mm(P<0.01);第5周,复合组的组织矿含量(TMC)为(7.70±0.30)mg,高于自体骨组(7.00±0.24)mg(P<0.01).结论 在兔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2/异体骨复合骨的成骨效应不低于自体骨,优于异体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骨水泥肺栓塞动物模型,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及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三种材料注射造成肺栓塞后,对血流动力学、肺氧合及凝血活酶的影响,探讨丝素改良骨水泥材料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24只实验用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在全麻后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下,开胸手术经肺动脉干分别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和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不同时间点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PaCO2浓度以及注射前后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处死后肺标本行CT检查,立体三维重建骨水泥血管内铸形。[结果]注入磷酸钙骨水泥引起了肺动脉高压和低血压,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最高时比基础值增高(20.93±5.04)mmHg(注射后20 min),平均动脉血压下降最低时比基础值降低(-26.59±6.8)mmHg(注射后50 min);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组的变化较轻微,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类似,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组与磷酸钙骨水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骨水泥后磷酸钙骨水泥组血气指标改变明显,造成了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并引起了AT-Ⅲ明显的下降,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肺栓塞动物动脉血气和凝血指标的影响则较小。CT三维成像显示磷酸钙骨水泥体内有明显溃散,而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则保持了较完整的骨水泥铸形。[结论]骨水泥的抗稀散性对肺栓塞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丝素的复合使磷酸钙骨水泥在血液中的抗稀散性明显提高,有效地减少了栓子特别是微栓子的产生,能明显减轻骨水泥栓塞后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从而降低急性心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局部应用BMP-7纤维蛋白复合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雌性SPF级8月龄SD大鼠54只,随机选取36只,经去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只;另18只行伪手术,在背部卵巢周围切除等体积脂肪,作为对照组(C组)。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采用L5椎体手术开窗刮除术区内松质骨方法建立骨折模型,A组骨折区内放入含BMP-724μg和纤维蛋白20mg的凝胶状混合物,B组和C组于同部位放入等体积小牛血清,盖好窗口骨瓣。建立骨折模型后4、6、8周,每组处死动物3只,取L5椎体切片行HE染色;6、8、12周时每组处死动物3只,行L5椎体力学性能测试(载荷能力、弹性模量和最大应变量)。结果:骨折后4周3组骨折区均有纤维骨痂形成,但B组纤维骨痂量少于A、C组;6周时A、C组有较多骨性骨痂形成,B组仅有微量骨性骨痂;8周时A、C组均为成熟小梁骨,骨折基本愈合,B组骨性骨痂量少,仍以纤维骨痂为主,尚有部分骨缺损存在;各时间点A组与C组相似。骨折后6、8、12周A、C组L5椎体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及8、12周时的最大应变量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B组6周时的最大应变量与A、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BMP-7能明显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愈合,纤维蛋白可作为BMP-7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磷酸钙骨水泥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研究CPC对BMP的体外缓释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为将CPC与BMP制成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单纯CPC为对照组,以按1g CPC固相配5mg rhBMP-2的配比将CPC与rhBMP-2复合作为实验组,浸入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在第1、2、3、4、7、14、30、90、180、360d取缓释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不同时间rhBMP-2缓释量,绘制rhBMP-2缓释曲线,总结药代动力学规律。结果:第1-7d rhBMP-2出现快速释放,释放曲线呈快速上升直线;第7-14d rhBMP-2释放处于平台期;第14-360d rhBMP-2出现缓慢而持久 的释放,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CPC能对rhBMP-2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缓释作用,有望充当rhBMP-2的缓释载体,但缓释速度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复合 ,植入兔股骨大段缺损处 ,探讨其修复功能。一、材料与方法1.试剂与异体骨 :rhBMP 2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 ;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ACS ,北京益而康生物有限公司 ) ;-80℃深低温冰箱保存同种异体皮质管状骨(自制 )。2 .动物分组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 40只 ,体重 2 .5~ 3 .0kg ,雌雄不分。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8只兔。A组 :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 :植入异体骨+rhBMP 2 ;C组 :植入异体骨 +ACS ;D组 :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 …  相似文献   

17.
Wang Y  Wang ST  Cui J  Zhou YG  Mu MW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4):240-243
目的 探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入体对骨-假体界面骨长入及结合强度的作用。方法将多孔金属表面植入体(PCA)与复合.rhBMP2的PCA植入体、HA涂层植入体及:PCA表面喷涂HA植入体植入犬皮质骨并综合运用X线摄片、软X线照相、不脱钙骨组织磨片、荧光显微镜检查、骨组织计量学分析及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对骨-植入体界面的骨长入及界面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软X线照相、组织学、骨组织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比较分析显示复合rhBMP2的植入体在各时间组的新生骨形成率和界面剪切强度均优于其它各组;以4周时最为明显,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植入体复合rhBMP2后在促进早期骨-假体界面的骨长入和结合强度方面优于其它各种方法,有利于早期骨与假体间的结合和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 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rh BMP-2/CPC(实验组)和单纯CPC(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PHILOS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ane-Sandhu X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的25.8周。通过Lane-Sandhu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X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rh BMP-2/CPC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的Neer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CPC人工骨患者(P0.05)。结论可注射rh BMP-2/CPC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的再丢失,可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脱细胞骨基质材料(rhBMP2/ACBM)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兔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在制备rhBMP2/ACBM复合缓释载体的基础上,取培养第3代MSCs种植到材料上,体外培养4~7d,观察MS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的表达;将自体MSCs材料复合培养后24h回植到骨缺损局部,同期观察复合材料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通过X线、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SPECT)、及组织学方法评价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单纯体外培养组比较,复合载体在体外对MSCs具有成骨细胞诱导作用,而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与复合载体植入组比较,细胞材料复合植入组,4周时成骨量明显增多(P<0.05),且12周新骨塑型好。结论复合载体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诱导成骨作用,细胞载体复合植入对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PCPC)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后体外的缓释作用及其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rhBMP-2(0.4mg)溶液吸附至PCPC中,制备成PCPC/rhBMP-2复合材料。冻干后,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内部形态。以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为实验组,单纯PCPC/rhBMP-2为对照组,测试在模拟体液中的rhBMP-2缓释行为。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股骨远端制成直径4.2mm,深5.0mm的骨缺损模型。将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组,以植入单纯PCPC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周和8周取材行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PCPC/rhBMP-2复合材料孔隙中吸附了大量的rhBMP-2。rhBMP-2体外缓释:对照组rhBMP-2于150h基本全部释放;实验组rhBMP-2于350h缓释量约达99%,较对照组慢。动物实验:动物术后切口无感染,于4周行动自如。X线片示术后4周对照组骨缺损区材料清晰,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材料模糊;8周对照组材料边缘较术后4周模糊,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已基本接近宿主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对照组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实验组可见成熟骨组织和骨髓腔,新生骨逐渐取代材料;8周对照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少量新生骨并向材料内长入,实验组可见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结论PCPC是rhBMP-2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复合后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