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损伤是交通、劳动和运动意外事故中常见的创伤类型。美国每年发生脊髓损伤近14000例,每年为这些截瘫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高达60亿美元。而在中国截瘫患者人数约40万,每年新增1万人。由于损伤后脊髓缺乏自身修复能力,脊髓功能的损害往往呈不可逆性改变,患者受伤后往往终身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如何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再生、引导脊髓功能恢复是神经科学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NSE与脊髓损伤程度间的关系. 方法 自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4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3.8岁.脊髓损伤部位:颈髓损伤7例,胸髓损伤13例,采髓损伤21例.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血清NSE水平与正常血清标本NSE进行比较,并与脊髓损伤程度进行相火性分析;对血清NSE与评价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像学指标(MRI和CT)进行比较. 结果正常血清标本NSE为(7.16±1.77)μg/L.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第1、2、3、5、7天血清NSE分别为(7.77±1.77)、(15.04±10.37)、(22.77±8.58)、(20.55±8.39)、(7.48±2.11)μg/L,第2、3、5天血清NSE值与正常对照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第1、2、3、5、7天血清NSE与急性脊髓损伤程度均呈相关(P<0.05).伤后第2、3天血清NSE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高于MRI评分,伤后第2、3、5天血清NSE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高于CT评分. 结论血清NSE水平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对血清NSE的检测可反映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外科减压时间对脊髓损伤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0-1200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最近的统计学表明大约有28万例脊髓损伤的患者生活在北美洲。脊髓损伤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且大部分脊髓损伤的患者是年轻人,无论是近期的家庭和经济影响,还是远期的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人们对脊髓损伤做了很多研究,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级联途径有了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随着现代交通和工矿事业的发展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的发生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据报道 ,美国每年约有 1万例新的SCI患者 ,我国上海SCI的年发生率约为 13 7/10 0万以上。然而急性脊髓损伤绝大多数并非是完全横断性损伤 ,虽有部分受损轴突存在 ,但更主要由于随原发性损伤而来的继发性损伤造成脊髓永久性功能丧失。因此 ,如何保护脊髓组织、减少或预防继发性损伤进而促进损伤脊髓的结构功能重建是基础研究的热点 ,也是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寄希望之所在。1 基础研究的热点随着SCI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较…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当前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体育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逐年增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急性脊髓损伤是暴力作用于脊髓引起的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的复杂性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种不同损伤机制.(1)暴力作用于脊髓后即刻出现的原发性损伤,是脊柱的骨折移位、脱位引起的脊髓受压、挫伤及冲击,引起相应部位神经元损伤、轴突中断、血管收缩和出血等病理改变;(2)继发性损伤,是从初始损伤部位扩展而来的机体作出的继发性反应,损伤后数分钟即可发生,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电解质平衡紊乱,钙离子介导的细胞损伤,谷氨酸介导的神经毒性,自由基产生及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这一阶段也是药物干预的窗口,特异性药物可限制继发性损伤并促进神经组织再生,对于改善脊髓损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近来研究较多的热点药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有待于攻克的难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新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约50万,而其中截瘫患者总数可达250万人。脊髓损伤的最终结局由原发性机械损伤以及受损后一系列生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损伤共同决定。原发性机械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对继发性损伤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的损伤程度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和慢性脊髓压迫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的结合位点数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2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和21例慢性脊髓压迫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上GR结合位点数。结果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位点数为(2517±857.8)个/细胞,慢性脊髓压迫症患者为(4225±1271)个/细胞,经统计学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全瘫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位点数为(2279±921)个/细胞,不全瘫患者为(2806±718)个/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外周血白细胞上的GR有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两种结合位点,急性脊髓损伤后外周血白细胞的GR结合位点数的减少主要是高亲和力位点的减少,低亲和力位点维持不变。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白细胞的低亲和力位点结合,抑制白细胞的趋向移动,减少白细胞进入损伤脊髓区,减轻损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起到保护神经作用。慢性脊髓压迫症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钠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急诊收治的一组颈椎外伤患者,排除合并颅脑外伤及慢性疾病的患者,入选病例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及无神经功能障碍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血钠变化情况。结果入选病例共102例,男8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45.6岁。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60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9例。共发生低钠血症共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组15例(6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38%),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例(5%)。低钠血症发生率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和无神经功能障碍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有明确相关关系,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节段无相关关系。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具有较高的低钠血症发生率,虽然影响钠盐平衡的因素及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颈脊髓损伤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颈脊髓损伤后电解质系统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局部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情况.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脊髓损伤组(B组),每组各30只.所有大鼠行T12节段椎板切除开窗,暴露脊髓.A组只打开椎板,不打击脊髓.B组按改良Allen法(以10 g×6 cm力撞击脊髓)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伤后1、3、5、7、14、28 d随机处死5只,损伤部位取材,VEGF、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及在光镜下观察,计算VEGF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A组脊髓中央管周围和脊髓软脊膜见少量VEGF表达,其它部位未见表达;B组脊髓损伤后VEGF在脊髓损伤及损伤周边区高表达,5 d达高峰,7 d和14 d表达仍较明显,28 d见少量表达;B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和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少见,B组则较明显,凋亡细胞在脊髓损伤后逐渐增多,1 d达高峰,3 d和5 d仍较多,7、14、28 d仍有表达;B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和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参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系列病理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急性脊髓损伤后较长时间内存在着继发性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如果询问医生治疗颅脑或脊髓损伤 (SCI)有没有积极有效的方案 ,大多数的回答是损伤的轻重不同 ,重者是不可逆的。急性脊髓损伤后其继发性损伤对神经组织的破坏起着重要作用。直至目前已成功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 ,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次 (美国 )全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NASCISⅡ )结果的发表 ,这可以说是针对脊髓创伤后继发性损伤进行治疗的二级干预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它使得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大多预后不良的状况得到了改善。1 脊髓损伤后的组化改变绝大多数的急性SCI并不是横断性脊髓损伤 ,而是脊髓组织挫裂伤、出血、水肿及微循…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后骨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使机体的骨代谢发生改变并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或ectopic ossification)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使肢体骨折风险性加大,异位骨化通常发生于大关节的周围,使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就脊髓损伤后骨代谢改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后继发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脊髓损伤 (SCI)依其病理可分为四种〔1〕,最重者为脊髓横断。其次为完全性SCI,其三为不完全SCI ,最轻者为脊髓震荡。脊髓损伤有两种机制 :( 1)原发机械损伤 ,( 2 )因原发损伤而激发的一种或多种附加损伤而致的继发损伤〔2〕,继发损伤概念是Allen于1911年提出 ,延用至今。自那时以来 ,许多其它病理生理机制已提出来说明脊髓组织的进行性自动性伤后损伤 ,包括 ( 1)血管改变 ,( 2 )电介质改变 ,( 3)生化改变 ,( 4 )水肿 ,( 5)能量代谢紊乱等。概括起来 ,不外乎血管机制及神经生化机制 ,如下所述 :1 血管机制实验表明 ,急性SC…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实验和临床资料均证实高压氧(HBO)对急性脊髓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脊髓损伤组织的血流和氧浓度的改变缺氧引起脊髓进行性出血、水肿和坏死。Kelly等观察动物遭受400GCF(体重20g自20cm高处坠下的重力——编注)损伤后,在高  相似文献   

14.
植入式电刺激膈肌起搏器恢复高位颈髓损伤的呼吸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据统计美国约有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 jury,SCI)患者30万,2001年SCI新发病例约为1万1千人,52%发生在颈髓,其中20%在急性期需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且最终仍有约5%(200~400人)呼吸机不能撤除。我国估计SCI患者约有1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5万。随着医疗急救技术的进步,高位颈髓损伤呼吸功能障碍而依赖呼吸机长期存活的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单纯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ELISA方法检测其中MCP-1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MCP-1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MCP-1可能通过向脊髓损伤部位募集炎症细胞而参与脊髓损伤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62在早期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62在急性SCI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后1、3、7、14 d组,每组6只。采用高空重物坠落击打方法造成大鼠SCI。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取损伤的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急性SCI后大鼠脊髓组织中p62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3、7、14 d组BBB评分分别为(2.00±0.89)分、(4.67±1.03)分、(7.83±0.75)分、(14.50±1.05)分,均低于假手术组(2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造模后1、3、7、14 d组损伤的脊髓组织神经元和白质髓鞘发生肿胀,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变性和坏死。造模后1、3、7、14 d组p62表达逐渐增加,并呈持续增长趋势。结论 p62在大鼠发生急性SCI后表达持续增加,提示p62在急性SCI后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并发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并发肺损伤的机理、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家兔40只,通过改良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截瘫按Talove分级为1~2级,分为治疗组(B)和对照组(A),治疗组于伤后3h开始自静脉给予常规剂量(0.35mg/kg)的地塞米松治疗,分别于不同的时相点处死家兔,观察动物肺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家兔脊髓损伤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脏损伤,肺出血(100%)。脊髓损伤所致的肺出血,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髓损伤均并发不同程度的肺损伤。肺损伤的发生机理主要是神经-体液应急反应。应用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交通和工矿事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ecordinjury ,SCI)的发生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一万例新的SCI患者,我国上海SCI的年发生率约在13.7/ 10 0万以上[1] 。SCI是一种后果极其严重的创伤,虽然其死亡率已从2 0世纪初的5 0 %降至目前的6 % ,但神经损伤的恢复程度仍令人失望。1 脊髓损伤机制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SCI是在原发损伤(包括脊髓的挫伤、裂伤及穿刺伤等实质性损伤、机械压迫、脊髓动静脉受压破裂等)的基础上,进行性地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结果[2 ]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3] 表明,原发性损伤被动地发生在…  相似文献   

19.
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45例,其中前路手术29例,后路11例,前后路联合5例。随访并比较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干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终访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6级。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应尽早手术减压固定,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判断急性颈椎损伤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对 82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在受伤 2 4h内行MRI检查 ,并进行早期连续的临床检查 ,分析MRI表现与脊髓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颈椎损伤的 10种MRI表现中 ,髓内出血提示完全性脊髓损伤 (FrankelA级 ) ;脊髓肿胀及脊髓水肿多见于FrankelA -C级的病人 ,同时 ,脊髓肿胀及水肿的程度与脊髓损伤程度成正比 ;脊髓受压多见于FrankelA级和FrankelB级的患者 ;颈椎脱位多见于脊髓损伤程度较重 (FrankelA -C级 )的患者 ;椎管狭窄与脊髓损伤程度之间无明确相关性 ,但多见于老年患者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骨折、颈椎附件骨折及韧带损伤与脊髓损伤程度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颈椎损伤患者早期行MRI检查 ,可以帮助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 ,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准确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