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附1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近30年来手术治疗食管下段平滑肌瘤28例,其中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10例。该组术前误诊为贲门痉挛2例;纵隔肿瘤2例;贲门癌4例,其中术中探查后仍疑为贲门癌3例。x线造影检查6例表现为贲门部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2例表现为贲门部狭窄呈鸟嘴状.2例表现为纵隔肿块。胃镜下有5例贲门粘膜分别呈糜烂、出血、紊乱或中断等病理改变。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根据外科解剖结构,应归结为食管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瘤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58岁。5例术前经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确诊,经开胸行肿瘤摘除术;3例行开胸瘤体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其中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各1例,另1例术前误诊为食管中段癌经术后病理证实。作者分析了肿瘤的病理分型、误诊原因、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食管X线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不典型的瘤体食管X线钡剂造影像或瘤体长度小于1cm时内窥镜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粘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是目前简便、安全、损伤小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1963年5月~1984年6月我院收治10例慢性食管炎误诊为食管及胃贲门肿瘤,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7岁,中位年龄49.5岁。临床症状:吞咽困难9例,消化道溃疡症状2例,呕吐及食管异物感2例。上消化道X线检查发现:食管管腔狭窄9例,硫酸钡分流象2例,食管壁充盈缺损6例,食管管壁僵硬4例,食管软组织阴影2例。放射诊断为食管癌8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及怀疑贲门癌1例。8例行内窥镜检查,其表现为病变周围粘膜充血者8例,肿瘤结节7例,食管平滑肌瘤征1例,镜检活检均为慢性炎症。术前诊断均为食管与贲门肿瘤。9例行病变切除及1例未能切除而行捷径术。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定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5-55岁。病程3个月至2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5例;胸骨后疼痛、食后饱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2例。术前经食管吞钡摄片检查、胃镜检查确诊6例;1例误诊为食管癌。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小直径1.5cm,最大为4.5x3x3cm。手术方法均采用左侧经胸标准后外侧切口,行粘膜外平滑肌瘤切除6例,1例因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作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无手…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 (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在治疗食管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 :2 0 0 0年 1月 - 2 0 0 2年 1月共为 8例食管疾病患者进行了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外科治疗 ,其中食管早期癌切除、颈部吻合术 4例 ,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2例 ,中转开胸 2例。结果 :患者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颈部吻合瘘 1例 ,经保守治疗治愈 ;食管癌平均住院日期 12天 ,术后随访无复发和转移。食管平滑肌瘤平均住院日期为 7天。结论 :早期食管癌和食管良性疾病是 VATS的适应证 ,VATS具有对心肺功能影响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食管平滑肌瘤为食管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诊断及外科治疗均有一定特点,其中巨大食管平滑肌瘤少见,易误诊,在处理上也有别于小的平滑肌瘤。作者对3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内镜资料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整理了我院1974年9月至1986年4月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27例。占本院食管肿瘤的1.3%。本文对该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本病症状轻微,主要为下咽不畅。X线食管钡餐是主要诊断方法,内窥镜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个别病例与食管癌难以鉴别时,可行内窥镜下咬取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行肿瘤摘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讨论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技术在58例胸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7年6月应用VATS技术治疗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 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支气管囊肿摘除术、纵隔囊肿摘除术等。结果 全组患者接受VATS治疗, 其中3例肺癌患者开胸行肺叶切除术。全组患者无死亡, 并发症少, 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VAT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 在胸部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在胸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例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石蜡标本行CD117、CD34、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仅2例术前经食管镜活检获得病理确诊,2例考虑为食管癌,1例诊断为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诊断2例合并鳞状上皮癌.3例行食管部分切除获得长期生存;1例行肿物切除加术后放疗,3年半后死亡;1例行探查术,7个月后死亡.免疫组化检查,CD117和CD34均为阴性,4例SMA阴性,1例阳性.结论仅部分食管平滑肌肉瘤术前可以确诊;对于术前未确诊的食管肿瘤和侵犯食管壁而未能确定其来源的纵隔肿瘤,需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性质;食管平滑肌肉瘤需行CD117、CD34和SMA等免疫组化检查以排除间质瘤;本病行食管部分切除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 70例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经选择性地采用食管造影、食管镜、食管腔内超声、胸部CT扫描等方法检查 ;除因肿瘤 <1 0cm、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合并症禁忌以及患者拒绝共 10例未手术外 ,手术治疗 6 0例 ;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 5 6例 ,平滑肌肉瘤 3例 ,平滑肌瘤合并食管鳞癌 1例 ;手术方式包括 :经胸前外或后外侧切口、腋窝S切口、不切断肌肉胸壁小切口、胸膜外及胸腔镜下粘膜外肿瘤摘除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重建附加幽门成形术 ;术中食管粘膜破损 7例 ,术后声音嘶哑、食管狭窄各 1例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钡剂食管造影、食管镜检查仍为食管平滑肌瘤的基本、有效诊断方法。食管腔内超声探测、胸部CT扫描对于X线表现不典型、与恶性病变难以鉴别的病例 ,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食管平滑肌瘤系良性病变 ,提出对于病变小于 1 0cm、症状轻微、术中难以定位的患者 ,仅作追踪观察对象 ;对于体积较大、症状明显、或疑有恶性变者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性质确定手术入路及方案进行手术。强调术前如考虑为平滑肌瘤时 ,内镜下不宜咬取活检 ;术中剥离肿瘤时 ,应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术后联合放化疗(S+CRT)或术后放疗(S+RT)对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7—2010年间行根治术且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的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215例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S+CRT与S+RT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5~0.988)。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203、133、108例。全组患者1、3、5年OS和DFS分别为94.0%、61.4%、49.3%和74.9%、53.5%、46.7%。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病理N分期、脉管瘤栓、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OS影响因素(P=0.000~0.034),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术后残端是否阳性、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DFS影响因素(P=0.000~0.049)。S+CRT组OS、DFS均优于S+RT组(P=0.002、0.002)。分层分析显示Ⅱ期患者S+CRT组OS、DFS均高于S+RT组(P=0.041、0.001);N1期患者S+CRT组OS、DFS也均高于S+RT组(P=0.021、0.024)。S+CRT组≥2级放射性胃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高于S+RT组(P=0.000、0.015)。结论 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接受S+CRT及S+RT均具有较好疗效;S+CRT较S+RT能提高Ⅱ期和N1期患者OS与DFS;S+CRT组不良反应较大但患者均可耐受;但最终结论需前瞻性Ⅲ期随机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综合治疗与单一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Ⅱ、Ⅲ期食管癌术前化疗的价值。方法对50例Ⅱ、Ⅲ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并与同期内50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提高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32.0%,术前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4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化疗复发率及转移率低,术前化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51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0.9%,并发症发生率11.2%,手术死亡率1.5%.T分期高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术前放疗可减低T分期;术前CT、MRI、纤支镜检查可降低手术探查率,选择正确的手术径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结论手术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18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2cm11例,2~3?cm33例,>3cm3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9例,伴脏器转移3例。放射治疗采用60Co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10.8~75.0Gy。结果未完成治疗计划的9例患者均于照射后1年内死亡。照射剂量为50~75Gy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7/76)、27.6%(21/76)和9.2%(7/76)。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放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照射剂量以组织量65~75Gy为宜。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症并发食管癌与贲门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贲门失弛症并发食管、贲门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12例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贲门癌的诊断治疗和病理.结果 12例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贲门癌病例中,手术治疗4例,其中2例生存超过3年.1例于手术后半年死亡,1例术后不足半年,放化疗6例,均于半年至一年半内死亡.结论 1.食管、贲门癌易被贲门失弛症的症状所掩盖.2. Heller手术并不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生率,应每年随访1次. 3.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癌发生比率较高,也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4 .术后病人如有症状早就诊可以早期发现.5 .同时发生癌和异时发生癌的机会相近.Heller术前应常规内镜检查排除食管贲门癌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6.
食管平滑肌瘤1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国内近30年来文献报告的食管平滑肌瘤114例,连同本院10例共124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2.9:1。约80%小于40岁。间歇性吞咽困难占56%,胸骨后疼痛占38%,上腹疼、胃灼热占21.8%。肿瘤以中段居多(60.7%)。单发117例,多发7例。本文分析了肿瘤的生长方式,描述了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时的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粘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是目前简便、安全、创伤小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Guo XQ  Wang SJ  Zhang LW  Wu ML  Liu YF  Gao Y  Wang SP  Li YS  Er LM  Cong QW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38-240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碘染色诊断无吞咽症状者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无吞咽症状,但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碘染色检查,记录不染或淡染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边界等,并行多点活检,并将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6例染色前发现食管可疑病变462个,染色后341例出现不染及淡染区478个,约1/3的患者可见2个以上不染或淡染区。中度不典型增生以上者104例,占28.4%。本组食管黏膜碘染色的敏感度为89.8%。结论食管黏膜碘染色是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诊的重要手段,染色后病灶的显色程度和边缘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评价术前辅助性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术前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无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禁忌证的97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综合治疗组48例,对照组49例。综合治疗组患者采用5-氟脲嘧啶 顺铂(5-Fu DDP)化疗2个周期后,再进行放射治疗,放疗使用直线加速器分三野照射放疗12次,剂量36Gy;治疗结束后3周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生存率,χ^2和Logrank方法检验两组中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5.4%和65.3%(P=0.0181);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和45.7%(P=0.0194),综合治疗组T分期比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036);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4.8%和58.70%(P=0.0236),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综合治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以辅助治疗后获得缓解的患者5年生存率最高达56.5%。结论 术前放化疗能降低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缩小肿瘤和有明显降期作用;能降低局部和区域复发率及明显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